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保持适当张力

 智夫勤 2015-03-13

【案例切入】

案例一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每年都带初三,每年都在中考的压力下教学,张老师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今天也不例外,看着写得满满的备课本,想想今天上课的压力也不小,张老师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课堂上,每次让学生起来做题或者回答问题,张老师总是比学生还紧张,因为怕学生做不出来拖延了时间,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因此,今天上课时,当小李同学在讲台上紧张地思考、做题时,张老师不得不打断他的思路,让他回到座位上,并亲自“操刀”把题目讲完了。尽管小李同学显然仍尚存疑惑,但张老师还必须接着讲下面的内容。

案例二 在一堂数学课上,小王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有位同学向他借笔,当他经过找笔、借笔这一系列过程后,突然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他有点听不懂了。于是,他开始翻阅教材,自己学习。可这时,教师又开始讲一个新的例题。尽管后来小王同学又跟上了教师讲课的进度,但由于中间有约10分钟不在状态,对于后面的知识他总有似懂非懂的感觉。

一、教了多少与学到多少

【在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之间维持适当张力】

黄兴力:尽管我们都希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和谐统一,但在现实的课堂中,正像两个案例所描述的那样,两者的矛盾似乎无处不在。在第一个案例中,对那位化学老师来说,他也明白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就接着讲下一个知识点是不对的,但在教学任务面前,他不得不屈服。在第二个案例中,相信小王同学还算是认真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否则他很可能会因为同学的“打扰”而无法再次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与其说我们尽力追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统一,不如说我们需要有效维持两者之间的张力。

周彬: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教师如何维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张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那学生最终必然会因疲惫或者思维缓慢而掉队,并逐渐厌学或对学习失去希望。但如果让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会就此得到激发与维持,但学习进度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在此,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提炼出两个核心的要素:一是教师的教学进度,它包括教师教的量和教的速度两个内容;二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它包括学生学的量和学的速度两个内容。

黄兴力:每学期一开始,似乎每个班的学习氛围都很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学习上的分化就越拉越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是教师教的量和学生学的量之间不成比例。教师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但很少关注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当教师教得太多,而学生学得太少时,上课就成了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通过打瞌睡来消解这种压力,通过承认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来推卸这种负担。

刘敏:有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听课,课的内容是《故乡》这篇课文。文章很长,但授课教师居然在一堂课里就讲完了。整堂课里,就他一个人在讲和分析,好像没有学生什么事。最后,虽然文章“讲”完了,但学生却很难说学到多少。这里,问题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而是教师教的量过犹不及。现在,许多教师拿到教材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把这本书教完。其实,教师更应该想想这本教材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哪些知识要重点教,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等等。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让教材适应学生,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适应教材。

周彬:教学中的难度,表现在教师教学立场的选择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想着尽可能多教点知识,想着尽可能多并尽可能好地使用教学策略与技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问题在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落脚点并不在教师自己做得怎么样,而是学生最终学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教师转换立场,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堂课应该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如果我们的立场错了,那我们的方法越高明、教的内容越多,教学效果反而越差,而且会弄得师生都很辛苦。

二、教得多快与学得多快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与学生间的合作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谢安群:听课时,我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卡住了,但教师还是会将教学继续进行下去,很少有教师会因此而停下来。通常,教师的解释是,如果停下来,自己的教学进度就完不成了。一般来说,教师在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自我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本周要教完这个单元,本学期要教完这本教材……这种教学进度有可能离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越来越远。

我认为,教学进度的确定应该由四个方面决定:一是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把课程标准放在第一位?因为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我们要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机地分解到各个学期与学周里。二是学情。教学是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点始终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三是教材。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要求我们“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求我们利用教材来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现行的教材较之改革前的教材,加入了大量的案例和素材,如果教师把这些案例和素材当作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个点都掌握,那就难免顾此失彼,为了赶进度而赶进度。四才是参考教辅。这四个要素的顺序不能颠倒。课程标准是依据,学生学情是基础,教材是扶梯,教辅是辅助。

谭才: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体会不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指导价值。在重重教学压力面前,他们自然唯完成教学任务是从。

罗惠琴:的确,老师们对教辅都很重视,却往往不看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师不得不赶教学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兴力:课堂效率的提高,来自于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配合。教师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接受度的统一,表现为师生的合作度。如果教师的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学生就会放弃;如果教师的教学进度滞后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学习就会变得无趣。

我曾听一位初中校长说过,他们学校初一年级花的工夫比初三年级更大,初一教师的工作强度比初三教师更大。因为初一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规范阶段,这个时候是要放慢脚步的。而且,学生的基础不一致,初一年级还需要花时间给部分学生“补差”。

我们区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他们专门向区里打了个报告,申请不参加区里的质量监测。我觉得这所学校就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了学生的接受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或者能力不够,也要反思自己与学生间的合作度如何。

三、如何学得又多又快

【不能只是让学生汲取知识,而没有时间充分消化知识】

刘松鹤: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对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有些教师一开始教学进度慢一些,但过了这个阶段后,他的进度反而比别人都快。

李竹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有位老师的教学进度很快,但她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上课时大家就会很投入,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压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另外,我觉得学生一定要有独立的时间去思考和练习。我和班上很多同学一样,往往觉得上课听懂了,但下了课却有很多练习题不会做。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整天都在听课,却没有时间“消化”。

刘松鹤:其实,有的时候教师教学进度的慢,反而是学生学得快的重要力量。比如高一时,学生刚接触高中学习,还不太适应,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就要先适应学生的学习。另外,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环节等都有全新的要求,这也需要高一的教学适当放慢进度。

周彬:的确,要真正地帮学生学得又多又快,不是要在教学进度上做文章,而是要在教学方向上作调整。比如不能为了教学进度而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是让学生汲取知识,而没有时间充分消化知识。

黄兴力:其实教学的功能就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活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有的教师上课口若悬河,但不一定有效,因为教师的“高深莫测”有可能反而让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学下去。

四、如何教得又多又快

【有效教学应该富有针对性,而不是在任何内容上都精打细算】

罗惠琴:对于具体一节课来说,要想在课堂上有较快的教学进度,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把教材从“厚”读到“薄”。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来说,还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激情,不能简单地就教学内容谈教学内容,要让教学激情成为自己教学过程的催化剂,用自己的教学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白哪些内容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哪些内容需要前串后连才可能真正有效。

黄兴力: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也有利于教师教得多、教得快。比如,一堂关于“概率”概念的数学课,涉及必然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知识,如果教师不是一个人开讲,而是让学生通过抛硬币等活动来学习,教学内容很快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抛上去一定会掉下来,这是必然事件;抛下来哪一面朝上,这是随机事件;但哪一面朝上的次数与所抛总次数的关系,就是概率的计算。如果离开了这些具体的活动,要理解这三个概念还真不容易。

刘敏:要想教得又多又快,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总在课堂上做低水平重复的事,不能做无用功。我在教学中,采取了预习提纲的方式,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有效的。上课前,当我看了学生提交上来的预习提纲后,我就明白哪些地方该重点教,哪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群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懂了的而教师还在教,学生没有懂的教师却一带而过的情况。有效教学的前提应该是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精打细算。

谢安群: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进度,一是要愿意花时间打基础。只有基础扎实的进度才会达到真实且可持续的效果。有一所学校曾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教国际音标,这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做得到的。可当学生较好地掌握音标后,学校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上就相应加快了速度,结果他们的整体教学效果比别人都好。二是教学着眼点要高,但教学着手点要低。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百分之百的期望,但要明白通过上新课达到百分之多少,通过作业达到百分之多少,通过复习达到百分之多少,不要希望一堂课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三是要对教学内容分层。以前我们只想到学生分层,其实教学内容分层更重要,对学习精力与潜力都有限的学生来说,只有“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指出来,才可能真正做到更快的进度与更好的效果共存。来源:教育星空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