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中医治拉肚子有多少种方法吗?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5-02-23
     拉肚子,老百姓都知道,谁还没拉过几次肚子!但你知道中医治拉肚子有多少种方法吗?说起来你都不信,在《伤寒论》中就有五六十次提及拉肚子的情况,其方子我还没有都学会!有时间一条条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知道西医治疗拉肚子有几种方法吗?第一,消炎;第二,补液;第三,思密达;第四,双歧杆菌;第五,原谅我的无知,我不知道西医还有别的方法治疗拉肚子了。知道中医治拉肚子有多少种方法吗?

      这里所说的拉肚子是指大便次数较多,一天数次。《伤寒论》中的“利”、“下利”就是这个意思。


      《伤寒论》治疗拉肚子的条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三十二)(葛根汤治“项背强几几”,此病证的下利,也就是拉肚子必须有表证,也就是“无汗恶风”之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三十三)(此处不治下利,但有提及下利,故录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不止。脉促者,表不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三十四)(此条是误治所致下利,而且挺严重,“不止”。某些感冒,西医用消炎药后会出现腹泻,西医谓之为药敏反应,我以为就是用错药的结果。)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四十)(小青龙汤,是治疗咳喘的名方,也能治疗拉肚子)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九十一)(这里是感冒后,“伤寒”了么,医生误治所致。但,不经过医生误治,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一〇五)(这里出现了两次下利,第一个下利是医生用丸药泻下所致;第二个下利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脾虚下利,当用理中汤;一个是实热下利,用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一 一 〇)(此条的下利不用治疗,是一种病情向愈的表现)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一三〇)(此条的下利,文中未言治法,根据脉象和舌苔,可能用柴胡汤系列加减温中药)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一五〇)(此条的下利,是误治所致。其症状有点象心脏病,既然说是太阳少阳并病,也可以试试用柴胡汤加减)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一五二)(这里的下利,是要用攻法的。很厉害的十枣汤。其症状有汗出、下利、头痛、心下痞、胁下痛、干呕,没有怕冷的表现。现在,一般是用在喘证的多,这里的短气是不是喘?没把握。再说吧)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一五七)(泻心汤能治疗下利,很多人没注意到,仅仅知道泻心汤能治疗痞症。临床,很多患者一日大便数次,无所苦,就可以选用泻心汤治疗,效果很好)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一五八)(中医不好学,这里就是一个例子,看到胃口胀满,就以为是实证,给予下法,结果肚子更涨了)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不止。医以理中与之,益甚。理中者,里中焦,此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一五九)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一六三)(什么事情都有个先后次序,表证未去,当先解表,此时用下法,好像西医的滥用消炎药,感冒没解决,肚子拉起来;很多中医大夫也是,看见发热就清热,结果一样是拉肚子。)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一六五)(此处也用大柴胡就不理解了。这里的下利是什么样的特殊表现?)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一七二)(黄芩汤治疗腹泻,那是有名的,但是这种腹泻跟理中汤证的腹泻表现就差别很大了,看来我得把《伤寒论》治疗腹泻的方剂的区别应用总结一下。)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二二五)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二七三)(吃不下东西,还肚子疼,有大夫就以为是实证,用泻下的方法,结果是虚上加虚。)
     不喝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二七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二七八)(这里的下利,是病邪被正气祛除的结果,不用治疗,病就要好了)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二八三)(要亡阳了,这就有点吓人了。这样的病人,赶紧输液,补液吧,中医的话就是大量人参、附子、干姜之类的赶紧上吧!)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二八四)(不明白了,伤阴,怎么还会下利,这时的下利又是什么表现?)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二八七)(下利,手足温,这时的下利就不那么可怕了,不用治,下利自己就会好。)
      少阴病,下利,若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二八八)(下利,自己都好了,当然就可以治好了。)
      少阴病,吐,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二九二)(少阴病,手脚凉不凉是关键:不凉就有希望,凉了就危险了)
      少阴病,恶寒身踡而,手足逆冷者,不治。(二九五)
      少阴病,吐、躁烦、四逆者,死。(二九六)(受个凉,也会死人的。拉肚子,也不可小看)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二九七)(虽然腹泻是止住了,一个劲的眩晕,是阳气虚了,虚阳上窜,悬)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三〇〇)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三〇六)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三〇七)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三〇八)
      少阴病,吐,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〇九)(吴茱萸汤还能治这种情况呢?以前没有注意)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三一〇)(这个情况,不吃猪肉的怎么办,有什么代替的?)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三一四)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四;微续者生。(三一五)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三一六)(前一阵,还用真武汤治疗过一例咳嗽的患者,没想到这里就有治疗咳嗽用真武汤的条文。呵呵,有几分得意诶!)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三一七)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三一八)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喝,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三一九)(猪苓汤也治失眠?)
       少阴病,自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二一)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三二五)(这里就不懂了,下利,就得更衣,怎么会反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