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水(12)

 剑舞w春秋 2015-05-31


说水(十二)

——食用菌水分生理与管理通俗谈

3、高水配方和储水培植、浸水培植

通常,高含水量配方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含水量影响原料透气性,所以,任何时候,配方的含水量并不是因为需要的量来确定,而是根据原料保持颗粒间孔隙以维持透气性基本需求所决定。因此在有限的容器空间,无法加大含水量以保证整个出菇期的消耗下始终能有比较充足的含水量。

但在某些特定技术之下,高含水量不是一定不能做的,当然,在许多菇种来讲,这是不可思议的,而对抗性很好、而且水分消耗甚大、能够进行开放培养的平菇,它就可行了。

在平菇畦栽的时候,多余水分会自然渗漏,进入其下的土壤或砂层。这样,高含水量配方就完全可以行得通,早期生料栽培盛行的时候,一些巨大体型的菇(动辄二三十斤)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那时候200%的生物学效率也真的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实际上,类似现在加保水剂的办法,床栽平菇使用大量的土壤来填充,因为无需压紧,不会影响透气性,所以也能够非常容易的获得高产。

添加土壤的方法在熟料栽培中仍旧被沿用,不过需要添加5-10cm的稻草以保证透气性,同时土壤量要限制在15%以下,添加土壤的配方也可以使得原料吸水性能大为改善,这是高含水量配方的一个变通。不过比起储水培植来说,它还是麻烦了一些。

储水培植,顾名思义,是在配方基础上,以显著过高的含水量让立着的料袋,有几乎1/3的部分处于水浸状态。我们知道,平菇在菌丝生长的过程里,有一种挤水的现象,即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到料袋的底部,菌丝最后形成一个无法继续往下生长的界面。一般人们会以为这样的状况是不良的,实际上不然。

在我们肉眼可见的水-菌丝界面,实际上是存在从不积水部位延伸到水里的菌丝的,当然,它只是和基内菌丝一样,看不见而已,琼脂培养基上的菌丝也是同样如此的。这种深入水体的菌丝,相当于一台台微型抽水机,在菌丝体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把本来属于环境水的多于水分很快输送出来。

所以,储水培植的头一批菇是在菌丝没有长满的情况下完成的,不过随着出菇对水分的消耗,菌丝也在不断的向下生长,同时把多余水分逐步消耗掉,这种办法牵制了头批菇的产量,但在其后的两批里,产量就不会出现严重下降,因而,最终产量也得到提高,这也是能够长期为菌丝体提供高含水量的结果。

高含水量对产量的作用表现在残料弃置时,常常出现意外大菇丛,其实就是弃置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了,使之还能有一次爆发性的产量。

这个原理引出来的还有另外一些技术手段,那就是补水方法的改进,目前在香菇培植上已经开始进入生产了。

这就是所谓的香菇水培。

香菇水培方法,是陈俏彪先生今年开始推广的,我还不清楚它的相关管理细节,作为朋友,我想他不会介意我对这个方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这个方法即是在香菇出菇过程里,间歇性使用水浸其一部分的方法,这样在出菇过程中,散失的水分能够及时补充,这和农作物水培就非常类似了,同时也可以补充某些物质。这个方法如果需要规模化生产,菇床必须水平,以保证浸水的均匀,而且菌棒必须置于不透水的垫底物上。因为是间歇性浸水,既有补充又不至于破坏表面的保护层,所以也不需要在出菇后手工注水。

香菇方面,我只能给陈先生当学生,但我认为这个办法其实可以更推而广之应用到未来的工厂化香菇生产上。因为如果是方包,这个浸水就更加方便,菇床设计也比较好搞,同时通过水位控制,不必人为去管理,而水温的变化则极容易带来日温差的效果。当然最好的方面是可以通过冷水储存达到节能目的,这样香菇长周期培植的高耗能也可以得以缓解,菇质也能提高。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