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随着建国以来考古事业大规模地开展,大量的新的出土资料表明在仰韶文化晚期已有彩绘陶,龙山文化的同时期中,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彩绘陶进一步发展起来。但彩陶在遗址和墓葬中广有发现,而彩绘陶只在少量的遗址和墓葬中发现,因此有的彩绘陶可能具有礼器性质。一部分彩绘陶上的纹样是接近彩陶的,如广河齐家坪出土的齐家文化彩绘陶和彩陶卜的纹样是一样的。而一部分彩绘陶上的纹样又接近于青铜器的纹样,如近年来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了一批彩陶,彩绘花纹中的蟠龙纹和变体动物纹,很接近于青铜器上的同类花纹。陶寺遗址有彩绘陶的古文化,被称作陶寺类型,属于中原龙山文化变体。值得注意的是陶寺彩绘陶上的蟠龙纹既能看出和仰韶文化的鱼纹存有联系,也能看出和殷代青铜器的蟠龙纹的密切关系。如宝鸡北首岭出土的一件细颈彩陶壶上的鱼纹,两鳃乍起,身子纵分而布有鳞甲,尾不分叉,这些基本特点,与陶寺彩绘陶上的蟠龙纹相似。因此陶寺彩绘陶卜的蟠龙纹则可能是从鱼的某一种纹样变化而来的,即所谓的“鱼龙变化”,使人联想到鱼跃龙门,出而成龙的传说。可是陶寺彩绘陶盘卜的蟠龙纹又与商代妇好墓铜盘上的蟠龙纹相类似,而妇好墓铜盘中除蟠龙纹外,还有两条鱼纹,说明蟠龙与鱼纹有一定的关系。从彩陶上的鱼纹经彩绘陶的蟠龙纹到商代铜器的蟠龙纹的前后发展关系来看,彩绘陶在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陶寺遗址出土的其它彩绘陶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陶寺出土的圆点纹彩绘陶瓮与禹县谷水河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圆圈纹彩陶瓮的器形和花纹都是相似的。陶寺彩绘陶卜的旋纹与临汝阎村的仰韶文化晚期彩陶上的旋纹都是以弧边三角纹斜向构成。这些例证表明陶寺彩绘陶与仰韶文化晚期彩陶有着密切关系。陶寺彩绘陶除去蟠龙纹外,还有变体动物纹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兽纹也很相近,这又表明陶寺彩绘陶与青铜器的花纹也有密切的联系。那么遵循这一线索,我们认为商代青铜器上的一部分花纹可能是由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彩陶经中原龙山文化彩绘陶而演变发展来的。因此,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尤其在纹样方面给青铜艺术以一定的影响。可以认为彩陶艺术是青铜艺术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中国广阔地域内以彩陶为主要方面的陶器艺术达到的高度成就,为殷周青铜艺术的汇成和发展奠定了雄浑的基础。 |
|
来自: 百眼通 > 《07中外瓷器-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