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洒播诵(1446 )诵读趣解诗经《郑风·缁衣》揭密东周高层“蜜月期”

 我是肖洒 2023-02-25 发布于河南
 

淄衣

 诵读:肖洒     

趣解:南一号




▼滑动查看更多






缁衣



【原文】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

黑色朝服真得体,

贤士缁衣两相宜。

衣服破了没关系

我再为你做一袭。

我到馆舍拜访你,

奉上新换旧衣

崭新朝服身上披

雄姿勃发神采奕。

黑色朝服好质地,

缁衣加身增威仪。

衣服破了莫着急

我再为你做一袭。

我到馆舍看望你,

奉上新换旧衣。

崭新朝服身上披

胸怀天下可期。

黑色朝服多舒展,

人衣合一英武显

衣服破了不难办

我再为你做一件。

我到馆舍把你探,

奉上新换旧衫。

崭新朝服身上穿

为国效力忠可鉴。

【解读】

一件衣服,成就了一段君明臣贤的知遇佳话,又在漫长岁月里被后世演绎为夫荣妻贤的家常爱情。《郑风·缁衣》,全诗三章,杂言赋之;各章之间句式相同,仅改易个别字词,以增强回环复沓叠章吟咏的节奏感。远古的诗人何其智慧,以夫妻的笔法描写君臣,寥寥数语,还原出和谐瞬间。

当历史的广角,聚焦这件不同寻常的衣服,赫然发现,诗歌外上演的是名利场上宫心计,诗歌里赞颂的是——

君臣关系“蜜月期”

啥,官场也有蜜月期?

没错,有人的地方统称江湖,江湖中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能出现蜜月期。当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见钟情,当持相同政见的人一见如故,当有相似遭遇的人一见知心,在这“钟情”“如故”或“知心”的当下,就闪电般进入 “恨晚”的蜜月期,俗称“闪蜜”。而官场,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深水区。

《缁衣》重现的这段君臣蜜月期,要从西周王室崩溃说起。

话说当年,西周压轴天子周幽王色令智昏宠幸褒姒、废嫡立庶,招来杀身倾国之祸。前太子宜臼借姥爷之力,联合戎杀了偏心老爸,登基为王。

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请鬼容易送鬼难。荣登大宝的周平王登上城楼一看,四面戎狄,乖乖,这日子可咋过?要知道,戎狄外族披发左衽、茹毛饮血,一言不合就要命。周平王患了严重的焦虑症,抑郁失眠,导致厚重的黑眼圈。

为了睡个安稳觉,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安稳觉岂是天子想睡就能睡成的?周平王这个不成器的败家子,虽然远离了戎狄,却也因此失去了大半江山,经济来源减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穷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老大,是需要实力的,秩序的维持,无非钱和权。此刻,王室衰落、天子落魄、辖区缩小、收入直降。钱挣得少了,奢靡的生活还要继续,咋办?

世上最难走的,就是下坡路。周天子开启了王室乞讨模式,利用王的身份,要求诸侯进贡。进贡的方式五花八门,或钱或车或礼品,简直把诸侯当银行仓库珠宝商。如此一来,天子权威尽失。你都成要饭的了,谁还会拿你当根葱?为了维持名义上的君主地位,周王不得不有所倚仗。秉持近身肥羊先薅毛的原则,周天子瞄了瞄就近的几个诸侯国。东方,卫国一帮贵族忙着制造绯闻,铁定指望不上;北方,晋国正在争权夺位,貌似腾不出手。这么一权衡,只有南方的郑国最靠谱。

郑国原本也在陕西一带,周平王一东迁,他紧跟天子脚步实施战略转移,坚决占据最近天威的有利位置,建都新郑。反正,跟着老大走总没错!周天子一看,这是妥妥滴小迷弟一个,不信任他信任谁呀?这时的周天子,已经没啥好处可给,只能挑省钱的来,没钱,那就封官吧。于是乎,周王封郑武公也就是郑庄公的爸爸做卿士,在诸侯身份之外,兼任东周国务卿,执掌大权、打理朝政。郑武公死后,周王又让郑庄公袭了郑武公的职位,继续做卿士。

两代世袭的王朝卿士,是何等的荣耀、多大的面子!为此,郑国人民举国欢庆,专门作诗来显摆,便有了《缁衣》。

缁衣,是卿士的朝服,代表着至高的权力、无上的地位和天子的信任。诗歌以周天子的口吻对郑庄公表白:“这黑色的朝服穿在你们身上合适不过了,那叫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身正气……衣服破了,没关系,我再给你做一件新的。我到你的馆舍去取回旧衣服,再把做好的新衣服送过去。人靠衣裳马靠鞍,看,你穿上新朝服简直帅呆了!”

衣服的合适得体,暗指郑武公和郑庄公德才兼备适配其位;衣服破了,指郑武公去世了,不能继续为周王室鞠躬尽瘁了;再做一件新朝服,则指再次封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继承他爸生前的职位。

诗歌之妙,妙在周天子以官位求靠山的权术,妙在以爱情的曲调喻君臣的写法。无论君臣还是夫妻,感情不过是调味料,当不得主食,扒掉求贤若渴、爱情信仰等高尚化的妆扮,说到底都是合伙人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权衡。

《诗经》中,以爱情的曲调来喻君臣的诗并不唯一,远的不说,《郑风》中就另有一首《子衿》,其首句曾被曹操引用于渴求贤才的表达。后世学者多将《缁衣》中的“予”定义为一位贤妻,勤劳地为丈夫缝补朝服,幻想着丈夫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新朝服,在领导、同事面前多有面子!这样解释似乎也说得通。却不免疑惑: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公务员制服难道不是国家统一制作统一发放,却各自媳妇做?就不怕自产制服款式、规格上的不统一不严谨?没娶媳妇的官员是不是还要劳驾头发花白的老母亲灯下密密缝?

《缁衣》展现的赠衣场景,正君臣达成合作协议的蜜月期。然而,历史不会定格于某一瞬间,时间的脚步进一步认证了——

君臣关系的时效性

在周天子看来,郑武公做卿士干得不赖,按照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规律,郑庄公工作水平应该也不赖。所以,郑武公死后,周天子未经考核不过脑子就把卿士之位封给了郑庄公。事实证明,基因突变乃遗传常态,周天子这次看走眼了。

可能是因为郑庄公从小不被亲娘待见,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阴影面积过大;也可能是他看出了周天子的依赖之心,恃宠而骄,太把自己当回事。总之,郑庄公不如他爸听话。周天子用着不顺手,就想换人。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诸侯可不缺。他深思熟虑,锁定了晋国南虢国的虢公。

就像小两口度完蜜月回家路上就因鸡毛蒜皮吵架一样,周天子和郑庄公的蜜月期果断翻篇,矛盾产生迅速激化。周天子先是试探了一下,分一半的卿士权力给虢公。人事任命刚下发,郑庄公就派人到温偷割周王室的麦子。时任周天子觉得他这纯属小儿科报复心,不跟他一般见识。但新的周王上任后,比郑庄公还小,天不怕地不怕,脑子一热,把权力全部交给了虢公。我就是要晾着你,咋滴!

权力这东西,赋予容易,收回难,那不光是地位问题,更是面子问题。中国的老传统,面子大过天。郑庄公压根不吃他这一套我为国是操碎了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你竟然免职就免职,不是当众打我脸吗?以后我还咋在诸侯圈混既然你不让我干,我就不再朝见你,干脆来个“目中无王”。

至此,周王室和郑庄公算是彻底闹掰了。是,天下人都知道,周王室穷了,但知道归知道,谁也不说破,尊王的礼节还是要表演一下,面子上过得去就得了。可你郑国不再朝见周天子,等于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公然藐视中央。年轻气盛的周王火冒三丈,反了你了!让我堂堂天子没面子,有你好看!

当死要面子的诸侯遭遇死要面子的天子,充满国民荣耀的《缁衣》依旧余音袅袅,诗中当事人却已反目成仇、兵戎相见,一场衣服引发的战争势不可挡。周天子联合卫陈蔡宋诸国军队讨伐郑国。很不幸,此时的周王高估了天子权威、低估了郑国实力。郑国用 “鱼丽”阵法把王室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还差点射杀了周天子。这一仗,周王室仅存的那点面子上的权威消殆尽,集结部队讨伐诸侯的能量彻底玩完,本想讨回面子,结果面子没找回来,里子也没了。

历史他老人家算是幽了一默,专门跳出来拆《缁衣》的台。自古,基于利益关系的蜜月都有保质期。诗歌千古不朽代代流传,和谐的关系早已鱼死网破不复往昔。天长地久的理想不是一厢情愿,就是虚与委蛇,终将物是人非、难以为继。

一件衣服引发的面子里子之争,揭开了——

衣装里隐藏的文明印记

纵观全球各物种,无论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不管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是唯一一个穿衣服的物种。如果人真是猴变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逐渐脱毛史。当天然的毛发日渐稀薄,裸体的猿类生出了羞耻心,衣服应运而生,这也是“衣”稳居“衣食住行”首位的奥秘。衣服,又名服装。“装”这个极其传神的字眼,道出了人类文明的精髓。所谓文明,不过就是一个装的过程。自穿上第一件衣服起,人类就大胆地迈进了没有衣服不能活的文明世界,在装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人多力量大,整个人类一起装,便一天天更加文明了。

周以礼乐治国,包括朝服在内的衣装,本身就是礼乐制度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与衣服相关的诗篇不在少数。《周南·葛覃》采葛织布制衣的细致描写彰显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分工;《邶风·绿衣》深情丈夫睹物思人的情怀超越生死;《秦风·无衣》,以同款征衣道出了冷兵器时代凝聚民心的核心价值观;《唐风·无衣》为获得天子认可的地位而索要官服的主角露出丑恶嘴脸;《郑风·羔裘》蕴含着老百姓的制服情与美好愿望;《唐风·羔裘》则将一个“富贵、故旧”的官场小人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衣装是会说话的,既可以衡量你的贫富贵贱,也可能出卖你的身份地位,还能考察你的在线审美。一句话,衣装,就是人类用衣服来装出各种角色的道具,载着生命难以承受之轻。多少人,搭上一辈子,就为了身上那款衣

《缁衣》的着眼点正是衣服。缁衣不是家常衣服,而是卿士的命服,类似于今天公务员的制服。卿士,也不是普通的公务员,而是权倾朝野的国家要员。因此,缁衣本身已脱离蔽体御寒的基本功能,闪耀着权力的光辉、散发着欲望的炽热,惹来一众羡慕嫉妒恨。

资料显示,缁衣布料为麻,要经过七次浸染才成缁色,工序繁杂,凝结着多重无差别人类劳动,所以贵重。在漫长的等级森严的古代,衣服的颜色、质地、款式一度有着严格的阶jiē级特色,不同阶层的人不能穿超越本阶级规格的服装。大多数注定一生没有穿缁衣的机会

,缁衣一出场,威压强气场。无论改衣者是渴慕贤士的天子还是以夫荣的妻子,都难掩这件高贵朝服自带的优越感,俗称面子。这种面子是双向的,两好合一好。

时至今天,衣服仍然彰显着主人的身份、职责、实力和品位。公务人员制服代表的公权力,给百姓以敬畏、信赖和安全感;奢侈品盛行、仿名牌霸市,散发出金钱和贪欲的味道;隆重场合的礼服则传递着庄严和尊重的信号……在面子的天平上,衣装从不缺席。一招不慎,小到伤自尊,大可要人命,甚至扰乱纲常秩序、影响世道人心。

那件早已风化在时光里的缁衣,一边独特的颜色质地款式承载着君主爱贤的文学意象,一边在密密缝制的针线里化身为你侬我侬情诗行。历史远去,春风驱寒,锦绣中原,别了纷扰昨天

诵读、趣解《诗经作品

诵唱、趣解《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葛覃》当娘家成为“诗和远方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卷耳》儿女情长与使命担当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樛木》——论娶媳妇的重要性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螽斯》一首催生之歌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 · 桃夭》三千年前择偶观

朗诵、趣解诗经《邶风·绿衣》世间最痛是死别

朗诵、趣解诗经《邶风·北门》压力山大的基层公务员

诵读、趣解诗经《邶风·静女》爱让信物会说话

诵读、趣解诗经《邶风·新台》一桩跨国婚姻骗局带来的启示

诵读、趣解诗经《魏风·伐檀》“打工人之歌” 的 “青檀之志”

朗诵趣解《诗经·唐风·扬之水》里的“恩重如仇”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蒹葭》 一生一场梦  一梦三千年

诵读、趣解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启明星见证下的爱情初心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郑声”版“模范情书”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子衿》慢时光里的诗短情长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无衣》秦人的核心价值观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渭阳》——春秋时期一场史诗级豪华送别

朗诵、趣解诗经《陈风·防有鹊巢》语言的魔性与人心的难测

诵读、趣解诗经《豳风 · 七月》重现西周广阔生活画卷

雅诵、趣解诗经《小雅·鹿鸣》一场豪宴的启示

朗诵、趣解诗经《豳风·东山》——诗意流传与血色浪漫

朗诵趣解《豳风·狼跋》诗经里的漫画与幽默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车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驹》——留客,是门技术活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四月》一条愤世嫉俗的朋友圈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甫田》一份呈给神的农业工作汇报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华》史上规格最高的弃妇

朗诵、趣解诗经《大雅·绵》

朗诵、趣解诗经《大雅·崧高》聆听千古颂歌捕捉“弦外之音”

◆朗诵、趣解诗经《周颂·敬之》歌词里的执政思想

诵读、趣解诗经《商颂·玄鸟》华夏文明来时路

诵解者简介

诵读


肖洒,播音指导,研究生导师,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

趣解

赵岩,女,河南永城人,曾用笔名南一号、瞧瞧,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管理学硕士,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出版散文集《她来人间食烟火》。

点击标题 ↓ 更多精彩

潇洒播诵《道德经》全集

《诗经》诵读、趣解合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