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史沉思录 / 68

 私库皆书 2015-03-17
六、郑庄公的伦理悲喜剧
  郑国的由来
  
  研究郑国的由来,主要的根据是《国语•郑语》。《史记•郑世家》基本上取材于此,而叙述有一定的错误,应以《国语》为准。
  郑国,姬性。开国君主名叫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史记•郑世家》说是“庶弟”,而同书《十二诸侯年表》却说是“母弟”。同是《史记》,两篇的说法就有矛盾。《汉书•地理志》也说是“母弟”,大约是以年表为根据。不过,这与继承王位的问题无关,我们就不必考证嫡庶之别了。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友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北),就是郑桓公。桓公被封33年后,在周幽王八年(前774),做了周王朝的司徒。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朝廷,边境的戎狄等少数民族也纷纷内侵。郑桓公预感到周室即将覆灭,关中不是久居之地,便有外迁之意。向学识渊博的太史伯请教说:
  “王室多灾多难,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
  太史伯说:
  “只有逃往济(济水)、洛(洛水)、河(黄河)、颍(颍水)之间是最理想的。这个地方的子男之国,东虢(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和郐(音快,今河南新密市东35里与新郑市交界处)最大,这两个国家的君主都非常奢侈和贪婪。您借口王室有难,用财物贿赂他们,把家属寄托在那里,他们必然会允许。以后他们看到王室衰弱,必然要背叛您。您若是以成周的兵众,奉辞伐罪,便可以攻克虢、郐二邑,附近的其它8个邑,也就都是您的土地了。”
  郑桓公想往长江流域发展,太史伯告诉他那里楚国正在兴起,去不得。郑桓公又问:谢西(今河南南阳市一带)有九个州(水中可居之地曰州,指九块环水的土地),我可以到那里去吗?太史伯说:那地方的百姓野蛮贪婪,也去不得。于是郑桓公便下定了决心,依照太史伯之计行事,用财物贿赂东虢与郐二国之君,把家属和财产往那里转移。
  郑桓公定计东迁是在幽王九年(前773),又过了二年,申侯与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郑桓公也在此役中遇难。西周灭亡之后,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攻下了虢、郐等10个邑,把国家迁到这里,也就是济、洛、河、颍之间、今河南荥阳、新密、新郑一带。国号仍然称郑,以郐城为首都,称为郑城(今新密,新郑交界处)。从此以后,原陕西的郑地称为旧郑,此地称为新郑。秦灭六国,设立新郑县。
  看来郑国的受封始祖,郑桓公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预见了西周的灭亡,采纳了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太史伯的建议,制订了一条正确的迁国决策,为在济、洛、河、颍之间缔造了一个新的郑国打下了基础。郑武公也很有作为,他继承了乃父的遗志,在东方缔造了一个新的郑国,在春秋初期,成为东方的一个强国。
  《毛诗序》①说:《诗经•郑风•缁衣》是赞美郑武公优礼贤士的诗篇。不管是否属实,这反映了古人的一种观念:招贤纳士是国家兴盛的原因与标志。其诗曰:
  一、缁衣之宜兮,
  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②兮。
  二、缁衣之好兮,
  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
  三、缁衣之蓆兮,
  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
  (一、黑色的衣服很合身啊,
  穿破了,我又为你改做新的。
  到你的馆舍去拜访,
  回去,我又给你送去美餐。
  二、黑色的衣服很漂亮啊,
   穿破了,我又为你改做新的。
   到你的馆舍去拜访,
  回去,我又给你送去美餐。
   三、黑色的衣服很宽舒啊,
  穿破了,我又为你改做新的。
  到你的馆舍去拜访,
  回去,我又给你送去美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