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功翰老师讲解心意拳练拳误区

 tjboyue 2015-04-25



出拳之法,“轻出重收”如弦上之箭,拉力越大,出箭的劲力也就越大。盘拳练艺,盘的就是“筋骨”动的就是“内脏”。“身备五张弓”即开即射,崩弹不断!而并非肌肉的松紧变化!

初学始拳,首先得明白身体发力的条件有哪些,人体依靠什么来发劲。而后,懂筋骨,明内里,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这些真正运用到实战中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心为点火之源,“心一颤,四梢发劲”。何谓四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指(趾)为筋梢,舌为肉梢”,如果单讲“四梢”,很难跟实战打斗想结合起来。人被吓一跳的时候,如果惊吓得厉害,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此时也就具备了“四梢”。所以说,“四梢”并不是我们练习的内容,而是一种效果的表现。我们在盘拳时,千万不要拘泥于类似的现像。如“含胸拔胸,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些只是一种现象,如果刻意去模仿这种特征,适得其反。心意拳中,一个熊形,其实已经包含了这所有的内容。我们练拳,要形像,要生动,切忌好高骛远,追求高深的理论,那种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一开口就是气,丹田,这些非常专业的术语。呼吸跟小腹鼓胀的现象,都归为气下丹田。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气的交换,只能到肺,肺泡进气胀大,迫使横隔膜下降,从而产生内脏的下行至腹腔,使得小腹鼓起。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丹田。反而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是不能束缚在气上面的,“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拳谱中也有所说明,但却很少有人究其实质。所以内三合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不对的,应该是心与意合,意与内合,内与力合!

再如,步之根本,不在于步,而在于胯,在于肩,称之为“按肩以练步”。

心意拳又称之为“十大真形”,我们在练习时,切忌只求外形的相似,而忘记了根本的东西,我们追求的神似,是动物身上具备的一些特性的东西。如虎这捕物,以整体扑进,龙之折身,鹰之整身落坠之劲捉下,马之奔腾急刹,鸡提膝之功……我们是学习它们的绝技,而不是外形。否则只能哗众取宠。如“雷声”我们要取雷这蓄势,而非其响声,但在如今的表演中,声音的大小,已经成了评价功力大小的标准。真是可悲。

心意拳分为“软六式”跟“硬六式”很多人认为是不同的功法盘练,其实只是撑筋拔骨劲力的初学泛化的两个过程,并不是指具体的功法!

鸡腿,是练习鸡的顶膝之功,而非追求踩地时的嘣嘣声,鸡的每一步,都是轻提轻放的,绝看不到哪只鸡,踩着地板走路。所以踩鸡步,练的是顶膝之功,而非脚下之功。




典传心意


典传心意可以不是拳,也不属于任何门派,她的存在,是教会大家如何开发人体,如何激发潜能,如何变弱为强!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工程,每个关节都相当于一个滑轮,每根大筋都相当于弓箭上的一根弦,内脏的起落运动随时改变着人体一百多斤重量的空间位置,如同弓弦上一颗巨大的弹丸,随时准备击向对方!
这些元素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发力体系,使进攻的效果瞬间加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催化剂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其变得不再寻常!(陆功翰)


陆功翰老师介绍

陆功翰,男,19769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为人诚恳、忠厚,爱好武术。系统学习过少林内八翻、七十二把擒拿、卢氏心意六合拳、郭文治系七式拳、马家查拳等。


陆功翰先生在心意拳、七式拳、查拳基础上将原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练成的内家拳术,压缩在短短几年内完成,并以教学(典传国术实体馆及网络教学形式)传授给广大武术爱好者。



馆长陆功翰功夫展示

国术馆培训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