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hltsg533 2016-11-13

小时候放了学,脚踏车踩的飞快,只因为肚子饿的前胸贴后背,想飞奔回家,吃妈妈在老灶头上做出的热气腾腾,有着柴火香的饭菜。

无论依山,还是傍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专属的乡味:母亲做的红烧肉、奶奶做的排骨汤、田里的马兰头、逢年过节时才有的糕点……或是一碗家里的菜肴,那叫一个念想。

在人们吃多了酒楼食肆千篇一律菜品的今天,深居民宅的 “ 土菜馆 ” 悄然流行起来。这些多靠 “ 口口相传 ” 的土菜以 “ 住家 ” 式餐饮服务和独特的味道受到了广大 “ 吃货 ” 的青睐。

常州人个嘴刁刁的,七来七起,家常味道鼎好。

一天,身边某食神 “ 墙裂 ” 推荐了一家土菜馆,隐匿在常州的西面,名为 “ 城西饭店” 。

说到城西饭店,相信很多老食客都有所耳闻,开在钟楼区五星街道谭墅东王村,如果没有熟人领路,相信大多数人很难找得到。然而正是这样一家其貌不扬的土菜馆,却已经屹立了14年还依然生意红火,有的人穿个城,风雨无阻也要尝一尝他家的菜肴。

2012年年底,原在金狮自行车厂做食堂事务长的朱建花,从邻居老夫妻手里接手了这家已经经营了十年的私家饭店,维持至今。

拐进小路,远远就看见大门上 “ 城西饭店 ” 的招牌。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与其说是去吃这家小有名气的菜,我更愿意说是去朱阿姨家做客。一进门,朱阿姨便热情地招呼着。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屋内很宽敞,大大小小共十一桌,包厢四个,排列整齐,可见平时的客流量不小。虽然环境并不豪华,但一尘不染。门口的玻璃小房间里,摆放着各种美味的冷菜。

小推一下糖霜腰果,脆脆甜甜,大饭店的菜这里也有。

【盐水虾】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开放式的厨房,食客点菜是没有菜单的,都是进厨房看菜点,这样来客一眼就能看见食材,朱阿姨对于自己食材的要求非常严格,从选购菜蔬到上桌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 “ 客人要吃,我们自己也要吃,一样的食材,一样的做法。 ” 朱阿姨很认真地说道。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说到买菜,朱阿姨神采飞扬、自信满满,每天所需的菜都是她亲自去花园菜场买的,早一次,晚一次。蔬菜只买乡下人的,贵一点没事,重要的是新鲜,也正因为如此,每天的菜数量有限,卖完为止。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新鲜的食材,是成就美味的根本。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雪菜炒鱿鱼】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店虽小,用油用料却绝对讲究:如李锦记,如金龙鱼。

每一道看似普通的菜,都有着不普通的味道。

【口蘑炒西兰花】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过桥豆腐】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灶头上真正的主角之一是老鸭煲,用绿笋、木耳等食材熬制而成,汤汁澄清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鸭肉酥而入味,没有一丝腥味,汤里的笋尖不光嫩,分量也是够够的。

朱阿姨告诉我,所用的鸡鸭都是乡下的土鸡土鸭,多次清洗后,先用大火煮熟,再用小火慢炖一上午,才能做出如此美味滋补的老鸭煲。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在草鸭煲里加几颗手工制作的咸肉圆,也是非常不错的搭配。咸肉圆用的都是前胛肉,手工剁成肉糜,不放淀粉,只放调味料。

太下饭了,减肥计划只能作罢。。。

古今中外,鱼的吃法变幻无穷,城西饭店的红烧划水和雪菜昂公,用的都是李锦记的酱油,加上郫县豆瓣酱烹饪而成的,不如真正的老常州菜偏甜,微辣咸鲜。

大划水按鱼尾纹路切成鱼尾花后,先快速过一下油锅,红煨收汁的时候,鱼肉就不容易散,油锅过的火候恰到好处,鱼肉极其鲜嫩,浓油赤酱的,完全没有土腥味哦。

烧法技巧如你所见,鱼尾花大块不散,高手过招。

【红烧划水】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昂鱼红烧与雪菜的味道,鲜是鲜得咧。肉还特别细腻。别家我还真没吃到过这样的味。想知道雪菜昂公去哪儿了吗?我拍个X光片给你看,哈哈哈。。。

“ 香江才子 ” 蔡澜老先生曾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川菜是 “ 开水白菜 ” ,而常州人好的则是牛肉炖大白菜。

第一次吃城西饭店的牛肉炖大白菜,菜刚上桌,就看到一大块牛筋,正高兴之时,老食客淡定地告诉我,这道菜里一小半都是牛筋,忒过瘾。牛筋软糯,却又不失嚼劲,白菜炖得焐烂焐烂的,很是入味,编编的必点菜之一!

最好吃的牛筋、牛肉炖白菜||不服来战—常州老灶头

“ 我们菜馆里的菜品,都是自己摸索着做出来的,一次难吃就总结经验,再做一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直到满意为止,才会让这道菜上桌。客人们都爱吃,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 闻着食物的香气芬馥,看着食客们讫情尽意,朱阿姨很满足。

采访的过程中,看到店内的阿姨在洗碗,她一见我就讲: “ 我洗个碗干净透佬,我要冲四五遍的,还要开水烫,你摸摸看呐。。。 ”

店里没有外人,都是一家人在忙活着招呼客人,厨师是开店至今已经做了14年的两口子,传菜员是朱阿姨闺蜜,洗碗的阿姨是邻居。

跨行做餐饮的朱阿姨一家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她的愿望不是想开分店,只是希望城西饭店可以一直开下去,做成百年老店。

来这里吃饭就相当于成都的苍蝇馆子,人流接踵而来,味道通通打包到记忆的味蕾中。土菜的火候,杠杠的!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乡味。也许你尝遍了全世界的美食,但内心深处迷恋的,仍是妈妈做的味道,那简简单单的土灶头老菜。

——晚安常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