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5 /Elite专题---术中红细胞回收

 昵称22079085 2015-03-25

术中红细胞回收(RCS)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并迅速得到临床认可的。早期的RCS并无细胞清洗。清洗的RCS成为心脏外科手术和其他手术的标准操作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能去除污染物,如血脂,血管活性物质和炎性介质。 RCS可以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毒和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风险和异体血液的需求减少。虽然异体输血的安全性在增加使得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减少对非常紧张的血液库存的需求仍是重要的应用指征。

异体输血风险与病人血液管理

输注异体红细胞可以使临床治疗结果变差。住院期接受1或2个单位的异体红细胞的心脏手术病人(冠状动脉旁路和/或瓣膜手术)比没有接受输血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1)Ferraris等使用55个风险因素对11,885对配对病人进行分析,发现术中输1单位异体红细胞死亡率,伤口感染率,肺、肾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住院时间延长(2)。其他与异体输血相关的不良后果包括严重的围手术期感染,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延长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也已被广泛报道。而且这些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与输血的剂量呈递进关系的(3)。目前产生不良后果的原因尚未明确阐明。血液储存损伤和随后的免疫抑制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在过去的5年,患者血液管理(PBM)的概念已经获得了关注。 PBM的原则是4个“正确”:1.正确的产品; 2.正确的剂量; 3.正确的时间,4.正确的病人。支撑这一理念需要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术中及围手术期的RCS在PBM发挥关键作用。

红细胞回收可以减少异体输血从而降低风险

在一项涉及近25,000例患者关于心脏手术后输血和感染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异体输血而非自体回输使院内感染增加了2倍(4)。美国梅奥诊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RCS项目。Winters等发现,手术中接受自体红细胞回输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有显著优势(只接受RCS的10年生存率为83%,只接受异体输血的只有34%)(5)。其他危及生命的输血并发症,包括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应该也会因减少异体输血而减少。荷兰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在心脏手术患者中达2.4%(6)。Vlaar等发现TRALI的危险因素是输注的血液制品总量,储存12天以上的红细胞的总量和输注血浆的总量。虽然许多涉及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研究利用的是心脏手术,在其他外科手术包括初次关节置换术等也同样具有减少术后感染的优势(7)。4个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自体血回收或术前自体献血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