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pingfan2013 2015-04-30

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也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人的重视。人们通过学习书法,欣赏书法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与素质。现笔者就书法作品的欣赏谈谈自己的拙见。

    具体说到欣赏书法作品的作用,简单的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陶冶情操。书法作品是一种高雅的精神食粮。在世界所有文字之中,只有汉字的书写才成为一门艺术,所以说汉语和汉字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和文字是毫不过分的。同时,书法是中国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作品展现的多变的书体,凝重与飞动的气韵,墨舞之中见精神的淋漓,均会使欣赏者对古老的中华文化钦佩不已。“学书法,识国宝,有益于爱国之心”(谢稚柳语)。

    二是有利于自身书写水平的提高。学习书法,前提是要爱好,多欣赏,多研读培养出兴趣,通过不断欣赏,开阔视野,有益创作。在初学书法的四个过程(读,摹,临,背)中,就有一个“读”的过程,这也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

    三是学习知识。在欣赏书法作品过程的同时,也能得到大量的文学(特别是古诗文)及其它知识(如相关的历史知识)等。我们看见的最常见的书写内容诸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极富内涵(“淡泊明志”含义是不要过于看重名利,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你的志向;“宁静致远”含义是只有心灵平静才能反省自己的言语及行为,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相信对我们如何人处事也会有一些启示。

    书法作品的欣赏,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点画的线条美。(笔画处理的适度性)

    汉字基本笔画虽然只有八笔,为“点,横,竖,撇,捺,折,钩,挑”,书法界称为“永字八法”。不同的笔画线条给人的视觉以不同的感受。汉字虽然是由这八种笔画线条构成的,但这八种笔画在具体的使用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变化与组合(如长短,粗细,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等)。传说汉字是由史官仓颉观天地万物而造,其实准确说应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不管怎么说,汉字的所有笔画线条是可以从日常劳动与生活中找到根源的。笔画线条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符号),但它们在现实有客观对应的存在,这就开启了人的联想,使人从中感觉到美,如水平线(横画)使人觉得广阔,平静,“如千里之阵云”;垂直线(竖画)使人感到挺拔与刚强,“如万岁之枯藤”;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灵动,如撇画,就好象“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书家巧妙地利用它们的这种对应,再运用笔墨技巧从而使情感和意趣的表达成为可能。

    另外,线条美还要求作品中的线条有节奏感,也就是指用笔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这一点看和音乐舞蹈又有相似之处;要求线条彼此要有呼应,从而使线条变化多姿,协调和谐,笔势连贯。

    二.字形的结构美(结构的造型美)(结字造型的变化性)

    单个的线条本身就具备美感,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汉字的字形:一是造字法。所有汉字均可归象形(如“山,水,马,虎”等),指事(如“一,二,上,本”等),会意(如“明,从,采,步”等),形声(如“泳,空,棋,苹”等)四类造字法中的一类,均为方形(大地的形状)。二是结构类型。所有汉字分为以下四类结构:1独体结构,这种类型字有“一,十,人,入”等;2上下与上中下结构,这种类型字有“类,岩,复,器”等;3左右与左中右结构,这种类型字有“址,泳,树,彬”等;4全包围与半包围结构,这种类型字有“包,过,围,国”等。三是结构原理:如整齐,对称,均衡,和谐,变化统一等。汉字按照以上规律结体并书写,犹如画家之用三原色绘出奇彩天地,音乐家把七个音符变成美妙乐章一样。

    不同的结体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从大的方面来说,篆书的古朴,隶书的娟美,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奔放;从细处说,如楷书中欧体的森严,魏碑的古朴险绝,草书中狂草的飞动与放荡不羁等。被世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就有人盛赞其“廿八行,三百字,之字廿四无一似”。也就是说写字时还要注意到结构的变化,如仿宋字之类的印刷体,虽然工整,但不过是点画的简单重复组合排列,是谈不上书法的,就如同我们会看报纸,但绝对不会把报纸挂在墙上当书法作品欣赏的。

    三.全篇的章法美(章法的整体美与协调美)(作品整体安排的合理性)

    单个字的结构是线条的组织,章法则是对整个作品结构(包括篇幅中的所有汉字,钤印,落款等)的统一安排。章法又称为“分间布白”。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布局上的整体效果,不同的布局方法,也是体现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作品全篇给人感觉严谨整齐匀称,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有的作品全篇让人感觉大小疏密错综其间,如夜空闪烁明灭的星辰;有的作品全篇则显得磅礴大气,纵横裨阖,如云龙腾飞,蛇行蜿蜒.总而言之,书法的章法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及列与列之间,作品内容与空白之间的协调安排。作品章法的通用要求有以下几点:

1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意在笔先。根据纸张的大小,内容的多少来安排字的大小,列宽,行宽与行数。考虑好之后方可下笔。

2天地(上下)左右,四面留白,恰如其分。纸张的四周都要留恰当的空白,不给人压抑感。

3首字(起笔的第一个字)领先,行气贯通,字体统一。起笔第一字为“字眼”,一般应厚重有力(如果出现不足用引首章也可以,不过不得高于第一个字,也就是不能“镇头”)。全篇让人感觉自然生动,正文字体基本一致。当然出于灵活变化考虑,作品正文也可以夹杂其它字体的技法,但基本的字体结构不宜大变,总是要以一种字体为主,如果楷书作品正文出现较多草书或者篆书形体和写法,以致影响到全篇字体的一致性的话,就成了“四不象”,如同放调料一样,不多尚可,多了就影响本味了。

4字大款小,字古款今,协调变化。落款的字要比正文的字要小(宽度一般为正文字大小的二分之一),而且款字要在正文的字体出现的年代之后,同时款字应与正文字体风格趋近,显得协调(篆字作狂草肯定是不合适的),不过一般以行书或者楷书落款。当然,正文字体和落款字体互异,这可使作品富于变化。

5印不过三,印小于款,相映生辉。因为印象颜色鲜艳深沉,通过用印,可以弥补正文题款的空虚,从而使整幅作品的轻重得到平衡,也使作品增色不少。作品的印章一般有引首章,押角章,姓章,名(字)章,姓名章,号章。作品一般要用印,但不宜过多,不得超过三个,一般钤引首章(或者押角章),姓章,名章;也可以引首章或者押角章选一,另用一个姓名章,比较多见的是用姓章,名章两个章,也有只用一个姓名章的,总之适宜即可,不过要注意钤在落款的最后一个印不得低于正文最后一个字的下侧。

   四.书体及书家的风格美(书体及书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风格就是体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精神,性格,情感,修养等的具体反映。唐朝颜真卿及其弟子柳公权的楷书就有明显区别,颜楷肥厚圆润而柳楷瘦硬疏朗,反差很大,故后人称为“颜肥柳瘦”(“颜筋柳骨”好象更准确一点)。和写手与作家的区别一样,书匠与书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书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书匠只是机械的模仿,或者可以说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很多书法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甚至形成专门书体(如楷书体就有唐楷和魏碑等书体,草书体又有章草,行草,狂草等书体),其作品成为后人竞相学习的范本。我们有时会说“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王右军(王羲之)书法平和简劲,清新飘逸;颜真卿的作品(楷书和行书)气势磅礴,雄壮豪迈,体现了作者刚正忠烈的性格;现代书家毛泽东的书法(草书)更是雄奇奔放,一泻千里,其风格的独特性更让人难以企及。“楷书四体”(颜柳欧赵)就是以著名的 “楷书四大家”(唐朝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以及元代赵孟頫)姓名命名的。现代著名的书法家毛泽东,舒同,启功的书法也各有特色,分别被称为“毛体,舒体,启功体”。(作品参见附图)

    以上四点是出于分析需要而单独展开的,其实这四点都和谐统一于作品的欣赏之中。我们在评价一幅作品或者书法家的风格时,总会把笔画,结体,章法等结合起来之后再评价风格特点的。比如谈到“楷书四家”,我们会说初唐的欧阳询其作品笔画清朗爽劲,结字严密峻整,总体评价是法度严谨,险劲瘦硬;盛唐颜真卿笔画肥厚圆润,结构严整刚健,总体评价为雄健豪迈,沉稳广阔;晚唐柳公权笔画清劲,结构疏朗,总体评价疏朗开阔,清健峻峭;元朝赵孟頫笔画清秀,结构端正,有钟(钟繇)王(王羲之)飘逸笔意,总体评价是结构秀美,笔画圆润。从对这四位著名书家的评价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