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昌:做个抗糖明白人

 红花绿叶园 2015-05-29
王永昌:做个抗糖明白人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王永昌近照
 

  今年75岁的王永昌是省会一名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15年来,他不但没有患上任何并发症,还因为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走上抗糖之路

  2000年5月,我的身体出现了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经过体检,空腹血糖15.6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24.4毫摩尔/升,无疑,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空腹、餐后血糖都很高,医生开出了两种降糖药: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每日各6片。并建议我在饮食、运动和参加糖尿病知识教育等方面重视起来。从那时起,我就驾起“五驾马车”,走上了抗糖之路。

  我在最初服用降糖药一个月之后,血糖平稳下降。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减少降糖药用量和服药次数。当空腹、餐后血糖都达到正常范围又巩固治疗3个月后,我于2002年3月停用了降糖药(编者注:降糖药的服用因人而异,停用降糖药一定要有专业医生的遗嘱。)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下,实现了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黏五达标,取得了专家所说的“靠生活方式调整能控制血糖”的最好效果。

  其实,患上糖尿病以后我没有惧怕,但也没有放松警惕。我经常去医院监测血糖,并成为河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俱乐部的一名会员,我积极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的各种活动,经常和病友们交流抗糖经验,了解到哪个医院有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讲座,我也一定要到场去听,通过听讲座,我增长了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对糖尿病有了科学客观的认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糖尿病知识了解多了,我心里就明白了,对自己的糖尿病就更有底了。停用降糖药以后,我只靠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血糖。十几年来,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在抗糖斗争中,我也悟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形成了稳定的生活规律。

  愿与大家分享抗糖体会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但是可防可治的,只要管理到位,也是可以战胜的,我的抗糖体会是:

  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糖尿病。患了糖尿病,就要正确认识它,思想上不要太在意,既来之则安之。要到正规医院,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家里,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护士、管理员,要坚定信心,持久战斗。

  二、接受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要广泛学习糖尿病知识,不只做个糖尿病人,更要做一个知道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的明白人。积极参加有关部门及正规医疗机构组织的公益讲座,订阅有关专业书刊。不听信虚假宣传,不相信祖传秘方,以免耽误对糖尿病的治疗时机。

  三、平衡膳食。糖尿病人要根据自身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的饮食习惯是:进餐时,先喝少量的汤,有利于进食后的消化,荤素主食搭配吃,进食宁少勿多,每日不超过5克盐。定时定餐。我也遵守了“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原则。

  四、坚持运动。运动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每天做到步行上万步,坚持做八段锦等健身操,我的做法是:能快走,不慢走,能走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常年坚持,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

  五、糖尿病监测。糖尿病监测应该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十几年间,我检测血糖达650多次,每次都做了详细记录,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有利于和医生的交流沟通,并为自己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依据,减少了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每逢节假日,我还根据饮食、作息时间的打乱,随时加测血糖。我每年监测1-2次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项目,随时检测血压,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总之,得了糖尿病以后,我在思想上能够正确对待,并保持了乐观、宽厚豁达的心态,我还坚持科学的饮食、运动、监测、药物治疗,使体重、血糖、血脂和血黏稠度,保持基本正常的水平。其实,糖尿病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工作,拥有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