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度考证

 文化龙乡 2015-02-19
  彭跃东

  县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是由各府、州、县地方官主持的,3年考试2次。由府、州召集所辖各县及各县召集本县凡读书能作文章的人士,只要是本县籍贯,均得报名应试。应试者从十几岁以至六、七岁的,报考的均称为童生,考中的称为秀才,亦称附生。

乡试:各省乡试3年举行一次,每逢子、卯、午、酉元年,就是乡试之年,谓之正考。朝廷如有喜庆大事恩赐增加一科,谓之“恩科”。各省在省城设有考试场所,谓之“贡院”。全省各县无论廪、增、附生以及五贡均可应试,考中的统称举人,末名称解元。

会试:是在乡试第二年三月在首都举行的(俗称春闱),各省举人均可应试。应试的人都是举人,俗称举子,经过会试,榜上有名的统称进士。全国考中进士名额,规定为360名,每省应得几名,虽无明文规定,大致系按省份大小、人口多寡为标准,平均分配,榜列第一名的俗称会元。

殿试:会试发榜以后,所有取中进士的,一律随即参加殿试,经过殿试,才能分出甲第,大概都是在保和殿举行,故名为殿试。殿试之后.经过御览点定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均是赐“进士及第”,其余是赐“进士出身”。

各级考试机构设置教官衙门:府、州、县均设有教官衙门,教官有学正、教谕、训导等名称,专管进学的生员。

提督学院:省设机构,官员是朝廷在旧翰林考学差及格人员及指定的新翰林4人中每省简派1人主持其事,名为提学使(俗称学台),兼挂提督衔,并得奏参不法的文官武吏、3年一任。其主要任务除乡试外,还有拔贡(科考、岁考)、补廪的任务。

会试:由朝廷钦命“知贡举”4人(由大臣中选派),并调京官由进士出身的人员12人为“同考官”,入围主持。

殿试:有阅卷大臣、监视大臣,都是尚书、军机和王公等分担。

书院:府、州、县均设,为童生和生员学习举业的地方,由地方官聘请科第中素有文名的人掌院,名为“山长”,每月考课一次,由知府、知州、知县主持。

廪生、增生、附生、拔贡

廪生:是从秀才中选拔出来的,各县均有定额,一经补廪,就可食廪饩(每年折银数两),故称廪生。省里进行院考时有老生场,3年之中分为“科考”(有科举的年分)、“岁考”(应出岁贡的年分谓之岁考)两种。科、岁两考,学台还要考试旧日在学的廪、增、附生一次。每次岁考,廪生名次在前的,可以出贡.名为岁贡,也称“岁进士”。岁贡得应一次朝考,考中的给以教官等职。

增生:是秀才参加院考时,考列一等的附生可补增生,增生可补廪生,系秀才学位之一等。

附生:县里考秀才,定案发榜,榜列第一名的,谓之“案首”,将来提学使来考,一定可以进学,即被取为附生,前10名的都坐堂家号,由提学使面试,容易进学,谓之附生。

拔贡:学台到各府、州考试,每12年考试一次拔贡,凡各县所有的廪、增、附生均可应试,每县各考取拔贡1名,全省共考取优贡4名。拔贡、优贡均要经过朝考,一等的给以七品小京官和知县之职,分部分省补用。二等的给以学正、教谕、训导之职,注册候选。

恩贡:(恩科的岁贡)、拔贡、优贡、副贡(即副榜)、岁贡,谓之五贡,都算出了学,不归教官所管了。人说恩贡是恩赐出学,拔贡、优贡是跳跃出学,副贡是安步出学,岁贡是爬行出学。

院考和大挑院考:由提学使轮赴各府、州(直隶州)定期召集府、州所辖各县应过县考的童生,到知府、知州所在地听候考试。考试分为两场,第一场为初试,预选的人数,按照各县应取的附生约加半数,经过复试,只作短文一篇,按照规定名额录取,就成为附生了,也就是新的秀才。科、岁两考,学台还要考试旧}了在学的廪、增、附生一次,谓之老生场。考列一等的附生可补增生,增生可补廪生。

大挑:举人经过三次会试,未得考中进士的,朝廷就举行大挑,钦派4名大臣主持其事。凡参加大挑的各省举人,均须期前报名,在大挑的前一天先在礼部演礼一次。举行大挑与普通面试不同,钦差大臣在午朝门内房边的门楼下,盘腿坐在蓝色铺垫上面,应挑的人每班10人,跪在当院地下,每人自报姓名、籍贯,钦差大臣就将10人中相容魁梧或清秀的,先挑出二三人,就是知县,可以分省候补,再挑二三人,就是教官(学正、教谕、训导),注册候选,其余都算落选了。

考试科目
县考:考试共分5场(淘汰方式),第一场全县童生一律入场.各作八股文两篇,五言六韵诗一首(俗称试贴诗),命题均出自“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成年童生作已冠题,20岁以下作未冠题,五更点名入场,日入前缴卷。第一场被录取的,才能人第二场,作四书文两篇。第三场作四书文一篇,第四场作“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文一篇。每考一场,发榜都有弃取,第五场只作短文一篇,入场的人数很少,缴卷后,县官设有饭席款待(俗称吃奖赏),五场已完,就定案发榜。

院考:初试(预选)作八股文一篇,试帖诗一首。复试:只作短文一篇。戊戌变法后的第五年,光绪壬寅年,改试经义、策论了。

省考(乡试):第一场作八股文5篇,以“四书”命题。第二场作八股文5篇,以“五经”命题。第三场是策问3篇,题目范围广,不怕雷同。发榜后,监临设宴款待新中举人,谓之“鹿呜宴”。

朝考(会试):考试3场,历史论、诗事策、经义论,考取第一名的为会元,其余都是进士。

殿试:只作策问一道,时间一天。试卷经阅卷大臣核阅后,挑选写作具佳的10本,呈现请“御览”.经御笔点定三鼎甲,由传胪依次唱名(鸿胪初唱第一声),第一名是状元(乡、会、殿试都是第一名的,谓之连中三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秋闱、春闱
闱:指贡院周围墙头上都镇压些枣刺,以防偷越,故也称“棘闱”。

秋闱:乡试规定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考试分为3场,每场3天,八月初八日进第一场,八月十一进第二场,八月十四进第三场。按规定第三场也是3天,十六日才能完场,因为十五日是中秋节,特准预十五日下午出场,以便应试人回去过节,并赏赐月饼一个,咸肉一方。

春闱:会试是在每科乡试第二年三月在首都举行,故俗称“春闱”。

膏火、火牌
膏火:考取了秀才(生员)谓之进学,每月考课一次。由知府、知州、知县出题主持的,谓之正课;由教官出题主持的,谓之副课。童生录取分为上取、中取、次取;生员录取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经甄别考取上取特等的,经常每月奖给制钱一千多文或数百文,谓之膏火,即助学金。

火牌:凡赶考的举子,每人发给一件执照,称为“火牌”,沿途各站,验了“火牌”即火速发车,不得稍有迟误,故名“火牌”,火牌车叫“北上公车”。

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懿是从前的大学。从明朝景泰帝开生员纳粟纳马人监以后,捐监之风越来越盛,捐监生的人除了向吏部交一笔钱,领取一张“护照”外,再向国子监交钱领“监照”——就是大学毕业证书,就是监生。据传清丰县的监生大部是用钱捐的,清末县城东北孟家村有个举人教了国子监,称为监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