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抑郁亚综合症?

 渐近故乡时 2015-05-07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有大约 20% ~30%存在抑郁症状,其中大部分虽未达到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分类系统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但同样会造成严重的职业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损害。

作者:苏州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 杜宏宇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 Kraepelin[1]就认识到有一种很轻微的抑郁状态,后有许多精神病学家等也有不少描述,如Paskind、Keilholz。到 1994 年由 Judd 等提出了亚综合征抑郁(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SSD;或 sub-syndromal depressive symptoms,SDS)概念,它是一种阈下抑郁。本文从 SSD 的定义、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转归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定义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有大约 20% ~30%存在抑郁症状,其中大部分虽未达到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分类系统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但同样会造成严重的职业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损害。199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召开专题讨论会,定义了抑郁症的一种新的亚范畴---阈下抑郁。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不符合症状标准的,包括SSD、轻型抑郁(minor depression disorder,MinD);另一类为不符合病程标准的,即复发性短暂性抑郁(recurrent brief depression,RBD)。SSD 是阈下抑郁中最常见,最隐匿,易被忽视的类型。Judd 等[2]认为 SSD 是一种亚临床状态,患者同时有 2 个及 2 个以上的抑郁症状(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存在,但少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5 条),病程至少 2 周,有社会功能受损,却并不符合轻性抑郁、重症抑郁(MDD)或心境恶劣障碍(dysthmic disorder,DD) 的诊断标准。


2.流行病学


  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中心城区流行病学调查(ECA)研究显示,SSD 在普通人群中的 1 个月时点患病率为3.9%,而相应的轻型抑郁是 1.5%,重症抑郁是 2.3%,恶劣心境是 2.3%。跟踪 1 年后的第 2 次调查发现普通人群中SSD 为 8.4%,轻型抑郁为3.5%,说明 SSD 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Robert 等[3]对澳大利亚人调查发现,SSD在普通人群中的时点患病率竟高达 12.9%,而轻型抑郁为4.3%,重症抑郁为 6.8%。SohKeng Chuan 等[4]对新加坡大于60 岁人口调查研究也证实老年人群中 SSD 的时点患病率为9.6%,重症抑郁为 5.5%[4]。以上数据提醒我们,必须要引起大众及医务人员对SSD的重视。


3.临床表现


  Judd 等报道,SSD 患者常见症状为失眠、持续的疲劳感、反复想到死亡、注意力集中困难。与轻型抑郁和重症抑郁相比,体重增加、思维迟缓和睡眠过度等症状在 SSD中会表现更多。与 MinD、MDD 相比,SSD 患者不会抱怨愉快感丧失和抑郁情绪,食欲减退的症状相对较少,自杀危险相对较低,这提示 SSD 与不典型抑郁之间存在联系。而国内的小样本研究同样指出了相对一致的病情特征,如国内李一云等[5]对 121 例 SSD 人群调查发现 SSD 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嗜睡、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食欲增强、思维迟缓等。


4.治疗


  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人际心理治疗(IPT)和认知行为治疗(CBT)。Klerman、Fava、Miranda 等[6]曾对 SSD 患者进行人际心理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对缓解SSD 的症状具有显着作用。另外,Barkham 等[6]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各种心理治疗措施均可使 SSD 患者的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Rapaport 等[7]对 SSD 患者进行了单用氟伏沙明的 8 周随访研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而社会功能也获显着改善,且其中30% 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但停药 2 周,临床症状又会加重和恶化。他们据此推论小剂量的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可以治疗 SSD,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提升心理社会功能。


5.结论


  SSD 不符合 DSM-Ⅳ抑郁发作症状指标,但以较高比例的患病率、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对 SSD 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病因学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现有研究提示 SSD 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一般没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而以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疲乏感为主;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哪种方案更好则尚缺乏设计良好的对照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 SSD 是抑郁疾病谱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常常是轻性抑郁或重性抑郁症的前驱期表现或发作缓解后的残留,SSD、轻性抑郁、重症抑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提高对 SSD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具有抑郁症状但尚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心理亚健康人群的早期识别,并进行及时干预,以减少其发展为重症抑郁和慢性抑郁的可能性,提高相关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节约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并推崇全面健康的理念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Kraepelin E. Manic-depressive insanity and paranoia[M]. Living-stone Edinburgh:G M Robertson,1921:98-101.


  [2]Paskind HS. 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 in private practice[J].Arch Neurol Psychiatry,1930,23:787-794.


  [3]Keilholz P. Masked depression[M]. Bern:Hans Huber Publishers,1973:61-76.


  [4]Judd LL,Rapaport MH,Paulus MP. 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A new mood disorder[J]. J Clin Psychiatry,1994,55(Suppl):18-28.


  [5]Juud LL,Akiskal HS,Paulus MP. The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syndrom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unbipola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J Affect Disorders,1997,45:5-18.


  [6]Robert D,Goldney,Laura J,et al. Subsyndromal depression:prevalence,use of health servic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4,39:293-298.


  [7]Soh KC,Rajeev K,Niti M,et al. Subsyndromal depression in old age: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sample of elderly Singaporeans[J].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08,20:188-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