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青铜器。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 齐王墓青铜方镜为长方形,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我国出土的圆形铜镜较多,但是像这样方形的铜镜还是很少见。而且这件铜镜如此巨大,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 ![]() 铜镜的正背面均带有少许绿色锈。背面的花纹凸起1毫米,均为浅浮雕。四边缘均饰有半圆形连弧文,四角及中间有5个拱形三弦钮,钮长5厘米,宽3.5厘米,高3.2厘米,这些钮可能是固定铜镜时用的。铜镜的正面十分平正,局部光亮可鉴。 ![]() (战国龙纹铜镜) 尤为特殊的是铜镜背面的龙纹图案,龙身卷曲,张嘴吐舌,栩栩如生,线条自然流畅,极为生动活泼。龙纹是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流行的纹饰,此镜背面纹样对流行图案做了改造,与长方形镜体相得益彰,可谓匠心独运。 ![]() (蚌塑龙形图案)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人一直都有“龙的传人”之称。龙的符号出现很早,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齐王墓青铜方镜是西汉时期的遗物,这一时期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强盛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当时的皇帝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系起来,夸大龙的灵异、神秘和权威,汉高祖刘邦就声称自己的诞生与龙有着神秘的联系。 ![]() (汉代铜镜) 这件铜镜长达1米多,而厚却只有1厘米多一点,因而其铸造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而且,这种方形铜镜在当时属于异形,我们知道,常见圆形铜镜铸造工艺规律性较强,但是异形铸件较之常见形状厚壁铸件的铸造工艺难度则更大一些,往往更需要依赖工匠丰富的铸造经验。 正因如此,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齐王墓青铜方镜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
来自: 百眼通 > 《09中外金(属)器-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