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个你可能不知道的髋关节评分标准

 jqw81 2015-05-19


前,髋关节的功能评分标准众多,但多为几种基本评分标准的改良或演变。其中,国内的评价标准有北京方案(1982),北戴河标准(1993)和分项百分制髋评分(1994)。国外有很多种评价标准,如: Larson评分 (1963)、Goodwin评分(1968)、Harris评分(1969)、Adersson评定法(1972)、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1972)、Charnley改良的Merl D’Aubigne评分标准(1972)、Mayo评分标准(1985)、JOA髋评分等评价标准。


其中有许多评分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明的,其代表为Charnley评分和Merl D’Aubigne评分。这些评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疼痛、行走和关节活动等。总分多采用18分制,评分结果根据总分多用优、良、中、差的形式表示。这类评分法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优至差所对应的总分的差别。Harris评分主要在北美应用,Charnley评分则多在欧州应用, 国内多应用Harris 评分、北京方案、北戴河标准和分项百分制髋评分。


1.Iowa 髋关节评分:是Carroll Larson于1963 年提出了的髋关节评分系统,临床上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多是基于对个案或小组病例的总结,尚未形成相对规范的信息收集和评价体系。“iowa髋关节评分”系统的优势在于,首次提出对患髋的疼痛、活动度和功能分别进行评分,而不需要用某一特定的分级去描述患髋的受累程度。同时,Iowa评分还从多个方面对患髋进行了评价,如”无辅助完成洗澡“,髋关节畸形程度等等。这比后来更为更常用的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早推出了6年。


2.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由Harris(1969)提 的一套新的数值评级标准,能够适用于各种髋关节疾患的疗效评价,与Iowa 评分相比强调疼痛和功能的重要性,考评的内容和范围日趋全面,分数分配合理。Harris评分标准的百分制评分法在北美广泛应用, 国内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很多学者采用这种评价方法。


Harris评分的内容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其分数分配比例为44:47:4:5。从分数分配比例上可以看出,Harris评分比较重视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变化,而关节活动的权重较小。一方面,其认为宁可要一个不动而不痛的髋关节,也不要一个活动而疼痛的髋关节;另一方面,其认为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因测量者不同而差异较大,权重过大会使评分结果重复性差。


上述两个评分系统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1)没有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如果想确立一个严谨的评分系统必须考虑表面效度(是否能真实反映欲检测指标)、内容效度(是否能全面反映欲检测指标)、建模效度(各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密切关联)和校标效度(是否能精确反映出不同受试者间的差异)等指标。(2)其总分法不能直观地反映术后髋关节在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方面的改善情况。评分的记分算法复杂,尤其是关节活动度的计算;(3)评分中一些度量标准如表示距离的街区等不适合中国国情,提问时患者不容易理解。


3.Charnley评分:该标准最早由Ferguson和Howorth于1931年提出,1972年,Charnley的改进标准得到欧州国家的广泛认可,使用者甚多。该系统虽历经修改,但考评的内容未作变动,共有疼痛、运动和行走功能3项,每项6分。Charnley的改进包括在评分前先将患者按行走能力分为三类的概念:


即A类表示患者仅一侧髋关节受累,无其他影响患者行走能力的伴发病;B类患者双侧髋关节均受累;C类患者患有其他影响行走的疾患,如类风湿关节炎、偏瘫、衰老及严重的心肺疾病。Charnley认为,A类和行双侧髋关节成形术的B类患者适于进行三项指标的全面考评,而仅行一侧髋关节手术的B类和所有C类患者,只适宜进行疼痛和活动范围的评估而对其行走能力的评定应谨慎进行。


4.Mayo评分:Mayo评分标准:在传统的髋关节评分标准中,影像学观察指标的重要性未得到体现。Kavanagh和Fitzgerald(1985)提出了新的Mayo标准,加入了影像学评价指标。其中临床评价项目仍包括疼痛(0~40分)、功能(0~20分)、运动和肌力(0~20分)共80分,影像学评价指标则主要观察骨、骨水泥、假体相互各界面间X线透亮区的大小,占20分。与Harris标准不同,Mayo标准重视评价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而非简单测量髋关节的运动范围。


5.北京方案: 1982年,我国专家讨论提出了国内自己的《髋关节置换评定标准试行方案》。它以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三者为主要项目。每项分成6级,每级记1分,6级最好,1级最差。疗效总评定由很差至优良也分成6级:优良:16~18分;很好:13~15分;好:10~12分;尚可:1~9分;差:4~6分;很差:3分。该方案强调全面、适用、易于对比。戴尅戎等通过对Harris和Charnley以及北京方案三种方法比较后认为:


(1)Harris评分在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合理,如患者术后能获得一个无痛而有力的髋关节, 其绝大部分日常生活均能自理完成, 这就较一个疼痛、无力但活动度较大的髋关节更为实用。在评分中, 疼痛和步态两项占77分, 而关节活动占5分, 是有一定道理的。


(2)北京方案评分显示C类与A类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314), 似乎说明本法较难精确地反映髋关节的真实功能状况, 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案的计分方法有关,计算总分的方法可能需作一定改进。


(3)关节功能评定和髋关节手术疗效评定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前者着重于“功能”, 如评估某个关节的负重功能或活动功能;后者既包含有功能评定的内容, 又有诸如疼痛减轻或消失、跛行改善和关节肿胀消退等考评指标。功能评定常指某个关节而言,而疗效评定常指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把影像学观察指标融入到髋关节成形术疗效评定内容中是合理而必要的。


6、北戴河标准:1993年在北戴河召开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专题讨论会, 会上提出了新的标准[22], 对北京方案的不足进行适当修改,改18分制为100分制,将关节功能细分为生活能力和行走距离两项,总项目数由三项改为四项,提高疼痛项的分数所占比重,X线片评定标准作为附加项目供选择使用。陈安民等进行的比较研究认为,北戴河标准提高了疼痛权重,降低了关节活动度权重,是对北京标准的一大改进。北戴河标准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髋关节的实际功能情况。


7、分项百分制髋评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强等在Harris评分标准上进行改良,创建了一种分项目的纵向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分项百分制髋评分,包括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三个方面,每项为100分,每项实际得分能直观地反映出患侧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在相应评估方面的差距,有助于指导患者康复。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术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便于临床随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