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见跟张仲景抄方|黄煌教授医话

 河流弯弯1649 2015-03-31
         我读《伤寒杂病论》,喜欢做梦。时光穿越,来到东汉末年,跟着张仲景抄方。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代,张仲景活动的地域中原,又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和割据之地。众所周知,战争年代,一切社会资源,应该首先保证军事的需要。我梦见张仲景也被军人征用,组织当时的野战医院——“庵庐”。于是,一部《伤寒杂病论》,就在我的梦中展开篇幅,一个个方证,演变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

         那是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这次的战斗是惨烈的。拼命的奔跑冲杀,让他们体力消耗极大,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让他们极度惊恐,心悸不已;收兵后,他们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步行数十里……。来到营地的这些兵士,一脸憔悴,极度疲惫、饥渴难耐……。这时,张仲景让医士们准备好了热气腾腾,喷香扑鼻的桂枝汤。一碗汤液入口后,张仲景才让士兵们喝热粥,并嘱盖被躺下。酣睡中,遍身微微汗出……,第二天,疲劳感顿失,士兵们精神抖擞,重上战场了。

         傍晚时分,鸣金收兵了,张仲景的营帐前抬来许多重伤员。他们大多被滚石、檑木砸伤,也有的从奔马上跌落,导致骨折、脑震荡的很多。或昏迷不醒,或哀嚎惨叫,二便不通……。如果是现在,需要马上手术,而张仲景居然也让服汤药,有的用桃核承气汤,有的用大承气汤,有的是下瘀血汤等,往往大便一通,小便也畅,病情就趋好转。

          那炙甘草汤,原文治疗“脉结代、心动悸”,原来我老是读不懂,后来梦见张仲景居然是用此方来止血!那是一个英雄少年,厮杀中受重伤,血流不止,送到营地时,面如白纸,气息奄奄,脉跳跳停停。张仲景赶忙让煎煮复脉汤,就是那首炙甘草汤,生地是鲜生地,用一斤!还有正宗的阿胶。煎煮出来的汤液,稠厚、香甜。伤员服完炙甘草汤不久,出血居然止了,脉搏也恢复正常。

          那时的张仲景,不仅仅要处理战伤的兵士,还有处理当时的病员。战役以后,往往瘟疫流行,这是导致军营大量减员的重要原因,据说,当年曹操大军兵败赤壁,起因是许多军人染上了血吸虫病。

          流行性感冒,大多在秋冬季流行,常常病倒一片。张仲景当时治疗此病很多,他的经验也丰富。不过,这病用方也不一。壮士们,常常用麻黄类方,如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柴胡汤等;瘦弱的人,则有用小柴胡汤、桂枝汤等。小柴胡汤使用的机会很多,凡是发热的,柴胡必用半斤,折合现在的剂量,可以达到120克!感冒常常合并肺炎,那时有用麻杏石甘汤,大多是气喘汗出的;也有用小陷胸汤,大多是痰黄粘稠胸痛的;如果无汗而喘的,则用麻黄汤。

         结核,是个古老的传染病,张仲景时代是常见病。患者多为年轻的士兵,他们瘦弱、食欲不振,发热起伏,有些医生不识此病,而滥用汗、下、吐等方法,不仅不能控制病情,反而导致体质下降,张仲景发现小柴胡汤最有效果,并将此方名为三禁汤,即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禁用汗吐下的病才能使用的方。结核病的表现形式在每个患者身上是不一样的,有的用柴胡桂枝汤,有的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等。

        疟疾,特别缠人。寒热往来,间日而发作。张仲景常用白虎加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如果慢性疟疾导致的脾脏肿大,张仲景称之为疟母,有方名鳖甲煎丸。

        霍乱,是导致部队减员的重大疾病。剧烈的呕吐,腹泻如米泔水,人迅速脱水、四肢厥冷、休克乃至死亡。这时,张仲景出手的常常是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水煎后参与抢救。

        那年春天,出现疫黄,许多人目黄身体黄,饮食不振,可能是甲型肝炎。张仲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作为常规方,退黄特别快,但也有黄疸不退的,出现浮肿、腹泻的,张仲景常用五苓散加茵陈蒿,再严重不退,色黄如烟熏,则用茵陈四逆汤。

       夏天,是细菌性痢疾高发的季节,多是军人们饮用了不洁水和食物导致,腹痛腹泻,便血如鸡鸭肝,有的人一夜几十次,烦躁欲死,黄连阿胶汤、黄芩汤是张仲景常用方。

         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大多发热,张仲景当时称之为寒热。张仲景处理发热性疾病最拿手。他没有统一的方,大多是根据方证,有的用桂枝类方,有的用柴胡类方,有的用麻黄类方,也有的用大黄类方或石膏类方,甚至有的用附子类方。比如真武汤也常常用于退热。

        由于饮食粗糙、饥饱失常,军人中间饮食相关的疾病非常多。肠梗阻经常出现,腹痛腹胀,按之如石,下泄臭水,必用大承气汤或大陷胸汤。急性胰腺炎常常发作在庆功宴后。那天深夜,张仲景刚刚睡下,忽然快马到,说将军病重,张仲景赶过去一看,见那位胖将军一脸苦楚,翻来覆去,呻吟不止,张仲景一按上腹部,就告诉学生: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服后得畅便多次,果然痛失。

        酒,是军人的宝贝。战前动员、战后庆功,都离不开酒。特别是庆功宴上,许多人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醉酒,也常常需要张仲景参与治疗。但是,同样的醉酒,各人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呕吐不止,有的项背强,烂醉如泥,有的腹泻连连,有的口干狂饮,有的出现心下痞……,于是,葛根汤、葛根汤加半夏、葛根芩连汤以及黄连汤等,都是张仲景常用的解酒方。

        战争是残酷的,军人中的心理问题也非常多见。有的患上了战争抑郁症,成天喃喃自语,胸满烦惊;有的是恐惧症,一听擂鼓,便吓得呆如木鸡,屁滚尿流。有的更雷人,干脆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精神分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桃核承气汤、栀子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都是张仲景常用的。

         那年大饥荒,军粮不足,士兵经常吃不饱,再加上连续征战,许多人瘦的皮包骨头,或者得了浮肿病。救治方,就是治疗虚劳的小建中汤。呕吐不能食的,要加人参;浮肿的,加黄芪。平时,张仲景也用薯蓣丸。薯蓣,就是山药的古称,丸方里有百枚大枣,常吃此丸,许多瘦弱的士兵们居然恢复了体力。

          战争过后,中原人口锐减,当时社会急需人口。晚年的张仲景,对妇人科关注很多,如何让女人尽快怀上孩子?如何让孕妇能养好胎儿?如何让产妇生产顺利安全?是张仲景经常思考的课题。他用温经汤助孕,用当归芍药散安胎,用桂枝茯苓丸下死胎,效果真的很好!还有好多妇科良方,都记录在《金匮要略》的妇人病篇。

          张仲景非常繁忙,因为当时庵庐里面的医生,大多被临时征来的。这些医生大多各承家技,没有很好地研究医术,诊断过程简单马虎,比如诊脉不细致,按寸不及尺,按手不及足,也不会望诊和腹诊,只是简单地问几句,便处方用药。不少医生对病不对人,滥用汗法、吐法以及下法,所以,导致误诊误治的很多。张仲景很多的精力,需要处理那些医源性疾病。比如误用麻黄等药过后,病人汗出心悸,于是用桂枝汤或桂甘龙牡汤,甚至真武汤;误用硝黄等猛烈攻下药后狂泻不止,则用甘草干姜汤、理中汤,甚至四逆汤。面对东汉医学医生缺乏而且水平低下的状况,张仲景陷入了深深地忧虑之中。为此,他决定要撰写一部医医的书,让医生们懂得如何识别方证?如何寻找个体差异?如何激活机体内在的愈病能力?于是,多少次,东方已现鱼肚白,而张仲景的营帐里,还是烛光摇曳……

          做梦是轻松的,梦境是模糊的,醒来发现,以上很多场景其实是虚幻的,无法加以考证。从学术的角度看,要复原张仲景当年用经方看病以及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场景,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跟着张仲景抄方的梦,也不妨可以做一些,在我看来,这是解读经方方证的又一种方法,还不能不做。
                                                                                                                                                                 2014/4/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