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史

 TLB519 2015-05-05

清的绘画概况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1年,历286年。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退。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清代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烈,是前所未有的。

    清代绘画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宫廷绘画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扬州,却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力主创新,他们的创作受到石涛等人的影响并为商品经济所浸润,在内容、风格及艺术趣味等方面与正统画家有明显不同,主要画水墨兰竹松石及花卉,也有个别者画写意人物和山水,画风刚健而富有个性;晚清时期,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于上海,靠卖画卫生。著名者有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和需要,力创新路。广东地区的居廉、居巢等也有新的简述,成为开创岭南画派的先驱。

   此外,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但仍有许多精彩作品传世。便于传播的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 清初的绘画

 

初期,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但是内容缺乏生气。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在江南地区则出现了一批富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主要是明代遗民,政治上无法与清统治者合作,艺术主张也迥异于北方的四王。代表人物为"四僧"、"金陵八家"及"新安派"等。其中,以四僧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

   

 

     王时敏一生主要仿黄公望笔意,王原祁受其指授以董巨为正宗法派,但他们只是在笔墨上打圈子。从王时敏到王原祁历经了明末清初几十年间,正处于文人画末流摹古仿古风气弥漫之时。王鉴仿古直追董巨,范围较宽。王翬技巧熟练,根基厚,兼有笔墨丘壑各家各派,偶尔也写实景,临摹功夫尤为熟练,绘画亦较其他三人生动而有变化。四王在当时名望高,弟子多。他们一味仿古,从追求从董、巨到黄公望的笔墨效果为标榜,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笔墨经验,但缺乏从生活中吸取感受,因袭模仿,结果画面上峰峦皴擦千篇一律,僵化而缺乏生气。四王在当时及以后影响都很大,王原祁标榜为“娄东派”,追随者有唐岱、黄鼎、及乾隆时之张宗苍、钱维城等人;王翬继“娄东派”之后又被标榜为“虞山派”,弟子有杨晋、宋竣业、顾邡、蔡远等人,王原祁、王翬的山水画风在宫廷绘画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清初的山水画四僧及有关流派

 

◆原济(1642-1705),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入清后出家为僧,康熙时以画名播四海。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但内心充满矛盾。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今所见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短荻图》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遗意。就题画诗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他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师造化,而别开生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黄山诸景都不受倪瓒画法约束,而深得写生传神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如《西岩松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风貌。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一奇。”
 

髡残,号石溪,又号白秃,一号壤,自称残道人,晚署石道人,本家姓刘。髡残在清初画坛上,与原济,朱耷、弘仁并称“四僧”。髡残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他擅绘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山水。他宗法黄公望、王蒙,绘画基础出于明代谢时臣,其技法直追元代四大家,上及北宋的巨然。他学谢时臣,在直取其气概浑宏的同时,变其丝理拘谨的毛病,学元代四家以及董其昌的画法,同时敢于刻意翻新,“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不做临摹效颦,仰人鼻息的玩味的做法。黄宾虹以他的特点概括为“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正是他这种重视用情感,用心血入画,重视笔墨技巧的独特运筹。一些被先人画惯的名山大川,到了他的画中,却别具一格,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髡残的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他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八大山人(朱耷 1626——1705),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朝灭亡后,朱耷取消了自己的姓,别名"雪个",后来改为"八大山人"。书画落款,"八大"和"山人"分别联缀在一起,看起来就像"哭之"或"笑之"的字样。后人以为他用来表达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啼笑皆非的心情。

 

  朱耷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他逸笔草草的洒脱作风源于董其昌的艺术与艺术观。他的作品多为花鸟和山水。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炼,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状,寄寓不平,题诗亦隐含亡国之痛。其水墨画技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山水画简率萧索,寂寞荒凉。他的花鸟画有类似的作风,同时带有显而易见的象征意味。他画的鸟和鱼,眼睛总是睁得非常大,有的甚至是方的,有的是白眼,有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代表作有《荷花水鸟图》、《瓶菊图》、《河上花图卷》、《牡丹孔雀图》等。

  
  朱耷是中国古代富有个性的一位画家,他把个人身世、情怀在绘画中寄托得无比强烈。他的《牡丹孔雀图》最能体现他的这种艺术倾向。《牡丹孔雀图》作于1690年,画面上部是石壁,石壁底部垂着牡丹和竹叶,下部是一块上圆下光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形象丑陋的孔雀,靠前的一只尾巴上有三根参差不齐的翎毛。画家在石壁的空白处题了一首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有人认为诗和画表达出朱耷在清朝统治下的一腔孤愤:所谓"三耳",出自《孔丛子》中的"臧三耳",臧是奴才,奴才才有三只耳朵表示听话;坐二更影射当时的官僚天不亮就要起来去等候皇帝上朝;光底石头象征随时有垮台的危险

 

清初的山水画金陵八家

  

◆"新安派"在安徽风行的同时,南京地区也聚集了一批遗民画家,他们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其中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八家之首,成就最大。

 

龚贤,清代著名画家,“金陵八家”之一。出身贫苦,性孤僻,具有正直不阿的人格,晚年以卖画为生。在诗、书、画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善画山水,初从北宋入手。主要师法源,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主张革新,强调以自然为本,抒发自己的情感,自成一家风格。他把山水画艺术的表现技巧概括为四个根本方面: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并以创造丘壑为重。他的用笔是“秃而老”,在描写涧壑溪桥、茅亭古树时,不着晕染而气势自然,苍劲深厚。画山石皴擦多至十余次,而常以浓淡不同的厚重颜色,相当真实地刻划出湿润多雨的山林景色,具有一种厚重浓淡、沉雄郁茂的独特风格。末年竟为南京权贵欺凌致病而死。代表作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溪山人家图》、《云林西园图》等,其著作为:《画诀》、《香草堂集》、《柴丈人画稿》等。

 

    清初的山水画江西派及武林派等传派

 

  清初江西地区,活跃着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派。罗牧(1622-1705年),字饭牛,宁都人,居南昌。工山水,笔意空灵,风格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笔山水图》等。

 

    明末蓝瑛的画法在江浙地区传播较广,师法者很多,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但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淅派”之后。蓝瑛擅长山水、花卉、兰石,师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清简秀润,韩昴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说他:“画从黄子久(即黄公望),入门而醒悟。”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且对二米、云山也精心研究过。对黄公望的画悉心尤力。当代前辈沈周的画也热心师效。加之漫游南北涉猎既广,眼界自宽,故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他的画风是从多方面变代出来的。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晚年他的笔法益苍劲,颇类沈周。他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俱得古人三昧。他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以后的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


  蓝瑛绘画特点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突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

 

  ■ 清中期绘画

 

    康熙末年至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所谓"康乾盛世"。绘画也变得更加活跃,名家辈出。皇室扶植的宫廷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尤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南方的扬州,由于商业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许多画家集中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扬州画派,其代表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继承四僧及先贤传统,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常以四君子等花卉为题,抒发性情,手法上采用了水墨为主的多种手段,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对后世直至今日,都有深远影响。

 

清中的山水画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清中的山水画宫廷画家

 

    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为最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各自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室的重用。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崔□、唐岱等人,乾隆年间有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翰、徐扬、汪承霈、张宗苍等人。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以郎世宁为代表。他们日常所绘的主要题材有:描绘帝后及皇家、大臣等上层人物的肖像画;表现宫内生活场面的宫廷生活画;纪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装饰宫廷用的山水画及花鸟画等。院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物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画法,花鸟画也有工笔和没骨两法,山水则宗四王一派,另外,中心合璧的画风也风靡一时,唯独水墨写意画没有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