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三拚:拚儿、拚人事、拚制度

 汉青的马甲 2015-03-27

大唐三拚:拚儿、拚人事、拚制度

如果说秦在河里替汉摸石头,那么,唐也有自己的先行者。那就是隋(公元581-618年)。隋与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儿子英雄儿混蛋,都是二世而亡,给后面的朝代提供了足够的警示。

隋之后的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的开国帝王是李渊,虽然我们戏称现在是个拚爹的时代,但是反过来,在中国除了拚爹,还可以拚儿的。李渊就是有几个好儿子,才拚出了一个大唐江山。626年,最能拚的李世民,拚掉了兄弟,拚掉了父亲,自己上了位,是为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拚的是人事与制度。人事上,皇帝是个好皇帝。他善用人,虚纳谏,甚至发明了君民舟水一家亲的政治伦理。人事之后是好的制度。

第一,中央政府组织为三省六部一台。三省是中书省(首长为中书令)、门下省(首长为侍中)、尚书省(首长为尚书令)。中书主发令,门下掌批驳,尚书主执行。又是一个中国版的三权分立,构成了唐代的宰相制度——如果说汉代的宰相是领袖制的,那么唐代的宰相则是委员制的。尚书之下分六部,它们是吏户礼兵刑工,每部分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分掌全国政务。一台是指御使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分院,号称“人君耳目”。除此之外,唐朝还设有专门的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他们的职能是“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有优先言事权。

第二,地方政府组织为州县制。最低一级为县;县之上为州。与汉制比较,最大的区别,一是州县数多,州县长官职权比重自然较轻;二是州县长官无权自己辟用掾属,全归中央吏部分发。三是,州县之上慢慢多出一级来,由于御使台担负着地方监察之任务,所以全国分十道,派去监察的御使称为监察使(后改巡察使、按察使,最后改观察使),但监察使监察之后,不再回中央而是常驻地方了,遂演变成了州县之上的地方长官。如果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驻扎,就叫节度使。节度使军政并握,慢慢发展成了影响大唐稳定的所谓“藩镇”。

第三,选官有三途:科举;门荫;流外和杂色入流。门荫,顾名思义,拚爹的,高级官员子弟可以直接入仕。流外和杂色入流,乃是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干着流外之职(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经过一定期限后,可以通过考试,到吏部铨选,进入流内。是谓“流外入流”。至于科举,始于隋,完备于唐。比上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实乃一大进步。具体规定,只要不是工人商人、未犯过法的身家清白者皆可报名参加礼部的考试。考试及格,便是进士及第,获得做官的资格,至于实际分发任用,则再由吏部面试一番。由于礼部试有进士、明经诸科,所以称科举制。这项制度演袭到清朝,百弊丛生,但是西方却充分借用它,建立了自己法制化、专业化的近代文官制度。说来也怪,在中国不好的东西,拿到外国,就变成好东西了;好东西从外国拿来,到我们这里就变坏了——西方的文官制度明明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可是它不但没有像中国那样沦为扼杀人性与创造性的考试机器,且逐步完善为现代化的公务员制度,反过来我们今天的公务员制度还要学习它,是否已沦为考试机器且不说,只说它又成了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了——西方文官制标榜“政治中立”,非党非派,中国公务员制度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管干部等等……

第四,经济制度方面,田赋行租庸调制:租是四十税一,庸是每人每年服役二十天,调是土产贡输(大体是丝织物与麻织物)。与此相配套的是帐籍制度。籍是户口册,三年一造;帐是壮丁册子,一年一造。问题是中国人口多,变动大,而中国政府又最不擅长数目字管理,所以帐籍慢慢会变成糊涂帐,所以政府后来改行两税制,也就是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且不再收谷米而改收货币。

第五,唐代的兵役制度。当时称府兵制。府指的是军队屯扎地。唐代称为折冲府。当时的户口本,按经济状况分为九等,下三等的子弟,是没有资格当兵的。府兵本身免除租庸调,但没有饷给,一切随身武装均须自备。府兵是三年一拣点,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至于军官,中央直辖有十六个卫,各卫有大将军,政府点将出征,战后兵归于府,将归于卫。

第六,唐代的司法审判制度。唐代的中央司法行政机关是刑部。审判工作由大理寺和州县负责。县一审,州二审,大理寺三审。死刑理论上要由皇帝复核。犯罪类型,大的方面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反对或侵犯皇帝)、危害人身安全罪、侵犯官私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碍管理秩序罪及行政职务犯罪等。其中有十恶属不赦之罪:谋反(企图危害社稷)、谋大逆(企图破坏宗庙山陵和宫阙)、谋叛(企图当汉奸)、恶逆(殴打和企图谋害父亲和近亲长辈)、不道(非罪杀死一家三口和使用蛊术害人)、大不敬(偷盗御用物品之类)、不孝(不孝敬父母长辈)、不睦(殴打和控告丈夫、尊长等)、不义(企图杀害上司和现受业老师)、内乱(奸污亲属)。对犯罪分子,有五种刑罚:笞、杖、徒、流、死(分绞和斩两种)。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唐代还有个所谓的“八议”,就是八种特权人物可以减免罪罚: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大德行)、议能(有大才艺)、议功(有大功勋)、议贵(有高贵职位者)、议勤(恪尽职守和曾经为国而受难的人员如出征大将和出使绝域者)、议宾(前朝退位的君主后裔)。减免的方式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议是公卿议定皇帝裁决;请是亲属别奏请减免罪行;减是指上述人员和六七品官员享有减刑特权;赎是指上述人员及其至亲和九品以上官员可交钱赎罪;当是指官员可以用官品来抵当刑罚;免是指用免除官爵的办法减免刑罚。

讲完唐家制度,接着再讲人事。唐家人事上出现一朵奇皅,那就是著名的女后武则天。从684年到705年,则天前期以太后身份亲政,后期亲自称帝,史称则天朝。则天政治特色:第一是任用酷吏;第二是盛开告密之门;第三,当然也会使用人才。比如首创殿试、开武举等。第四,当然也如男皇帝一样,有自己的小蜜,且任由他们作乱。一句话,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女人也能做到;男人做皇帝不省油,女人做皇帝也挺费油。

之后,唐家出了个玄宗,开创了著名的开元之治。问题是皇帝年老的时候遭遇了爱情,纳了杨太真为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出现安史之乱,虽然最后平定了,但唐家往日雄姿不复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一翻末日景象:第一是藩镇割据,中央权威不再。第二是宦官专权,这是诸多朝代解决不了的政治死结。第三是朋党之争,这也是中国的一个死结。本来政治就应该有政党之争,正常的有规则的。但是由于中国政治容不得政党,所以只能出朋党。而朋党呢,又斗得没有任何原则任何底线。总之唐家也有over的一天。公元907年,昭宣帝让位给朱温,唐家寿命就此终结。

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更没有章法了。这里搁置不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