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朝阳大桥正式通车 多项世界技术打造南昌新名片

 诗意秋天珍藏馆 2015-05-18

5月18日9时38分,随着桥上小车的驶入,南昌朝阳大桥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实现正式通车,成为南昌市第六座跨江大桥。朝阳大桥的开通对南昌市民来说是一件贴近生活的喜事,作为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江西第一网媒的中国江西网派出4G卫星全媒体直播车,现场直播朝阳大桥开通盛况。随着大桥的开通,社会车辆陆续的从大桥上通过,中国江西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第一辆通过大桥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士司机姓辛,是从红角州南航过江去老城区。据司机辛师傅介绍,以前过江去老城区,要经过南昌大桥,这个时间段过南昌大桥肯定会拥堵。“我从网上了解到朝阳大桥今天通车,我就上来试了下,发现大桥非常漂亮,现在走朝阳大桥直接过江到快速路,节省了很多时间。”据了解,朝阳大桥全长3.3公里,双向8车道,大桥跨越赣江范围全长约1600米,分主桥和引桥两部分,其中主跨长908米,桥宽37米。朝阳大桥的通车将极大地舒缓南昌跨江通道的交通瓶颈,减轻南昌大桥、生米大桥、八一大桥的交通压力。(中国江西网记者王玉磊摄影报道)

早上8点左右,南昌朝阳大桥被雾笼罩。

南昌朝阳大桥于18日上午9点38分正式通车,车牌为赣A38F09的车子成为第一辆通行车辆。

高空俯视朝阳大桥。

南昌朝阳大桥已正式通车。

5月18日9时35分,随着赣A38F09白色小车的驶入,南昌朝阳大桥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实现正式通车。

从2012年10月18日的开工到2015年5月18日的通车,朝阳大桥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它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作为江西省第二座、世界第五座双层汽车、人行双层桥,朝阳大桥的高大上让人兴奋不已。它位于南昌市生米大桥和南昌大桥之间,西起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南大道,东至朝阳洲抚生路,主桥主跨采用六塔七孔单索面斜拉桥方案,在南昌市首次采用投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18日的南昌气温大约在20℃,上午8时,站在这座长3.2公里、宽37米的大桥上,微风吹过脸庞,看着远处朦朦胧胧的建筑,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

“南昌朝阳大桥在设计上注重以人为本,桥梁顶板之上通行机动车,并充分利用翼板下侧空间设置通道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实现了机非空间分离的目标。”南昌公交总公司运调处处长王小平说,八一大桥、英雄大桥等过江大桥均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同时行进在桥梁机动车道的现象,不仅较大地影响了两岸车流、人流过江速度,且存在安全隐患。“今日开始,222路和233路线路优化后将从朝阳大桥经过往返。”王小平说,朝阳大桥的开通将有效缓解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的交通压力,这既可以缩短老城区与西客站的乘车时间,同时满足朝阳新区与红角洲、西客站的快速出行需求。

【技术】多项世界级技术 降低造价方便维修

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朝阳大桥是目前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斜拉桥。在近期南昌召开的多塔连跨斜拉桥及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关键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车宇琳及王用中等桥梁专家对南昌朝阳大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300余名国内桥梁专家、技术人员等参与了南昌朝阳大桥的建设经验交流。

据介绍,朝阳大桥成功使用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首先是波形钢腹板的应用,大幅度减轻了桥梁上部结构的自重,进而减少下部结构的工程量,降低了造价。在施工过程中,它可以减少大量的模板、支架和混凝土浇筑工程,免除在混凝土腹板内预埋管道的繁杂工艺,从而方便了施工。

此外,朝阳大桥采用了新型的梳齿型伸缩缝新技术,它具有伸缩量大,间隙自动清渣,防水、防尘性能好等优点,从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作为城市桥梁,它最大的优点是可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更换、维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