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发现:南昌赣江上这些桥 你都叫得出名字吗

 星河异彩 2017-08-18

1963年前仅有“八一大桥” 生米大桥创造4个全国第一

生米大桥

老八一大桥

从1936年底,赣江上第一座大桥中正大桥通车,到今天的朝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座横跨赣江的大桥,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守望着南昌人的幸福。

“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在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空间规划中,赣江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而跨江交通情况也直接关系着南昌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架在赣江上的桥梁逐渐增多。

从1994年1月10日南昌大桥建成,到如今朝阳大桥飞渡赣江,在21年的时间里,南昌架起了一座座跨江大桥,八一大桥、赣江大桥、南昌大桥、生米大桥、英雄大桥、朝阳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两岸,气势恢宏,与赣江两岸旖旎风光连成一体,形成“一江两岸,多桥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成为南昌一道道独有、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在母亲河赣江南昌段还建有:豫章大桥、龙王庙大桥、向莆铁路南昌赣江特大桥、楼前大桥、滁北大桥、北旺大桥、沙田赣江特大桥、福银高速赣江南、中、西支大桥等桥梁。

中正大桥:战争中两度被毁

从九连山发源,赣江经过七百多公里的奔腾,由南往北穿过南昌,进入鄱阳湖,注入长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横贯南昌南北的赣江上,只有一座桥,就是建于1936年,曾在战争中两度被毁的南昌中正大桥。

常年研究南昌历史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黎传绪教授告诉记者,中正大桥在1934年12月兴工修建,1936年底建成,是赣江历史上第一座桥梁。桥长1077.82米,东岸引桥长41.55米;两岸引桥总计长147.67米。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桥28孔,每孔跨度35.33米。桥面宽9.67米,汽车道6米,两旁人行道各1.33米,汽车道载重10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墩柱,钢排架梁,洋松木桥面。

今年83岁的刘桂香老人回忆,小时候父母带着她过江时走的就是中正大桥,“我记得很清楚,桥面是用木板铺成,桥上的木板有宽宽的间隙,在桥上行走可以看到江面的波涛,偶尔有卡车经过,可以感觉身体随着木板摇晃。”

黎传绪告诉记者,南昌中正大桥曾在战争中两度被毁,1939年3月,日军隔岸对峙,企图攻占南昌。面临日军坦克战车的进攻,国民党守军匆匆忙忙在3月26日11时20分把中正大桥炸断。不料日军从昌北、牛行、生米强渡赣江,在第二天深夜就攻陷南昌城。日军占领南昌之后,修复了中正大桥。10年之后,中正大桥又一次被炸。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沿浙赣铁路直取南昌城,国民党把中正大桥炸断,以求阻止解放军跨江进城,解放军迂回至城东谢埠。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

赣江大桥:连接河东河西儿女的好姻缘

位于八一大桥下游的扬子洲处,有一座贯通南北的公路、铁路两用桥,熟悉历史的“老南昌”都知道,这是连接江西较早的铁路南浔线和浙赣线的一座桥梁,也是继八一大桥之后南昌兴建的第二座跨江大桥——赣江大桥。

1916年6月,南浔铁路从九江修至牛行并正式通车。1937年9月,浙赣线建成通车后,由于赣江的一水之隔,南浔线和浙赣线也只能隔江相望。特别是南浔线北有长江拦断,南有赣江阻隔,建成以来一直就是单独一线,不能与全国铁路联网,成为一段铁路“盲肠”。

彼时,赣地有民谚说:“河东的崽俚河西的女,有了姻缘难成伴侣。”谈及赣江大桥的历史,南昌市铁路局档案室的刘建平告诉记者:“赣江大桥连接的是南浔线,正因有了这座桥,才使得这一段铁路‘盲肠’得以进入市区,联通全国。”1956年5月,铁道部决定兴建南昌赣江大桥。为了加快赣江大桥的建设,政府从赣州、抚州专区调集民工6000余人参加引线土方施工。刘建平告诉记者,由于赣江南桥与北桥的联络线长1.4公里,处于江中扬子洲头,地势低洼,与大桥南端的桥头路堤同为低洼地,需要用大量的土方进行回填。然而,因为赣江两头均是沙洲,无土可填,回填土方的来源成为一个大问题。

“南线的土方需到40多公里外的梁家渡站外挖方取土,通过铁路运到赣江大桥桥头卸下填方。北线的土方则要到别的地方通过小车推来,这样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刘建平说,赣江大桥修建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是最为困难的时期。那时粮食紧缺,因为吃不饱饭,不少民工都离开了工地,工程被迫停止。后来,政府用奖励大米等方式鼓励民工,路基填筑速度大增。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大桥于1963年1月10日正式运营,结束了近半个世纪南浔线独立运营的尴尬局面。

新八一大桥:江西第一座斜拉桥

“最初的大桥是使用防腐木建的,据说能用很多年,但在使用了20年后,桥面很多地方都开始腐朽破损,部分桥墩受损,不堪交通重负。”刘桂香回忆,1955年政府开始改建大桥,不到两年的时间,桥梁改成钢梁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恢复通行。随着城市的发展,八一大桥先后经过多次改建加固,1957年改建后,八一大桥又经过两次加固。由于不堪城市日益发展的交通重负,在酝酿了一系列关于“八一桥”的改、扩建方案后,199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建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大桥,一座新“八一大桥”。“一听这个消息,我们一大家子就赶到老八一桥上去拍照留念,当时,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排队在八一大桥拍照。”家住下沙窝的许瑞祥给记者展示了一张老照片,男女老少20多人在人行道上站成2排,对着镜头微笑着,背后是老八一大桥的水泥桥面。

1997年10月通车的南昌新八一大桥,屹立在旧“豫章十景”中的章江渡口,新八一大桥设计建设工程部大胆采用4米桩径为主塔基础,使主塔基础和工程数量仅为国内同等跨度斜拉桥的32%,创造了当时的国内第一。在全国同类规模的桥梁中,八一大桥建造时间最短、造价最低。主桥跨度160米,塔高103米,长1040米,桥面最大宽度28米,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

“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经常骑自行车带着我去看八一大桥,大桥两边护栏镶嵌着十二生肖汉白玉浮雕及一些古文典故。”80后邓文钦告诉记者。

南昌大桥:第一座行人、公路两用桥梁

南昌大桥是连接昌南、昌北主要通道之一。大桥1989年10月1日开始修建,1994年1月10日建成,是我国在赣江上修建的第一座行人、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桥”。随着南昌“一江两岸”的发展,大桥交通流量猛增,使桥梁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而且经常有超过大桥设计载重标准的车辆在桥上行驶,桥梁局部已损伤,桥面破坏较为严重。

据大桥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大桥荷载设计和有关规定,机动车通过大桥时限载20吨。但是实际上,超载最严重的车辆甚至达到了八九十吨,为大桥设计荷载4倍。记者了解到,由于过往车辆密集,南昌大桥长期处于超载负荷状态,导致大桥出现桥梁裂缝、支座偏位、桥面破损等安全隐患。因此,我市2010年第一次对南昌大桥封闭维修。

生米大桥:一桥“跨过”4个全国第一

2006年4月30日竣工通车的生米大桥,是赣江上规模最大的桥梁,全长3880米,主桥宽35米,双向八车道,内河为三级通航标准,能抵御三百年一遇洪水袭击。生米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在全国建桥历史上创造了“四个第一”:连续两跨228米钢管拱桥;宽17.5米、长116米移动模架施工;采用大型龙门吊架设钢管拱;有底单壁钢套箱主桥水下大型承台施工。同时,主桥606米长的钢管混凝土系杆为世界第二索。

生米大桥横跨赣江,位于南昌城市外环线上,连接昌南、昌北两大城区。“生米大桥设计富有创意,主桥双拱如雄鹰展翅,象征江西在崛起,南昌在腾飞。”大桥管理者表示,生米大桥是南昌形成一江两岸城市大格局的重要纽带,对拉大城市框架,形成外环交通,构筑半小时经济圈,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生米大桥现在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城市过江交通减压。”大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米大桥2006年竣工后,每天通行的车辆达到2.5万辆(次),其中6成以上是大货车。”生米大桥对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的交通压力进行了有效分流,大桥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生米大桥

英雄大桥:我省投资规模最大的跨江公路大桥

2009年2月28日,作为连接昌南、昌北城的快速通道和南昌市“三环十一射”路网中的重要一环,英雄大桥竣工通车。大桥由五部分组成,包括北岸连接线工程、跨赣江北支大桥、扬子洲高架桥、跨赣江南支大桥、南岸连接线工程,主线全长约9.5公里,主桥双向八车道。工程总投资为17亿元,是我省投资规模最大的跨江公路大桥。

一座大桥,两种桥型。英雄大桥的跨赣江南支大桥为单缆单索面双塔独柱自锚式悬索桥。该桥独柱双塔三缆造型,塔高75米,三条优美的曲线大缆,勾勒出一幅“江上远帆”的船影。

英雄大桥通车后,不仅增加了城市北部赣江两岸的交通联系,使其与昌南城的联系形成环形网络,分流南昌大桥、八一大桥30%的车辆,大大改善昌北地区的交通状况。与此同时,英雄大桥的建成,拉开南昌5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加快了南昌的城市化进程。如今,英雄大桥既成为了南昌的一个城市标志,更成为了助推昌北地区和扬子洲地区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桥。

朝阳大桥:总投资23亿元 今日正式通车

作为世界第五座、江西第二座汽车人行双层桥的江西南昌朝阳大桥工程于2012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于今日正式通车,该桥同时也成为中国内陆第一座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多塔斜拉桥。朝阳大桥路线全长约3.2公里、双向8车道,总投资达23亿元人民币。主桥主跨采用六塔七孔单索面斜拉桥方案,大桥跨越赣江范围全长约1560米,分为主桥和引桥两部分,其中主跨长908米,桥宽37米,双向八车道,塔高45米。

远远望去,朝阳大桥横跨赣江,六个塔柱在斜拉索的衬托下如同一个个“合”字造型,寓意“帆合连进”。多塔和单面拉索多样组合,如同排列有序的一面面旗帜,象征着南昌人民齐头并进谋发展,体现了“一江两岸”城区珠联璧合的盛景。

朝阳大桥是南昌市“十横十纵”干线性骨架道路九洲大道跨越赣江的交通联系通道。“朝阳大桥建成后,可以分流30%南昌大桥的交通压力,减轻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的交通压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李章峰说,洪城路、昌南大道、洪都大道等肩负车辆越江重任的路段都将大大“减负”。

豫章大桥:沟通蒋巷与高速公路的重要纽带

豫章大桥建成于1990年12月,桥梁全长560.61米,连接南昌市区与蒋巷镇、南矶乡,跨越赣江南支,其左岸为南昌县蒋巷镇、右岸为富大有堤,是沟通蒋巷镇与市区及外环高速公路的重要纽带。豫章大桥为城乡公路桥梁,位于赣江东支、八一大桥下游8.36千米、南昌县蒋巷镇高梧渡口处,取南昌古城豫章得名。

随着年代的久远和过往车辆的日益增多,为了增强大桥的交通运输能力,豫章大桥曾于2008年进行维修加固。

龙王庙大桥等公路铁路桥:为南昌市民带来便捷交通

“朝飞赣江云,暮卷鄱湖雨”,一座座大桥的建成,为南昌人民带来了便捷的现代交通。位于新建县龙王庙并因此得名的龙王庙大桥(也叫新建县赣江大桥)为高速公路特大桥,横跨赣江,全长2077.8米,总投资1.6亿元,1997年始建,1999年建成通车。向莆铁路南昌赣江特大桥、楼前大桥、滁北大桥、北旺大桥、沙田赣江特大桥、福银高速赣江南、中、西支大桥等桥梁的建设也给南昌市民带来的便捷的交通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