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观摹了他的语文教学,更令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堂上师生的心灵对话,生成了语文课堂丰富的生命色彩,全场师生激动的双眸中,闪动着惊喜,燃烧着渴望——语文生命的本色!还语文生命的本色,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让语文与生活联袂共舞,是支玉恒老师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生命元素。支老师以“情、智、巧、实”的课堂教学艺术,让课堂成为了师生生命的加油站,成为了师生共享生命的乐园! 情——支老师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流淌着真爱。教师常常以积极的姿态,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和学生交流,影响并调控着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同时,支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对情感的深刻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动情地朗读,深入地体会,用心地表达,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 和谐共振,弹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 纵观支老师的语文课堂,“情”可以说是贯穿始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 时, 在引导学生反复多次多种方式品读课文后,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个问题没有落入课堂提问的俗套,探讨教材内容,而是直指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学生情感。支老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着读出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一方面用他那指挥家般的手势,将学生带到一浪接一浪的如痴如醉的朗读中。最后他还指导学生用一个抒情的句子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这样,实现了情感的体验、内化、表达的高度融合。学生在体会喜怒哀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情感与道德的熏陶,提高了对生活的认知水平。支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绿色的生命课堂。 智——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智慧的启迪和培育。他对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楔入点,并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在顿悟的同时,自身的智慧潜力被开发,思维之弦被拨响,学习效率极大提高,使他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在智力活动中碰撞出了生命的乐响。最令人折服的,是支老师训练学生运用“读说式”谈体会的方法。因此,课堂上学生常常是一边读一边说,说不好就再读,读好了再说。学生在发言时“引经据典”、言有所指、思维严密、滔滔不绝,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实现了与作者、文中人物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融汇。这种方式对训练学生熟读深思,口语表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支老师的课堂是“鱼”、“渔”兼授,学生习得的各种方法,将有助于他们的生命之舟左右逢源,一帆风顺。 博 支老师以其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打造了厚重广阔的课堂。 播下了一粒粒知识的种子,刻下了一处处记忆的痕迹,为他们今后的系统学习作下了伏笔。 正如教者自己所言:“我是一个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条件, 创造一切可能,想尽一切办法来为教学,为学生增添信息量。”他做到了“课堂的 外延与生活一样宽广。”他为学生搭建了语文的天地,人生的乐园,学生徜徉其间,活跃其间,享受其间,其乐无穷! 巧——支老师的教学充满了“巧”,当学生认识不清,思维不严,体验不深,方法不当时,支老师总能在无 法预设的情况下, 以“四两拨千斤”之法巧引妙导,他的方法不着痕迹,大巧若拙。每当学生通过障碍,穿出迷雾时,他们不仅仅是获得了身心的愉悦,更是习得了 一条做人的至上法则——巧行。 实——支老师的课是务实的,那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课。课堂上书声琅琅,情真意切。支老师抓住 “读”这个基本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后说,读后写,使语 文教学的多项训练在读中有机整合,各种能力综合发展。整堂课就设计了一种形式——读。教学任务全 在读中完成,学生通过“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三个环节实现了 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这种以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的问题的大胆尝试,在语文界引起了轰动。支老师的课是求实的,他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支老师的课更是朴实的,他把形形色色、热热闹闹的无效方式拒之门外。学生潜心学习,用心思考,他们的认知水平、综合能力、人格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让课堂流动真情,生成智慧,获得方法;让课堂宽广博大,机巧灵动,实实在在!还语文生命的本色,让生命惬意地流淌,让语文精彩无限!这就是支玉恒老师的生命课堂! 没有场景的演练,没有课件的渲染,没有音乐,甚至没有一张图片,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活跃的思维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贯穿整个课堂,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精妙的教学,灵性的课堂,举手投足挥洒着大气。慈祥的眼睛,幽默的谈吐,一亮相,就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听支老师的课,明显地感觉到,他把课堂真正当作学生成长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自己展示才艺的场所,他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有所收获,而不是惦记自己的课是不是讲得精彩。正如支老所说:“学生感兴趣的课就是成功的课。”他说,教学艺术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完成的,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因为老师,而是来自学生,因为掌声是送给学生的。我想,这也正是他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吧。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老师常常抱怨,连个课件都没法制,公开课怎么上?不能否认,课件的应用,确实能为课堂增添很多色彩。绚丽的图片,精美的音乐,只要是公开课,多媒体课件总是发挥着淋漓尽致的作用。每次听这样的课,总感觉在欣赏教师制作课件的技艺,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并不多。我们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真的是离开了课件就少了精彩吗?且不说那些制作精美的课件有没有让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课本,单说为了制作课件花费的时间、精力与课件所起的作用成正比吗?假设我们把这些时间用来精心研究教材,我们收获的东西一定会远远大于课件的对学生的吸引。 只要用心,黑白世界一样精彩。况且,我们平时的课堂又能有多少课件可用呢?包括公开观摩课,学生一心想的是“配合老师把课上好”,教师提出的要求往往也是“好好配合”。我们一直在提倡有效课题、高效课堂,何为有高效?如果一个学生一节课只读好了一小节课文,而这几句话课文是他迄今为止读得最好最棒的,那么这是不是高效呢?如果一节课在教师的反复演练下上得精彩纷呈,近乎于完美,这又算不算高效呢?简洁流畅的教学风格,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创造出这样有活力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