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与钱锺书的校园爱情

 七月撒丫子 2016-05-25

[摘要]“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是钱锺书对杨绛的爱情誓言。

杨绛与钱锺书早年合影

杨绛与钱锺书早年合影

数学零分的清华才子

钱锺书是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担任过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授,他的母亲姓王,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的妹妹。他是家中长子,中学时代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两所学校都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注重英文教育,他因而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国文由父亲亲自教授,也渐渐有了深厚根基,他的古文造诣远高出同龄人,未考入清华之前,就代父亲为钱穆的《国学概论》一书作序,后来书出版时就用的他的序文,一字未改。但他的数学却极差,幼年时他读《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唐》,孙悟空,关云长,李元霸使用的武器斤两却能记得一清二楚,却不识得阿拉伯数字。

1932年春,钱锺书参加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了零分,本来是不能录取的,但因为他中英文特别出色,校长罗家伦决定破格录取他,钱锺书因此成为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因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他一入清华,文名就已传遍了全校。

他与曹禺,颜毓蘅被大家称为“三杰”,他又格外出众些,教文学的吴宓教授称赞他:“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为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才子不翩翩,佳人如期至

杨季康(绛)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放弃出国留学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文研究生。东吴大学是外国教会办的,可以很好地学英语,但学费比较高,只有“公子哥儿”和“小姐”们才上得起。杨绛的才气并不输给钱钟书,她不出国却来到清华,用她母亲的话说,就是“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而她当初之所以没能在清华读本科,则是因为她考大学时,清华不在南方招女生。于是,她只好就近考入东吴大学,而且与《围城》中的唐晓芙一样,读的是极平常的政治系。

那时,钱锺书在校园内名气很大,杨绛初次见到他,发现此人“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翩翩”。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他们在清华一起呆了一年。

小别一年,寄情于信

1933年夏天,钱锺书毕业,因他格外出众的才华,清华希望他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可是他拒绝了。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他便应了父命,去了光华大学任教。杨绛还没有毕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这是他们第一次短暂分开。

他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她,做了很多情诗,皆是旧体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钱钟书的诗虽做得好,杨绛回信却并不多,杨绛说自己不爱写信,钱钟书有些抱怨她,“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后来钱钟书写《围城》,还念念不忘这段往事,《围城》中的唐晓芙便不爱写信。

自由恋爱也要媒妁之言

杨绛给钱锺书的一封信,偏偏被钱锺书父亲接到后拆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读到此处,老先生“得意非凡”,直说,“此真聪明人语!”钱基博看完,也不问钱锺书的意见,自作主张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奖她明理懂事,并郑重其事把儿子“托付”给她。这样一来,钱锺书和杨绛的关系从此被双方父母知晓,两人所在的家族都是当地名门,于是,双方父母便循照旧礼,为两人订婚。他由父亲领着,上杨家拜会杨绛的父母,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男家女家的媒人来“说媒”,他们还在苏州一家饭馆里举办了订婚宴,请了双方族人及至亲好友。二人本是自由恋爱,结合却沿着“父母之名,媒妁之言”老老实实走了一遍程序,钱锺书觉得这事颠倒了,杨绛也觉得很茫然,“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默存是他的号,她喜欢叫他默存,而他也喜欢叫她“季康”,季康是她的号。

钱钟书和杨绛搭乘邮轮赴英留学

钱钟书和杨绛搭乘邮轮赴英留学

1935年春,钱锺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杨绛陪伴钱钟书从上海出发去英国求学,开始了两个人的国外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