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 赤 散  ▲▲▲

 昵称12812548 2015-05-14
导 赤 散  ▲▲▲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释名〗王子接:小肠—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为淋痛。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
〖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 各等分[各6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top

〖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
〖病机〗
 手少阴心之脉沿食管上行,经过咽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 ── 口渴欲冷饮
 舌为心之苗 ── 口舌生疮
 心经有热 ── 心胸烦热,面赤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 ── 小溲赤涩赤痛

5top


君 木通 ── 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
                  ├两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
  ┌ 生地 ── 清心热而凉血滋阴┘
  │
臣 ┤     ┌ 清心
  │     │
  └ 
甘草梢 ┤ 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止淋痛
        │
        └ 调和诸药

佐使 竹叶 ── 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四方合用,共成清热利水养阴之剂。
本方主治举例

5top

1.本方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清热利水之功。
3.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

5top

  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用胃虚弱者慎用。

5top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移热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加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临床报道:以导赤散加细辛、银花、连翘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其中疱疹位于胁部者4例,腋下者1例,腰背部者2例,腹部者3例,臀部及大腿内侧各1例。位于胁部加柴胡,位于下肢加牛膝。服药3~4剂者5例,6~8剂者7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87;6∶34)

5top

〖附方〗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各10g)、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 各七钱半(各15g)  

用法:锉末,每服三钱(10g) 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方歌:清心莲子参芪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