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大夫《金匮要略》10

 高山游云 2015-03-06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19讲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学习到第22篇第8条,内容较多,没学完,现在接上昨天的来学习。

金匮要略》第22篇第8条: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清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给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
,气冲气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赢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辫计,勿谓不然。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由于妇女气血不足,会身体寒冷,气机不通而闭结,胞门就是子宫,这个妇女的子宫也逃脱不了这个虚冷气结,气血在人体循环是整体的,不是单独在某个部位运行,子宫上面的经络血管也会不通畅,那么子宫就会由正常状态下的柔软而富有弹性转变为坚硬。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这个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很多部位与正常人不一样,很多部位本来应该是柔软的,现在却硬化了,那么,在人体上部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呢?胃脘气结硬化了,就会表现为呕吐和流口水,如果时间久了,肺脏也会硬化,肺叶里面气血循环不畅,会形成硬结,时间再久一点,这个硬结会形成疮痈,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肺癌了。形体损分。病人发展到这一步,人会变得皮包骨头,身上没肉,很瘦削,身体无力。形为身体形状,体为体用之力气。在中盘结,绕脐寒疝。那么,在妇女的身体中部,盘,就是身体一圈周围,都会出现气结而痛疼,背上痛,胃痛,乳腺增生而痛,还会在肚脐周围有坚硬的包块,这个包块是因为体寒气结而形成的,叫做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这个两胁,是肝脏和脾脏的部位,肝硬化了,脾硬化了,这个地方就会疼痛,稍一活动,还会牵连其它脏器疼痛。或结热中,痛在关元。如果气结在妇女身体中部时时间久了,结郁而生热,由寒转热了,寒极则生热,中焦结气而生热了,就会在肚脐下面的关元穴出现疼痛,关元是人体的气海,藏气的地方。脉数无疮,肌若魚鳞。这时中焦气结生热了,病人的脉象就会有数脉出现,脉管稍大,搏动较快,为数脉,说明体内有热。体内有热时间久了,寒热湿瘀夹杂一起,人体很容易生疮的,如果病人没有长疮,那也会有肌肤甲错的现象,皮肤会起疹子,起皱纹,裂口子,起鳞屑。这里就是说,长疮和皮肤病,都是由于身体太虚,虚生寒,寒生气结,结生瘀,瘀生热,热生湿,形成了一个寒湿热瘀的一个病机,这样的病理机制在中医里叫做暑气,人体内有暑气而形成的病证叫做少阴病,也叫做暑伤少阴,会有很多证状表现。时着男子,非止女身。上面讲述的妇科病证,在中医里面叫做少阴病,这个少阴病,男人也会得此病,发病原理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只有妇女才有此病。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妇女得子少阴病之后,在身体的下焦表现为月经来潮时经水偏少,月经的规律周期也不均匀,有时提前,有时推后。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有少阴病的妇女,也有有可能会出现阴部疼痛,性交疼痛,会性冷淡,小肚子也会怕风怕凉的。
或引腰脊,下根气衔。有少阴病的人也会有腰痛,脊背疼痛,会有腰间盘突出之类的证状,这些身体疼痛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气衔。气街位于脐下五寸旁开二寸的气冲穴,这里是藏气之所,气不足,则经络凝滞而身疼,各种证状都有可能出现。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如果气冲穴突然出现了疼痛,也会牵连到大腿膝盖,长时间的持续疼痛,导致病人心情特别烦乱。奄忽眩冒,状如厥癫。少阴病发展到严重时,病人气奄一息了,出现心慌短气时,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身体表现为活动受限,不能控制自身,足不能行,口不能言,四肢强直,甚至发狂打人,不认亲朋好友,这就发展成了厥阴病了。或有忧惨,悲伤多嗔。厥阴病的病人,整天忧虑不断,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抑郁证了,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不停地在说同一句话,有时又突然表现为很凄凉忧惨,有时很伤心,有时又表现为发怒,对人很没有礼貌的。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上面讲了那么多的证状,都是常见的妇科病,并不是有鬼神上身符体了。有的妇女得了妇科病,长久不愈,以为是鬼神符身了,实际不是的,这些证状是厥阴病,妇女最易得此病。这里说的带下,就是妇女带脉以下的病变。带下病,通指妇科杂病。久则赢瘦,脉寒多寒。天天生病不正常的妇女,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身体形状与正常人也会不一样的,有的人会特别的肥胖,有的人会特别的瘦弱,这都是虚弱的表现,因各人天生体质和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差别很大的。无论特别胖,或者特别瘦,她们的脉搏跳动都是非常微弱的,病人多数有怕冷的证状。
三十六病,千变万端。不管妇女得了什么病,无非是寒病十八种,如头痛,脖子痛,腰痛,脊背痛,胳膊痛,脚跟痛,这些是因寒而病。另一种是热病,如咳嗽,喘气,干呕,咽痛,胀满,心口痛,四肢痉挛,这些是因热而病。六气致病,七情致病,劳伤致病,饮伤致病,百病不离寒与热,无寒热则不会生病,但证状表现却千变万化,但不离寒热,治疗方法只辨其寒热即可以了。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临床医生只要认真审查脉象,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医生要细查各部脉象,脉大还是脉小,有力还是无力,从大小去辨别,从强弱从辨别,虚证脉细而紧,实证脉粗而弦,这样来辨别,虚为寒,实为热。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只要从脉论治,针药如果能够灵活变通运用的话,严重危急的病人也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的。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同样是妇科病,同样是少阴病,同样是厥阴病,不同的病人,脉象是不一样的,所以用药也就不一样了,同样的证状,用药要根据脉象为依据,而不是以证状为依据的的。
子当辨计,勿谓不然。对于想学习中医技术的学子来说,一定要认真听取我上面所说的话,以脉为凭,辨其阴阳虚实,从阴阳五行六气来详辨病人的病机与病理,千万不要说这些是小事,不重视病理病机是不可以的,切记,切记。

这个第8条,实际讲的就是六经六气变化,由虚到实,由寒到热,再到津血枯竭而风动,疾病的演变过程,六气演变转化过程,尽管证状万端,但不离阴阳虚实。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0讲(温经汤、土瓜根散)
各位朋友晚上好,又到了学习的时间了,欢迎大家与我一起共同学习中华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第22篇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到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学生问老师说,妇女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再生育了,到了更年期的时间了,但是,有的妇女却几十天拉肚子,下利不止,这样就会大伤津血了,病人就会更加虚弱了,拉肚子有两种,一种是热利,一种是寒利。热利的会发热,寒利的会身冷。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但是呢,病人白天不发热,说明不是热利了,是寒利。一到了天黑,病人就会有发热,因为人与大自然是相应的,白天阳气旺盛,晚上阳气则减退,到了半夜时人体阳气会更弱,所以就会打瞌睡了。晚上阳气偏弱,加上几十天的下利,阳气更加不足了,气血循环变慢,生理代谢热量不能通过体循环而散发出去,所以就会天黑就发热,因虚而热。并且病人人小肚子拘急疼痛,肚子又胀满。为什么会胀满而痛呢?病人一直下利,这个肚子里不是因为大便不通而胀满,是有另外的原因的。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另外呢,再仔细观察一下,病人说她的手掌特别的热,嘴唇又特别的干燥,这个病人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呢?师曰:此病属带下。老师回答说,这个病叫做带下病。妇女的病有经,产,带,五十岁以前的妇女正处于生育期,常常会有月经不规律的病证,叫做经病,生育期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和生产小孩这一阶段出现的病证叫产病。除了这些,妇科病还有带下病,妇女带脉以下出现的病证,也就是妇女生殖系统所出现的病证,叫做带下病。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学生又问老师说,妇女为什么会得这个带下病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殖系统病变呢?老师回答说,因为妇女到了五十岁时,气血衰退,子宫衰弱,一旦怀孕了,中途就会流产,流产时有浊血浊水不能排出干净,在子宫里就形成瘀血了。上面的腹满而痛,手掌发热,嘴唇干燥,是有瘀血的原因造成的。
这一论点很重要,临床上的中医诊断疾病,在摸脉之前就要首先摸病人的手掌和胳膊,看是发凉还是发热,如果手掌发热,或者嘴唇干燥,医生就知道病人有瘀血了,这个诊断方法是不分男女的。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学生问老师说,用怎样的诊断方法才能知道病人体内有瘀血呢?老师回答说,看见病人嘴唇干燥,并有口中干,想喝水,这就是有瘀血的病人的证状表现。现在的糖尿病人也是唇干口干而渴,都是有瘀血造成的。
当以温经汤主之。现在说的这个病人,下利几十天不好,晚上又发热,小肚子又痛又胀,手掌发热,唇干口渴,说明她子宫有瘀血,这么多的证状,综合起来,可以用温经汤来治疗。首先呢,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温经汤的适应证,下利日久的大寒证又有子宫瘀血,才可以使用温经汤,因为吴茱萸性热,不寒的人吃了会烧心,所以这里用到吴茱萸来生热退寒,止下利的,不下利的就不要用这一味了。吴茱萸,味苦,性热。苦味为火性,直上直下,能升清气,降浊瘀,热能补充阳气。当归,味辛,苦。苦入心能升清降浊,辛入肺能行气活血。川芎,味辛,性温,辛入肺行通经活血,温能补充阳气。芍药,味酸,性凉。酸味入肝,有曲直之性,曲为扭曲,直为阳气生发,曲直有推送之力而能降泻浊瘀。人参,味甘,甘味入脾生津液,脾津供养五脏。桂枝,味辛,性温。辛入肺行气,温能补充阳气,阳气为温热之性。阿胶,味甘,酸,色赤,甘生津,酸泻浊,甘酸赤化合能补心血。生姜,味辛,温,辛温入肺行气,气为阳。牡丹皮味苦,辛,性寒,苦降浊,辛行气,寒养阴,有理升降,养阴血之功。甘草,味甘,甘生津液,滋养六腑。半夏,味辛,苦,性滑,辛味上升行气,苦味降下泻浊,滑可通利九窍。麦门冬,味甘,苦,性寒,甘生津,苦降浊,寒养阴血,这个麦门冬可以升清降浊养阴血的。这个温经汤方,用药以苦,甘,酸味,寒热并用,寒养阴,热补阳,甘生津,寒养血,苦降浊,酸涌泻,共同来完成一个将瘀血排出体外的一个功能。用热药的目的是去寒止利,无下利者,不可以用热性药,当谨慎为好。这个温经汤还可以治疗小肚子怕风怕凉的病人,热可退寒,温经汤是很热性的,对于宫寒不生育的妇女也可以使用。有崩漏下血的病人也可以使用,每次月经来潮量过多的妇女也可以使用,月经延后推迟的病人也可以使用。总之,凡是寒性体质的人才才可以使用,热性体质的病人人则不可以使用。
这一条讲的是,有瘀血的病人,并且是寒性体质的病人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0条: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土瓜根,芍药,桂枝,麽虫各三两。
带下经水不利。前面我们说了,带下病指的是带脉以下的病变,也就是妇女生殖器官病变,主要是器官发热肿胀或瘀血,也会导致不育证的。这里就是说,妇女有了生殖器官病变,月经下行不正常了,不利,就是有经血而不能顺利下行,不正常了。少腹满痛。这个月经血水下不来,停在子宫里,病人小肚子又胀又痛了,怎么办啊,好难受。经一月再见者。病人小肚子很胀,很痛,月经不好好往下走,这种病人经常会有一月来两次月经的现象,每次来的不多。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如果妇女说她怎么一月来两次月经啊?你就知道了,她是月经下不来的原因,小肚子会又胀又痛的,通利月经,身体大寒的可以用温经汤,所以叫温经汤,重点在一个温字,一定是寒证病人才用的,没有大寒证的人就不要用温经汤了,要用土瓜根散来治疗。

土瓜根,就是王瓜根,味苦,性寒,苦能降下,寒能养阴润燥清火。芍药,味酸,性凉,酸入肝可泻浊,凉养阴润燥。桂枝,味甘,辛,性温,甘辛化合为人体阳气,能通经活血,行气化瘀。麽虫,就是土元,味咸,性寒,咸味为水之味,入肾,属阴,咸能补阴精,寒性也养阴,阴精入肾,肾生骨髓,骨性为坚强,所以咸寒之味能破经逐瘀,续筯接骨。本方,士瓜根和芍药,构成一个酸苦涌泻为阴,阴性向下,涌泻在上为涌,在下为泻,所以可以排泻子宫中的瘀血。桂枝,甘辛化合为阳气,有发布政令,施行政令之能,有推助之能。麽虫的咸寒可化成坚利之气,能破解瘀结,化解瘀结,软坚散结的功能。从这个方子里,我的可以看到中中医治病的方法,升举阳气,发散布施政令,酸苦涌泻,咸寒坚利而破结。这种治病方法也适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各种息肉的治疗,各种结石的治疗。
这一条讲的是妇女生殖器官瘀血证的常规治疗方法。用药,甘,辛,酸,苦,咸,寒,温。
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下周一晚上,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1讲(旋覆花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又到了学习《金匮要略》的时间了,欢迎大家与我一起共同学习传统中医学。

上一节,我们学习到土瓜根散,这个方子很重要,大家要认真学习这个方义,这是一个冶疗妇女女月经下不来的方子。
学习中医,无论是每一个病证,我们首先要把病人作一个定位,在六经病里属于哪一种病证,然后呢,治疗方法是有规矩的,按规矩开方用药就行了。那么,这个子宫里有经水下不来,是个什么病证呢?这个是瘀血证。瘀血证在六经病里属于哪一种呢?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这些都还没有发展到有瘀血的程度,只有发展到了少阴病,就有了寒,湿,热,瘀的四大病理机制了,所以这个瘀血证属于少阴病,病人有寒,湿,热,瘀的病理特征。少阴病是现代最常见疾病,有很多证候表现,比如,腰间盘突出,风湿病,痛风,各种肿瘤,白血病,股骨头坏死,糖尿病,这些都是少阴病的各种不同表现方式,同样的病理,不同的人,证状表现千变万化,但治疗方法是大体相同的。所以呢,学会了一种方法,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种疾病,一个方子,对一个证候群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疗效的,只要辨证正确,就不会没有效果的。很多病人吃药不见效,那是因为辩证有误,自然是疗效没有保障了。
少阴病应该如何治疗呢?我们看一下土瓜根散的用药就明白了。土瓜根,味苦,性寒。芍药味酸,苦,性寒。桂枝,味甘,辛,性温。麽虫,味咸,性寒。
我们从这个方子里可以看出来,少阴病的用药,辛甘发散为阳,酸苦咸涌泻养阴,中药的五味全部都用上了,寒与温之性也全部用上了。辛甘味可通阳化气行血,酸苦能降浊泻瘀,温补阳气,寒养阴液。这样就形成了阴阳双补的一个规范了。辛温可行气祛寒,祛湿,甘寒可养液祛燥热,苦寒可泻浊降热瘀煎熬之火,这样,就把少阴病的四大病机寒湿热瘀解决掉了。少阴病就是这样治疗的。所以,我们学习中医,重点要把阴阳五行搞清楚,把六气致病搞明白,太阳病为寒证,阳明病为燥证,少阳病为火证,太阴病为湿病,少阴病为暑病,厥阴病为风病,把风寒暑湿燥火搞明白,用药方法在《伤寒杂病论》里都是有立法,有规矩的。学习中医要这样学,学习中药关键是掌握它的性和味,什么功能不用太去过于认真,中药的性和味决定了它的功能。至于归经,可以忽略,不用去计较那些,中药的五味是各有走向的,各入不用的脏腑,是由性味来决定的。
近些年,中医界有一股扶阳风,这个好不好呢?我们从张仲景用药方法来看,很多病他是善用辛甘味的。但六经病的病理各不同,辛甘味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从少阴病里这个土瓜根散方来看,四味药,都是等量在用,辛甘味只有桂枝一味,这个辛甘味只占了全方的四分之一,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关注,请不要盲目加大辛甘味的用量,辛甘为阳,阳过多则会耗伤阴液,凡三阴病里都是不可过多使用辛甘味的,要以酸苦咸寒占较大比例才可以。当然,在三阳病里,辛甘味的用量是占偏大比例的,这些都是中医治病用药的法则,不可以违背这个法则的。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1条: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有搏,此名口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关于这一条的条文,在张仲景的书里面出现了多次了,先师张仲景为何要重复说这句话呢?这里有着深刻的意义,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很严重的千变万化的病证是怎么演化发展变化来的。寸口脉弦而大。寸口脉就是左手寸脉,是心脏的脉象,心脏脉的正常脉象是洪的,而不是弦大的。弦大了,就是这个心脉跳动非常强劲有力了,弦,中国人把它形容箭在弦上,这时的弓弦是力强而硬的,不象正常的脉象那么柔和。心脉弦大,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心脏热度太盛了,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君王。君主之位反常了,可想而知,群臣早已不得安宁了。心脏为何会大热过盛呢?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木生火,肝木生心火,这个心热太重,是因为肝脏里郁热太重了,肝阴不足才生热,就象轴承一样,里面没润滑油了,还在运转,就会生热了,严重的时候,这个热会传导给心脏,肝经和心包经同属于厥阴经,它们是有关联性的。心过热,心主神明,心中热的人就会有失眠现象,心情烦乱,想发脾气。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看到病人发脾气,或者病人说有失眠多梦,医生就知道病人的心脏和肝脏有热盛的现象了。当然,中医在脉诊时,当按切心脉时,如果有弦大的脉象,也就知道病人心脏和肝脏有燥热了,无论肝脉是大是小,这样下结论是不会错的,同时也会知道病人有心烦失眠现象的。知道了这些了,是不是就针对心脏和肝脏用药就行了呢?不是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讲过了,脏腑相连,一纵一横,互相传变。在《金匮要略》里面,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教导我们不要过于看病局部,人体是整体的,用药要整体用药,才能得到理想的疗效的。弦则为减。这个寸口脉弦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的话,人体的阴阳之气则一天一天的减少,会一天一天地虚弱下来的。大则为芤。凡是有了弦脉,脉管又特别粗大的,这个脉管里一定是很空的,象葱叶子一样,里面很空,因为体内阴液严重不足了,脉管会很空,脉管粗大,是因为里面有燥热。减则为寒。病人没有得到有有效治疗,阴液一天一天亏损,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虚弱的人就会出现寒证而怕冷。芤则为虚。这个脉管又粗大又空,已经说明病人很虚弱了,体虚了就会怕冷的。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如果病人的虚寒证得不到及时治疗,体质一天天下降,就会变化出很多复杂的证状出来了。革,就是变化,转变。妇人则半产漏下。就是说,妇女的半产漏下证是怎么发展变化来的呢?就是刚开始肝脏有燥热,然后波及全身燥热,时间久了,寒证也出来了,实际是寒热夹杂证,张仲景把它叫做少阳病。这个少阳病再发展下去,演化成少阴病,病人寒,湿,热,瘀集于一身,就会出现妇女怀孕中途流产,有的是月经不调和,不规律,提前或推后,经血紫暗,崩漏下血,等等证状,都是这样发展变化来的。怎样治疗呢?可以用旋覆花汤来治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旋覆花汤,这个是在五脏风寒积聚篇出现的方子,治疗虚劳病的。
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
旋覆花,味苦,辛,咸,性温。葱白辛温。新绛就是茜草,又叫血见愁,味苦,性寒。
本方用药,辛,苦,咸,寒,温。辛温行气驱寒,苦降浊泻热,咸寒养阴,阴寒为柔性,柔可克坚,所以咸寒可攻坚破瘀,利血气而通经络。
这一条讲的是少阴病发生演变过程及治疗方法。
朋友们,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2讲(胶姜汤、大黄甘遂汤、抵当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昨天再一次学习了旋覆花汤,这个方子是虚劳病篇里的,第11篇第7条的,五脏风寒积聚篇里面的。咱们现在学习的这个11条,内容是很重要的,这里就讲述了各种疑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少阳病发展过来的,所以过去很多中医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来治疗各种疑难病,原因就在这里,各种复杂疾病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味来治疗。这一条,都特别提到一个革字,就是病情严重了,人体阴阳俱损了,病情变化也很快,脉象也是如此,变化不定的。这里用旋覆花汤来治疗五脏风寒虚劳积聚病,实际上这个方义和小柴胡汤方义基本是一样的。旋覆花的功能很多,它有味辛,苦,咸,性温。辛温行气升阳,苦降浊泻热,一升一降,阴阳得调。又用葱白的甘辛,新绛的苦寒,也是升阳养阴,升清降浊,杂病都是这么来治疗的。所以,很多老中医善于使用这个旋覆花汤加味来治疗各种虚劳病,疑难病都是虚劳病,六经病里面属于少阴病。
土瓜根散,旋覆花汤,都是治疗虚劳病的,这两个方子搞懂了,对于中医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2条: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妇人陷经,就是月经不调和,有月经病了。漏下黑不解,就是经常性的流出一些颜色黑暗的经血。这个就是崩漏了,又有瘀血,同样是属于虚劳病,属于少阴病范围,这个有很多方子可以使用上的,这里是说,可以用胶姜汤来治,就是芎归胶艾汤,另外加一味生姜来治疗。这里说的是下血不止,经血发黑,这实际还是少阴病,寒湿热瘀的一个病理机制。
胶姜汤的组成是,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生姜四两。
学习中医方剂,要看药物的性和味,就明白方剂的功能了。川芎,味辛,性温,辛行气,温补气,是补充阳气的一味药。阿胶,味甘,色赤,甘生津,赤生血,所以它能补充津血。甘草味甘,甘生津,润养六腑和百脉。艾叶,味苦,辛,性温,苦能升清降浊,辛温能补气行气,气行则脉络通,阳气升。当归,味苦辛,又是一味升清降浊的一味药。芍药味苦酸,酸苦能涌泻,同样是升清降浊,泻瘀排毒,活血行气的功能。干地黄,味甘性凉,色黑,甘生津,凉润液,补充津液的一味药,黑色入阴,所以地黄是补津血的,生姜味辛,辛入肺行气,气行可化瘀,可生发阳气,可开胃口口。所以,这个胶姜汤,它是阴阳双补,升清降浊,中医就是这样利用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寒温热凉四性,五色各有所归,这些方法来治疗疾病的。
这一条讲的是少阴病里的妇女下黑血不止的治法,升清降浊,阴阳双补法。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3条: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甘遂汤方: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就是说妇女的小肚子胀满了,鼓起来了,象个土敦子一样,太大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肚子这个地方是膀胱和子宫的位置,这个就要结合其它证状来分析判断,才能明确病机。小便微难而不渴。病人解小便有一点点很轻微的不利,不严重,这就说明瘀血不在膀胱,是子宫胀大了,挤压了膀胱,稍有不适。说明瘀血在子宫里面。不管瘀血在膀胱还是在子宫,只要有瘀血,病人就会有发热,口渴心烦的证状,可是现在病人不口渴,从证状看,瘀血肯定有了,理应有发热口渴,但现在口不渴,说明病人不只是瘀血的问题,同时还有体寒水饮重的问题,子宫里面也会有水饮,不只是有瘀血。所以,目前的病理基本清晰了,阴阳俱损,虚劳,才会有子宫瘀血证,体大寒,才会有水饮,所以,现在的病人身体大寒,又有瘀血,又有水饮,此时用药就要谨慎了。
大黄,味苦,性寒。苦能升清降浊,寒能养阴液。甘遂,味苦,性寒,同样是升清降浊,养阴液。这两味苦寒的药物合起来用,并且用量较多,降泻之力就很峻猛了,能把体内的浊血和浊水排泻出来。阿胶,味甘,色赤,即能补气,又能补血,是用来虚劳病的气血补充剂。这个方子,当然是大黄和甘遂先煮好,然后再下阿胶,一次服下去,这个剂量很猛,攻下之力很强,有可能会因为力猛而导致出血,阿胶在这里也能起到一个止血的作用,阿胶可以止血的。
这一条讲的是瘀血证和水饮证合病时的用药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4条:妇人经水不利者,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妇人经水不利者。这个经水不利,就是有月经总是排不下来,小肚子会又胀又痛,正如上一条所说,少腹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那么,这一条是说有月经下不来,可能会对小便有些影响,挤压了膀胱了,这时如果没有水饮证,病人就会有发热口渴心烦的证状的,这时也可以用抵当汤来治疗,这个汤方是下严重瘀血的方剂,对于子宫有瘀血而月经不下,同样可以使用,中药的作用部位是广泛的,不是专门作用于某一个部位,肝脏或肠管中有瘀血,同样也可以运用此方。
 水蛭,味苦,性寒。苦能降泻,咸属水之味,能软化坚干积,能把坚硬积块化成水。虻虫,味苦,性寒,苦能降泻,寒属水之性,水性柔而坚利(水生冰,冰之性坚而锋利)。桃仁,味苦,甘,苦泻浊瘀,甘生津能润滑。大黄,味苦,性寒,苦能降泻浊瘀,寒为水之性,柔而可软可润,利而破坚硬之积。
抵当汤,用药以苦,甘,寒之性味,具有升清降浊,破瘀攻坚的功能,在中医临床上是一个常用的方剂。抵当汤,用水来煮,五碗水熬成三碗,一次喝一碗,温服,不要喝凉的,喝后很快会有瘀血排出来的。
这一条还是讲的人体瘀血证的治法,以苦寒之性味为主。不管瘀血在某一个地方,都可以应用此方。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3讲(矾石丸、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金匮要略》。首先要补充一下,昨天学习第13条时,漏讲了一段话。
生后者,此为此与血俱结在血室也。他说,这个小肚子很大,子宫里面有血水的这个病证,往往发生于生产后的妇女,体质大虚,阴阳两亏,体内就容易产生瘀血和水饮,现在就是讲的瘀血与水饮互结的证治方法,用大黄甘遂汤。
大黄,味苦性寒,苦能泻瘀泻热,寒入阴养血。甘遂苦寒,破瘀泻水,阿胶生津液养阴血而止血,可防止泻下过程中血管破裂而出血。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5条: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妇人经水闭不利。这个就就是承接上面的条文来说的,少腹如敦状,经水不下利,现在说的就是经水不利,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时间长了,月经闭止了,一点也下不来了,更加严重了,疾病的证状都是由轻发展到严重的,不可能突然一下子就会很严重的。脏坚癖不止。这个脏,指的还是妇女的子脏,子宫。坚,就是坚硬。癖,就是积聚,相当于肿瘤了。现在就是说妇女月经下不来,小肚子又很胀而坚硬,发展成了子宫肌瘤了。中有干血。就是说子宫里面长期有瘀血,积月积年以后,里面的瘀血都干了,说明发病过程已经太长久了。下白物。我们前面说过,只有阴阳两虚的人,发展到少阴病了,才会有瘀血和水饮,少阴病的病机是寒湿热瘀杂混一起,有了寒湿,女性就会表现为白带增多,阳气充足的人就不会有过量的白带的。
矾石丸主之。这个白带过多,子宫中有干血,都可以用巩石丸来治疗的的。
矾石,就是白矾,味酸,涩,性寒。因为病人体质虚寒,白带多,那就不适合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所以白矾要用火烧,把其中的水份去掉,去其寒性。它的酸味有涌泻作用,曲直作酸,酸味有曲直的作用,就好比一个弹簧,它是曲形的,但它一会又伸直了,这就是一伸一缩的功能,中医里面把这个曲直的作用叫做震,有震动涌泻的作用,就象现在的疏通管道一样,专业操作者会把弹簧伸进管道,又进又退,在那里震动,就可以把堵塞的管道疏通,中医是使用酸味药物来实现这个功能。杏仁,味苦,色白。苦能降泻,白色入肺以养肺气,肺气可发散通经破瘀。
这两味药,酸苦化合入阴血,阴为柔,为奸巧之技,可克坚积,降瘀浊。白矾的涩性可以让子宫收缩,以利于瘀血排出,同时可以使妇女生殖通道收缩,减少分泌物,有止白带的作用。
这个矾石丸方,利用了酸苦涩和色白补肺气的作用,来排泄子宫瘀血,同时可以止白带。
这两味药要研成粉,与炼蜜一起做成蜜丸,象枣核那么大的丸,把它放进病人的子宫中,有酸的作用,子宫口就会张开,有苦的作用,瘀血会下行,有肺气的布散,可以加强子宫的收缩,这样宫中瘀血即可排出来了。
这一条讲的是妇人干血劳和带下证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6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方:红蓝花一两。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六十二种风。就是说凡是妇女因为阴阳两虚而导致的各种严重疾病,已经发展到厥阴病的阶段了,风伤厥阴,风证为厥阴病,它会有很多复杂的证状出现了,水饮,瘀血,气上冲心,流口水,狂燥,不能吃饭,等等。及腹中血气刺痛。这个厥阴病是人体气血将绝的证候,无津无血了,气血不能运行,经络不通,刚开始会身体肌肉骨节皮肤疼痛,严重时会腹中剧烈疼痛,说明病情很严重了,腹中大寒了。
红蓝花酒主之。红蓝花就是红花,用它来泡酒煮,一两红花放一碗酒,煮成半碗,可分成两次来喝,一次喝一半。如果疼痛不止,可继续喝,直到止痛为止。红花,味辛,性温。辛入肺行气通经络,温补气,可增加气行通经的功能。酒,味辛,苦,性温。辛入肺行气,苦入心可降浊泻瘀滞,温可补气,经络气行,经络中的浊瘀再排出,这样,经络畅通,则疼痛自止。
这一条讲的是身体经络不通而导致严重疼痛证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全身内伤疼痛证的治疗,肢体肌肉因虚寒引起的疼痛证同样可以适用。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凡是妇女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腹痛,都可以用当归芍药散来治疗。
对于妇女虚寒腹痛,红蓝花酒方可以用来止痛,但那是治标不治本,只能临时止痛,后面还会复发的,要治本的话,就要针对妇女的虚劳病来治,这样才能根治。所以,当归芍药散,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疼痛证,有根治的功能,可以让虚劳病不再复发,只是要坚持吃药,让身体恢复正常了,气血充足了,自然就不会这里疼那里痛了。
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个,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
这个方子,芍药用一斤,这一点很关键。本方是用来加工成散剂的,一次服上4一5克,日常服用的,不是一天一剂的用量。
当归,味辛,苦,性微温。芍药,味酸,苦,甘,微寒。川芎,味辛,性温。茯苓,味甘,淡。白术,味甘,苦,性温。泽泻,味甘,淡。
当归的辛温可行气活血,苦能降浊泻瘀。芍药的酸可震泻,苦可降浊,甘可生津。川芎的辛温可行气活血通经而止痛。茯苓和泽泻的甘淡,甘生津,淡生液,可生成津液,以供辛味的行气,气性燥,津液润,气要有津液养润才行,不然就会燥气伤阴血了。白术的甘能生津,苦能降浊瘀,把体内浊瘀浊水排放出去。当归芍药散使用了甘辛淡来补充阳气,实现经络通利的作用,用酸苦来降浊排瘀,使体内清浊分离,气机通畅,五脏六腑功能得以安和,阴阳平衡。中医就是这样治病的。
关于辛甘发散为阳,这个大家容易理解。而酸苦涌泻为阴,这个道理较难理解。人体本是阴阳二气组成,这个酸苦可以补充人体的阴血,入血分的,阴血有有涌理排瘀的功能。有关阴阳的概念,我们明天再解释一下,补充一下阴阳的理论。
这一条讲的是一个阴阳双补的用药方法,因为川芎用量大,芍药的用量要增至川芎的两倍,防阳气偏多而耗伤阴血,这一点一定要高度重视,临床上的杂病用药,辛温升阳之味不可过量使用。
 朋友们,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19讲(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学习到第22篇第8条,内容较多,没学完,现在接上昨天的来学习。

金匮要略》第22篇第8条: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清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给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
,气冲气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赢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辫计,勿谓不然。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由于妇女气血不足,会身体寒冷,气机不通而闭结,胞门就是子宫,这个妇女的子宫也逃脱不了这个虚冷气结,气血在人体循环是整体的,不是单独在某个部位运行,子宫上面的经络血管也会不通畅,那么子宫就会由正常状态下的柔软而富有弹性转变为坚硬。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这个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很多部位与正常人不一样,很多部位本来应该是柔软的,现在却硬化了,那么,在人体上部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呢?胃脘气结硬化了,就会表现为呕吐和流口水,如果时间久了,肺脏也会硬化,肺叶里面气血循环不畅,会形成硬结,时间再久一点,这个硬结会形成疮痈,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肺癌了。形体损分。病人发展到这一步,人会变得皮包骨头,身上没肉,很瘦削,身体无力。形为身体形状,体为体用之力气在中盘结,绕脐寒疝。那么,在妇女的身体中部,盘,就是身体一圈周围,都会出现气结而痛疼,背上痛,胃痛,乳腺增生而痛,还会在肚脐周围有坚硬的包块,这个包块是因为体寒气结而形成的,叫做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这个两胁,是肝脏和脾脏的部位,肝硬化了,脾硬化了,这个地方就会疼痛,稍一活动,还会牵连其它脏器疼痛。或结热中,痛在关元。如果气结在妇女身体中部时时间久了,结郁而生热,由寒转热了,寒极则生热,中焦结气而生热了,就会在肚脐下面的关元穴出现疼痛,关元是人体的气海,藏气的地方。脉数无疮,肌若魚鳞。这时中焦气结生热了,病人的脉象就会有数脉出现,脉管稍大,搏动较快,为数脉,说明体内有热。体内有热时间久了,寒热湿瘀夹杂一起,人体很容易生疮的,如果病人没有长疮,那也会有肌肤甲错的现象,皮肤会起疹子,起皱纹,裂口子,起鳞屑。这里就是说,长疮和皮肤病,都是由于身体太虚,虚生寒,寒生气结,结生瘀,瘀生热,热生湿,形成了一个寒湿热瘀的一个病机,这样的病理机制在中医里叫做暑气,人体内有暑气而形成的病证叫做少阴病,也叫做暑伤少阴,会有很多证状表现。时着男子,非止女身。上面讲述的妇科病证,在中医里面叫做少阴病,这个少阴病,男人也会得此病,发病原理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只有妇女才有此病。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妇女得子少阴病之后,在身体的下焦表现为月经来潮时经水偏少,月经的规律周期也不均匀,有时提前,有时推后。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有少阴病的妇女,也有有可能会出现阴部疼痛,性交疼痛,会性冷淡,小肚子也会怕风怕凉的。
 或引腰脊,下根气衔。有少阴病的人也会有腰痛,脊背疼痛,会有腰间盘突出之类的证状,这些身体疼痛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气衔。气街位于脐下五寸旁开二寸的气冲穴,这里是藏气之所,气不足,则经络凝滞而身疼,各种证状都有可能出现。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如果气冲穴突然出现了疼痛,也会牵连到大腿膝盖,长时间的持续疼痛,导致病人心情特别烦乱。奄忽眩冒,状如厥癫。少阴病发展到严重时,病人气奄一息了,出现心慌短气时,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身体表现为活动受限,不能控制自身,足不能行,口不能言,四肢强直,甚至发狂打人,不认亲朋好友,这就发展成了厥阴病了。或有忧惨,悲伤多嗔。厥阴病的病人,整天忧虑不断,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抑郁证了,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不停地在说同一句话,有时又突然表现为很凄凉忧惨,有时很伤心,有时又表现为发怒,对人很没有礼貌的。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上面讲了那么多的证状,都是常见的妇科病,并不是有鬼神上身符体了。有的妇女得了妇科病,长久不愈,以为是鬼神符身了,实际不是的,这些证状是厥阴病,妇女最易得此病。这里说的带下,就是妇女带脉以下的病变。带下病,通指妇科杂病。久则赢瘦,脉寒多寒。天天生病不正常的妇女,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身体形状与正常人也会不一样的,有的人会特别的肥胖,有的人会特别的瘦弱,这都是虚弱的表现,因各人天生体质和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差别很大的。无论特别胖,或者特别瘦,她们的脉搏跳动都是非常微弱的,病人多数有怕冷的证状。
 三十六病,千变万端。不管妇女得了什么病,无非是寒病十八种,如头痛,脖子痛,腰痛,脊背痛,胳膊痛,脚跟痛,这些是因寒而病。另一种是热病,如咳嗽,喘气,干呕,咽痛,胀满,心口痛,四肢痉挛,这些是因热而病。六气致病,七情致病,劳伤致病,饮伤致病,百病不离寒与热,无寒热则不会生病,但证状表现却千变万化,但不离寒热,治疗方法只辨其寒热即可以了。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临床医生只要认真审查脉象,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医生要细查各部脉象,脉大还是脉小,有力还是无力,从大小去辨别,从强弱从辨别,虚证脉细而紧,实证脉粗而弦,这样来辨别,虚为寒,实为热。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只要从脉论治,针药如果能够灵活变通运用的话,严重危急的病人也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的。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同样是妇科病,同样是少阴病,同样是厥阴病,不同的病人,脉象是不一样的,所以用药也就不一样了,同样的证状,用药要根据脉象为依据,而不是以证状为依据的的。
 子当辨计,勿谓不然。对于想学习中医技术的学子来说,一定要认真听取我上面所说的话,以脉为凭,辨其阴阳虚实,从阴阳五行六气来详辨病人的病机与病理,千万不要说这些是小事,不重视病理病机是不可以的,切记,切记。

这个第8条,实际讲的就是六经六气变化,由虚到实,由寒到热,再到津血枯竭而风动,疾病的演变过程,六气演变转化过程,尽管证状万端,但不离阴阳虚实。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4讲(肾气丸、蛇床子散)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
上一节我们学习到芍药当归散,第22篇第17条里,妇人腹中很多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这是一个治疗虚劳的方子,临床应用很广泛。
大家在学习这个方子时,一定要去看它的方剂的设计原理,辛甘淡酸苦咸,寒温,都要用上,实际就是阴阳双补,辛甘淡转化为人体阳气,酸苦咸转化为人体阴气,阴也是一种气,只是它的密度大了,比较混浊,容易用眼睛去发现,去看见。这其中的关键是一个比例问题,大家有空可以去把这个方子的各种性味去统计一下,这才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
还有,关于中药的性味,历代本草书中的记载不太详细,这就需要我们去亲自尝一下,我前天尝了一下泽泻,味是咸苦的,但很多书上说是淡味的,所以,本草书中的药物性味记载有待我们去纠正。关于酸苦涌泻为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酸味,苦味在人体可转化成人体的阴分,血在人体为阴,但除了血之外,还有液,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人体基础物质在为我们人体提供生理所需的物质基础。酸苦补充了人体的阴气(血只是阴气的一部分),人体的阴气才具有涌泻的功能,把身体里面的废弃垃圾排出体外,还人体一个干净清洁的内环境。
中医学说,首重阴阳,阳气由肺发出(脾生津,肺行津),然后布散于全身。而阴气由心发出(肝生阴,心布施阴气)。心主神明,心脏有出神入化的功能。从中医理论来看阴阳,白天为阳,白天给人以详和可爱的感觉,很多事物都显得光明正大。而夜晚为阴,一到天黑,各种残杀性的害虫就出来了,盗贼,各种阴谋奸险的事物都是在晚上发生进行,所以,中医里面讲的阴,同样含有阴谋,奸诈诡密的含义,正因为如此,阴才具有升清降浊,排污泻浊,破坚积的功能。酸苦之味正是补充了人体的阴分,才使人体内部具有这一功能。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妇人腹中痛?为什么为腹痛呢?还是因为虚寒的原因,虚劳病,气血阴阳虚损了,不足了,才会腹中痛。阴不足则会有浊瘀积聚而痛,阳不足则经络凝滞不通而痛上一条的当归芍药散就是用来补充人体阴阳的,这里又给了一个小建中汤,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治疗人体阴阳虚损证的。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灸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桂枝,辛温。芍药,酸苦寒。生姜,辛温。灸甘草,甘苦。大枣,甘苦,饴糖,味甘。
这个方子里面,甘辛可化生人体阳气,阳气温,能行气活血散瘀滞。酸苦可化生人体阴液,阴液寒,能泻浊降瘀。阳升阴降,人体一气周流,循环正常,人体才会得以安详调和。
小建中汤的重点在于芍药的用量是桂枝的两倍,补阴的成分偏重,人体阴液才会有所积累,如果补阴的成分少了,阴液就会被阳气所耗散,这一点是治疗虚劳病的关键所在。如果补阳的成分多了,人体就会虚损更加严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说他自己给自己开药治病,刚开始吃有效果,后来再吃就没效果了,甚至更加严重了,这就是因为用药不当,补阴的成分太少了,补阳的成分比例大了,刚开始通畅了经络,感觉好些了,但耗散了阴液,反倒使病情更加严重了,所以,用药一定要把性味的比例把握好才可以。
这一条讲的还是虚劳病的治法,用辛甘化生阳气,用酸苦补充阴气。

《金匮要略》第22篇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茉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技,附子(炮)各一两。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学生问老师说,我看见一个妇人生病了,但她饮食二便都正常,但是却心烦,身体自觉发热,失眠,无法入睡,并且躺着身体才能呼吸出气平稳,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老师回答说,这种病叫做转胞病,病人会小便尿不出来的,因为尿胞(膀胱)周围的系带扭曲转折了,所以才得了这种病。此病同样属于虚劳病而导致的。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由于虚劳病的人,津液不足,平时尿量偏少,膀胱胞宫有了萎缩现象,所以周围系带容易发生错位,治疗这种病,要从治疗虚劳入手,当病人体内津液充足时,膀胱中的尿液充足,就会正常复位,病人的不适证状就消失了。可以用肾气丸来治疗。
干地黄,味甘苦,性寒,甘生津,苦降浊,寒养液。薯蓣(山药)味甘,性润,甘生津,润养液。山茱萸,味酸,性温,酸为曲直,能曲能伸,可涌泻,温可补气。泽泻,味咸苦,苦降泻,咸养液。茯苓,味淡,淡能生津液。牡丹皮,味辛苦,性寒,辛行气,苦降泻,寒养液。桂枝,附子,甘辛,性温,甘生津,辛行津而布散阳气。
肾气丸方,重用甘淡之味来生津液,津液足,则尿量充足,膀胱之位得以归正,又有酸苦的降泻作用,可畅通小便。这个肾气丸是治疗虚劳的方子,临床上很多病证都可以用它来治疗。这其中说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是因为膀胱错位了扭转了,如果一坐起,膀胱受压,就会更难受,只能躺下才能呼吸平稳,如果一坐起,她下面很难受,就会呼吸急促,人体一有疼痛,就会呼吸急促。
这一条讲的是妇人虚劳病的膀胱错位,周围系带折扭的治疗方法,把津液补足,尿量足,即可得以扶正。

《金匮要略》第22篇第20条: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许,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妇人阴寒。指的是女性前阴虚寒,实际还是虚劳证的表现。阴寒会有什么表现呢?会白带偏多,会有阴道痉挛疼痛的现象。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对于妇女阴寒证,可以用温性的药物外用来治疗。坐药,不是坐浴用的,古代人都是席地而坐,坐药就是放入阴道的外用药。可以用蛇床子散来外用治疗。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辛温能行气止痒止痛,苦能降浊排瘀。一行一泻,痒痛得止。
这一条讲的是妇人虚劳病前阴痛痒的治疗方法。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5讲(狼牙汤、猪膏发煎、小儿疳虫蚀齿)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来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学习到20条,蛇床子散,这个方子在妇科临床上用途广泛,可以治疗妇女前阴瘙痒,白带过多,阴痛,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证,大家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
这个蛇床子散方,是把蛇床子研成粉末,与适量的米粉拌和,做成红枣那么大的药丸,就象鸡蛋黄那么大吧,用上等的绸布包起来,扎好,放入妇女阴道中,可以治疗妇女多种妇科疾病。

《金匮要略》第22篇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方:狼牙三两。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棉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少阴脉滑而数者。张仲景首先告诉我们妇女病的脉象了,知道什么脉象,即可预知病人可能有什么证状出现了。少阴脉就是肾脉,左肾主管膀胱和前阴,右肾主骨髓。少阴脉,这里是指病人的左手尺脉,脉象是滑而数,滑脉代表里面有痰饮积聚,用现代医学来说就是囊肿,数脉代表有热,所以这个脉象说明病人有左肾囊肿了,里面又在发热发炎,有肾炎了。中医的观点是整体观,既然她有肾炎这个问题,那她肝炎也肯定是跑不掉了,可能胃炎,肺炎,都会有,所以临床上要全面调理才能彻底康复。阴中即生疮。也就是说,妇女先有了肾炎肾囊肿,由于妇女的左肾与生殖系统紧密相连,病理也会传递到阴道这个地方,也会生囊肿,也就是肌瘤,严重时会破溃下脓下,也就形成阴中疮了。
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如果阴道中的肿瘤破溃流脓血了,这个怎么来治疗呢?当然,内服用药要从脉论治,还要结合外治法为好,外治可以用狼牙汤来清洗阴中。狼牙,就是仙鹤草的根芽,长得象狼牙一样,它味苦,性寒,苦能降泻浊瘀排脓,寒能养阴液清郁热,这么一个原理,所以它能消肿排脓。这个用药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皮肤疮疡溃烂的外治法。
关于狼牙汤的使用方法,狼牙三两,用四碗水,煮成半碗水,这个浓度是有点浓的,然后用棉布缠成象蚕茧那么粗的长条,缠在象筋一样粗细的细棍上,用它来蘸浸药液,冲洗阴道中的溃烂脓血,一天冲洗四遍,可以排脓生肌消肿止痛。
这一条讲的是妇女阴道疮肿溃烂流脓血的外治方法。如果没有溃烂,也可以应用此法消肿,并应配合内服中药治疗为宜。

《金匮要略》第22篇第22条: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胃气下泄。也就是说这个妇人平时不怎么想吃饭,一天不吃饭也不会饿,胃气太弱了,吃了又不能好好消化吸收。为什么会胃气弱呢?还是自身阴阳两虚的原因,同样属于虚劳病,虚劳病在中医里属于太阴病,严重的就是少阴病了,总之,是一个阴阳俱损的体质。阴吹而正喧。阴吹就是有一种妇科病,阴道会有气往外排,就象人会放屁一样。而正喧,就是说有时候会特别严重,不停地往外排气,声响不断,这就是妇女的阴吹病,同样是虚劳病的一个临床证状,病人会身体无力,身懒,不想干活的,不是她不想干活,而是她实在没有这个力气,有了这个病,家人应该同情理解才行,应积极协助病人治疗才是应该要做的。此谷气之实也。有了阴吹证的人,要知道自己有虚劳证,胃为水谷之海,胃气就是谷气。谷气实,就是说胃肠的消化功能不正常,胃肠太弱了,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后在肠道里产生浊气(谷气),但不能被肠道吸收,肠道功能太弱了,于是这个气会透发出来,通过妇女的阴道往外排。当然,这种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平时放屁也会比较多,放屁不是好事情,说明胃肠消化吸收不良。
如何来治疗妇女的阴吹证呢?用药方法很多,张仲景已经给了很多方子了,其实都是通用的,尽管用药不同,道理都是一样的,有很多方药可以选用,但这里给出一个膏发煎方,此方也是治疗虚劳病的,用来补充人体的阴阳两部分。因为使用的是动物性药物,动物药为有情之品,比植物药功效来的快而猛。
猪膏发煎是本书第15篇第17条里面的方子,条文内容是: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诸黄,就是全身皮肤颜色发黄,尿也发黄,眼睛也发黄,头发也发黄,严重贫血的人才会全身发黄的,实际就是虚劳病,全身发黄的人已经发展到少阴病这个阶段了,会怕冷,会无力,也会怕热,会有忧郁证,会脱发的。
猪膏发煎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这个方剂的使用方法,是使用猎月宰杀的猪油,取其冬寒之性,寒性属咸味,能入阴,能养阴。把三个鸡蛋那么多的头发放入猪油中熬煎,直到头发全部熔化其中,去掉渣子,用来喝,一天三次。
这个猪油,味甘,微寒,甘生津,寒生液,所以猪油能大补人体津液,津液是转化人体阳气的原料物质。津液转化成人体阳气后,就有了升阳利湿的功能了,所以猪油也可以有利水除湿的功能,脾胃寒湿得除,则消化吸收功能得以加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猪油有补充人体阳气的功能。我们再来看这个头发,头发味苦,涩,性平。苦味入心,苦为火味,心主神明,能出神入化,能升清降浊,泻湿排瘀,能给人体一个清洁而干净的内环境,让五脏六腑得以安和通顺。头发为人体皮毛,肺主皮毛,肺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头发为肺气所化生,而头发又位居人体最高之处,所以它是人体阳气所化生的。又因为头发为黑色,黑色入阴,黑为阴之色,所以头发为阴阳二气之精气化生,重含人体阴阳二气,可以大补人体阴阳虚损。这个猪油补阳,头发阴阳双补,从这个比例上看,在阴阳双补的同时,补阳的成分所占比例是偏大的。所以,对于虚劳病的治疗,不可以单纯去补阳,而要阴阳双补,把握好各自所占的比例。特别要指出的是,虚劳病,应谨慎使用辛味,要以养津液为重,本方用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津液充足,阴分充足,则阳气复归,胃肠升清降浊之气得以回复,则身体自会由虚转强,虚劳得解,气血得以复归,各种杂证则自愈。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了,阴吹证也就得以康复了。
这一条讲的是妇女虚劳病阴吹证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第22篇第23条:小儿疳虫蚀齿方: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这里说小孩子特别小,生病了,疳虫,就是小孩子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肚子很大,面黄肌瘦,易饥,睡眠不安,体内湿热重,胃中湿热上移引起牙龈溃烂,生虫牙,疼痛,可以用雄黄,葶苈子来治疗,粉成末,用腊月的猪油熔化它,然后用槐树枝缠上棉布,点药到牙齿这个地方,可以治疗小儿虫牙和牙龈肿痛。
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可解毒杀虫。葶苈子,味辛,苦,性寒,辛行气,苦降浊排瘀透脓消肿,腊月猪油味甘性寒,取其寒之性,寒能收引,收引则肿消,这里用以制衡雄黄的温燥之性,使药物总体偏凉,有利于消肿。
这一条讲的是小孩虫牙的发病原理和外治法,当然,还是要结合内治法为善。
第22篇,学习完了,我们明晚将学习第23篇。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5讲(杂疗方23/小柴胡方加减;诃梨勒丸)
 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金匮要略》。
**********************************************************************************************
杂疗方第二十三
这个第23篇,是一个综合论述,是中医理论方法的一个总结和归纳,综合论述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急救方法,所以,同样与以往学习的内容同等的重要。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上各呚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
退五脏虚热。这里就是说五脏虚热的治疗方法,什么是五脏虚热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虚劳病,各种疑难杂证都是虚劳病,身体阴阳不足,先是虚了,体寒了,然后气气循环缓慢,生理代谢热量散发不出去,体内就会生郁热,然后又生瘀,百证丛生,实际就是一个寒热夹杂证,虚实并病,开始时是典型的少阳证,既怕冷,又怕热,严重时会发展成少阴病,畏冷,怕热,五脏风寒积聚,这都可以说是虚劳病,只是病情轻重不同,但发病原理是相同的,治疗方法也是大体相同的。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这个各种杂病,都可以用少阳病的基本方小柴胡汤来加减治疗的。各种杂病都是由少阳病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汤的方义去组方来治疗,用药可变化,原理是相同的。同时要根据四时的寒热不同,来加减变化用药。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
这个冬三月,什么意思呢?张仲景辨证论治,从来不讲脏腑,他用气来说明病理,这个冬三月,冬月为寒,人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在人体上,就是说病人有怕冷的体质时,可以用这六味药来治疗,实际就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意思大体是一样的。
柴胡,味苦,辛,性寒。苦味入心,能升清气,降泻浊瘀浊湿浊热,辛入肺行气,寒养阴液。
白术,味甘,苦,性湿。甘生津,湿生液,苦降浊,所以甘湿能补养,苦能排毒泻浊。
陈皮,味辛,苦,温。辛行气,温补气,苦泻浊。槟榔,味辛,苦,性温,同样是辛行气,苦泻浊。生姜,味辛,性温,辛温补气行气。桔梗,味苦,辛,同样是行气泻浊。
中医治病方法就是这样,用苦味养阴降浊,把体内垃圾毒素排出体内,用甘来生津,寒湿养液,津液得辛味之气则转化为人体阳气,阳气有发布政令,并施行政令的功能,对人体起管理作用。内环境畅通,再能有效管理,还有什么病不能治愈呢?
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六味。什么意思呢?春气为温,我们正常的人体是摸上去是温而凉的,如果医生在切诊时感觉病人肌肤只有温而不是温中有凉时,说明病人体内有郁热,在用药上要加以调整。这个枳实,味苦,辛,性寒,同样是苦辛味,但性质有寒温之别,功效就大不相同了,寒味能收引,让人体膨胀的组织收缩变小,人体气气通道就变宽松畅通了,气流循环加快,可以让人体肌肤有温中而夹凉的感觉。
用枳实来换白术,因为白术性湿,湿会阻滞人体气血循环通道。那么,经过方剂的调整后,还是用的六味药,总共还是六味药,一个药性的调整,带来的疗效是不同的。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这个夏三月,指的是夏气炎热之气,并不是指的一定是夏天,就象讲脉诊时,说夏脉,这就是指的心脉,有的人把医书上的夏脉理解为夏天的脉象,那就错了,中医是用气来理解病理的,不可以生搬硬套。
夏三月,这里是夏气,热气,当病人身体发热严重时,可以把生姜用量加大,枳实用量加大,再加生甘草,这些都是泻热之品,生姜辛温而气薄,发散走窜迅捷,散热力强,枳实性寒,寒可胜热,甘草生津,津可化生阳气,气行也可散热。
这里三味药,同样的退热的方法,一是发散可退热,二是寒能胜热,三是生津可退热。所以,这里讲的是退热的方法。
加减变化之后,是八味药了。
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柴胡饮子,本来是六味药,其中有陈皮,这时可以把陈皮用量加大,还是六味药,没有增加药味,加的是用量。为什么要加大陈皮呢?这里的秋三月指的是秋气,秋气干燥,人体也有四季,秋为肺,也就是肺燥的意思,肺燥则会咳喘。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病人有咳喘现象,可以把陈皮用量加大,陈皮有理气化痰,止咳喘的功效。皮主皮毛,肺气与皮气相通,陈皮可以补肺气,原因就在这里。
上各呅咀,分为三贴。以上的这些药,都要把它切碎,分成三份来用。
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煮药的方法是一份药加上三碗水,煮成二碗水,分次服用,药液温热时服用,一天服三次。
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也就是说,人走四五里路大概半个小时,也可以再喝一次。
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对于过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适当多加一些生甘草,甘草味甘,甘味生津,津能化育阳气,阳气能行气利水除湿减肥。
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对于肥胖的人来说,用药不宜过猛,少量服用即可,这个属于严重的疾病,不可以急于求成,宜慢慢调养,一份药可以再分成三份,煮药时用一碗水煮成半碗水,温服即可。
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煮第一遍的药渣子不要扔掉,可以再煮来喝,中药可以这样水煮四遍,煮一次喝一次,煮四次后就可以把药渣子扔掉了。
这一段条文,是综合论述各种杂病的治疗方法,用药加减法,凡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的治疗,都可以这样用药来治疗。
长服诃梨勒丸方:诃梨勒,陈皮,厚朴各三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这个方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本书第17篇阳明病篇,讲呕吐哕下利里面有个诃梨勒散方,是治疗气利的,也就是下利又放屁很多,气虚不固才会这样子的。
诃梨勒,味苦,酸,涩,温,能理气而破胸膈结气,其苦酸之味能降浊,利湿,涩能收固,温能行气,中医临床上用它来治疗很多杂证,如口疮,湿疹,痢疾,失音不语,肺虚咳喘,口涎不收,涕泪不尽,尿频,遗尿,脱肛等。所以本方临床意义重大。陈皮,味辛,苦,性温,能宣肺化痰,止咳喘,生津和胃气。厚朴,味苦,辛,性温。苦降浊泻气,辛温能宣发肺气,宣通胃肠之气。
本方的作用的理肺胃,宽胸通痹,收固阳气,固脱而宣发,适用于老年体弱证的康复治疗。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126讲(杂疗方23/小柴胡方加减;诃梨勒丸)
 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金匮要略》。
**********************************************************************************************
杂疗方第二十三
这个第23篇,是一个综合论述,是中医理论方法的一个总结和归纳,综合论述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急救方法,所以,同样与以往学习的内容同等的重要。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上各呚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
退五脏虚热。这里就是说五脏虚热的治疗方法,什么是五脏虚热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虚劳病,各种疑难杂证都是虚劳病,身体阴阳不足,先是虚了,体寒了,然后气气循环缓慢,生理代谢热量散发不出去,体内就会生郁热,然后又生瘀,百证丛生,实际就是一个寒热夹杂证,虚实并病,开始时是典型的少阳证,既怕冷,又怕热,严重时会发展成少阴病,畏冷,怕热,五脏风寒积聚,这都可以说是虚劳病,只是病情轻重不同,但发病原理是相同的,治疗方法也是大体相同的。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这个各种杂病,都可以用少阳病的基本方小柴胡汤来加减治疗的。各种杂病都是由少阳病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汤的方义去组方来治疗,用药可变化,原理是相同的。同时要根据四时的寒热不同,来加减变化用药。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
这个冬三月,什么意思呢?张仲景辨证论治,从来不讲脏腑,他用气来说明病理,这个冬三月,冬月为寒,人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在人体上,就是说病人有怕冷的体质时,可以用这六味药来治疗,实际就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意思大体是一样的。
柴胡,味苦,辛,性寒。苦味入心,能升清气,降泻浊瘀浊湿浊热,辛入肺行气,寒养阴液。
白术,味甘,苦,性湿。甘生津,湿生液,苦降浊,所以甘湿能补养,苦能排毒泻浊。
陈皮,味辛,苦,温。辛行气,温补气,苦泻浊。槟榔,味辛,苦,性温,同样是辛行气,苦泻浊。生姜,味辛,性温,辛温补气行气。桔梗,味苦,辛,同样是行气泻浊。
中医治病方法就是这样,用苦味养阴降浊,把体内垃圾毒素排出体内,用甘来生津,寒湿养液,津液得辛味之气则转化为人体阳气,阳气有发布政令,并施行政令的功能,对人体起管理作用。内环境畅通,再能有效管理,还有什么病不能治愈呢?
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六味。什么意思呢?春气为温,我们正常的人体是摸上去是温而凉的,如果医生在切诊时感觉病人肌肤只有温而不是温中有凉时,说明病人体内有郁热,在用药上要加以调整。这个枳实,味苦,辛,性寒,同样是苦辛味,但性质有寒温之别,功效就大不相同了,寒味能收引,让人体膨胀的组织收缩变小,人体气气通道就变宽松畅通了,气流循环加快,可以让人体肌肤有温中而夹凉的感觉。
用枳实来换白术,因为白术性湿,湿会阻滞人体气血循环通道。那么,经过方剂的调整后,还是用的六味药,总共还是六味药,一个药性的调整,带来的疗效是不同的。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这个夏三月,指的是夏气炎热之气,并不是指的一定是夏天,就象讲脉诊时,说夏脉,这就是指的心脉,有的人把医书上的夏脉理解为夏天的脉象,那就错了,中医是用气来理解病理的,不可以生搬硬套。
夏三月,这里是夏气,热气,当病人身体发热严重时,可以把生姜用量加大,枳实用量加大,再加生甘草,这些都是泻热之品,生姜辛温而气薄,发散走窜迅捷,散热力强,枳实性寒,寒可胜热,甘草生津,津可化生阳气,气行也可散热。
这里三味药,同样的退热的方法,一是发散可退热,二是寒能胜热,三是生津可退热。所以,这里讲的是退热的方法。
加减变化之后,是八味药了。
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柴胡饮子,本来是六味药,其中有陈皮,这时可以把陈皮用量加大,还是六味药,没有增加药味,加的是用量。为什么要加大陈皮呢?这里的秋三月指的是秋气,秋气干燥,人体也有四季,秋为肺,也就是肺燥的意思,肺燥则会咳喘。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病人有咳喘现象,可以把陈皮用量加大,陈皮有理气化痰,止咳喘的功效。皮主皮毛,肺气与皮气相通,陈皮可以补肺气,原因就在这里。
上各呅咀,分为三贴。以上的这些药,都要把它切碎,分成三份来用。
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煮药的方法是一份药加上三碗水,煮成二碗水,分次服用,药液温热时服用,一天服三次。
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也就是说,人走四五里路大概半个小时,也可以再喝一次。
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对于过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适当多加一些生甘草,甘草味甘,甘味生津,津能化育阳气,阳气能行气利水除湿减肥。
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对于肥胖的人来说,用药不宜过猛,少量服用即可,这个属于严重的疾病,不可以急于求成,宜慢慢调养,一份药可以再分成三份,煮药时用一碗水煮成半碗水,温服即可。
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煮第一遍的药渣子不要扔掉,可以再煮来喝,中药可以这样水煮四遍,煮一次喝一次,煮四次后就可以把药渣子扔掉了。
这一段条文,是综合论述各种杂病的治疗方法,用药加减法,凡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的治疗,都可以这样用药来治疗。
长服诃梨勒丸方:诃梨勒,陈皮,厚朴各三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这个方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本书第17篇阳明病篇,讲呕吐哕下利里面有个诃梨勒散方,是治疗气利的,也就是下利又放屁很多,气虚不固才会这样子的。
诃梨勒,味苦,酸,涩,温,能理气而破胸膈结气,其苦酸之味能降浊,利湿,涩能收固,温能行气,中医临床上用它来治疗很多杂证,如口疮,湿疹,痢疾,失音不语,肺虚咳喘,口涎不收,涕泪不尽,尿频,遗尿,脱肛等。所以本方临床意义重大。陈皮,味辛,苦,性温,能宣肺化痰,止咳喘,生津和胃气。厚朴,味苦,辛,性温。苦降浊泻气,辛温能宣发肺气,宣通胃肠之气。
本方的作用的理肺胃,宽胸通痹,收固阳气,固脱而宣发,适用于老年体弱证的康复治疗。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