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冲刺阶段小法宝——地理计算公式盘点

 许愿真 2015-05-15

1、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n1*d≤△H(n1)*d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注:既适合陡崖也适合普通等高线图中的两点。

坡度=H /L【△H:垂直距离     L:水平距离】

2、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晨线与赤道交点指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指示18

晨昏线与极昼圈切点指示0点,晨昏线与极夜圈切点指示时间12

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指示春秋分,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指示冬至夏至

2)图上计算:

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4分钟、经度1/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大致与180o经线重合)东跨日期减一天,西跨日期加一天。

3)“同侧相减异侧相加,东加西减”

3、时区:

1)中央经线=15o×时区数 如西四区的中央经线为 15×4=6060oW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度÷15=.....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

4、区时: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加)西晚(减)

5、正午太阳高度:Hn

隔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每与直射点相距 110公里太阳高度角变化1o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n=90o-纬度差

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差值求解同样满足同侧相减异侧相加的法则。

3)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两地位于直射点同侧)

4)某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或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46o52’;某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Θ,Θ为当地纬度。

5)某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为Θ+23o26;某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是46o52’

6)极点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 (极点出现极昼时)

7)极昼范围【90o-δ—90o】其中δ表示直射点纬度。

(8)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2δ 推导出:

刚好出现极昼的 Hn=2δ  极点太阳高度=δ

另附:直射点约平均4天移动1o,有时候可根据月份大致估算直射点位置

9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

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10)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倾角α=纬度差[直射点与安装点的纬度差]

 助记:安装倾角阿尔法,恰好等于纬度差

11)子夜太阳高度=纬度和-90o

(12)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的规律:每于直射点相距111km此刻太阳高度角相差1o,例如:太阳直射(20oN,120oE),则此刻(20oN90oE)处太阳高度应大于70o;又如太阳直射(0oN,100oE),则此刻(0oN,120oE)处太阳高度应恰好等于70o

6、昼长和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

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

3)图上计算:昼长=昼弧/15度(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7、气温垂直递减率 0.6oC/100米 (一般情况)

8、当地地理纬度=北极星的仰角

【北半球的夜晚才易观察到北极星】

10、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一般地图中)  比例尺2=图上面积/实际面积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图上距离的缩放、并非图上面积的缩放,且比例的缩放不能改变实际距离和实际面积,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2)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在经纬网图上:同一经线上纬度跨度1o的经线长111km

 例如:(120oE, 30oN)与(120oE, 50oN)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11*20=2220 km

同一纬线上经度跨度1o的纬线长111*cosΦkm

 例如:(60oN,60oE)与(60oN,80oE)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11*cos60*20=1110 km

4)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例如:(120oE,50oN)的对趾点为(60oW50oS

11、有关人口的计算

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

12、径流量 = 降水量—蒸发量其中径流量包含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3、地震能量差=震级差*30【如8.1级的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比7.6级唐山地震多15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