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汤 宋祚民,1925年出生,北京市人。现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杂志编委。
【组成】藿香10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防风6克,乌梅3克,焦山楂1.5克,黄连1.5克,炒白芍6克,甘草3克。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大便泄泻,一日数行,泻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形如蛋花,或为黄绿色泡沫便,或作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尿少,舌红或淡红,苔白或腻,脉濡滑。 【用法】水煎,每剂煎两次,每次煎15~20分钟,两次共煎取120毫升,混匀,分3次空腹温服。 【方解】 本方取痛泻要方、神术散、芍药汤三方之精华研制而成。其中藿香芳香化湿祛浊,既通表又和里,以振奋脾阳止泻。苍术燥湿健脾,辛香化浊。茯苓甘淡益脾渗利,分别清浊,使水液从小便而出。防风除湿止泻。焦山楂消油腻肉积,化奶瓣行气而导粘浊。乌梅祛暑生津,敛肺涩肠。黄连苦寒清湿热止泻,调胃厚肠。白芍甘草和阴止痛以缓脾急。诸药合方既健脾祛湿,又止泻化滞,还可缓急止痛,是为止泻之良方。 按语: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可单独发生,也可在其它疾病中出现。四季皆有,夏秋多见。其病因常为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津液不得输布,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致。宋氏应用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达3000多例,其有效率达95%以上。 【加减】患儿若有表邪低热者可加苏叶3克。呕吐者加苏梗6克。咳嗽者加苦梗6克。尿少者加滑石块10克。泻不止加伏龙肝15克,炒扁豆10克,炒苡米10克,或诃子10克,甚者加米壳1.5克(不满半岁小儿不可用)。治疗小儿病应注意护养胃气,保存津液防止液脱。如泻止,而二、三日内无大便,切不可使用通下药,以免重伤胃气,遗患无穷。应待其胃气复元,则大便自通。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硬物,或强行给食。宜多饮稠米汤,代替饮食,以养胃生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