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漆器赏析 隋唐至清末

 RK588 2015-03-30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唐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  陕西省博物馆藏

唐“大圣遗音”琴  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嵌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现藏日本奈良正仓院

夹贮(脱胎)干漆佛像唐初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堆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栀子纹剔红盘,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真珠舍利宝幢 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

元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张成 故宫博物院藏

元剔犀盖盒  安徽省博物馆藏

元嵌螺钿龙纹菱花盘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明初承元代肥腴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疏,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地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玳瑁、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明永乐剔红牡丹花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戗金彩漆牡丹花纹小圆盒 故宫博物院藏

朱地描黑漆双凤纹长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

明款彩漆山水人物图桌屏 

明晚期黑漆百宝嵌花蝶纹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清早期百宝嵌洗象图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黑漆描金“百寿”字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彩漆描金喜相逢纹圆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黑漆描金菊花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剔红文会图提匣  故宫博物院藏

清填彩漆锦纹八角三层盒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道光卢栋制锡胎漆壶  上海博物馆藏

清晚期描金彩漆牡丹长颈瓶 福建漆器 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