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方证浅解(四)麻杏石甘汤浅解

 学中医书馆 2015-02-23

经方方证浅解(四)

麻杏石甘汤浅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麻黄20克,杏仁15克,石膏40克,炙草10克。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难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脉浮数甚,此为实,反灸之,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宜麻杏石甘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宜麻杏石甘汤。)
方证浅解:
     麻杏石甘汤之病理。上文首句言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者,盖其证本属麻黄汤证,用麻黄汤发汗,孰料药剂太重,过温之则机能反抗太过致肺部转热而入阳明,故汗出而喘,此时不可因无汗转有汗而误认为桂枝汤证,其身虽无大热然热积于肺,肺热闭则喘,热熬津液则成黄痰,机能自然调节欲将痰排出体外,故干咳而少痰,痰色黄;上文第二句乃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可传大肠使肠燥结,肠燥结,其热亦可上攻聚肺而成肺热咳喘,此时当先去肠燥结之病源,病源不去则肺热不止,若病源去而肺热不止,咳喘汗出之证仍在,则当投以清肺热之麻杏石甘汤,不可因其有汗而误投桂枝汤也;上文第三句者,乃麻杏石甘汤之正治,盖其人本肺胃有热、血郁不行,故发热自汗、头痛头眩、咳嗽咽痛、恶热口渴,其与桂枝加葛根汤不同者,乃一为阳明病恶热,一为太阳病恶风也;上文第四句者,乃用麻黄汤之后,转为里热,故渴而饮水多或灌之以冷水,饮水多或灌之以冷水,水入三焦而出于皮肤而为汗,皮肤疲于出汗而不得呼吸以帮助肺也,故肺必加剧其功能故见喘也,与麻黄汤之毛孔闭塞而不能帮肺呼吸使人喘同理,故文中虽言饮水多而喘,其实为汗出而喘,二者一言其因,一言其理也。
     麻杏石甘汤之药理。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相比,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桂枝、石膏而已,盖麻黄汤乃肺寒实,肺因寒闭而咳喘,麻杏石甘汤乃肺热实,肺因热而闭而咳喘,闭者当开,故皆用麻杏开之,寒者当温,故以桂枝温之,热者当凉,故重用石膏凉之。故麻杏石甘汤为表寒里热甚则挟有喘促者之主治也。因麻黄、杏仁能活血运、行水运,石膏能清肺胃之热、抑制其痰涎之分泌,故本汤能治喉痧(猩红热)、肺炎、麻疹、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等因肺热生痰之证以及肺胃热盛、血郁热痛之头痛、喉痛、扁桃体发炎、喉头见白腐、肢体红肿疼痛等证,因其善治血郁热痛之证,故临床又每用于皮肤痒痛、头皮痒等证,如其加木贼草、菊花、连翘之属可治眼红肿痒痛,其加连翘、荆芥、防风、丹皮之属可治异位性皮肤炎等。又麻黄、杏仁二药,其性皆温,而生石膏性微寒,故用时须重用石膏,其效方显,临床见咽痛白腐者,每加牛子用之,其效更佳。
其与白虎桂枝汤比较,白虎桂枝汤为表郁较轻而里热较甚者;其与大青龙比较,大青龙汤为内热外寒悉重者;其与小青龙汤比较,小青龙汤为表里皆寒而兼有内饮者;其与越婢加术汤比较,越婢加术汤为表寒轻里热重而挟湿者也。
     麻杏石甘汤以治肺胃积热咳嗽,临床有见高热退后,反见低热不退之症,此为热盛灼伤胃阴所致,此时宜用护胃阴之益胃汤(沙参、玉竹、麦冬、生地)加鱼腥草、芦根、桑白皮之属以治之,数剂可平。
(自注:麻杏石甘汤为余临床常用之方,以该方治肺热咳嗽常加牛子、桑白皮、浙贝、杷叶之属,其效极佳,也常用此方治咽痛红肿,甚则布满白腐,亦每加牛子用之,方小而力宏,其效极佳,本人临床应用,麻黄每用3-6克,石膏则用30-60克,杏仁用12-18克,牛子用5-9克,甘草多3-10克)

                                 麻黄升麻汤方证浅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麻黄13克,升麻6克,石膏2克,桂枝2克,当归6克,芍药2克,干姜2克,白术2克,麦冬4克,天冬2克,知母4克,黄芩4克,炙草2克。日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倾,汗出愈。
方证浅解:
    麻黄升麻汤之病理与药理。本方为麻杏石甘汤证误治之补救方也。盖其人本为喉痛而当治之以麻杏石甘汤,然医者不识而以苦寒大下之,故病见喉痛未愈,又见胃阳与胃阴皆因攻下而伤,胃阳不振则血运不畅,故可见四肢厥逆,胃阳伤则食不得化,肠起补偿作用则见肠热下利,胃阴伤、肠热下利则津伤更甚,津伤则咽喉不利之证更重也。故方用麻杏石甘汤、桂枝汤、麦门冬汤、黄芩汤四方进行加减以治之也,其用麻黄、升麻、石膏以治其喉咽不利、唾脓血,用桂枝、当归、白芍、干姜、白术活血运、温胃阳兼止泄利,以天冬、麦冬、知母以补胃之阴液,以黄芩以清肠热而止泄利,以甘草安肠补肠液,服后血运、水运畅通,汗出而愈也。因其病情错综复杂,故曰难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