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导引按跷”(续一)

 昵称7614349 2015-05-14

浅谈"导引按跷"(续一)

郝连成


民 间 延 续

    “导引按跷术”祖国医学这一瑰丽的奇葩,长期以来亦是依师带徒的形式,在民间得以延续下来。这正如《周礼疏》所记载的那样“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另据史记《华佗传》亦载有:“广陵吴普、彭城樊柯皆从陀学……五禽神伎”这师带徒的传续又是从何而起哪?
    民间传说,从上古歧伯天师,祝由、雷公、俞跗’开始,师徒传承延续至今。人们称老师为“师跗”,师跗这词来源于二个人名:一是天师歧伯,另一则是俞跗。为了对此二人的怀念与崇敬,则取天师的“师”字为首,取俞跗的“跗”字为尾,合起来则叫,师跗。……在这以后,由于中华礼教,视师徒(情)如父子。这样在习俗上,就成了“师父”了。对师父的尊称不仅是在医门,它涉足了整个社会各阶层。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启蒙人,均称“师父” 。后来,孔子仲尼周游列国,收门徒三千后,文字的记载对于“师父”一词又有了新写,则为“师夫” 。“夫” ,系指孔老夫子。对于“夫子”而言,亦系指有知识有学问的长者。

    传说,对于传授道理以知识来教化学生,则又成了缩减的一词“道教”了。这对于传播弘扬医学知识来讲,又被简称为“医道” 。所以,在旧时代评论,某位医生的水平高低,就论他的“医道”是如何的了……
    师长被称谓“师跗,师父,师夫”,这都是随之社会的习俗而来。对短期传播知识的老师,在旧时代被称为是“先生” 。沿袭到现在,对播扬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知识的人,统称为“老师” 。老师的含义,则包括尊贤崇圣……

    旧时代,对于医学知识的播扬,很少有广庭大众式传播,医学教育在民众间是以师带徒形式出现。这很象现代“导师”带研究生一样,除启蒙、授教外,另有师生(徒)共同进取的这一层含义。随着社会发展,师带徒的形式渐而博布,便形成以开馆进行有系统的讲授传习,学习内容不外是医经诸本。但大半时间则侧重教授徒弟如何做人。对此医道随之人们的需求而兴……


医 道 源 流

    有关“医道”源流之说,学生承师不同,各地相序不一。民间医生,大凡从民族的传承中来。以文字记载为据,他们的祖师亦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 奉宗师则为歧伯与俞跗二人。除此二人外,就是我们随着历史的沿续,师承不同,尊奉的分支创立人亦不尽相同。无论如何分系,它都离不开中华这个根。尽管各系各有各自的专业专长,但都与《内经》、《外经》、《导引按跷经》与《本草经》相系,同出自伟大中华民族医药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医疗实践活动……
    分支中有供奉葛宏(葛真人)的,则偏重外科丹药仙术。有供奉扁鹊(秦越人)的以方药灸刺见长,还有供奉华佗(华真人)的,则以导引领先。不管奉供的是那位祖师,总之都是人们所共同尊崇的医界老前辈了。
    以往对医生的尊称,也叫“先生”(先生而先知),这里不外乎指专业医生,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无论在历史任何的风云变化下,既然谓之传承,那么在传续与承继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全部、或大部民族文化的精粹。即使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这种保留是与时代的文明与日俱进。只不过是在辐射的范畴上,有大小的区别……。尤其在门系的传承中,中医的师带徒是十分注重医德的。对此,传系则是处于孤僻,学子也需耐得住清贫,生活节奏与习俗如同僧侣一般。在艰苦条件下,无形中由于得不到经济支柱的支持,所以在延续上更感到寡鲜。因此发生了传辈延续,一代人对下代的接续,甚至是近百年。

    民间的传续,直至汉代张仲景之后,医生(先生)才改称为“大夫”(仲景官居大夫,公务之闲则在大堂为百姓诊治疾病)。在此之前,医生便是走乡串户送医、送药上门服务。自仲景之后,除登门服务外亦坐诊待患,诊疗机构的“堂号”便由此延续了下来。随之堂医的地位提高,医不叩门,又成为一种自恃性。
    古老的医生(自我谦称,亦系指是医门里的学生),在民间行医,手持骨环为凭,走乡串户。至宋代,名医李次口用此具为虎拔簪刺。随后才改制成金属打制的铃环(名为虎刺,又名串铃。以后由此而延伸为兵器。据说,持此兵器则发虎威能助争战。),医生用此工具,一是做为宣传,老百姓听到这串铃声,便知是郎中医生来了。有病患求治,便可给予治疗。同时,还可作为是自卫防身避免虫兽伤害的武器。

    旧时医生专业分工并不详细,大多是从实际出发,多数是全科而全才。这与中华医药理论捷然不可分革(人是有机整体,病变互为影响,对此也就采取综合性的治疗。)这在《扁鹊仓公列传》里亦有记载……
    但对于“导引按跷”术来说,它是从人类自我本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始发于人群,又在社会民众群体中逐步升华。历来的分支派系十分博杂,远比以方脉医(依中草药为治疗手段)波及的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的建立,“导引按跷术”它的本身就俱有,有病除病,无病能健身的这一特点,而被收入到宫廷之中。做为统治者亦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出于“保健” 的目的,而寻求他人为自已服务,又脱节了自身的劳作繁复。至使民间的“导引按跷术”步入宫廷。入宫后,对于技术的专业化、规范化,得到了促进。随之而来对它的专业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权利的操纵下,民间的技艺开始集中。相反,这“技艺” 确又被禁锢在牢笼中,精技精术便很难为大众服务了。

导引按跷术的旺衰

    早在史记《孟子.粱惠王篇》就有“赵注为长者折支的记载”。“折支”,既是古老筋骨‘推拿’术,与保健‘按摩’术。这技艺至隋朝,已盛行于宫中。除宫廷设有专职的按摩医之外,“按摩医”的职称亦配有官职。《隋书.百官志》亦载有:“按摩博士二人……”。由此可见,当时“按摩医”所处的地位已不比寻常了。

    继隋之后,唐王朝的开明政治,在广取人才忠言纳谏下,更加促进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使中华民族科学文明的昌盛,正处于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史载隋唐盛世)。
    在盛唐史上,宫廷除保留了原有的“按摩”专业人才外,还进行了有系统的教学培养。同时在健身防病上,更注意到了自我体育锻练。《新唐书.百官志》就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按摩引导之法以除疾病”。由于官府的重视,从事按摩医疗的专业人员,已远远的超出了方脉医。在唐朝的《唐六典》中载有:“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从以上数字就看出按摩工就占有56人,可想而知这需求了……。在巢原方的《诸病源候论》里,以及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等著作,均载有“按摩、导引。”足见医家们的重视,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专科。

    继盛唐之后,“导引按跷术”方兴未艾。宋朝对“导引按跷术”的进一步发挥,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在“内导与外引”的功法上,己分辨为“大导引”与“小导引”之分了。
    宋末元初内部民族战争峰烟随起,此时隐身于宗教界的民间奇才,纷纷披露于世。华佗弟子自师故后便隐居深山修道,专事攻研“导引” 后立“昆仑医道 (民间称吴普、樊柯二人为“双隐教主”)。……

    在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础的道教中,有素的专业人员,无一不注重“内养功法”的锻练。此时从国外进口来的佛教,也把“内养”锻练视为是必修课。为了招揽信徒,甚至以“医” 来传教。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佛道二家,已成其融合体(天台禅宗就是典型的实例)。中国佛教弟子,唐玄奘法师,己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生风论”融汇于原始的“四谛”之中。当他西渡佛教首国,凭借本人渊博的学识与高深“内养功”的造诣,讲经释义无不使印度僧众惊叹不已……。值此足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医学文化,充填了东方佛教文化……构筑了东方的文化宝库。这在《玄奘本纪》以及《大唐禅林妙语》均有所载。

    中华“释、道、儒”三教,无不以医为尚,尤其是中华本土的‘儒、道’二教,更将医学知识为必修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兼容。从理论上又互为印证,这从民族的发展史诸多的精英,也不乏其救死扶伤的巨匠(苏轼、沈括等)。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医学宝贵财富的积累,无一不是知识分子心血的凝聚,是无数劳动大众的白骨堆积起来的英灵殿堂!在这殿堂里展示了无数的英烈,为了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人类的文明安宁祥合所付诸的血汗……

    从公元96O年以后,“导引”精技、精术,倍受练功者青睐。在民间俗称“练气士”的人员从生计出发,凭借自身的“内养”功底,从“内导”(健身)中引发出身体耐力,於街头巷尾抛头露面,表演出“拿大顶”等,硬功夫的表演(硬气功)。经习熟练“手功”者,亦可以做精采的魔术表演。“导引术外引功法”在社会被广为利用,类似杂技、歌舞、戏曲等有素的专业人员,练功均以“内功导引”为尚。凭借“内养功”的造诣,功高一筹。此时“导引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医病与健身的范围,甚至扩展到武术与艺术,击技与观赏中去了。于此同时民间的一些社会团体,诸如:昆仑、峨眉、武当、少林、八卦、行意等,武术家亦独立在“以意领气下分门别派”。
    值此,从中华民族“导引术”发展起来的精技精术各俱千秋,尤其是以太极理论为基础“内养功法”已发展为“内功拳法” ,在融汇众家之长后又独树一帜,成为太极“三十六式的推拿(擒拿格斗)” 。在此,中华“导引术”达到了繁花似锦…… 随着当时“导引按摩”术的炽热,手法上亦冠有“青龙吐须,野马滚蹄” 等,用于“技击”术上的冠名了……
    可是,在封建的专制下,出于统治者的一言而定生死荣枯,一度曾兴旺于宫廷的“按摩术” ,传说在大宋王朝崩溃之前就被打入了冷宫,戏曲中的医生为千金小姐的“悬丝探脉” ,始于大宋。民间传承中的“针刺疗法” ,采取隔衣而刺是事出有因。

有段历史小故事:
传说,在大宋年间。宫中任职的“内功按摩大师”智凯,为皇帝爱妃屏儿治疗臂痛,随捺胸肋腋下以散风疾,屏禧笑不已亦依怀中。奸相素与凯不睦随谗之。帝不悦,呼之……,凯以言相驳。帝大怒,斥曰:“竖子每谏君远小人,忌女色。此之何,可谓坐怀不乱乎?”凯力辩。
帝曰:“袒胸裸腹,有伤大雅;掐呶揪捏,有失男女授受不亲……”。凯曰:“宫廷之序,非乃本朝。由病从治,焉分男女长幼,有等同然。愿帝明鉴”。帝曰:“取病何得嘻咦,非挑谩之何为?” 忠臣齐语:“凯非奸佞小人,随驾侧伺御,功劳非凡,但得宽宥之”。帝怒稍息,贬凯入空门“相国寺”为僧。屏卖市井为妓……身入贱业,旧未曾习“导引”但尚体解“推按”于一、二。身入妓,从旧忆,随技乃博,为纨绔以解重坠……。至此随妓技艺乃布市井。
不数载,金兵攻城,逼入“相国寺”,凯引众僧相拒。金将呼曰:“白云秃儿(智凯法号:白云)速降,大事已去,降之富贵……。”凯曰:“达夷胡语,江山易改吾志难夺。生为大宋人,殁为大宋鬼,胡虏小儿休望矣!帝虽负吾,吾焉负大宋江山矣。”随与胡斗……。
次明鸡晓,寺门内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自宋诏令后“导引不语内功”,“内功不言按摩” ,对此事的谈论均为忌讳。《圣济总录》中,亦有这样一段记载:“世之论按摩,不知析尔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尔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由此可见,在大宋以前,历代均论“导引按摩” ,到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又发出了费解?由此看来,这一民间的传说,也不无道理了(事实有否,留给历史学家们验证吧。)。

旧时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祸罪诛连九族。由此原属“导引按跷”这一健康身躯竞被肢解,专业的人才被打入了冷宫,部份精技精术,随之后续的继承人亦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可是临床上的效验,也会使知情者恋恋不舍。这在《圣济总录》中,又作以了专门介绍。“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膘悍者有所归宿” 。

事实上原本属於大众的珍宝,从被宫廷禁锢后又回到了民间。许多民间医家,他们虚怀若谷,对此医术孜孜以求。例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以及小道藏《云笈七签》,《儒门事亲》等等,诸多名著均对“按摩术”给予肯定并作以推广。

此时,集民间众医家所长,有关“按摩”的专著《推按精义》与《推按问对》的问世后,亦成为“民间师带徒”的模本。盛行宫廷的“内功推按” ,此时又从新扎根在了民间。诸多著述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精技的“按摩”医术,并没有在统治者的压榨及世俗劣性的歧视下而泯灭。它仍以师带徒或子承父业艰难的在延续……

曾以任督二脉,谓之“小周天”行运法的“内功环运法” ,宋代就已发展到 “大导引术”中去了。从弓身而返,至太阳俞注;从夹脊内传,再到“天罡指穴术” ;这都是在宋代,“导引”被贬入冷宫后的精品之作。可是,在公开埸合下,大多医家又均忌谈论“导引” 。旧以“污人,则殃其术;贬其术者,实贬其人……” 。直至今日,这一劣性陋习在社会的各别角落里仍有残迹!旧中国,正是从这旧的习俗劣性中挣脱出来……

从宋到清,在这几个世纪里,许多默默无闻的医家,为了我们民族的昌盛,他们勇于冲破封建专治束缚下的罗网,奔走在民间,为人民健康留下了至诚的默默无闻的足迹。

元代医家滑寿(伯仁),将其原属“导引”中的“周天环运” ,这一重要的医疗依据,再次的书写出来,并且与十二经相提并论。以往对奇经八脉的陈诉,它不直接参于人体的气血传输,而是负责溢蓄的(《难经》)。在此,它明确的指出任督二脉,对人体气血传输确是以十四经脉构成了主系。并着重指出:主系传环的重要性,是针对阴阳气血的平衡(生命活动的依据)。针对“导引” ,使气血适衡性,是其它手段、措施所无可取代。对于十二正经来说,它已不是十二经,而是“十四”经,故名:《十四经发挥》。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伯仁” 前辈用心良苦,是他重辄了“导引”的真实内涵,指出了“导引”在构筑人体气血传输上,对人体生命的绝对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引申了人体气机运行的繁复机制,诱发了“气玑理论”的综合完整性。在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所见到的民间传承延续下来的《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就是一典型实例。

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气机理论” ,它不仅指导了“推按术” ,尤其对“针刺”来说,更使“取穴循经”在“循经执证”上,已登上了巅峰,达到了简而捷明。在此又引申了“药物的归经”之说。由此证实了临床效验的可靠性,以及在缩短疗期上提供了保障。实践总结出“任督二脉”在调整、约束、平衡十二经气血,在保障气血流注中的必要性。并使“针刺、推按” ,在临症的补泻上有据而凭。它足可以以点代面,就临症而言,直指于此而谈“补泻”了。这正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明代虽列“按摩”在其十三科之内,但往日的兴旺已是望尘莫及了。在民间的“推拿、按摩” ,又有“六不按”之说:“不紧衣结带不按;女子前胸乳下不按;少腹下不按;股里上下不按;无人陪患皆不按。”由此可见,民间医家出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治疗上则被制约,使临床施治范围,仅仅的又被局限在人体的几个部位上,这无疑使“推按术”在针对疾病的治疗范围上大为减少。从古老的“是从痛所到为病所是,从民间传说中的三不背,直到没有不背之理(有病不背父母、夫妻,不背医也。)”,这足以证明,生根扎根在民间的医生,他们所走过的历程是多么艰辛,百姓们为了解脱疾病的痛苦,尚需封建礼教的桎梏。
正是出于此等原因人们忌讳,把以往的“按摩”亦更名为“推拿” 。对于成人的“按摩”责被视为下贱。再加之“六不”的制约,成人用“内功点穴按摩”治疗疾病术,在社会上已是寥寥无几。这也正是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把“推拿”与“按摩”混为一谈(事实上推拿与按摩,是两种不同的技法,针对不同的病变种类在临床中的实施)。与此相反,成人“按摩”的衰落,确促进了儿科“按摩术”的发展。基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谓纯阳之体),取“推法”为多,医家著述则以“推拿”冠名。此时代表作有:明代,张廑云的《按摩仙诀》,周于藩的《推拿妙诀》以及杨继舟在《针灸大成》中又收录了《保婴神术》。由此可见,针灸与推拿已有机的融为一炉。
  
直至清代,以往的“内功按摩术”一直隐藏在民间。虽不能公开执业,但也从未绝迹。

据传说:“弘历年间,乾隆微服出访,不期偶染风寒。寒热交作,百药未效。居榻,偶迂店女小秀。秀,独擅“内功推按”,未至刻,其病随手而愈。寡人惊讶不己。慨曰:“当此术何不扬善?……”
帝携秀入宫,众,广语贱小秀.秀愤私语弘历。朕曰:“吾亦扬善,何奈众贬。吾善,众不善。虽善,苦力不能为之。世称谓天子,朕苦寡人自知,其坏之不为,善之亦难矣!”

从上面这段小故事里,我们了解到,乾隆爷是在三下江南私访时,有一次得了重感冒,服了很多药也没好。他在投宿的旅店中,迂到了身怀一技“内功推按”专长的女子,名叫小秀的。经过这位女子大约不到十五分钟的冶疗,病体竞一次康复。乾隆十分惊讶并感慨的说:“你有这么好的医术,为什么不把它发扬出来呢?”
随后,便将小秀带入宫中。入宫后小秀遭到了恶意诽谤……。小秀气愤的象乾隆,私下里讲了这些事。结果弄得乾隆爷也没了辄。乾隆说:“我满心想办件好事,发扬出你这精湛的技术。可设有办法,大家不认可。既使我想办好事,也是无能为力确又奈何不了。人称,我是居天之下,万人之上是天子。可是,我自己的苦衷,只有自己知道,身为天子办坏事不行,可办好事这该有多难啊!…

由此可见,封建帝王虽是一言九鼎,面对祖宗留下来的陈规旧制,是家法!谁也不敢轻碰。……这,在乾隆年间,由政府编篡的《医宗金鉴》里,便可窥见一隙了。事实上,在民间许多的志士,力奋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光大。“推按术”在民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在《医宗金鉴》里,“推按”确仅仅局限在一部份“伤科”的治疗上。至于对内科、妇科疾病只字未提。尽管如此,可是在“刺灸心法要诀”中,确载有任何书籍,所从未载过的“内功按摩”的‘特定穴’之—“阑门” 。可见“阑门”穴既被引载到针灸著述中,足以证明“内功按摩”的诸多手法,并不是疏露,而是不便载入也未可知……为了保全璀璨的民族文化,在清朝,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在民族医药浩瀚的海洋中,为民族医药的繁衍作出卓绝的贡献。当时,推拿医学著作相映相辉。典型的代表作有:夏禹锡氏的《幼科铁镜》,骆如龙(潜庵)的《推拿秘书》,熊运英(应雄)的《小儿推拿广义》,张振銎的《厘正按摩要术》,钱怀村的《小儿推拿直录》。以及《推拿易知》,《推拿指掌》,《推拿捷径》,《推拿诀微》,《推拿图解》,《小儿推拿术》等多部著述。这些著说各俱春秋,也为祖国民族民间推拿医术光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新 生


    历经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下的中华民族,终于在无数先烈们的浴血奋斗下,冲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奴役,迎来了伟大共和国的成立。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祖国医药沐浴在新中国的温暖怀抱中。在有关医药政策的指导下,已被封建制度监禁了多个世纪的“导引按跷”医术,终于在党的温暖阳光雨露下,涣发出古老青春的活力,一展以往的勃勃生机。他们的后继子孙依“人民医生”的英姿,登上了民族医药的大雅之堂。

    从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们被人民政府请进来,受聘到国家各级医疗机构任教或任职。旧时代苦奔衣食行走的岁月,一去永不复返了。在此间他们有的又被派出去,到国外考查学习。为增进文化知识素质,政府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对年氏已高的长者,政府推荐新生力量组织写作班子,为他们进行执笔代著。为了人民健康保健事业,发挥民间医生的专长,将师带徒的形式又发展到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全国设立了多所大、中专中医院校面向全国(地区)招生。在县以上医院,大多设立了“针灸、推拿”科室。甚至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又设立了专科医院。以往走乡串户持有一技的“推拿、按摩、针灸”等人员,不仅登入大雅之堂,政府又给予优裕的生活保障。中华民族传统、传承医药,真正的回到了人民的中间,使本属劳动大众所创造的财富,又重新归还给人民。人民政府在发展地区的民族医药上,又提供了诸多的支持、便利,在挖掘祖国医药的宝贵财富中硕果累累。六十年代初,在北戴河我国第一所以气功参于医疗的疗养院面对世人。众多纷纭的‘推拿、点穴、按摩’医术,群芳吐艳百花汇萃。同道们相互交流技艺心得(学术研讨),从此,打破了存在医界门户的劣性陋习(故步自封,强权凌弱;灭他树己,寡人独尊;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以周潜川先生为代表的“导引按跷”精技精术《气功药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莪眉十二庄释密》、《莪眉天罡指穴法》,以及王文、王雅儒前辈《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曹锡珍先生的《外伤按摩八法》,马秀棠先生的《点穴疗法》,郑怀贤先生的《伤科按摩术》等前辈们的著述问世。这些精品之作,为“导引按跷医术”恢复本来面目拨云见日,民族医药开始走向复兴之路……我们中华民族,是人类伟大民族之一,她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大千之林之能。可在它的身躯上,也曾淀积了几千年封建的尘埃。每当我们拭拂这些尘垢,谈何容易……

 

一 场 浩劫


    曾经历了百年国耻,从愚鲁睡梦中生醒的民族,正当它大踏步的进入经济复苏的时刻,确走入了“文革”动乱的深渊,我们的民族,无端的承受着这人为的灾难。在十年浩劫中,“复古、返旧、封建迷信,反动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为资产阶级服务” ,甚至是“现行反革命”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我们前辈们的头上。共和国的良才,在浩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叫嚣中,几及无一幸免。本以刚刚复苏步入正轨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又被打翻在地,取而代之的则是野蛮的狂热,千百年来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被置于灭绝之中,民族医药受灾也相当严重。民族文化的承继人也倍受打击与迫害。千百年来以师徒承袭的民族医药,为师的“人天师表”形象被打翻在地,又被踏上了一支脚……。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可是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所造成人才的损失,甚是无法弥补。很多爱国热爱民众的好医生,怀揣着民族文化的珍宝,带着他们的饮恨与惋惜而与世长辞……。有人说,中医的脑袋是四楞的是老巧加顽固不化。此话不无道理!然而我们的民族,民族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铮铮铁骨威武不屈的延续,中华民族的巨厦正是靠着这此吃草根树皮籽种的硬汉们的正义、正气在支撑着。


劫 后 重 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伟大英明决策,挽救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挽救了民族的璀灿文化。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英明决策,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将随着人才的葬送而被彻底的毁灭了!落实文革政策以来,曾蒙受不白之冤的医界前辈们被平反昭血,从新回到“白衣天使”队伍里。“全民,集体,个体” 三条腿走路的方针,使中华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又焕发了古老青春。科学的命运,无不与它的民族兴衰而息息相关。在民间传承下来的祖国璀灿医药文化,它的后继子孙也日夜企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在民间素有一技的“推拿、按摩、针灸”等医药人员,又重新充实到医疗卫生战线。这无疑使民族医药文化,进一步延续注入了生机。建国以来,我们正象孩童走路一样,终于在左右摇摆中迈稳了脚步,扎实了根基。“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民族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双翅。在这跃马腾飞的岁月里,尽管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新世纪的曙光已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华民族将给人类带来和平、安宁、幸福无容置疑。千百年来祖国民族传统、传承文明文化,既将在共和温暖阳光雨露下再度崛起……科学它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数铁的事实足以证明:“科学的真实,它不会被刽子手的摧残扼杀消声匿迹。在科学面前的虚伪,它不会为有吹鼓手的吹捧、喝采,就能流芳千古!” 。


艰 难 的 历 程


    社会文明进步势不可挡。由于我国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全面步入小康为时不远。健康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应运而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古老朴素的“导引(气功)”健身法,空前的席卷了中华大地。可是,就在这百废待兴,拨乱返正,民族腾飞的岁月,中华民族古老璀灿的“导引按跷”文化,竞被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篡改后,又被引入到“宗教”式的狂热中去,群众性的健身运动,竟然又被旧习俗的劣性所取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多事之秋的岁月里,再次被少数愚蛮狂热分子乘机扭曲。从“反动封建会道门”形式发展起步的邪教,打着全民健身幌子,已将“人类健康”篡改为摧残人类。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团结,刚刚复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被野蛮的引入歧途,几及落入万丈深渊。摆在共和国面前的又是与伪科学生死存亡的较量……以“气功”习练为由的狂热分子,妄想借“气功”习练来制造动乱,欲以群众健身为由,以扭曲改革开放的正常进行,达到它不可告人的目的。参于这场动乱的习练者,大多出于自身习练的朴素感观,且又盲目的不甚了解这内涵的底里。但中央的决策英明果断,苦口婆心的做了大量对陷入者的挽救工作……在百废待兴民族崛起的岁月里,面对这场人为的发难,由于缺少经验,(尽管有打假者出现)让人们擦亮眼睛去识别真伪,尤其是在“气功”的理论上去阐论透彻而让所有的“气功”习练者折服。

    事实上“气功”是一门高深的需要人们科学理念的去探究,也是目前尚不适合普及的祖国传统文化中的高级生命科学。对于这古老的文化是否需要继承,这是争论的焦点。在以往,言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句话足能定论,讲传统那就是“封建迷信”,要么就是“四旧” 。知知者,讳而不言;不知者,不知从何谈起。事实上不仅仅是“气功”,就连对中医的认识,至今仍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发掘研究下去。这正象毛主席所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门学科,它不是简单的医疗,而是牵扯到天文、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事实上,不是中医科学不科学!实在是我们对自我民族的文化尚是了解得太少,了解得也太肤浅啦。不科学,它能漫延了五千余年而构成文明吗?以往由于认识上的过错,在历史上也曾做过对事实的错误评断。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也曾发生过自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实施过践踏以及扼杀(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今天在科学腾达的文明时代,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曾被扭曲、被误导过而因噎废食。导师马克斯曾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岐岖的山峰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百废待兴,民族兴旺,社会安定团结,这正是所有良知的华夏儿女所日夜企盼着的事,无数默默无闻的志士仁人,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于未来,勤奋的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这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继“气功”的后尘,“若石足疗”在媒体的鼓动下又率先的席卷了中华大地。之所以“若石足疗” 能遍布在中华大地,事实证明了百姓的需求,简便中的健康。事实上若石的双脚迈出了本属医疗的禁地,为了快速脱贫致富,现今三陪小姐,正是在“足疗” 、“保健按摩”的挡箭牌下,干着半边遮体半裸身的勾当。一时间“保健按摩” 成了黄色服务的代名词,个别色情洗浴,也不乏成为性病的传播之源……

    什么是保健,什么是保健按摩?保健按摩的发展,现今,究竟要寄托在那一领地,给予人们增添了疑虑!故名思义,保健即保障健康。那什么又是健康哪?健康就是人的身心(生理、心理)均处最佳状态。既是保障人们身心的健康,是通过按摩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地。可以说,“保健按摩”是人类寻找健康途径的一种优选。就事实而论,现今的“按摩”,根本谈不上保健二字。对于“保健”二字的内含,仍需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面对着医疗与健康,可以说:医疗不是健康的主体,是健康的从属;它是对健康的一保护措施。在这保护措施中,面对经济还相对贫困与落后的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讲,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仍然需要付诸于大量的财力、物力。尤其在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举步腾飞,百废待兴。

    璀灿的民族文化瑰宝极待发掘与播扬…… 以人疗人,达到人类生命的自我完善,尽可能的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浪费,它附合我国的国情与国策。更能给于发展中国家的予防医疗,提供有力的借鉴。不仅如此,对发达国家里的人群,提供减少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更具长远利益。通过古老朴素“导引按跷术”,让健康步入社区,步入我们每个家庭,不仅是播扬中华民族医药瑰宝,更是让人类与自然祥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天职。


肩 负 道 义使命


    自古以勤奋自立、自强的中华民众,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氛围内,以公正、公开、平等竞争,为民族盛世到来跃跃欲试,“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的竞技场,必充次到每个家庭。随之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的需求,“推拿、点穴、按摩”疗法已步入到了社区,为新世纪“人人享有健康保健”而展示了它无穷的生命力。以往一家独据,唯我是视听的模式,已适应不了经济大潮的发展。要把文明健康带给新世纪,华夏子孙以为国作贡献为荣,为人类奉献为誉,依“坐、等、靠、要”为耻。而以先辈们为榜样,继往开来,孜孜以求为民族文化的兴旺发达,为新世纪、新中华的盛世立新功。中华民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民族的优良品行,定能光复旧物自立于人类大千之林。为人类同登寿域各尽所能!

    沉潜在民间己有几个世纪的“导引按跷”文化,经历了时代的风雨剥蚀、使它的自身更加洁白与自律。它能够在改革开放振兴经济大潮中公开披露,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伟大光辉政策蒂结的丰硕成果。历史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承担起这一民族永远兴旺发达的重任。只有在这改革开放明灯光辉引导下,共和国的良才才能各尽所能。现今世界的风云变化,正朝着人类文明激进。人类的发展,也正是野蛮愚昧与文明进步的彼此较量。为获取最大的生活空间,为提高自身的生活、生命质量,人们也在冷静的深思中……

    由于化学药品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有识者的共识。中草药已趋炽热,可是对于野生中草药资源而言,以往贫穷带来的野蛮采掘,物种已是日渐稀少,个别的已濒临绝迹。为生存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使本以有限的自然资源趋于溃乏。人类只有这一个地球!照此以往,未等孙辈的来临,自身就已尝到了恶果。为了子孙万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从现代做起,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耗费,用人来疗人,这正是“导引按跷”真谛所在。也是“以防为主,变攻为守”的绝好上策。我们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正是以五千余年璀灿的文化文明而被世人所注目。在回归自然从温绿色生命的真谛中,回忆起我们的祖先,早早就树起了人类生命的灯塔。从有形到无形的求索,从无形到有形探取,正是人类要达到与自然永存,是让人发挥出最大的自我能动与万籁和谐共存。这不仅是聪明之举,乃是自身最大获益,科学文明昌盛到了电子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从蹈野蛮复辄。

    尽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感到中医队伍后继乏人……。出自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在传统、传承中医药范围内,个别出现了脱节。至二十一世纪我们为电子时代里,传统传承中的民族医药发展的慢节奏,能否长此以往下去,已令人感到惶恐……面对中医中药如何经得超新时代的挑战,自己能否在这竞争中以生存而求得发展下去,已是迫在眉睫。事实上,中华民族医药它有自我超前意识,超现实的真实……。现今在中医药的队伍中,它缺少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真正的科学知识的内涵。为什么我们总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无休止的喋喋不休的争论上去哪?难到光靠嘴巴去争论,“克隆”就能实现吗?可以用事实来回答,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结晶,正是人们从宏观又到微观,从微观而又引申到宏观中,它是用了勤奋的血汗,是用了前赴后继的不断拚博,是在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才谛结了人类生命科学的真谛。就拿生命的起源来讲,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非但是阴阳遘生而产生生命(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它甚至早已谈到了生命的本源,是来自自然中的无形孕育。不仅是人,甚至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的这一辨证中的事实。中华医药它不仅是从宏观着眼,更从微观上已窥视了人生命的起源是来自自然的无形孕育。那么在突破了唯有精卵结合创造生命之说,以被现今的克隆而证实。这就足以证明,我们祖辈的生命微观论,早在公元前就发表了这伟大的真知卓见!这个无形的孕育,它就是“气” ,是“气的功能” ,简称:气功。可以说“气功”是祖国医学中的高层次发挥,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完善。然而说它是高级,就高级在恢复了人的自我,发挥了自我本能生存中的竞立。它正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同时也是中医的灵与肉。

    现今人类生命科学已步入新的领域。医学领域己从染色体步入到基因探索。面对高科技下的人类生命科学,它已随着电子时代的步伐而步入了新的高峰。如何去发掘、继承、播扬我们这份民族医药中的宝贵财富而使之光大,这尚需一段时日。这不仅需要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更需要有关医药政策的协调,进一步为人才涌现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需要有志振兴中华民族医药志愿者的献身精神与勤奋拚搏。


展 望 未 来


    在新中国第二代不巧的伟人邓老的伟大宏图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史无前例新世纪的曙光。经过二十余载的改革开放,有了江总书记的稳中求胜,在朱总理经济软着陆下,又为我们民族经济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民族正以日新月异,举步腾飞。尤其是在突兀其来的SARS病毒面前,在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带领下,我们再次的经受住上苍对我们的考验。有锦涛书记、温总理的“温柔儒雅,刚毅果断” 。又有吴仪代部长的“充份肯定、着眼未来。”我们深信,在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真抓实干”下,我们的民族医药,定能老枝绽新花,民族医药,一定能走出国门,一展中华民族医药的英姿,而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回顾近二十余年历程,自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在各条战线上具有一定学识专长的人才被采用,新世纪新一代人才不断涌现。以往以我独尊,孤家寡人的恶习,已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所冲垮。在科教兴国,以法治国,以德立国的大业方针指导下,中华民族医药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医药条例”的实施,明朗的唤起了沉潜在民间的祖国医药,五十六颗璀灿耀眼的明星构成的华夏民族,必汇成人类巅峰上永不殒落的明珠。新世纪科学文明的中华盛世,必将永载於人类的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