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19
古代治疗水气病咳喘的专方,有散寒化饮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生麻黄10g,桂枝10g或肉桂6g,细辛10g,干姜10g,生甘草10g,白芍10g,五味子10g,姜半夏1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41)
       咳逆倚息不得卧。(十二)
       妇人吐涎沫。(二十二)
       【体质要求】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口不干渴,畏寒,痰液水样量多。
       【适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肺炎、花粉症、过敏性鼻炎、鼾病、鼻塞、病毒性结膜炎、泪道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等。
       【加减法】烦躁、口干,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体弱心悸喘促,去麻黄,加茯苓、山萸肉;支气管哮喘慢性期,见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者,加玉屏风散;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暗者,加附子、龙骨、牡蛎、山萸肉、鹿角胶。
       【注意事项】心功能不全者去麻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