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札书法大家谈问答(及临帖)

 南宫藏文 2015-05-09

手札书法大家谈

 

    1、手札书法作品应该怎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创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其实要想把这个问题讲明白是不容易的。不做言传,错了——因为文化是要传承的;如果分了一二三来说,也错了——因为中国文化就姓“中”,中庸的中,一二三会愈讲愈糊涂,引出更多的一二三;顾其他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又不能明白——“花非花,雾非雾”,不是中国人或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悟解的人是听不大懂的。就传统书法理论而言,除了像“永字八法”一样,把技法像机器零件一样拆开来展示的理论外,能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的讲述书法的理论,似乎并不多见。传统文化讲求的是阴阳、变化、自然、和谐,而“永字八法”的僵滞的解剖式的解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书法精神。所以我觉得比较精准的书法理论,还是在语言、意境上显得模糊的诸如筋骨肉说、“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无意于佳乃佳”之类,中国古人就用这种“可以心契,非可言宣”的朦胧的诗性语言向世界散播着自己智慧的芬芳。 

    书法是最抽象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手札是书法品式中较早、也能较为集中的表现书者一切面目的形制,它几乎代表了书家最高的艺术成就,在书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有言:“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而笑,虽则不面,其若面也。”手札是古代人们通讯的主要方式,又名尺牍、书札、函札、缄札等,在书法意义上讲,我们也把与其形制相似的古人的诗文稿纸、便条、甚至药方等,也叫做手札。它以特有的书法面目承载着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沟通技巧、学识修养、兴味情趣等一切信息都能在手札里得到全面反映。手札具有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涵容丰沛、书写自然、能全面准确反映书者书法素质等特点,因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具有了审美与认识意义。手札因事因情而生,虽然在初创时无意为书法“作品”,但其“无意”在审美意义上恰恰暗合了大美产生的必备因素,比其他意义上的书法尤其是当代因美而生的在下笔前就增添了太多附加值的“创作”更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作品,因为它除了具备书法创作的一切技法、情感、审美,是书者自身的学养、气质、胸襟、意趣的厚积等要素外,最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自然”,是书者即时情境的真实表达。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书法之美与书法之表情达意的功能在手札中得到了最完美最和谐的熔铸。

    如果一定要把手札创作应注意的问题列举出来,窃以为有以下几点:1、字内、字外功的修炼。字内,在与古人“似与不似之间”,字外,在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消化;2、吸取古人手札书写章法的美感因素,在字内、字与字之间、行间、整篇的布局中注意黑白阴阳的运筹;3、自然、随性。

我想,以我的浅见拙识,这个问题我是没有能够说明白的。

 

    2手札书法作品的形式感与手札的人文精神怎样加强链接?强化手札作品的形式感对手札的人文精神有没有破坏?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于书法,人文主义更是宗旨。把人与人际、自然、做人、做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孤立于种种关系之外,同时,又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个性创作精神,除了其原生的实用功能外,是反功利主义的以自娱娱人为目的的遣兴方法。书法强烈地提倡书家要致意于做人,自然地表情达意,人,是书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现代手札书法作品是吸取古代手札的章法美而生的一种书法品式,古代手札的章法是因了其形制、礼仪以及书者个人的书写习惯而自然形成的。技法与形式只是情感表达的必要基础和手段,心性、心志的表达才是目的。很难说只学会了书法书写技法和排布形式的书者是一个书法艺术家。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当然是书法的楷模,我们关注《兰亭序》,目之所视,是其中“之”字的许多种不同的写法。但王羲之在创作当时,一定没有逐个儿算计它们,随了上下文字的不同和手下感觉的不同出现了连他自己也并不在意的不同的“之”字。所以,不要说《兰亭序》中“之”字有几何的不同,不要说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不要说字既尽美、尤善布置……它是“魏晋风度”的发言,是羲之生命的结晶、人生的华彩也是羲之对于宇宙人生顿悟之喜悦的泪滴。微醉的空灵、雅逸的气质、丰厚的学识、放浪不羁的行为方式、天马行空的心灵自由以及视濡笔书写为生命代言的无上境界共同熔铸了千古书圣王羲之——这位高雅蕴藉而又风流自然的行走在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中空前绝后的大家,他是中国书法艺术永恒的旗帜和丰碑!再譬如苏轼的书法,黄庭坚评曰:“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道出了苏轼之书“内美”的重要因素:学问文章之气,即我们平素常常提及却难望项背的古代文人的“书卷气”。

    所以说强化手札作品的形式感无疑是偏颇的,也是极其狭隘的,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的是手札作品亦或是书法作品的文化、精神、境界等层面的博大内涵。

    3手札书法作品与册页书法作品的创作方式有何异同,有无关联?

    手札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尺幅短小,章法灵活,形式多样,以小见大。书者在尺幅空间内所表达的情感、境界、意境等皆由“小”的笔墨、“小”的篇幅、“小”的情绪而见出“大”的力量和气势来。所见之小,在尺幅内;所见之大,是书者的生命、宇宙的洪荒。中国古人关心的不是实际中的大小多少,不是现实的真实和存在,而是心灵的真实,一种生命体验的真实。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写道:“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一点红即是无边的春色,一粒尘即是一个圆满的世界。

    册页又称册叶,是始自唐宋以来的书画装裱方式。有将长幅书画卷切割、装裱而成的 “页册”,也有将一些零散的单件式手札、扇面类的书画小品,分门别类地集中改装成的册页。现代书法册页作品从形式上可以看作是拉长了尺幅、增加了文字容量的手札。所以如果仅就创作方式而言,册页可借鉴手札的章法,使自己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因为手札和册页的每一个页面有着共同的小的尺幅,更容易在形式上找到相契点,手札灵活的章法、自然的笔触、如诗如画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无疑都是册页可资借鉴的美的因素。

根据约稿要求临帖:1、临忧悬帖:

手札书法大家谈 <wbr>问答(及临帖)
2、临快雪时晴帖:
手札书法大家谈 <wbr>问答(及临帖)
3、临雨后帖:
手札书法大家谈 <wbr>问答(及临帖)
4、临何如帖:
手札书法大家谈 <wbr>问答(及临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