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 北宋·张横渠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之子顾养;育英材,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作者简介: 张载(1020—1077),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二程(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 张横渠一生学问得力于《周易》与《中庸》,并融合释道,一意本源,同时注重礼教。他志为圣贤,践行其著名的“四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认为,学为贤人而不学为圣人,是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所以需要读书穷理,尽性致命,以变化气质。 张横渠一生不重著述,流传下来的仅有《张子正蒙》、《西铭》、《东铭》、《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少数文字。 在张横渠的著述中,《西铭》独具特色。程颢曾评价,“《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王夫之的评价更高,“此篇张子书于西牖示学者,题曰《订顽》;伊川程子以启争为疑,改曰《西铭》。……张子此篇,补天人相继之理,以孝道尽穷神知化之致,使学者不舍闺庭之爱敬,而尽致中和以位天地、育万物之大用,诚本理之至一者以立言,而辟佛老之邪迷,挽人心之横流,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惜乎程、朱二子引而不发,未能洞示来兹也!” 张横渠在《西铭》中,精炼地阐述了“万物一体”的思想,一颗大心、公心跃然纸上,对后世影响异常深远,不仅丰富了儒家的思想,更直接指导了后世儒者通过修行,直接体认“天地大我”,与“民胞物与”的公心与悲心,堪称儒家经典中之经典。 2015年第2天,特分享此篇儒家经典于此,并期冀能有更多的有缘人参习。在参习《西铭》时,建议与程明道的《识仁篇》和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及《大学问》同时并参,体会将更深入。 祝福诸位有缘,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修学有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