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老常州美食馆 身为吃货的你都去过吗?

 梵梦园 2015-03-16


 亲爱的常粉们,原来它们是常州的老字号啊!你都吃过吗?

 迎桂馒头店

该店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在弋桥头的“迎桂茶社”,始创时加蟹馒头每笼12只,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用精面粉、熟板油、蟹粉、鲜猪肉,配以皮冻,调料加工而成,出笼蟹油金黄闪亮,皮子洁白如玉,吃口肥而不腻,汁水流淌鲜美,皮薄有劲爽口,配以香醋、姜丝味更佳,是本邑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

双桂坊


双桂坊,位于南城厢,东起打索巷,西至南大街。此处原为“来贤坊”,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寓居此处的宋维、宋绛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县令宋蟾建牌坊上书“来贤”坊。到宋嘉佑元年(1056年),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俩又同登甲科,更名为“双桂坊”,取“蟾宫折桂”之意。双桂坊历古以来是本邑饮食业的特色街巷。

银丝面馆

银丝面馆始创于上世纪中叶,座落在南大街中段,店家所创银丝面是本邑小吃中的更新换代品种,被编入《中国小吃谱》。银丝面的特点为:选用上等精白面粉加蛋白精制面条,面条细如丝,白似银,口感韧性滑糯,有咬劲,配以骨头鸡汤和黄鳝煮的浓汤,味道鲜美,柔软清爽,营养丰富,深受百姓喜爱。

义隆素菜馆

始建于清末明初,原址在惠民桥南堍,是一家专营素食的面馆。该馆最大特色为素火腿,品种多样,特别是虾子素火腿、蘑菇素火腿声名远扬。其工艺制作复杂,以豆腐衣配以调料,经过制卤、挤干、铺摊、叠卷、蒸熟等七道工序制成,色泽呈棕红琥珀色,香味浓郁有回味,柔中带韧爽口,是佐酒下饭休闲的好食品。

马复兴面馆

马复兴面馆位于双桂坊西端,紧靠南大街。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确切年份已无从考证。《武进指南》上载:“马复兴原为小酒肆,与开泰、公余均在双桂坊”,前店后坊,供乡人小酌,二三知己,把酒娱心,“故室虽狭常客盈门”。后随百姓口味需求,喝酒吃面,久而久之,“大肉面”和“排骨面”成了这里的特色。

兴隆园菜馆

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兴隆园菜馆坐落在双桂坊西段,与西端的马复兴面馆遥相呼应,二开间二层二廗,为旧时常州餐饮一条街的排头兵。其菜肴特色以本邦菜肴为主,该馆的蟹粉狮子头、硝肉炸鱼、豆炙饼夹肉为本邑特色之菜,以廉价味美著称。乡人常在此聚集,引以为豪。

四喜汤团店


该店创始于清末,原址在钟楼下“东丰裕”北端,后来又迁移多次,最后在县直街演变成现在的常州糕团店。四喜汤团是常州汤团的招牌,油鲜肉、豆沙、芝麻百果、油酥四种馅心为主料,配以水糯米粉制成的甜团子。其特色为洁白如玉,味美四溢,清甜爽口,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一道名小吃。

瑞和泰糖栈

相传光绪年间,由李泰、王瑞挑担行商,并在千秋坊始创瑞泰糖栈,后更名为瑞和泰糖栈,又在西瀛里与千果巷口开创瑞和泰新店,以经营糖果茶食糕点南货海味为主,自产自销,历经百年沧桑已成本市百年老字号。

德泰恒菜馆

清代光绪末年,在县巷西段有爿小酒肆,经营炒菜、盆类和酒类,因待人接客和气殷勤,口味好,又薄利多销,小酒店高朋满座。后来迁至县直街中段,1908年取名“德泰恒”菜馆,当时为城区名闻遐迩的一爿菜馆。该店的传统菜肴有红烧甩水、水晶虾仁、香糟扣肉等,点心有网油卷、大麻糕、蟹壳黄等。

大陆饭店

大陆饭店坐落在化龙巷木桥头,龚家弄底,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与大成旅馆、中央饭店为本邑大型豪华饭店。由于大陆饭店为中西结合的建筑,又闹中取静,趋之安适,徐志摩、陆小曼、周璇等名流均多次下榻。“大陆饭店”是本邑的旅馆业第一个用饭店来命名的,来源于上海的“国际饭店”。

绿杨饭店

绿杨饭店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刚开始座落在县直街,后来又迁至千秋坊,惠民桥至大浮桥段,闹中取静,开窗取景。由一个叫俞小和尚的扬州师傅来常创办“绿杨菜馆”。经营以淮扬菜为主的扬帮菜肴,各菜多种,乡人边品名肴,边闻后河橹声。其菜肴特色为琥珀莲子、大煮干丝、清蒸翡翠狮子头、虾仁豆腐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