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岩画——远古文化的精华

 RK588 2015-02-19
2014-01-26 贺兰山岩画

【摘要】:岩画,就是在石头上凿刻的图画,它是人类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贺兰山,保存了上万年前的人类文化艺术品——贺兰山岩画,这些岩画不仅孕育了宁夏特有的史前文化,而且狩猎、征战、祭祀、娱舞、交媾等丰富的题材和内容,也无声的向我们诉说着远去了的生命的喧腾和他们那个时代的种种,珍贵的贺兰山岩画不仅是世界岩画宝库中的“稀世珍宝”,更是远古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岩画,最早的岩画首推欧洲奥瑞纳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绘画,以及后来的马格德林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绘画,这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艺术以制作精美、生动、逼真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艺术的珍宝。[1]我国也有一个地方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这就是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历史上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放牧和狩猎的地方。在古代,这里水草丰茂,森林葱茏。据考古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商周时期,这里是猃狁、羌戎狩猎游牧之地;秦统一中国,贺兰山东侧始设郡县,归属中原。两千多年来,匈奴、乌桓、鲜卑、羌、柔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留居放牧,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贺兰山岩画,就是在发达的狩猎经济和畜牧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寻觅那些曾经留驻在贺兰山的先民的踪迹,只有这些“岩画”在向后人们诉说着久远的过去,诉说着被时光打磨的信仰、悲喜?? 

贺兰山岩画,被称作“人类早期艺术的化石”、“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分布在贺兰山脉十几处地方。[2]贺兰山岩画属于北方草原文化类型,是不同的游牧人群按照不同的心理意向,先后凿刻在绵延数百里山崖上的文化遗存。岩画凿刻的地点,一般都选择在阳山山腰至山巅景色优美、水草丰茂的沟口地带,附近有古长城残址,是历史上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也是游牧人居住、放牧的理想环境。岩画的制作时限跨度将近万年,它是一部文化传承的史书,是西北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更是记录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珍品。 

贺兰山上岩画的内容极为丰富,有狩猎、放牧、游牧、祭祀、战争、舞蹈等场面,动物居多,其次是人物、类人首、车辆、工具、武器、植物、天体、文字及符号等。[3]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岩画自诞生之日起,就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游猎的先民在游牧、围猎之余,通过岩画的创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凿刻于山石上,以期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岩画开创了人类艺术的先河,是一部古代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向后人展示着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认识,并把他们敬仰的神灵、崇拜的图腾、朦胧的遐想、放牧狩猎的经验以至七情六欲等都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贺兰山口岩刻是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处,位于贺兰山东麓中部,水源充沛,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为远古先民提供了必要地生存条件。[4]遥想当年,他们以石器为“笔”,岩石为“纸”,留下了所见、所思、所悟:有意念中敬畏的神灵、喜悦的心情、美好的理想、平淡的日常生活以及心酸的发展历程???这里有岩画6000余幅,占贺兰山岩画总数的三分之一。据估算,贺兰山口岩画因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岩画至少应在10000幅以上,这里的岩画几乎集中了世界各地岩画的表现题材:动物、人物、植物、人面像、符号等,而数量最多的除了表现崇拜文化的人面像(多达7000余幅)之外,当数符号和已具备某些文字特征的图画文字(达3000多幅)。可以说,贺兰山口岩画是一个有待破译的庞大的远古符号系统。 

此处拥有多种多样的人面像,几乎占全部岩刻图形的三分之二。其形象十分怪诞,面目各异。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只画眼睛,也有的有眉毛、鼻子,却偏偏少了一对眼睛,艺术手法极度夸张。如一副人面像的五官,画一个小人伸开双臂表示眉毛,身体表示鼻子,那小人分开的两腿就成了人面像的嘴唇,挂在腰间的剑又变成一对眼睛。奇特的造型,隐晦的含义,唤起了人们的许多联想。 

人面像中最著名的是“太阳神”,它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磨刻在距地面40余米高的石壁上,像一幅天然的儿童画。头部有放射形线条,如光闪射,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睫毛历历,迥然有神。在远古时代,人们把畜牧肥美、水草丰茂,都归功于苍天的恩赐。太阳高居天体之上,主宰万物,所以人们特别信仰太阳,便把太阳人格化,表示对太阳的崇拜。它也可能是古代部落首领的头像,已经被他的臣民神化了,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这是一幅人神合一的画像,是岩画的巅峰之作,世界岩画协会把它作为徽标传扬到了世界各地。 

而这里的生殖崇拜图案则传递着史前人类期盼生殖力传递、实现人畜两旺的美好愿望。一幅“男女交媾图”的上方,有一块椭圆形石疤,石疤边缘有用石器磨过的痕迹,十分清晰,是一个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在石疤左上方有两只羊正在交配,上面的一只羊面向着一个人,这组岩画表现了人类希望通过男女交媾的过程,把生殖力传递给他们饲养的动物,希望动物也能繁衍昌盛。 

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祖先遗存岩画的地方不少,但从学术价值,文化底蕴上看,其博大精深,也许都远远比不上贺兰山岩画。[5] 

虽然并没有到贺兰山岩画区去看过真正的岩画,但翻阅着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欣赏着自己搜集的图片,使我不禁想起了贺兰山远古的游牧民族,想起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在那蛮荒的粗粝的岁月,他们感到过绝望,但他们更多的是对生的渴望,对生命的欲求,尽管大漠戈壁的狂风是那么无情,但夕阳的余晖仍然让他们感到生的希望与生命的昂扬可贵,尽管春风暖雨是那么短暂,但山间仍有松柏在爬上那险峰的裂缝。贺兰山下的这些狩猎者和游牧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但他们有一颗追求理想与探索自然宇宙的心。在漫漫时光的无声侵蚀下,在狂风暴雨、酷暑严寒中他们在生存与繁衍的旗帜下慢慢积累着属于底层生活的基质,并把他们留给了历史,留给了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