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象鹿林:超越波洛克

 汉斯理论馆 2015-07-01

乱象鹿林:超越波洛克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15630

 

一.比较的要求

超越一个时代象征的艺术家不是靠嘴上说的,而是实实在在靠行动,靠作品。即艺术家当然是要拿作品说话。那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艺术评论家凭什么说鹿林超越了波洛克?

首先作为超越而言,它的前提是比较的类别是一致的。即作为波洛克也罢,鹿林也罢,他们都画的是以乱象为样式的作品。其次,作为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将他们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差异性,而是作为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多少?最后,由于时代的不同,这种超越必须具有时代性。即作为后来者,能够超越前辈的因素是因为作为后来者的艺术创作的质量上处于本时代某一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二.比较的参数

作为艺术家最为重要的比较参数就是建立在作品构思、创作意识、情感效应。以下就是鹿林和波洛克进行比较的各参数剖析

 

 

创作构思

创作意识

情感效应

波洛克

波洛克的创作构思可以说是没有构思。那么他是如何创作的呢?作为波洛克的创作而言,他的作品是以“率性而为,即兴创作”完成的,这样的作品构思其特征属于随意性。

波洛克的作品都没有具体的名称,只是称之为某某编号而已。

在意识层面而言,属于无意识。也就是说,艺术家对于未来的结果无法确定,他是画一阵,然后看一阵。然后在刚完成的基础上不断地在添加,直至自己认为成熟了就罢手。事实上波洛克的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的填充过程,通过不断的堆砌和填充,直至画面充实和丰满就停手。

在情感效应方面,波洛克的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在迷茫和混沌等的情感效应。甚至有的作品显示出无聊以及弱智的特征。

这在美感的境界有着拘谨、猥琐和颓废等效应。

鹿林

在艺术创作的构思上,鹿林强调的是整体构思,在构思完善的基础上谋定而思动。显然,鹿林的作品更多的是显示出其设计性。即每一幅作品的画面都是精心设计,同时配上绝配的名称,使得作品与名称相得益彰。

鹿林在创作每一幅作品都在明确的意识下精心勾勒,以求色调、色块、肌理、构成、氛围等画面视觉要素达到均衡。并且这种均衡是建立在不同的能量在互相纠缠、博弈、绞杀等的暴力冲突的景象。

鹿林的作品在情感效应方面更多的体现出豪迈、神圣以及多方为权利不屑一战的奋发精神状态和积极昂扬的旺盛斗志。同时这些场景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评语

鹿林文学的功底上大大超越了波洛克。同时,作为艺术构思层面而言,鹿林的精心构思与波洛克的率性而为,即兴发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即波洛克的创作基本上处于无的放矢的随意状态。

严格意义上而言,波洛克的作品创作过程基本上属于以某一点或某一色块展开,通过重复和衍变的添加,逐渐充实画面,在感觉画面达到平衡的时候就会罢手。

但是鹿林则强调首先布局,在确定主次之后开始进行要素的添加,当达到构思的设想时,再通过修饰,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整体的一致性和有机性。

波洛克与鹿林在作品的情感效应上体现的是,波洛克的情感处于无为、木讷的消极状态。而鹿林的作品在美学的境界上呈现出搏杀犹酣的积极状态,传递出正能量的酣畅淋漓气息。

 

 

 

 

 

三.作品的对比

波洛克

鹿林

 

 


 

 

 

 

 

 

 

 

 

注:

也许这些作品不能说明双方的全部艺术才华比较差距,所以各位观者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