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参杏仁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沙参杏仁汤
(润肺止咳法)
近代何廉臣《重定广温热论》引叶天士经验方
南沙参  甜杏仁  川贝母各三钱  鲜枇杷叶四钱  鸭梨汁  青蔗浆各一瓢,冲
【主治】夏秋间咳嗽,干咳无痰,口干少津,舌红少苔,或有剥裂。脉形细数。
【方论选萃】
现代丁学屏:夏热秋燥,伤及上焦气液,肺失清润,清肃弗肃,气上冲咳,干咳无痰,咽燥口干,舌红少苔者,此方最为合辙。盖沙参清养肺气,甜杏仁、川贝母清肺热而润肺燥,枇杷叶清胃热而助肺肃,妙在梨汁、蔗浆甘凉生津,养肺胃而助肃降。诚夏秋间咳嗽之××也。
【近代验证】
例一  丁学屏治肺痈(肺脓疡)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记》)
陈××,女,41岁。港口煤矿职工。
1980年8月13日因发热、咳嗽、脓痰一月余,咯血十五天入院。住院号:21378。
入院体检:T38.3℃,P128次/分,慢性消耗面容,营养极差,左肺部叩诊稍浊,左上肺及中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右肺听诊无异常。心率128次/分,律齐,肝上界第六肋间,肋下半指,剑突下二指,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15毫米/小时,血红细胞252万/立方毫米,血色素48%,血白细胞10400,中性粒细胞89%,淋巴8%,大单核3%,血肝功能正常。痰液培养:绿脓杆菌(多次)、肠道产气杆菌。X线胸部摄片:左上肺炎,脓疡形成,并有空洞。心电图:低电压,窦性心动过数,轻度心肌缺血。入院后予红霉素1.0克/日静脉滴注,琥珀氯霉素0.5一日三次,静脉注射。二周后予庆大霉素24万单位滴注,粘菌素200万单位,分四次肌注。6天后改羧苄青霉素4.0静脉滴注,同时加用中药,18天后,痰液明显减少,肺部罗音消失。胸片复查:左上肺炎症明显吸收,以胸膜增厚为主,无明显空洞。出院前复查红细胞沉降率27毫米/小时。
1980年8月14日初诊:身热羁留,寐有盗汗,口干烘热,咳唾脓血,痰咯黄绿,且有秽味。舌淡红,苔薄净,脉濡细滑数。痰热恋肺,酿成毒腐,耗气伤液。治拟扶养气液,清化痰瘀。复方同治:
太子参15克  金石斛12克  南北沙参各12克  天花粉12克  象贝母15克  甜苦杏仁各12克  生苡仁30克  银花12克  蚤休15克  凌霄花6克  黛蛤散12克,包  干茅芦根各12克  五帖
8月20日复诊:身热已净,盗汗亦减,入夜咳剧,痰已减少。舌嫩红,苔薄净,脉濡细。痰热已较清化,气阴耗伤未复。方已应病,续以前治。原方七帖。
8月27日三诊:痰咯已少,亦无秽气,口干不欲饮,便解如常。舌嫩红,苔薄糙,脉濡滑且数。痰瘀日见疏化,气液尚未来复,效不更方。原方七帖。
9月4日四诊:咳减痰稀,惟自汗×泄。舌淡红,苔薄净,脉濡数。症有向愈之机,仍以原意再进一筹。原方去杏仁,加生黄芪30  七帖。
9月11日五诊:咳嗽间作,自汗已止,舌淡红,薄苔已生,脉濡滑。肺胃痰热已清,气液亦有来复之机。症势臻入坦途。拟淡养胃气,微甘养脾阴,以备全功。
太子参15克  金石斛12克  南北沙参各12克  天花粉12克   生苡仁30克  象贝母9克  甜苦杏仁各9克  南北沙参各9克  凌霄花6克  蚤休15克  黛蛤散12,包  茅芦根各12克  五帖。
【按语】
程门雪未刻本叶氏医案校续记,言叶氏咳嗽门治案,药多雷同:桑叶、南沙参、杏仁、枇杷叶四味,基本相同,其间仅一二味变换,想是夏秋间所录,故方案如此接近,盖夏秋病咳,恰值发泄之后,里真已虚,只须辛凉甘润,平其气燥自愈焉。若冬月之咳,必不如此。学者宜详察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