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月月0821 2015-06-26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这里的‘阴阳’和前面的‘四时阴阳’以及‘阴阳四时’是一样的意思。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这里的‘阳气固’,就是‘阴平阳密’的意思。皮肤的毛孔没有开泄,身体产生的能量没有被浪费的意思。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古人没办法描述能量,所以只能采用比喻的方法来解释。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能量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古人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定是太阳中的某样东西使万物生长,使四季变换。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这是太阳辐射的太阳能的原因。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身体产生能量的机制,‘阳气乃竭’身体产生能量的能力逐步衰竭。现代营养学告诉我们人体产生能量的能力(静息代谢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在劳动状态和烦躁时人体产生的能量是增加的,劳动状态不言而喻。现代医学证实,人体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虽然没有明显运动,但是身体产生的能量是增加的,而且在睡眠状态下也比常人产生的能量多。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人体的修复工作也需要能量。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白天人体产生的能量增加,人睡醒后心跳,呼吸都加快,产生的能量也增加。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许多人的心情都要愉快些,这是由于人体产生的能量增加的原因。前面在叙述快乐和痛苦的时候说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人体的细胞都是由干细胞分裂而来,但身体需要的时候,干细胞就分裂。中医中的阴精可能就对应于干细胞,当然古人看不见干细胞,是推理而来。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人体要存活就需要保持一定的体温,这需要能量。需要对外辐射能量来保持体温,所以就是“卫外而为固也”。神话中佛祖都有光环围绕,应该就是对外辐射的能量环,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普通人也可以看到一个光环,因为人体要不断地对外辐射能量。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物质不够,产生的能量过多,身体温度过高,神经纤维不能起到很好的绝缘性,引起时间电脉冲紊乱,所以人发狂,说胡话。现代许多实例说明:精神病和阳明经的关系很大。

    “阳不胜期阴”,人体产生的能量不够,而人体的五脏正常活动都需要能量,当然就会“五藏气争”

“陈阴阳”就是人体的阴阳平衡。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说:自古以来,就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根本,来源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

    ========================

    祖先认为是四季的气候变化孕育了生命:“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这一点我们现代科学也认可。

    阴阳是古代人们描述自然的工具,阴指物质,物质我们是看得到的;阳指能量,能量我们看不到,但可以用仪器测量,能量的作用我们感受的到。而后万事万物根据他们物质和能量的相对多少来划分,如果能量相对多(或者变多)就划分为阳,如果物质相对多(或者变多)就划分为阴。地球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倾斜角造成使不同的季节地壳表面接受太阳能量多少变化造成的。

    这里的“本于阴阳”,可以理解为地球的四季气候变化。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地上划分的九州,或是人体中的九窍、五脏、十二关节,都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相互贯通。

    这里的天气,可以理解为气候。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状态来描述,称之为五行。并且根据一切事物对阴阳之气变化的影响,来加以概括和分类。阴阳之气在气候方面,又可以表现为湿、燥、寒三种阴气和风、暑、火三种阳气,共六气。如果人们不擅于调养,经常违背自然界五行和三阴三阳的变化规律,那么必然会受到邪气的伤害。因此说,能不能根据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进行调养,是能否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人体与天气相通,受天气影响,如果内心平静就可以使精神情绪平和,如果顺应天气的变化,人体的阳气就会充足,发挥保护人体的作用,虽然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就是因为顺应了四时的气候变化规律和次序。

    ===========================

    人体的内部状态根据外部的气候状态的变化而快速改变以适应外部的变化,所以“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黄帝内经》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气是阳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祖先的阳意指能量,所以不同的‘气’就是人体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因而没有一个单独的‘气’而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气。这有点类似语文中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笔与毛笔、钢笔、圆珠笔等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仅仅是笔的东西,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笔。气是人体各种具体气的总称,人体的气可以分为各种各样的气的不同存在形式。由于人体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而所有的这些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推动,所以在人体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能量表现形式。比如,保持人体体温的热能就是中医中的卫气,当然卫气也指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把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进行“再加工”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水谷之气。

    由于祖先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成份的,也不可能知道神经系统这种人体的物理调节系统以及以激素为代表的化学调节机制的,所以他们把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人体的化学调节机制等与释放能量的相关事物都认为是由于气起作用的原因,也把它归于气类。(比如为什么种子可以孕育生命,当然我们现代人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祖先在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就统一认为是“气”的作用。)一句话祖先把能量以及与能量有关的调节机制都称作为‘气’,并用‘气’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体的工作原理。这样祖先气的概念就比较广泛而且模糊了,但‘气’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哲学概念,只要我们站在祖先的角度,换位思考就可以理解到祖先的真实原意,并用现代语言来解读。还是那句话:事物以及事物的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是我们的描述方法,是我们的描述是否接近事物的规律本身。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所以善于养生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不涣散,顺应天气的变化,以保持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状态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的变化协调一致。(比如,天气寒冷,人体的毛孔就会关闭,如果这时你却由于某事怒发冲冠,或者紧张得直冒汗,这时毛孔是不是就打开了这是人体的阴阳状态就和自然界的阴阳不同步了,是逆天而行。)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人体中的卫气涣散,对内则九窍之气闭塞不通,在外则肌肉之气壅滞不利,卫气的固护作用也解散了,这完全是由于人们自己的过错,而使人体阳气受到削弱的结果。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体中的阳气就好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如果太阳不能正常运行,自然界的生物必然不能生存,人体中的阳气如果运行失常,就会短寿或者夭折,生命功能就微弱而不彰著。所以说,自然万物的健运不息是由于太阳光照的结果;所以人体的阳气有着向上和向外的特性,从而保卫身体,抵御外邪的侵犯。

    (这里的阳气就是我们现代的能量,没有太阳的能量,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活人与死尸的区别就是死尸不再主动释放能量了;活人释放的能量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持人体体温,而后就是保证能量可以源源不断自主产生。汽车为什么可以跑,是由于能量的推动;电机为什么可以转,是由于电能的驱动。中医的阳,既是指能量,同时又是工具,是古人描述自然的工具。阴阳一个指物质,一个指能量。阴阳同时也是古人描述自然的工具。祖先以能量和物质相对的多少来用阴阳命名相对事物,就好像,电脑只认识10 而后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区分10最后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电脑世界)。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处于严寒的天气,人们的活动要深居简出,好像户枢藏在门臼内转动一样,以保护阳气;如果起居失常,神气不能内守而向外浮越,阳气就不能固密了。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如果由于夏季的暑气所伤,就会出现多汗,烦躁不安,甚至喘促气短,如果是暑热之气内攻,影响神明,就会出现多言多语,发高烧,必须出汗高烧才会退去。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如果由湿邪所伤,就会出现头部沉重,好像被布包裹着的感觉,假如湿热邪气长时间不能排除,就会使筋受到伤害,出现筋脉或收缩变短,或松弛变长,变短就表现为抽筋,变长身体就会痿软不能自由动作。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如果由风气所伤,就会引起浮肿。如果上述寒、暑、湿、风四种邪气交替伤害人体,就会导致人体阳气衰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人体中的阳气,在精神过度紧张和肌体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亢盛,而阳气亢盛,必然大量消耗阴精,如果长期如此,就会造成阴精枯竭。阴精越虚空,阳气就越发显得相对旺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到了夏天,自然之力又会促长人体内的阳气,这样正正相加,就会使人体中的阴精进一步受到煎熬,最终完全干枯而形成“煎厥”病。他的主要症状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人体有一特性:为了生存在能量不够的情况下尽量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丢车保帅)好像江河中的堤坝垮塌了一样,阳气不断往外涌出,水流汹涌,一发不可收拾。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人体中的阳气,还可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而使身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于头部,发生昏厥,成为“薄厥”病。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如果筋脉受到损伤,出现松弛无力,肢体不能运动,如果是半身有汗而另半身无汗,日久就会发生半身不遂的“偏枯”病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若出汗之后受到湿邪的侵袭,则汗液为寒湿之气所郁闭,便可以发生痤疮或者生痱子。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经常偏食膏梁厚味的人容易发生疔疮,这种人得病之容易,就好像拿着空器具盛东西那样容易。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如果劳动出汗之后,又受到风邪的侵袭,寒气郁闭体表的阳气,就会发生酒皶鼻;郁积的时间久了,面部就会长痱子。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人体释放的能量)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精神要靠它的温煦营养,才能有聪明智慧;筋脉靠它温煦营养,才能柔软灵活。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人身体的汗孔如果开合失当,寒气就会乘机而入,若寒邪滞留在筋膜之中,则使人体伛偻不能直立。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如果寒邪深陷在血脉里,就会形成瘘疮;若流连于肌肉纹理之间,则可以通过经络的腧穴而影响人体的精神活动,做事畏畏缩缩处于恐惧和惊骇之中。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如果人体的营气不能按正常的线路运行,却是在肌肉的线路中逆行,就会腐败血肉发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人体出汗要停止还未停止的时候,这时身体的抵抗力是比较弱的。一方面身体主动释放的能量骤然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身体能量惯性的作用,身体的毛孔还是打开的,或者打开一会再关闭一阵子,(震荡方式调节),此时,若有风寒侵入,汗孔随之关闭,致使邪气停留在体内,就会发生寒热交迫的“风疟:病。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所以说风邪是引起很多疾病的原因。但是,懂得养生的人,做到形神清静,肌肉纹理致密,皮肤的毛孔与汗腺都是关闭的。虽然有大的风邪与厉害的毒邪,也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人们循着四季变化的次序,来调养,保护身体的缘故。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要知道病邪在体内时间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假如疾病发展到上部之气与下部之气不能相通的地步,那么即使是医术精良的医生也没办法。

●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所以人身中的阳气过分蓄积而导致上下不通,也是死证。一旦发生阳气阻隔不通,就应当使用泻下法,使阳气消散。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会使病人死亡,这种悲剧往往就是庸医误事造成的。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所以人体的阳气,白天主要在人体的体表运行,早晨人体的阳气开始增多,到了中午的时候是人体阳气最多的时候,日落西山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就已经减少了,身体的毛孔就开始关闭了。(阳气就是人身体释放的能量的变化,现代科学表明,人体的温度是昼夜变化的,晚上人体温度低释放的能量少,白天尤其是下午3~5点有一个人体温度的小高峰,人体的能量释放的也多,阳气的变化就是人身体释放能量的变化)。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因此,每到黄昏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就应该收敛(人体释放的能量减少),为了人体的阳气收敛,人们就不应该进行过分的劳作(也就是耗能较多动作,因为这样身体就要加强散热,要打开毛孔),也不要活动太早在霜雾产生的时候去劳作,人们的活动,违反这三个阳气生,隆,收关键时候变化规律,如果违反,就会发生疾病,身体就会憔悴衰弱。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岐伯说:阴精的功能特点是藏蓄于内,是能量的源泉。(人体的能量要靠人体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才能得到)阳气的功能特点是保卫人体的体表,同时也起着保护阴精的作用。(人体这座生化工厂,要工作第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适宜的温度约为37度,这个温度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高于外界温度的,那身体如何使自己的温度长期高于外界而不大降呢,就必须靠身体源源不断地消耗物质,把化学能释放出来,变为热能向外辐射才能达到)。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人体中的各系统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如果人体的阳气不够了,阴不能制约阳而阳气亢盛,那么就会出现血流急速,心跳加快,脉搏有力。假如这种亢盛的阳气在影响到心脏,胃腑等部位还会引起发狂。反之,阳不能制约阴而使阴气过盛,就会使五脏之气失调而不能平静,以致九窍都闭塞不通。(如果五脏释放的能量,不能维持他自己日常工作之需,那肯定脏器的功能就不会正常了,有可能是热量不够也可能是ATP不够。)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所以懂得养生品德高尚的人,能够调节自己体内的阴阳使之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筋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的运行是和他应该运行的路线以致。(比如人一生气,身体就要调节血液的分布,使血液涌向头部,从而改变了气血正常路线。)这样就能够使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一致,并且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这样邪气就不能伤害到身体,可以使耳聪目明,体内的真气保持充沛不衰。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假如体内阴阳失调,风邪就可以由体表侵入体内,使阴精逐步干枯,这是由于风邪伤害肝脏的缘故。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肝脏已经受到损伤,)如果再吃的过饱,使肠胃的筋脉由于充满而变得松弛无力,就会出现大便带脓血的“肠癖”病,或者成为痔疮。

●因而大饮,则气逆。

    如果饮酒过度,可使肺气随酒气上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如果不节制性欲或者强用气力,可以伤害肾脏,使腰间的脊椎骨受到损伤。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阴阳协调的关键在于阳气要坚固致密,阴气才能宁静平和。如果阴阳不能协调一致,就好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切生命将失去生存的条件。因此保持阴阳协调是养生中最重要的法则。

    “阳密乃固”,怎么理解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后面的解释理解,应该是人体的阳气(身体释放的能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人体整个身体各处阳气正常地分布,不会在一处特别强而另外一个地方很弱,比如某处温度特别高而在另外一个地方则温度很低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如果阴阳不协调,阳气过于强盛而不致密,阴精就要衰竭。

    如果,人体释放的能量都用于保温而不用于合成新的细胞以及修复肌体,那么就是“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只有阴气平和,阳气坚固致密(也就是皮肤的毛孔闭合,对外散热较少)人的精神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如果阴阳相互分离(人体的物质不能产生能量供身体所需,人体的能量也不能用于物质的合成)那么阴精就会枯竭,生命也会终止。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如果阴阳不协调,风、露等外界致病因子就能侵入人体,从而发生寒热的症状。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所以春季受到风邪的侵犯,邪气逗留下去,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病。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夏天受到署邪的侵犯,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病。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秋天受到湿邪的侵犯,到了冬天就会引起咳嗽,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天受到寒邪的侵犯,到了春天就会发生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因此,如果人体内的阴阳失调,风寒暑湿这些四季的邪气,就会不断地伤害五脏。

    人体的生物钟指挥人体进入不同的状态,如果人体进入的状态与外部的气候不相符合,那么身体就会受到伤害。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精要生成物质(阴),来源于我们饮食五味。(内径中把我们饮食的成份分为:酸、苦、辛、咸、甘,分别和五脏对应),如果五味太过反过来也会伤害身体。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所以如果过多地吃酸的东西,就会使肝气偏盛,肝气偏盛就会使脾气受到伤害。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过多地偏食咸味的食物,会使骨质的工作偏盛,使肌肉消瘦萎缩,心气受到抑制。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过多偏食甘味的物质,可以引起心烦胸闷气喘,面色发黑,或者使肾气失去平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过于偏食苦味的食物,可以使脾气受伤而不濡润,胃气受伤而胀满。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过多偏食辛味的东西,能使筋脉损伤而变得松软无力,精神也会渐渐颓废萎靡。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所以要慎重地调整饮食五味,使它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要搭配平衡这样就会骨骼坚固端直,筋脉柔和灵便,气血充足流畅,肌肉丰满,皮肤致密,身体健康强壮。如果忠实地遵守这些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人们就可以享受自然所赋予人们的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