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勤业中学 陶莹(语文,3年教龄) 主持人: 阐述课堂观察的含义。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推荐《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是否等于听、评课?怎样观察自己的课堂? 陈纲(同济中学,数学,15年教龄): 一、角度不同 1、听数学课,着重教材把握。 2、其它学科,着重学生表现。 目的:诊断、交流、提高、反思。 二、关于回答问题 课堂平等,老师是互动的中介,有必要给学生指导。如那位教师将示范放在学生回答完后再展示,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听课要备课。听课者的目的?听课、学习、提高,但较之听课前备课完全不同。 课堂观察三境界 第一境界:同行观察,优势互补的专业引领。 第二境界:学生观察,师生双赢的情感平台。 第三境界:自我观察,素质提升的科研利剑。 彭志荣(勤业中学,物理,20年教龄): 教师:教学机智。课堂是单一浅性还是多维生成? 老师在学生说了“不要”之后仍强迫给学生答案,如何体现平等? 学生:倾听习惯。课堂观察包括观察别人和观察自己。目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率。 举例:拍摄录像,观察(一节课);分段拍摄,针对自身观察,同时邀请专家点评。 自身观察+工具(表格)=课堂观察 陈升和(省常中,政治,30年教龄): 课堂是灵动的,有预设,但预设不能太强。或许学生的答案比老师的范例更有价值,即使学生的答案与老师所给的不同,也不一定没有意义和价值。举例学生的问题:“村官合不合法?”教师未预设到,引导学生讨论,并要求学生下课后上网查资料。 案例中那位教师目的性太强。观察一个教师的课堂,应是常态课,通过较长时间对该位教师进行课堂,才可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 课堂观察首先应观察学生。学生的表现不仅看外在的活跃程度,而应是思维的活跃。课堂不应是娱乐课堂,而应是快乐课堂。充分尊重孩子的发言权。教师在课堂中应适时对孩子进行鼓励。 1、 教师迎合专家胃口 举例:教师评价语,伤害学生,学生不可能投入课堂。 2、 听课更应听“学”,不听“教”。 举例外国专家听课深入学生中观察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体悟。 外国专家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国内教师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流程。 岳瑛(兰陵中学,地理,20年教龄) 课题“和谐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听课听亮点,同时多观察其它学科。 方法:1、接连观察两个教师的同一课堂,对同一问题两位教师处理方法的比较。 2、接连观察几天。 3、根据学生的习题检测,观察课堂。 举例:同一学科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上不同的处理。 案例中那位教师未预设到学生会回答“不要”。如能想到学生会回答“不要”,教师能机智地解决好,这节课也能上得很漂亮。另外,平时上课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吸引力。 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可 奚萍(实验初中,英语,13年教龄) 1、对他人课堂进行观察。 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 2、对自己课堂观察。 教态语言;师生互动;教材处理 课堂观察入角点:教材设计、处理;课题实施;常态课。 朱玮(五中,语文,1年教龄) 外国教学注重交流,中国教学注重教。 课堂观察首先观察学情,其次小组性、合作性。 比较课堂观察与听课:以往的听课,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很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有时也有一定的目的,或赏识他的问题设计,或赏识他的朗读指导,或赏识他的组织教学等等。有时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解决相同的问题的。 而课堂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思想,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还要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将收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彭维坚(市北实验,历史,5年教龄) 还原教师的人性、坦诚,注重度的把握。 课堂观察的内容: 先说观察他人: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再说自我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在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张咏梅(丽华中学,英语,32年教龄) 对于自己课堂:分层管理;方法多变。 课堂观察的方法 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需对学生作个别观察,一般包括学生的目光,面部表情与形体动作: 目视法 目视法是使用广泛的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直接进行,不必中断教学就能得到结果,简便易行。但是,目视法容易受到干扰,有时未必能“视”到真实的情况。为使目视法更加可靠,教师应对观察到的情况作由表及里的推理判断,做到既尊重观察结果,又不轻信表面现象。目视法可以分为: 1.扫视法 这是一种群体观察方法,适用于集体教学的场合。教师可借此了解班级的整体动态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改变位置,用 3 ~ 5 秒的时间迅速扫视全班,既可以把握教学效果、组织教学,又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史玉珍(北环中学,生物,8年教龄) 文理科分开听课。 连续一周专门听同一年级不同教师的课。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 课堂观察是一项系统的教科研活动,植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文化之中,它的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在学校、合作体、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的合力。 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为课堂观察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件。校长不仅担负行政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实现课程领导,为课堂观察的开展营造民主合作的文化。学校需要通过积极的措施建立奖励机制,尊重先进教师的才智和热情,鼓励课堂观察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在专业支持方面,学校需要利用好已有的学术资源,最好能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结合本校情况,为课堂观察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建议,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信息建设方面,本校课堂观察的开课信息和研究进展能够及时为全校教师获知。而在日常工作方面,课堂观察对时间和场所有一定的要求,学校需要在课时的调动,观察场所的安排上提供便利条件。 在合作体层面,合作的教研文化是课堂观察顺利开展的前提。课堂观察是在利益互惠的基础上,成员通过合理的分工,在民主的交流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需要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调动组员参与课堂观察的积极性,组织培训交流活动,及时帮助组员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观察技术的掌握、观察量表的制作、观察报告的撰写都不是仅靠教师个人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因此合作体的交流、学习的时间需要得到保证。同时,合作体需要建立课堂观察资料管理系统,将借鉴的和自我研发的量表建成量表库,课后观察报告实现归档管理,使它们成为学校每一位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 在教师个人层面,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意愿。在实践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作为被观察者时,能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直面自己的不足,综合同伴观察和自我判断,做出及时有效的改进行为。作为观察者时,要开发、采用科学的量表,如实地记录课堂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此外,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量表开发技术和观察技能,充分利用与同伴探讨和专家交流的学习机会,针对自身特点,掌握观察的核心要素,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课堂观察水平 李国伟(北郊中学,语文) 听课: 1、 观察学生在上课前有没有进入状态、情境。 2、 推门课,原生态的课。换班上课,陌生群体,处理艺术。 路敏(勤业中学,信息技术) 课堂观察:定量表格;拍摄相机同时拍摄(白板、专业摄像机、电脑)。 建议:听、评课对新教师应进行培训,促进新教师成长。 量表设计依学生评价表,对自己的课堂评价。 附:学校如何培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 ?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就必需让广大教师理解它的理念和技术,因而对教师的培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教师理解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我校是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一是专家讲座。通过专家的讲座,让教师们对课堂观察有个全景式的理解:课堂观察的理念、课堂观察的技术、课堂观察的框架、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组建、观察表的选择与开发。经验证明,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是此阶段的重中之重。二是教师研讨。在专家培训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动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研讨课堂观察的理念与技术、课堂观察框架与程序、观察量表的意义与使用,使老师们具有开展课堂观察的基本技能。 试点阶段。为了积累经验,减少风险,先找一两个组风良好、研究能力较强的教研组进行试点是必要的。我校在此阶段选择了生物和化学组作为突破口。他们在此阶段的培训,一是教研组长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培训的重点内容是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确定观察点,组建课堂观察合作体,明晰课堂观察程序,清楚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的具体内容,成熟的观察量表的研讨。二是教研组内有兴趣的老师自愿组成课堂观察小组。他们的培训是互助式的,研讨的内容针对自己的需要。我校生化组在试点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内容的界定,对观察数据的解释和推论,对课堂观察的意义等模糊不清的现象,所幸的是 推广阶段。我们的培训主要是两种:一是现场观摩。由于生物和化学组课堂观察的成功试验,为其他教研组的开展课堂观察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模本,让老师们能亲眼看到课堂观察发生的全过程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二是做中学。大家基于自身的经验和研究一起探索,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体悟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在这个阶段的培训中,要避免急于求成,忽视学科差异等问题。 主持人: 定量与定性结合。听课不是“听”,应“思”。听课后思考,不是为了素材的积累,为了自身专业发展。 听课前备课,听课后反思,否则是低效的听课。 小知识:不定向观察 有时候课堂观察针对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观察者试图在观察中获得对课堂的综合性了解,观察者可以不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只需一个观察的纲要,请看下表: 请分别记录教师在下述各方面的表现 课堂结构:(问候语,课堂内容导入进程,结束) 讲课:(组织性,清晰性,准确性,教师知识水平,有效地举例,进度,鼓励学生投入) 板书:(清晰有效的使用板书,完整,易懂,易于学生做笔记) 家庭作业:(布置作业程度适当) 态度:(尊重学生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科的态度) 语言:(声言洪亮,口音清晰度,语法) 身体语言:(眼镜接触,表情,教态,课堂中的移动) 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 课堂管理:(对问题行为的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这份纲要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了很详细的安排,观察者考虑周到、全面,综合反映了一个教师整体授课的实力即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如果教师们能从以上的观察举例分析中得到一些启发,关注对自己课堂行为的反思,或者更进一步尝试其中的观察方式,或工具进行观察,从而走向研究型的教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组 主持人:曹新跃 地点:北郊中学初中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常州教研室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于2009年5月9日下午3点,在北郊中学初中部成功举行了一次“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教师学术沙龙。 这次沙龙活动汇集了来自常州十多所中学近二十位老师,学科涵盖文理艺体信心各科。大家就课堂观察的现状、个人理解和努力、未来愿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一、课堂观察现状 1、现在实施的课堂观察主要以传统的听评课为主,特点:感性,检验性目的。 2、听评课分为组内听评课和校内跨学科听评课,各有所长。组内听评课,有专业针对性,易组织评课;跨学科听评课,角度多,视野广。 3、听评课形式逐渐多样化:教师团体、同题异构、个人邀请课…… 4、现在的听评课活动的行政命令色彩浓厚。 二、个人理解和努力 1、静悄悄地进入课堂在常态教学中发现细节。应该要看常态的教学,在原生态的环境下呈现出来的真实的状况,才能够发现问题。在同学科观课的惯例下加入跨学科听课的方式,当听课的焦点从教学内容转移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上,能够发现一些平时我们忽视的细节。细节的处理的改善,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技术性水平。(省中,曹新跃) 2、课堂观察的任务主要是在上课教师。上课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案、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课堂设计,从单一的备教材到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的综合。(一中,赵宜奇) 3、评课工作依靠网络平台,给予自由的评课空间,有利于集思广益。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受制于教学安排,紧凑的教学安排压缩了听评课的空间。把评课放到网络上,就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更多的教师可以参与进来。(五中,袁煜) 4、团队、专注、分工。在教研室组织的听评课中,四五十位老师分组团队作业,每次听课确立一个切入点,对切入点进行再切割,每个团队保证一项,最后进行开放的交流和讨论,确实让彼此受益良多。但是工作量巨大,没有强有力的推手很难实施。(二十四中,郭旻昱) 三、共同愿景 1、从感性走向理性,寻求专业的听评课工具,搜集数据的支持。 2、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听评课团队,协作共进,对于听评课进行专项的培训,是提高听评课的效率和作用。 3、开放课堂,改变心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寻求自我的成长与更高的发展。 4、改变观念。把听评课的检验性目的改变为更好自我认知、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不以听评课的结果来证明老师的优劣,以听评课的结论来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直觉的听评课走向专业的课堂观察,不是一日之功,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反思、改变和推进。 第三组 主持人:丁建伟 地点:北郊中学初中部 本次沙龙活动,我们组与会的老师准备充分,发言涌跃,大家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一部分老师认为是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一种观察,他们认为上课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很重要,他们希望在下一次的沙龙活动中能否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观察作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 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会教师就各自学校的听评刻现状作了比较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对如何进行正确的课堂观察提了自己的看法与设想,最后就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达成了一些共设如下: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 步骤一: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等。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焦点。 再次,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 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者的怀疑和戒备心理,也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 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观察者记录那些所观察行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 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还包括一些音像资料。 三、主持人就自己的学习与体会与到会教师的一个交流 何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专家评价 传统听评课“去专业” 那么,以往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首先是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这么四点:一是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三是评课结果往往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以一堂课类推教师的其他课。” “其次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崔教授提到,一些人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造成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再次是评课的形式化,很多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由专家或教研员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另外,“去专业”还表现为“不合而作”。崔允漷把传统听评课群体中存在的三种独立角色进行了描述:一是“评课专业户”,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然而评课是他们的中心工作;二是“模仿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三是“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没有问题,不去思考,甚至也没有任何反馈,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 “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的现象一定程度地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丧失。” 改革趋势 听评课期待“三大转变” 传统听评课方式存在“效率低下”、“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那么应如何改变这类状况呢?崔允漷提出了“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 崔允漷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种因素,把小整体放到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还应该从对立思维改变为理解思维。” 第四组 主持人:顾润生 地点:北郊中学初中部 顾润生: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当前,听评课在很大层面上还是自发行为,跟着感觉走,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研究的作用,司空见惯的如完成任务式听课、推门听课、家长评课、领导评课等现象,对这些现象如何看,大家在听评课上还有哪些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一起研讨一下。 宋军: 现实生活中,观察表反应出的观察角度不同,有的是按照不同的学科去设计课堂观察的标准以及评价的分值,有的是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观察表,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哪一种是我们要的,不是理论式的,也不是部门各自制定的,应有一个相对一致的、可以共同使用的表格。 各种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改进教学。因为评价标准不一、评价者不一,都会影响评价的注意力和判断力,这是一种不合适的方式。 顾润生: 课堂教学评价表与课堂教学观察表是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观察表是通过观察表记录课堂上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记录的结果是事实判断;而课堂教学评价表则是根据课堂观察,对上课是否符合评价标准进行判断,这是一种价值判断。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评价表是由教研部们、学校或学科组制定的,突出制定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强调好课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准,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而课堂教学观察表则是观察者自己选择一个观测点,自己制定观察表,具有很强的个性。举例说明(略)。 宋军: 以研究特级教师李达的课为例,说明课堂观察应该建立一个研究合作团队。 顾润生: 课堂观察由个体观察走向团队合作观察,由重结果的评价走向重过程的研究,这是课堂观察的发展趋势。 庄栋青: 听评课要有一系列预设,做到有目的、计划观察。观察前,要先研究学科地域情况,研究教师、学生差异,制定教师发展方向;进入课堂之前,了解班级学情,学生达到怎样的认知水平。 课堂因人而异,对一个教师做长时间跟踪调查,对教师有一定的提高。 观察学生:情绪、疑惑、能力的提高;观察教师:预设目标达成情况、生成情况的处理。 朱苏兰: 作为新教师,第一次听课,听听变成了学生。渐渐地发展为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再发展成为根据学生的情况评价课。所以,听评课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其提高是一个过程。 评价表作为行政量表,领导呈现,是一个结果,而课堂观察是科研性质的,不是评价一个教师怎么样,而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诊断性的。是教师追求个人发展的一种路径。 课堂观察的定位:听课者要观察、上课教师自己也要观察;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如何听;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如何观察;家长听课,更多关注自己孩子的表现;领导的听课,关注教师的基本功,学生的表现;教研活动时的听评课,有学习,也有指导。 观察学生的发言、行为的变化,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高效的教学。 顾润生: 课堂观察观察什么? 王燕: 前面的发言给我很大的启发。启发一:课堂观察的含义;了解教育对象;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弱点进行了解。启发二:借助一些科技手段进行微格分析;听课者是否在课堂中观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是否可以在教师不知晓的情况下听一些原生态的东西。 我们不紧要观察上课的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即不仅研究教,而且要研究学,如通过课堂观察,研究男生、女生学习说明文的差异;如何扫除学生学汉语拼音上的障碍;如何扫除阅读障碍;班级不同位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等等。 顾润生: 这个思路很好,过去我们往往是课堂观察研究教师如何教,事实上,通过课堂观察研究学生如何学也很重要。举一个通过课堂观察帮助学生克服上课讲话坏习惯的例子(略)。 庄建青: 对前面大家的讨论,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谁观察,观察谁?观察什么? 怎样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即怎样评价? 瞿芝兰: 上课教师自我观察:老师上课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同一教案,第一遍感觉不好,第二、三遍感觉最好,但到第四遍感觉又不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上完一遍后,我们会通过课堂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加以改进,但上次数多了,往往会缺乏激情。 听课教师观察:作为听课教师,关注两方面,教学设计,与自己教学进行比照;教师的语言,串联、导入,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 徐文春: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科学与艺术。目标与过程怎样才能一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成绩好与不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 张晶: 自己先备课,然后听课,这样听课效果比较好。 顾润生: 这里涉及到课堂观察的程序问题。 李阳: 还有一个困惑:听同学科的课收获会更大,但学科之间听课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何在学科之间进行观察 顾润生: 这涉及到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问题,我们要把学科教学之间共性的东西确定为观察点,而不能将那些其他学科的、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确定为观察点。 主持人顾润生进行总结,宣布本次沙龙结束。 第五组 主持人:耿群志 地点:北郊中学初中部 活动纪要: 【背景介绍】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的主题对于我们组的教师来说是个比较新的话题,参与沙龙的教师中只有两所学校曾对课堂观察有所涉及和研究,所以两小时的沙龙我们围绕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与以往的听评课有什么区别、怎样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对话。对于课堂观察我们形成了以下的共识和思考。 何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地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有何区别?有什么意义? 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研究观察的意识更强,可以充分培 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老师的教是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而且在观察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即时的具体的观察记录,所以课堂观察虽然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但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都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因此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听 课前会议由执教者说课,讲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确定的原因和突破策略,说明上课的观察点,并把教学设计和学生座位表(注明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发给每个参与听课观察的教师。然后听课的老师围绕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确定具体的观察点,观察点要细、要观察、可记录和可解释,2-3人一组合作开发观察量表。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围绕研究问题根据观察点进行反思重建。先由执教者进行反思,围绕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如何达成?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谈,然后由听课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摆事实,多分析,抓住核心说明自己的思考,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有可能的话,鼓励进行教学重建,作递进式跟踪观察。 课堂观察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一线老师课堂观察的能力与他的学科素养有关,同样一个观察点,与老师的课程理念,价值观,学生观有关,做好课堂观察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科素养,课堂观察的价值观学生观一定要树立好。 课堂观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与观察量表有直接关系,观察量表既要科学有针对性,又要便于听课教师使用,所以开发有价值的观察量表非常重要,也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讨论时这也是一线教师感觉最困难的事。 (主持人介绍了1个课堂观察量表)如为了观测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的合理性,分别设计了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和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两张观测量表。 ⑴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
⑵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从这个角度我们老师也会设计,老师带着量表听课时,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多的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量表的开发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理性思考,思考这个观察点涉及哪些方面的要素,可以如何观测等等。量表的开发一定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和群体的智慧。 参与本次沙龙的收获与启示: 课堂观察能让所有老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的研究,对课堂教学提高大,上课者的随意性小了,设计更精心,观察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精细的研究,可学,可操作,可做。在课后交流时,每个教师讲的都是分享,每个人讲得非常细,可能比原来的还要多。听课的过程中,尽管只是观测一个点,重点记录的是某一项,但记下的都是课堂上灵动的生成的东西,从整体记录到重点记录,听课者的思考更深入。在交流时,各人深入地分析与思考促进了分享的意义,通过思维碰撞,觉得课堂观察价值更大了。通过本次讨论,我认为课堂观察的科学成份、分享的元素比以往的听评课强,对于校本教研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是很需要的。我们回去也要尝试着进行一些量化的课堂观察,从模仿开始。 课堂观察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听了各位老师的介绍,并就很多方面进行了讨论,我认为进行课堂观察很重要,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提高。今天我听了老师们的发言,大有启发,回去 第六组 主持人: 本组应到32人,实到16人。 由于本主题在常州实施的学校还不是很广泛,有的与会老师是因为要参与这个活动,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才初步了解什么是课堂观察, 1、有了课堂观察还需要日常听课吗? 课堂观察有明显的指向性,日常听评课是按自己的经验主义,两者各有优缺点,需要相互借鉴。 2、课堂上的行为是否全部能观察? 事实判断可以做指标,价值判断不可以做指标。 3、课堂观察什么?(即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观察要从教学基本特征出发,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基于学生学习,要基于学生的基本活动和基本特征。 4、课堂观察有什么意义? (1)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2)课堂观察的目的是指向教学行为的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