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市儒教祠堂对联 [苏]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5-05-08
无锡市儒教祠堂对联 [苏]

  【江苏省无锡市景胜概览】

  见《无锡市佛教寺院对联》题头:http://bbs./dispbbs.asp?boardid=112&id=52721

  =================================================================

  【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祠堂、书院群)楹联】www.

  〖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  多年以来,大多数无锡人并不知道在自家眼门前竟有一个历史文物大宝库,这就是被专家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的惠山古镇,除了锡惠公园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美誉外,它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在约30公顷的范围里,竟掩藏着118座祠堂,这一国内少见的“祠堂群”,也许是无锡市唯一有条件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昨天,记者有幸聆听了对惠山古镇进行了10多年调查和研究的夏泉生高工,对惠山古镇修建性规划的一番介绍,真为无锡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宝藏而感到庆幸和骄傲。惠山古镇位于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近靠锡惠景区的公共游览区,已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运河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为国内重要的园林文化旅游区,它以惠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惠山祠堂群为载体,将成为我国江南水乡及古运河旅游的新亮点。古镇建设保护范围:东、西以黄埠墩和惠山寺为界;南北位于锡惠大桥和通惠西路之间,总面积103公顷。由古运河惠山浜水街、五里香塍街(直街)两条水、陆风景轴线,通向千年古刹惠山寺与天下第二泉的景观核心。通过对现有城市道路线型的调整,界定了惠山寺至宝善桥之间为核心保护地块(约35公顷);其东到大运河为古镇发展与风貌协调区(约70公顷)。根据祠堂的分布,核心保护区内分为8片,包括二泉里、听松坊、横街、直街、中心祠堂群、上下河塘、惠山浜、宝善街。二泉里和听松坊是今年率先启动的项目。二泉里片区包括二泉、祠群、寺庙、道观、园林。这里主要有泰伯祠、尊贤祠、文昭公祠、华孝子祠、邹公祠、李公祠为主的祠堂群。听松坊北片区,位于惠山寺轴和听松坊一带。这里将拆除现在的山门,突出一对唐、宋经幢。这里有昭忠祠、贞节祠等祠堂。无锡最古老的一座桥——金莲桥也将采用封闭保护,另辟绕行步道。横街片区,含惠山寺门、龙头下、寄畅园门三个重要历史点均在短短的180米横街上,原址恢复孝友传家坊。直街片区,这里分布着东岳庙、春申君祠、陶公祠、陈文范祠、浦孝祠、袁龙图祠等祠堂,著名的五里香塍坊也将得到恢复。中心祠群片,位于古镇祠群中心,烧香浜和横街之间,有大量重点保护祠堂,如王武愍公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陆宣公祠、顾可久祠、虞徽山祠、杨藕芳祠、周子祠、高忠宪公祠等。www.

  读书当不负所学;

  今世真罕有此人。

  ——杨鹤秋题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

  可以居高,明远眺望;

  是能说礼,乐敦诗书。

  ——佚名题紫阳书院

  抗志殉危城,为颜常山,张睢阳矢心不二;

  易名邀旷典,与邹壮节,李刚烈鼎足而三。

  ——秦淡如题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

  地邻景逸祠堂,与先贤旷代论交,子孝臣忠同臻极轨;

  门对紫阳书院,溯平日高山仰止,孔仁孟义不负初心。www.

  ——丁植卿题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

  回思少年结客之时,许为文苑,许为儒林,讵终为气节完人,一死共佳儿,碧血不随江汉逝;

  叠荷圣代褒忠之典,予以易名,予以任子,更重以馨香故里,千秋同执友,丹心长与日星昭。

  ——丁植卿题惠麓寺圹泾武愍公祠(35+35=70字)

  =================================================================www.

  【薛中丞祠楹联】

  〖薛中丞祠祠〗  无锡的惠山,不仅集灵秀与古韵于一身,也是无锡的文物荟萃之地,其中,位于惠山寺周围的祠堂建筑群,堪称中国祠堂建筑的博物馆。惠山祠堂群中最早的数华孝子祠了。在惠山二泉附近的这座祠堂里祀奉着东晋孝子华宝。当年的他由于听从父亲的话,一直在家守候前去戍边的父亲,直到70多岁都没能戴冠成亲。到了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赐华宝宅“孝子”额,华宝的后人在他住宅的基础上建起了祠堂,祠堂中华宝的塑像虽然白发斑斑,却依然是童身装束。身前孤苦的华宝,身后却不寂寞。在后来的1500多年里,华孝子祠周围陆续建起了118座大小各异,风格迥然的祠堂,被祀奉的多为邑中名士,如尤袤,倪云林,也有为人敬仰的青史名臣,如顾可久,顾宪成,他们就这样生生世世地与这位千年前的孝子相伴于惠山了。自孝子祠而东,出惠山寺山门,便到了乾隆下江南时游惠山的龙头河了,留耕草堂便在河边一角。它原是道光十五年进士、邑人杨延俊的别墅园林,其子将其改为祠园,俗称杨家祠堂。祠堂厅室,各有回廊相连,原祠的花园部分,池塘曲桥,亭台假山,布局紧凑,小巧灵珑。数着龙头河边的古樟沿河走去,你会看到一条狭长幽深的备弄,这是江南名医薛福辰的祠堂了,而这条前后有30多米长的备弄,不仅担起了薛家祠堂三进二院的布局,也完整地包容了江南民居建筑的特色。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惠山的这118座祠堂,除了像留耕草堂这样的花园祠堂外,大部分是像薛家祠堂一样的传统建筑,普通的两坡式的檐顶和封火山墙以及高规格的歇山式殿堂清晰地表露出江南水乡的建筑韵味。作为受西方建筑影响的杨藕舫祠,与薛家祠堂隔河而望,在惠山祠堂中与众不同。主体建筑中的青水砖墙与弧形斗拱完全代表了近代建筑风格,唯有从传统图案的砖刻中依然可见其作为祠堂的特色,也让人一目了然了传统与变革在近代社会的交流。清晨的阳光洒落下来,照见了龙头河里盛开的金莲,这是惠山的夏天了。武愍公祠檐角的冰凌也化作了江南雨中的点点滴滴。除去每年的清明前后和三月十八、七月十五的庙会香会,逝去的1500多个寒来暑往的大部分时间,惠山祠堂是寂寥的,以至于在祠堂香火渐衰的时候,它的历史也渐渐被淡忘了。然而,如果你不经意间来到这古樟掩映的地方,你看到的会是一本历史名人传,品到的会是一部凝练的建筑。www.

  文笔峰高,当天心之中正;

  惠泉源远,卜地脉兮灵长。

  ——沈秉成题薛中丞祠

  乌府纪殊恩,宸翰迎来双凤阙;

  赤箴留异绩,祠铭高并九龙山。

  ——清·李鸿章题薛中丞祠

  仰京兆尹之风裁,无愧神羊秋隼;

  是儒林传中人物,漫云扁鹊仓公。

  ——清·翁同龢题薛中丞祠

  =================================================================www.

  【助教江公祠楹联】

  〖助教江公祠〗  圹泾歙州助教江公祠位于无锡市西郊惠山,景点资料欠缺,具体情况不详。

  北宋溯名儒,锦堂山下烝尝旧;

  东林扶正学,高子祠旁俎豆新。

  ——窦俊三题惠山圹泾歙州助教江公祠

  “高子”,指名儒高攀龙。

  =================================================================www.

  【尤文简公祠楹联】

  〖尤文简公祠〗  尤文简公祠位于惠山上,祠祀尤袤。尤袤(1127年-1202),南宋礼部尚书、诗人,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乐溪,祖籍福建,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二月十四日生于无锡许舍。尤袤从小聪明过人,5岁能咏诗作对,有神童之称。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后历任泰兴县令、台州知州等职。因政绩显著,被提升为淮东、江东提举常平,迁江西转运使兼隆兴府(今南昌)知府等职。淳熙九年(1182年)被召入朝,历任枢密检正兼左谕德、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等职。绍熙元年(1190年)被贬出京,任婺州、太平州知府。后又被召入朝任给事中兼侍讲,官至礼部尚书。后辞职还乡。嘉泰二年(1202年)病逝,终年75岁,葬于无锡城郊西孔山。后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简。后人在惠山建“尤文简公祠”祀之。尤袤嗜书工诗,时人称为“尤书橱”,他把书籍称之谓“代饥之肉,寒之裘,寂处之朋友,幽忧之金石琴瑟”,家园内建有“锡麓书堂”和“万卷楼”,藏书3万余卷,多有善本、珍本,编成“遂初堂书目”。其诗作也有相当高的成就,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遂初小稿》60卷、《内外制》30卷、《周礼辨义》、《全唐诗话》等,均已佚,仅《乐溪遗稿》、《遂初堂书目》存世。www.

  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

  允矣龟山道脉,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

  ——顾光旭题尤文简公祠

  “萧杨范陆”,指南宋四位诗人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濂洛关闽”,宋五位理学家,湖南濂溪周敦颐,河南洛阳程颢、程颐,关中绵竹张栻,闽建阳朱熹。

  =================================================================www.

  【周忱祠(五中丞祠)楹联】

  〖周忱祠〗   周忱祠又名五中丞祠,祠祀海忠介、周文襄、周怀鲁、汤文正、李文恭,在惠山脚下。在无锡西北部的芙蓉圩,旧时是芙蓉湖,它又名上湖、射贵湖、无锡湖。相传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疏浚的。因为湖中生长芙蓉(莲荷别名)而得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把芙蓉湖和太湖附近的长荡湖、射湖、贵湖、湖列为五湖。 芙蓉湖的故址在今苏州东、江阴南、无锡西北。它南接苏州,东入江阴,西与武进交界,地跨常州一府,湖水面积约17000顷。北宋元佑年间筑田泄水为田,湖流渐塞,湖水面积缩小了不少。明代以前,芙蓉湖水患无穷,泛滥成灾,农田颗粒无收,老百姓深受灾祸,人人都怨声载道。 明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派周忱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周忱目睹芙蓉湖的水患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开始着手治理芙蓉湖。周忱(1381-1453),明代江西吉水人,字恂如,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任刑部官员多年。宣德5年(1430年),他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周忱来到无锡的第2年,就主持整治芙蓉湖。他总结前人治理芙蓉湖的经验,采用宋代水利专家单锷的主张,提出自己治理芙蓉湖的方案。他征集无锡、武进等地的民工,采用“上堵下泄,化害为利”的方法,带领民工在芙蓉湖北面筑堤,阻止江水流入,四周开渠道,排泄湖水。开辟江阴黄田港,让芙蓉湖水流入长江。然后在芙蓉湖四周筑圩堤,圩内开辟良田10万多亩。为了防止堤内积水,又修筑了提水工具——戽水机,积水随时排出,为了不让湖河之水倒灌,就筑了水闸,这样,终于制服了水患。明代以后,芙蓉湖称西湖,杨家圩称东湖。周忱又治理了无锡东北和江阴交界处的杨家圩。周忱在江南22年间,他为江南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由于周忱造福江南人民,人们对他万分感激和敬仰。在他生前就建祠怀念他。在惠山寺左面的听松坊,旧时有周忱祠,明正统年间由知县谈清建,万历间并祀海忠介公(瑞),继因二泉亭侧之周孔教祠废,康熙十六年,增祀汤文正(斌),道光二十六年,又增祀李文恭(星源),又加进了海瑞、周礼教、汤斌、李星沅。所以,改称为五中丞祠。www.

  四百年来五开府;

  九龙山下一祠堂。

  ——应敏斋题周忱祠

  德泽沛三吴,百利俱兴,万姓讴歌如昨:

  勋名崇两代,四贤济美,千秋俎豆常新。

  ——邹晓屏题周忱祠

  自胜国至熙朝,歌咏不忘,四百年来五开府;

  以事功兼学术,馨香无愧,九龙山下一崇祠。

  ——俞樾题五中丞祠

  =================================================================www.

  【司马温公祠楹联】

  〖司马温公祠〗  司马温公祠位于惠山上,景点资料欠缺,具体情况不详。

  宋代名臣,史修通鉴,功在国,德在民,勋猷绵百世;

  孔宫配享,祠建惠山,行其礼,奏其乐,俎豆永千秋。

  ——窦镇题司马温公祠

  =================================================================www.

  【钱武肃王祠楹联】

  〖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世祖钱弘佐、钱弘宗、钱弘 分别谥号为武肃、文穆、忠献、忠逊、忠懿,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商,保境安民,力求和平,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所以后人每年要在此春秋二祭。由于钱王位高功大,祠宇规模大,建筑多,因此钱王祠曾在惠山百许祠堂之最。现在的五王殿已经翻修,保留了室内虽已斑驳但独具地方风韵和艺术特色的梁架彩绘及嵌于墙间经火毁余生的残碑。在殿外墙角保存了界石二块,院落清幽,左右各设便门可通惠山寺和寄畅园。钱氏后裔,英才辈出。我们无锡钱氏,近现代文化名人更是俊逸才涌,数不胜数。钱基博、钱穆、钱临照、钱钟书、钱伟长、钱鸣商、钱树根、钱绍武……据统计,无锡籍二院院士共67人,而钱氏就有8人,是钱武肃王为国尊贤、崇教重学的精神训育了有为后人。无锡钱王祠及钱氏名人所反映的钱氏群显争辉的文化现象,应该成为无锡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和亮点。无锡钱王祠修复后成为无锡钱氏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钱氏研究会及浙江临安钱王祠等单位都派人考察并与锡惠公园建立业务关系,钱氏后裔也积极提供文史资料,联络海内外钱氏后人,为它的早日开放创造条件。去年,市博物馆《无锡文博》专门出了《无锡钱武肃王祠研究专辑》。前不久,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特为该祠题匾,86岁高龄的中科院资深院士钱令希先生题写了数百字的“钱氏家训”,钱绍武先生答应题联……钱王祠的开放已列入工作日程,不久的将来,钱王祠将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讲述它的动人故事。www.

  两间浩气常存,吴越讴思,犹有南代金书遗泽在;

  一念精诚所感,山川震撼,爰携北关铁弩射潮回。

  ——佚名题钱武肃王祠

  =================================================================

  【至德祠楹联】

  〖至德祠〗  无锡,是先吴文化的发源地。这个在三千多年前建立在长江下游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即吴国),其都就在梅里(今梅村镇),史称故吴墟,创建这个古国的是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至今有泰伯庙(又名泰伯祠,至德祠,也叫让王庙),世祭祀商末吴国创始人泰伯的祠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至德祠重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祠祀仲雍、季札。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泰伯生前居住的旧宅被列为祠庙,每年的正月初九为泰伯的诞辰,形成传统庙会,至今不衰。泰伯殿,连同玉皇殿、关帝殿是一组古典建筑群体。东院有三让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吴社庙(让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大树堂、宝珠精舍、隔凡楼等建筑。附录:江南第一古墓 泰伯墓位于鸿声镇的鸿山南麓,距梅村泰伯庙3公里。属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太湖风景区景点之一。泰伯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由月牙形照池、棂星门、享堂、丹陛甬道、拜台、四面碑、 域罗城和墓墩构成,全墓古朴而雄伟。山上还有东汉高士梁鸿与孟光隐居得名的鸿隐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梁鸿墓以及春秋战国著名侠客专诸、要离两墓等18个人文景观,每个景观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鸿山虽不大却集泰伯文化、家庭文化和侠文化于一山,实为省内罕见,可谓江南名山、朝圣胜地。为了缅怀这位淡泊权位、开拓江南的吴国始祖,每逢清明节前后,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便会自发地祭祀泰伯,由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鸿山泰伯祭祖节,前往祭祀、踏青的人数达几十万,其盛况空前,并一直延续到今天。鸿山的山貌、植被不仅保护完好,从山上极目远眺,一派典型的吴地田园风光将尽收眼帘。1999年把开发鸿山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建设重点项目,除对泰伯墓进行全面修复,使其恢复至朝时期的规模以外,还将鸿山综合开发成为集观光、寻根、祭祖、休闲、修学、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泰伯文化风景区。www.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佚名题至德祠

  至德无称,三让二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清·齐彦槐题至德祠

  三让溯家风,凡在宗盟,自应顾名思义;

  四年沦劫火,重新庙貌,聊以启后承先。

  ——吴匊青题至德祠

  句吴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

  迁史世家第一,云乃衍绪,华陂崇祀惠无疆。www.

  ——秦鹤题至德祠泰伯殿享堂

  “句吴”,泰伯到江南定居,文身断发,教民耕地,归附者千余家,自号“句吴”。

  草昧造三吴,自南河、阳城、箕山以来,天锡此土;

  豆豋延百世,立君臣、父子、兄弟之极,同无能名。

  ——吴平斋题至德祠泰伯殿享堂

  “豆豋”,古食器,喻社稷。

  违亲不孝,背君不忠,敢辞瘴雨蛮烟,采药当年心最苦;

  传季而王,偕仲而霸,岂意吴头楚尾,瓣香到处德维新。www.

  ——佚名题至德祠泰伯殿享堂

  =================================================================

  【秦观祠楹联】

  〖秦观祠〗  秦观祠,在凤光桥东斜桥西头。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祓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卒于藤(今广西藤县),归葬高邮。秦观是高邮人,为何在武进洛阳有他的宗祠呢?据秦氏宗谱:这是因为秦观的小儿子秦湛在北宋政和年间曾任常州通判,后来就定居在毗陵新塘乡秦村,并将秦观的棺柩自高邮改葬于无锡璨山(在惠山西三里)。秦观的五世孙秦宗贤从秦村迁到永安里(今武进洛阳)居住。于是,秦家的子孙后代就定居于此,奉秦观为始祖,建祠以祀。秦观祠“康熙初年遇灾,仅存基址”,“雍正戊申岁,因旧祠倾颓,宗族移建祠于桥之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迁祠于桥之西”。秦观祠始建于何时,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屡建屡迁,谱牒不详,已无从追究了。www.

  辰未联科双鼎甲;

  高元接武十词林。

  ——佚名题秦观祠

  望重苏门,叹古来震旦生才,多罹党祸;

  魂归璨岭,看后世名流接武,大振宗风。

  ——裘廷梁题秦观祠

  =================================================================

  【尊贤祠楹联】

  〖尊贤祠〗  无锡在古代出过4位名垂青史的宰相。他们是:在唐会昌年间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的著名“悯农”诗人李绅(生卒年772-846);宋建炎元年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抗金名相李纲(1083-1140);分别在清雍正年间任文华殿大学士、乾隆年间任文渊阁大学士的治黄专家、父子宰相嵇曾筠(1670-1739)和嵇璜(1711-1794)。据地方文献资料,惠山头茅峰东麓今锡惠公园范围内,原来都有纪念这4位宰相的一席之地,只是现在虽遗址明确可考,却面目全 非。在惠山二泉亭之上的景徽堂,又称陆子祠,原为东晋至南齐时孝子华宝故居旧址,唐代于此设华孝子祠。“茶神”陆羽《惠山寺记》所载古地名“华陂”就在这一带。据元 王仁辅《无锡县志》所录宋代高明《华孝子故址记》:“惠山寺之东偏,当泉水之上,有三贤祠,按志书,今祠址,华孝子所居宅也。初,祠久废,吴人王彬,始复创建, 既成,则以三贤事刻诸石,且曰:初实孝子故居。”该县志“祠宇”条又载:“三贤祠,在惠山寺内泉亭上,三贤为晋长史湛茂之、唐相李绅、桑苎翁陆羽也。”明代,三贤祠因增加祭祀人物先后改称“十贤祠”或“尊贤祠”,李绅(772-846年,字公垂,唐朝无锡人,曾为宰相)始终是该祠内的祭祀对象之一。www.

  奋百世下,顽廉懦立;

  环两山间,泉甘土肥。

  ——佚名题尊贤祠

  “顽廉懦立”,谓使贪得无厌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弱的人能够自立。

  =================================================================

  【端文公祠楹联】

  〖端文公祠〗  无锡惠山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场所,顾宪成世称为“东林八君子”之冠,祠中有新咏堂、芙蓉亭等遗迹。顾宪成(1550-1612),无锡张泾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敏好学,万历八年举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员外郎、文选司部中等职,为官正直。因触逆万历皇帝而被削职,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回到家乡无锡。顾宪成回乡后仍关心朝政,并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抱负寄托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他除了在家乡泾里(张泾)讲学外,曾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等名胜之地举办讲座,研讨学问,史称“龙山胜会”,可与宋代江西著名的“鹅湖大会”媲美。后顾宪成又与高攀龙在1604年共同发起兴复“东林书院”,彪炳青史。惠山有邵宝建的“二泉书院”,顾宪成曾为之作记。在顾宪成去世的翌年,其后人在二泉书院旁紧靠惠山寺择地建祠。崇祯初,因顾宪成为官品行端正,得谥号“端文”,祠名因此名为“顾端文公祠”。顾端文公祠原有墙门、照壁、正殿、庑房、享堂河亭等房屋建筑。另外还有顾宪成曾孙、清朝著名词人顾贞观(1637-1714年)在1683年于其祠南侧所筑的“积书岩”,该建筑仅容一桌一榻而已,为贞观读书之所。又因贞观曾仿明惠山寺僧性海的格式制竹炉,曾在此题咏,又名该室为“新咏堂”。顾端文公祠近400年来曾为惠山一大名胜,然而世事沧桑,至近代几近荒圮。据老人回忆,此地原为听松坊1号,甚为偏僻,解放前曾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场所。解放后,顾宪成祠为民居所占,多有损毁,面目不再。1999年,迁移了原住户。2001年于顾宪成原址将该祠主体部分修复。最近修复祠门、照壁、享堂和积书岩,在“醇儒”堂内还将恢复著名的“五声五事”楹联,陈列相关的文史资料,以供后人瞻仰、凭吊。www.

  泰伯来而梅里片墟,开东南之草昧;

  先生出而泾皋蕞土,萃宇宙之文明。

  ——佚名题顾端文公祠

  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

  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工夫。

  ——顾晴芬题顾端文公祠

  =================================================================

  【东林书院楹联】www.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后废。“东林”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山时所写《东林道上亲步》这首诗有关。南宋时,邑人建杨时祠堂于此。元至正十年(1350年),僧月秋潭于其上建东林庵。直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僧人信谅又加重修,百余年间,其地成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史孟麟、薛敷、钱一本等人,为继承杨时讲学遗志,共同倡议捐资重建兴复。并于左偏同时建道南祠,以祀杨时。因他学成南归故里将乐(今福建将乐)时,其师程颢亲自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故取“道南”名祠,以示纪念。明代东林书院,东、南两边临河,河上济以木桥。院前石坊高耸,左峙城垣,西映惠山,北近市井。沿河岸柳飘拂,水上风帆片片;院内古柏参天,屋宇鳞比,环境幽寂。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其中,聚众讲学。年有大会,月有小会。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东林书院当时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在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天启年间,阉人魏忠贤窃权擅政,肆虐枉法,恣意横行,大批言官谏臣被逐几尽。又颁示《东林党人榜》,在全国通缉逮捕。广大东林党人惨遭迫害,株连甚众。同时,诏毁天下书院,东林首罹其难。天启五、六年间,先后两下矫旨,书院被强令限期拆毁,夷为一片瓦砾。崇祯皇帝即位后,东林党人冤案得以昭雪。同时下诏修复书院。以后经清代至今,几百年间,历朝均有葺建。其建筑主要有:书院大门、翼屋、石牌坊、水池、木桥、仪门、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长廊、小辨斋、来复斋、再得草庐、三公祠、道南祠、碑亭、时雨斋、东林报功祠、晚翠山房、陶斋以及学舍数楹等。整个书院占地十六亩。虽时代变迁,屡经沧桑,但它废而复兴,沿存至今,依旧保有昔日生机。书院内现存有明、清等碑刻多块及有关东林党人手札遗墨数件,弥足珍重。解放后,书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二年,政府拨款对其主体建筑依庸堂、丽泽堂、仪门、石牌坊、道南祠等又进行了整修,并予开放,以供观瞻。顾宪成曾撰有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见下)。后被广为传诵,成了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东林党人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关心国事,矢志革除积弊,坚决反对权臣的昏庸腐败以及阉党暴政,注重学问气节的无畏斗争精神,一直彪炳史册,受到历代人们的称赞。东林书院虽一席片壤,但它因此蜚声遐迩,名闻中外,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东林党人热忱的爱国思想和良好学风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林书院为我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纪念地,同时又标志着一种进取精神。它将长期启迪、教育和不断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进步文明作出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斗争。www.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林书院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顾宪成也认为:“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此联正表现了东林党人一反封建腐儒“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陋习,面对激化的社会矛盾并不消极避世,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和宏伟抱负。联右分别五次重复出现“声”、“事”二字,简语短句,繁音促节,将“声声入耳”和“事事关心”的主张烘托得格外醒目,使人一读难忘,再读思深。尤其值得寻味的是,上联的“风声”、“雨声”为双关语,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这就便得此联平中见奇,寓意深邃。邓拓在所著《燕山夜话·事事关心》一文中,曾引用这副对联,借以劝勉广大青年既切努力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www.

  =================================================================

  【愚公谷楹联】

  〖愚公谷〗  愚公谷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是无锡县城附近祭吴国始祖的场所。乃明万历二年(1577)进土邹迪光别业,由门生馈赠数千万缗而建。邹在任湖广提学副使时,选贤很有眼力,深得门生敬仰,后因故得罪权贵,解职时,学生千余人相送,惠山浜有一块“千人报德坊”石碑。愚公谷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人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万历年间建造的。一共有50亩土地。建园初,有人曾笑邹“石米而炊,末卯而扎”,不可能成功。他却以愚公自勉,后来园终于建成,就以“愚公谷”名园,当时社会名流前来游览,但是由于后代不振,前后仅存50多年,此园就四分五裂,烟消云散。现有景观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而来。按照“得景随形”的原则,愚公谷又恢复了明代古典园林的特色。www.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佚名集句题愚公谷荷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