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四中走出的才子钱锺书

 苏迷 2015-03-20
文/王荣伟
  苏州市第四中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内7幢欧式建筑均为苏州市级重点保护文物。红房错落,古树参天,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其前身是苏州私立桃坞中学。桃坞中学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并成为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美籍教士梅乃魁在校担任校长长达二十七年(1910-1937年)。学校学制设有初中和高中。有校训“培养高尚纯正之品格,切实适用之学诣”。英语教学水平突出。建有各种学生社会,如文学会、青年会等。《桃坞校刊》记载云:“文学会时专聘德隆望重者,莅校演讲,使学生有良好之熏陶,以助其智行之未逮也……”1952年7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苏州市第四中学”。
  钱锺书(1910-1998),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学者和作家。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其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影响巨大。
  钱锺书出身于江苏无锡。1923年十三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期间,他逐渐喜欢上了英语,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学会,大量阅读《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文学刊物和文学作品,特别爱看外文原版小说。参加文学会组织的作文比赛屡屡夺魁。1925年暑假,他开始系统阅读《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大型古籍选本。这一段求学经历,练就他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为一生治学之始。1929年十九岁时,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但因中英文成绩特优,其中英文获得满分,被破格录取。大学期间,一直被看作特殊的学生。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但他拒绝了,凭着自己的“狂才”,竟然还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1935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如今,苏州四中新改建的校门庄重典雅,悬挂的校牌题词就是钱锺书先生的手迹。
  苏州教育博物馆祈盼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教育文物征集工作,并请您为博物馆的设计布展建言献策。电话:65151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