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学到一点产品经理思维的?

 汕头能率 2015-06-06

我是如何学做产品的?

很多人觉得我不是PPT高手,是一名围绕PPT打造产品的产品经理,没错,我内心也认为自己是一个产品经理。但我做产品经理的基因不是来自互联网,而是来自过去的工作经历。这种工作经历不是来自互联网,而是非常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要了解你的产品为什么不行,就必须去一线

1999年,我在一家广东机械制造企业里读研,有一次被公司派往温州做市场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们的产品在温州市场为什么失去竞争力,当然顺便做一些老客户服务。

当时做温州五金制品行业方兴未艾,理论上非常需要我们公司的产品液压拉伸机,但实际上市场反而逐年萎缩。我们找到当地最大的机械供应商代理,了解情况。

代理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是老牌子,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最近有一个公司98年才成立,技术人员是从相关厂家挖过来三个机械工程师和一个电器工程师,专门针对我们的市场生产相应的产品,功能上完全模仿我们的产品,但在速度上更快(这意味着单位生产效率更高),价格比香港产品便宜一半,比我们要低2000~4000元,而且在本地产销,利用关系上门推销,有本地优势。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提供本地化服务,交货快,价格有一定优势,对我们市场形成很大威胁。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来到温州,我们根本不会了解这些情况,连代理都准备换代理他们的产品了。

代理提出要打败当地对手,价格要降低,产品运行速度要提高(保证生产效率),而且交付周期要短,二个月内提供15台设备,工作台面要定制,这样他配合我们把对手的市场压制住。可我们当时生产周期是三个月出设备,而且利润很少,虽然我们有心配合,但内部认为确实很难做到。

不过这次调研让我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个性化定制,什么叫用户第一,什么叫残酷的产品竞争。

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反反复复谈要重视用户需求,贴近用户才能了解市场,其实这在很多传统行业是基本的常识,也是这么做的。

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市场正在面临快速的变化,我们看不懂看不准哪里有大的需求创造出足够容量的商业空间,不是不知道如何了解用户需求,而是找不到用户的变化趋势,这些才是问题。别迷信广告,中国消费者只看实效

我们读书时学营销特别强调品牌,品牌可以溢价,可以秒杀同行,我们自己购物也是认牌子的,所以砸广告打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思维对不对?

没有错,但是有个问题,在实际操作阶段,你要考虑从没品牌到有品牌这个阶段,你靠什么赢?

在机械设备这个市场,本来国产设备大都是仿制起家,谈不上谁是大品牌,谁服务好,谁交付周期短,谁价格低,谁的设备稳定,谁就更容易得到当地老板的青睐。

所以基本上在机械设备这个行业,花钱砸广告买关注度知名度的手法几乎没有,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购买行业。

你的设备物美价廉,特别是生产效率高,别人一天一台设备能加工500件产品,你能加工出600件,老板就多了100件产品利润,99年那个时代,订单多得做不完,大家都拼命生产,谁的设备效率高这件事就非常关键了!

我们做设备的,利润很薄,都没有办法花钱砸广告,产品的销售基本靠关系和口碑,关系固然可以做,但口碑是很难骗人的。

这些老板,不是同行就是对手,你家用的设备比我家的好,创造价值更大,他比你都先知道,马上生意就来了。

圈子很小,根本就不用广告,口碑在这个市场上是第一位的。比起你功能的高大上,稳定性更重要

我在企业学到的另外一点,产品功能多不多固然重要,但是产品的稳定性更重要。

说实话当年这些老板用机器,完全是野蛮操作, 可以用10年的机器,按他们的操作和维护方式(其实就是无维护)最多用5年。

不过老板们想得很清楚,5年后这个市场也许不存在了,设备可能也整体落后了,要保养得那么好干吗?不如5年内拼命用,把设备用残了,钱也赚回来了。

所以除了设备的功能和效率,老板也很关心设备的稳定性,是不是一用就坏了,如果坏了,就耽误他们赚钱了。

当地代理告诉我们,我们不要指望能挑战国外产品,的确他们价格贵但质量好,所谓质量就是效率高,操作稳定,连续操作就是不坏。

国产设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也许一个月都是好的,突然有一天就罢工了,如果这个时候刚好赶上你的关键订单在赶工,你的企业就会因为无法交付合同而挂掉。

但是工业品在复杂工作环境里要保证稳定性,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技术能力不是你想到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能马上实现和解决的。

后来我去软件公司工作,也发现类似的问题,一些基础的功能规划很好,做出来都不是死在没有满足需求,而是满足需求的能力不稳定,这样更让人讨厌。

一直到现在我都想,我们当时的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无法快速响应市场,不然我们稍微努力一下,绝对是这个行业的国内第一,上市都不是问题。

当时我们解决问题总想一揽子解决历史欠账,结果问题越做越复杂。

后来发现还有一种策略,每次改进一点点,哪怕不是关键问题,但用户吐槽多的问题,甚至允许没有想清楚前,先抓紧做细节改进,做错了我们再改。

每次进步一点点,用户更认可。现在大家把这种叫小步快跑,迭代改进模式,其实在工业品制造过程中一直是这么做的。

所以让人意外的是,我现在被一些人认为具有互联网思维,全是我过去在机械制造行业的经验。

我得老实承认,这个世界很少有什么新东西能被你发现。倒是浅薄无知的我们学到了一点新东西,一阵恍然大悟,往往误解为自己要脱胎换骨,过一阵一看,其实还是原地不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