1 中国画是怎么命名为中国画的,它首先是中国人画的画,有中国人欣赏的习惯,中国人表达的方式以及中国人语言的结构。西方艺术它的语言表述方式跟中国的不一样,有了传统文化的脉络下来才有一种正宗性,我们讲什么叫正宗的时候,艺术又是什么东西呢?艺术就是一种样式,是你这个民族表达情感的样式。那么中国绘画,它首先给你的是中国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这个工具材料是从古代运用到今天,是你熟悉的,习惯的,作为画家你首先要了解这种材料,工具和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是民族的语言。我觉得作为中国画家,如果说画山水,那么宋元明清你都要碰一下,碰一下你就了解,你就会有感觉,就会知道在什么点上进行拓展自己的绘画,这就是我们研究传统的必要,具体包括传统中国文人的创作状态和笔墨纸砚的特性,你不一定照搬,但是你必须了解,了解了你才会清楚自己的方向。(想到有一次我被问到什么是中国画时我的思考和回答。大道至简的一句话背后是丰富的内容,我想画的学习过程大概分从简单到丰富再到简单的过程,而我处于第一阶段,我目前需要的是了解传统) 2 3 绘画形式即是语言,又是思想,思想就是通过绘画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的。中国艺术是把书画作为一种修炼自己的过程,就是说他一辈子在修炼,一辈子在不断地吸收更好的东西。(书画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的修炼,只是为了畅游其中,弥补人世间所没有的缺憾) 4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历史留下来的精华部分,而不是过时的,陈旧的程式。它是一种符合人精神的一种东西,是可以被我们当代艺术家所吸收,打入到我们潜意识当中的,作为文化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我目前主要的就是学习传统,唐宋元明清的画都要碰一下) 5 我们把传统作为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底蕴是什么,就比如我们写古体诗,你不读六朝的诗、唐诗,一定要写格律诗,那么这个诗只能被看成是顺口溜。为什么呢?底蕴不够。你要研究历史上最好的东西把他作为底蕴,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才是有真正价值的创造。(有些东西是相通的的,联想到自己喜欢诗词,读诗词进而填写诗词,比如“如梦令”这个词牌有一定的格律韵脚要求你填写这首词首先要懂得这个基础) 6 画家所求首先是境界,精神的高度;二是意境,表现精神的情境;三是气息,表达时人精神的节奏;四是情趣,景物的雅姿。总之画家是画胸中的自然,而非自然中的自然,中国古人称之为造境。 7 “智慧”这两个字,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智是头脑,慧是心灵。西方人偏重于头脑--智,中国人偏重于内心---慧,求慧就是要修炼内心。知识多者是属于“智”,心灵感受力强者为有“慧”,放弃杂念,感悟生命与自然,手与心相连的画,才是文人画,在画上有“慧根”的人。 8 9 10 作为当代的人应该怎么样学习传统呢?第一点是了解历史,史是什么?就是以前发展到现在的过程,了解历史人个人头脑会清楚,知道事情从哪里做起。第二点就是要明理,理能使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还有一个就是要有法则,法是具体方法,你拿起毛笔画画,古代到今天的方法你都研究一下,我想将来可能发展的空间就会大一些。(我是喜欢历史的一个人,但记性很差,看完就忘正在看明朝那段历史和书画情况,高居翰的书籍推荐一下) 11 书画是个人精神气质的表现,林散之说过: 12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带有高贵性的艺术,重人的感受、内在的精神和境界。是诗性的,是闲情逸致“玩”的艺术,也是静心养气“养人”艺术。(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书画,老师说书画是不断修炼,静心养人的艺术,那就当在人世间更好的状态,修养自己好了,并不一定都要一个结果) 13 书画艺术,要学、修和养,学艺、修道、养底蕴。学古代的艺术语言,读古代经典的书画理论,培养自己的艺术慧眼。修养气息,正身诚念,意志纯一,心无杂念,广收博取,潜心于艺,自有心得。(经典画语,要时时拿来读读) 14 名利是艺术以外的东西。艺术没有结果,只有境界和状态。你努力它就有,需要全身心的去投入。(绝对自信,自己的心是比较纯粹的。) 15是艺术总有语言,是语言总有技巧,技巧需要学习,语言需要锤炼。没有技巧的艺术不过是滥竽充数,境界和情感无从表达。(目前技巧还没有,更需要淬炼) 16 画贵有古意,必先师古人,后与之为友,写自家山水。 17 齐白石讲:“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人要心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书画乃修心务本子事,有功利心不能近其道。古人称之“游于艺”,游者,必先散其怀抱,忘其功名利禄,方能得其真,清其心,存其诚,有其魂,乃是真人之作。利欲缠身则用心不能诚,不能纯一,不能见德见性,何言书画之品?(清其心,存起诚,我本用清诚作名是为纪念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哈哈今日清诚又多一涵义啦) 18 “用笔千古不易”就是用笔的最佳状态,完全自然、天人合一,心手双畅。书画讲心态、状态,全在心手合一,真情意趣所在,何绍基曰:“作一书、一画,或以应人求情,或意在成幅卷及册子,则恐有不合矩度,不厌人心目处,必不免有矜持惨淡之意。人心胜,斯天机少,虽云合作,能合其所合,不能合其所不及合也。画稿之作,不为欲存此纸,欲用此笔。心无纸笔,则但有画心,并不曾有画,则但有画理、画意、画情、画韵;其理与意与情与韵,又尚在可有可不有之间。至于理、意、情、韵且可有可不有,则落笔时之超然象外,与天游,举平日使尽气力不离故故处者,到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且绕指柔化为丹汞,直是一点灵光透出尘楮矣,学古贤,内蕴意,法于心,功力自来。真传善悟着方知。形迹之有无与神意之有无,必有德性而得。心既知之,笔墨随之,书之秒道,惟观神采”此为真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起始的点就在道,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那个用笔之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