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将军”的大黄,究竟何德何能?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5-03-20
2015-03-20王辉武


小编导读

大黄,一味极其常见的中药,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具有“药中张飞”之称,又名“将军”,能拥有此等美誉,其地位和功效也便可想而知。如今,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中,究竟大黄是何德何能能受此重用?且看本文为您揭晓!


大黄有“将军”之美名(《药录》),这是有特殊原因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用药如用兵之喻。换言之,将军则是最好的士兵,而大黄当是中药里最值得称道的药。诚哉斯言,难怪前人把大黄归为“药中四维”之一,值得每位学中医者重视。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归于下品,认为其功用:“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反复品读《本经》的这37个字,可谓字字珠玑,极为精当。如临床只重视大黄攻下通便之功,乃不识大黄者,实为可叹!

推陈者,这是以将军之力,除其害,得其利!凡体内热结实滞、瘀血不通、寒湿阳郁、食积痰饮、癥瘕积聚之实者,大黄皆可迅速推之无虞!仲景经方早为我们做了示范,如桃核承气、抵当、下瘀血汤之对血滞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鳖甲煎丸之除血闭寒热者;大黄蛰虫丸、大黄牡丹之破积聚者;大陷胸、已椒苈黄、大黄甘遂汤、桂苓五味甘草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祛留饮者;厚朴七物、厚朴三物、厚朴大黄汤之推宿食者,皆能体现大黄推陈之功。时方保和丸证,若有食积化热之重症,加大黄一味,常有推陈救逆之效。药虽一味,有化食清热、通便解毒、消炎活血、胃肠减压、六腑通用之奇效。

调中者,大黄大剂量(30g)暂用,峻下攻实热,中病即止,小剂量(3g)配伍用,调中益肠胃,久用无碍,反可开胃进食。如脾虚不运,痞满纳差,大便不畅,或溏而不爽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熟大黄3g;又如肝硬化失代偿,肝胃不和,虚实夹杂,腹胀纳差,小便短黄,齿衄鼻衄者,均可在柴芍四君子汤或一贯煎中加少量熟大黄。

安和五脏者,大黄除害安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自然安和无恙。杨栗山说大黄“苦能泻火,苦能补虚”,近年发现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非戏言。南通已逾九旬的老中医朱良春亲身体验认为,人体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又与血脂的高低相关,盖致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血中过多之脂肪,降血脂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这是延缓衰老的措施之一。此外,人到老年,由于细胞衰老增多,器官功能减退,脂褐质在脑细胞中的积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褐质阻碍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细胞死亡,机体衰老加快。而具有活血降脂、推陈致新作用的大黄,从客观上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临床上可用生大黄研极细末,装胶囊,每次2粒,每日1~2次,吞服。疗程一个月即有降脂效果,如坚持服用,老年斑可逐步消退,且精神为之振爽,思维敏捷,步履轻健,大有延年之功。当然,体素脾虚者,应减少剂量。大黄对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有良效,内服或保留灌肠都有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的作用。

大黄外用,能清火消肿、凉血解毒,治热毒痈肿、疔、疖、烧烫伤,《日华子本草》早有“敷一切疮疖痈毒”的记载,现代用治阑尾脓肿、化脓性扁桃体炎(贴敷脚心)、急性乳腺炎等有较好疗效。

大黄是有名的泻下药,民间许多人自用大黄通便。须知,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苷,其中主要是番泻苷,但大黄又含鞣质与没食子酸等,同时具有收敛作用。也就是说,在用大黄泻下通便时,用药后先腹泻,泻后会出现便秘不解的副反应,尤其是属脾虚不运的大便不畅者,切忌服用大黄或含大黄的中成药。大黄性沉降,攻下活血祛瘀,故妇人妊娠、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老医真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辉武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