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课堂的建设逻辑

 智夫勤 2015-06-25

好课堂是有意义、有效率、有活力、有韵律、有追求的真实课堂,是学生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受益终身、难以忘却的课堂。在我看来,好课堂应该有以下鲜明的标识——

       好课堂是促进心灵转向的课堂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人化人化的教育应践行促进心灵的转向的使命,让心灵转向仁爱、转向善良、转向智慧仁爱是课堂的底色。课堂绘好仁爱之色,方可精神饱满、精益求精、精彩纷呈。善良是对生命、生活、生态的敬畏。泰戈尔一句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之所以让人荡气回肠、感心动耳,是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智慧是理性的提升。每日求知为智,心灵丰满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体现于知识即美德”“知识就是力量;见识是智慧的升华,体现于能够将外在的偶然化成内在的必然;胆识是智慧的行动,体现于思想力量实践力量的统一;共识是智慧的完美,体现于智者明法,慧者通道

       好课堂是滋润生长的课堂

      如果说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那么课堂就是滋润生长的圣地、呵护生长的殿堂。课堂中的生长应呈现4种状态:一是春风化雨般的自然成长。教育者要善于聆听学生内在时钟自然的、伟大的嘀嗒之声,让学生顺应天性,静静地、专注地、有节奏地、慢慢地生长,不求立竿见影,勿行揠苗助长。二是春色撩人般的自己成长。生长是自己的事情,既不可复制,也不可替代。教育的崇高在于通过自我教育促进自己成长。三是春诵夏弦般的自由成长。自由成长的前提是让学生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课堂的使命是发现学生、解放学生、激励学生和发展学生,引领学生进入哲学家西塞罗所期待的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的状态。四是春笋怒发般的自觉成长。自觉成长的课堂将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的烙印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上,使其收获宗教性的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它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和崇敬感,让学生成为他自己的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对国家民族人类有更大贡献的自己。

      好课堂是点燃火焰的课堂

      经院式的课堂缺乏生气,弊端在于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师徒式的课堂缺乏活力,它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而苏格拉底式的课堂强调师生平等、精神助产整个精神得到生长,践行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课堂的使命就是把学生心中的太阳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因此,好的课堂是以中庸的价值取向点燃火焰,真正体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以可能的不懈追求点燃火焰,真正体现教育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是以合适的现实关怀,真正体现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好课堂是提供外在自由的课堂

      爱因斯坦认为: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保留着两种特质,一种是神圣的好奇心,一种是内在的自由。他还强调,这两种特质要靠外在的自由来保证。何为外在的自由?马斯洛解读为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就是去功利化,让课堂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就是去标签化,让课堂充盈人的情感,充满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就是去标准化,让课堂激发学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建设好课堂应遵循如下逻辑——

      好课堂始于教师、终于学生。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也不仅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教师以其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亲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打开学生心扉,哺育学生成长。

       好课堂始于立德、终于树人。课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而新人在于明明德止于至善。康德强调人的目的就是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由此推导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个部分,课堂的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体美俱进、全面发展。

       好课堂始于学会、终于会学。达尔文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深层意蕴在于学是为了达到会学,其价值就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所说: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只有既关注学会、更关注会学的课堂,才具有永续的生命。

       好课堂始于兴趣、终于刻苦。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就会自觉地行走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的大道上,就会自觉地回应找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

       好课堂始于有形、终于无形。课堂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传递着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也是无形的精神空间,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此,应从关爱学生身心、关注生命发展出发,构建生命勃发的课堂;从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共融环境出发,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从依托课堂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出发,构建生活丰富的课堂;从突出学生主体、注重体验参与出发,引导探究学习,构建生本荡漾的课堂。

       好课堂始于知识、终于审美。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王国维把孔子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的思想解读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审美是立人之本,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寓于全面、伴于终身、隐于具体学科、显于艺术的教育。尽管每一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其展示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中国教师报》20156246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胡金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