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孙氏内家拳传人张西可实战与练功心得(二)

 秋声独赋 2015-07-02
侧踹腿定步不好练,需要支撑腿有良好的力量。带步的实战时有突然性。所谓"核心发力点”,一定要掌握,否则,不知力由何来。 

有网友说,侧踹腿怎么还讲“核心发力点”。这个可以到专业队去问一下。明白了这个要点,才能发好力。我此前说过,侧踹腿是高级腿法,真要练好,很不容易。运用自如更不易。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抬腿就有。
国庆将至,这段时间非常忙,基本没怎么写东西。 十一期间或以后,我会继续写下去。
散打动作的关键是什么?简单、直接。动作若一复杂,就使不出来了。所以,传统武术的一些腿法看似很精妙,实战中却难以用上。

因为“柳腿劈挂”,下劈腿成了许多散打者的最爱,动作潇洒,观赏性强。实际下劈腿在散打中(全运会、锦标赛这类大赛),用的并不多,也不好用。何来此说?其一,距离远了够不上,近了又不好用;其二,平衡不好控制,连柳海龙在比赛中也因控制不好平衡而自己摔倒。优劣总是相伴而生, 下劈腿的好处是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功效。柳氏因为是反架(右腿在前),所以,他的下劈就有点独出心裁。
下劈腿的妙处何在?不好防守也!特别是在近距离以拳佯攻时使出此杀手,确乎不好应对,有出其不意之效。但在近距离使用此腿难度较大,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下劈腿可劈头和肩部,虽力量不甚大,但能威慑对手的心理。 

我很喜欢下劈腿和转身后蹬,这两年一直在专业队练习此类腿法。然多数专业队员的杀手锏还是左右鞭腿。他们认为鞭腿好用,下劈腿只是平时练一练,打比赛时轻易不敢用。可能是受“柳腿劈挂”之影响,我却偏爱这两个腿法。转身后蹬是穆里斯穆的当家菜。

练传统拳者,贬其他人时,常爱说一句话:胯都没开,还练什么拳?胯开与否,何为标准?传统武术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以求实为唯一标准的现代散打和泰拳却对开胯有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方法。比如,胯开不好,你就踢不了高鞭腿,因为你的胯翻不上去,就没法完成这种高踢。 

他们通常称之为胯的柔韧性不够。开胯的方法,有一个人的练法,也有另一个人辅助压胯的强化训练方法。去专业队之前,我不懂这些,总觉得自己的胯开得不错,一训练才发现差得很远。所以,武术不能凭想当然,要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和考核尺度,到位了,才算合格了。专业队叫:量化和细化。 

还是说下劈腿,许多人都觉得下劈腿好用,因为它走的上下的路子,这个的确不好防守,尤其是在近距离时,你的注意力往往在对方的拳上,此时,下劈腿从下向上划一45度斜度(左右均可)潜伏而上,然后直劈而下,极其难防。但练好此腿,须大小叉都撇得开,腿上的筋完全拉开方可。

专业队练散打时,拉开腿筋也有方法,方法非常简单,却极有效。但我明白这个方法,却费了一两年的时间。专业队那位国内一流高手告诉我这个方法后,不到10天,我基本就能撇开小叉了,胯也拉开了。其实,这些方法黄海刚他们以前也告诉过我,但少了一句话,这句话肯定不是人家故意不说,而是这句话是个常识,似乎没必要多说。但就是这句话让我走了一年多的弯路。

接触上了怎么办?一个是我前面讲过的打实,另一个是快摔。我对快摔情有独钟,这一年多一直在专业队系统训练,现在有了一点跤感。我对快摔的评价是:真好用。真实用。
 
散打的快摔包括接腿摔和直接摔。要点是通过前冲后拉左右上下之旋转,还包括身体的旋转破坏对方的重心。因是快摔,发力就要脆快,这一点与形意拳完全契合。所以,有了形意拳的劲力和灵巧功底,练快摔事半功倍。接腿摔擂台上常用的有涮腿,所谓涮腿是一种借力打力的巧摔,散打术语叫:“划对号”, 其运行轨迹先后拉再斜向上,与“打对号”的轨迹差不多,中有高低弧度。但后拉与斜向上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可断开,一断开对方就容易破解,再就是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发力点。尤其要快。涮腿用好了,特别有效。 
接腿摔还有抹脖旋转摔,特别巧。接腿上步摔则要求能贴住对方。摔跤有一要则:胯能贴进去,肩能打进去。这个非常重要。再就是步眼。上那条腿怎么走步子都是关键。 

接腿摔还有个后背步旋转的摔法,非常巧妙。不接腿的直接摔法有正面前冲,胯要贴,肩要打,专业队特别强调这个前冲。事实证明也很有效果。另一个就是身子旋转的直接摔法,我非常喜欢也擅长此摔法,大概是个子不高又很灵活的缘故吧,我搭手就喜欢用这个,屡试不爽。 

我去训练的专业队在业界快摔是数得着的,绝对一流的水平。这些摔法并不都是教练教的,教练主要是理论和高度上把握得好,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绝活,这些绝活是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快摔中有个类似于中国跤中贴身靠的摔法,现在中国武术联赛的青岛响虎队的袁彪用过此摔法。该摔法与贴身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冲”而不是向后摔。前冲不到可以顺势抓腿掀摔。这种摔法在快摔里叫“外摔”,从里面旋转的叫“里摔”,我比较喜欢里摔。如旋转摔不到对方,也用腿缠摔。 

这种摔法的要则是把自己的重心靠在对方身上,拿重心摔重心。实际上,练习快摔首先就是要培养“跤感”,跟不同的人多摔,找感觉,学会破坏对方的重心,学会借力用力。快摔虽有不同的方式,招式却不固定。如我前面所说,教练在教队员练快摔时,就是告诉他们一个基本框架,细小灵巧的关键点要靠自己在不断的摔与被摔中摸出来,经过多人长时间的摸索探究,积累沉淀,借鉴融合,形成了目前丰富有效的快摔技术。 形意拳在快摔中有何作用呢?劲力。具备了形意拳的松紧转换和瞬间发力,学快摔就容易得多。因为快摔也无非是抓住合适时机瞬间发力来破坏对方的重心而已。会发力、能瞬间发力自然摔起来就容易得多。 在练习快摔时要经常摔一摔假人(也叫沙人),通过摔假人,可以找到过身摔、背口袋、夹脖摔等感觉。也可以锻炼腹肌和背脊,练习腰劲和涮劲。

爱好技击者可关注一下最近在海南举行的功夫王散打比赛,白近斌的下劈腿用得不错。我们山东的新秀卞庆各的高鞭腿和摔法都很抢眼。我在山东队见过这位小伙子。确实表现出色。 

这几年山东散打队仍然表现抢眼:大级别的付高峰、杨元庆,加上KO去年90公斤级冠军黄磊、此次战胜靳帅武夺得功夫王冠军的小将卞庆各,战绩确实不俗。其实,北京队的白近斌也是山东人(菏泽),大名鼎鼎的柳海龙、边茂富都是山东人。山东自古出好汉,此言不诬也。 

此次比赛中,李新杰的转身鞭拳用得非常妙,白近斌也善用此拳法。实际上,心意拳里有个倒三角步肘打,与此拳法原理相类,但心意拳的该技法,我个人浅见,更巧妙和狠毒。 

实际现在的散打也暴露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技术更新不大,创新更少,尤其是对传统武术的借鉴。据我所了解的,现在的散打教练多数不会武术,队员从某种程度上也看不起传统武术,因为练习传统武术者确实打不过他们。但打不过并不等于技术就无可取之处。科班毕竟是科班,从时间、训练量等方面民间没法比。

白近斌的下劈腿和转身鞭拳是其制胜的两个“冷手”,下劈腿专业队员基本都能作出来,但能在擂台上运用得好的非常少,大家印象较深的恐怕只有柳海龙和白近斌。转身鞭拳也是此种情况,这也是一个老技术了,但用得好的也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实际很简单:现在散打赢人大多靠的是点数。

在此考核指挥棒下,大家都追求简单的动作,如鞭腿,踢上就踢上,踢不上马上可以调整,不容易失分,风险小。在专业队,许多队员都这么告诉我。下劈腿则不同,它难度要大得多,要复杂得多,万一使用不当,很容易被反击。这就是为什么柳海龙之后,连他的母校山东散打队现在也鲜有使用下劈腿的。

这就造成一种很可怕的境况:队员为了点数得分,都练鞭腿、摆拳这类简单好用的招数,大家可以看看功夫王的擂台,队员们使用的招式基本雷同,都是在拼鞭腿、正蹬和直拳摆拳,像下劈腿、鞭拳这类稍复杂一点的动作,出现的就很少。如此下去,散打的进步大可忧虑。事实是,一个专业队员要想出奇制胜,就得有自己压箱底的“绝活”,用一句说滥了的经济术语叫:我有你无,你有我特。柳海龙为什么能取得傲人的成绩,白近斌为什么能征战多年不败,靠的不是大路货,而是手有绝招。绝招就是杀手。再说一个穆里斯穆的例子,其擅长的腿法是转身后蹬,该腿法需要有非常好的距离预判,也属于有一定难度的腿法,但穆先生硬是把它练成了出神入化的绝招,屡屡凭此得分。也就是说,现在的散打要想在世界擂台上立足出彩,必须要丰富其内容,要有自己特有的东西,有特色,有发展,不只有三板斧,更要有十板斧。

那么要吸收那些有营养的东西呢?就是真实用,不花哨,求真务实的技艺,不管是中国传统武术还是外国的舶来品,只有实用,均可“拿来”。但最近在山西运城举行的中国武术联赛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此比赛中,有一个“摔背”招式,既不实用,也不具观赏性,可谓不伦不类,却被作为创新的招式推出,可笑! 

由于中国武术联赛和功夫王散打赛档期重合,还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进入武术联赛半决赛的崔飞,没有打半决赛,主持人的解释我印象中是因伤缺赛。然而在几乎同时举行的功夫王比赛中,我在旅游卫视上却看到了该君与白近斌对决的身影。我才明白,原来不是因伤缺赛,而是这场联赛没打,去打功夫王了。 去打功夫王没什么不可以,问题是联赛的主持人不应该哄受众。 武术联赛尽管也有张开印等名将参与,但比赛的激烈程度比功夫王还是有很大差距。我总感觉,张开印根本就没有发挥全力去打。武术联赛都是一些散打队员在对决,何以称之为武术比赛呢?难道武术也包括散打?这就是武林大会所倡导的“还原真实武林? 

说实话,最早我萌动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相结合的念头时,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把二者作一局部糅合。随着对武术和现代搏击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绝非易事。因为,要想把二者融合,必须先要二者各自的东西练明白,练到位。这绝非朝夕之事。非下功夫有明白人引领个人悟性要好不可。 

现在的散打基本也形成了“套路”,拳法大部分借鉴的是拳击的东西,甚至为提高拳法水平,经常请拳击队员一块陪练。腿法就是正蹬、侧踹、鞭腿、后蹬、后摆、下劈等,下劈腿传统武术里叫抹腿,后摆叫旋踢,但现在运动员的下劈腿借鉴的不是抹腿,而是跆拳道。练过武术的都知道,入门之初,腿法先练上踢、侧踢、外摆、里合,这是4个基本腿法,现在专业队仍练这个,以此作为基本功练习。实际外摆、里合就是下劈腿。即外劈、里劈也。传统武术里像戳脚、鸳鸯腿等腿法,散打里借鉴的很少,这既跟散打的规则限制有关,但主要是对传统武术借鉴吸收不够。相反,看看现在散打的腿法, 对泰拳腿法的借鉴却特别给力,张开印在武术联赛上踢的低腿基本不是鞭腿,而是泰拳的低扫腿,膝法的运用更是直接从泰拳拿过来。低扫腿的好处是力量大,狠且重。但不妨想一想,散打如果不立足于我们传统的土壤,而只是一味地借鉴外人的东西,岂非以短克长,又如何能战胜外来选手? 
 
大家可细看一下张开印在武术联赛中的技战术,基本就是先用正蹬腿等直线腿法逗引试探对手,然后快速打反击,或后鞭腿,或借机接腿摔对方,因他力量和平衡能力比较好,对方摔他较难。这个技法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转换快,张开印这一点确实有独到之处;其二是突然性,张开印的高腿往往就是突如其来,

令对手很难预防适应。实际这两点也正是传统武术的得机得势,起如蛰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的要诀。即是说,我们的老祖宗们实际早就意识到了这些精义。

今天本来说是去聊城,因雾太大无法开车未能成行。山农大的小林和山大的小蔚下午过来练了三个多小时,我重点教了他们下劈腿和十几种散打中的快摔方法,先让他们了解一下,再一点点细练。我的下劈腿力量非常大,小林一米八的个子,身体又壮,拿着靶子我一个劈腿他就得退两步。这个腿法用好了效果很难防。

外摆腿与里合腿与下劈腿并不完全相同,大致的道理差不多。柳海龙的下劈是勾起脚尖用脚后跟和其上面的地方劈,实际也可用脚掌劈,根据情况而定。下劈腿的关键是起腿和压胯,让腿像条鞭子一样快速劈击下来。

抱腿摔有抱单腿和双腿之分,抱单腿摔正好可用形意拳的斜发力,那位散打高手只给我示范了一次,我就能掌握了。抱双腿摔我原本以为很难,看擂台上运动员能把体重近200斤的对手很轻松地抱起来,我此前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怎么会有怎么大的劲儿呢?其实,这里面是有技巧的。现在我抱一个180斤的壮汉也很轻松,会抱了摔难度不大。朝身体一侧惯出去即可。 说起来,最难掌握的还是涮腿,因为它是两个动作的组合,发力点和时机也要掌握到位,最关键的是要快。 总之,我学到的这些快摔技术招招实用,可能是因为有基础吧,领会得也比较快。在实战中,尤其是接触上之后,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上面说了散打中快摔的大致框架,总结起来说,基本可分为两人抓把摔,包括夹颈、手别子等,然后是接腿摔,再就是抱腿摔,这两种摔法也面临一个抓把的关键问题,比如接把接到什么位置,两手怎么抱把,运动员在接腿摔时,两只手一只手防踢上,另一只手接,手脚接上后,可一块抱,也可解放出一只手来, 进行推击。手抱有个上下问题,这两个角度力量有不小的差别。接腿抹脖脚挡旋转是个成功率很高的摔法,接腿后旋前扫也非常好用。包腿摔直接朝前顶虽快捷,但不好用,几年前我未学散打快摔时,有个叫李贤的散打本科生曾用此法摔我,结果被我前面掐脖后面扣住屁股一横就把他扔出去很远。起来后,他愣愣地瞅着我,好半天方说,我在学校里用此摔法从未失过手,230斤的队员我都能摔倒,你怎么把我横出去的?我说,是本能反应,用了一下形意拳的横劲。事后我想,现在我想,为什么他没摔到我呢?一是他太慢,二是把没抓到位,身体没到位,给了我反击的空间和机会。在专业队要想这么横他们就有点难。但即使不学快摔,他们要想摔到我也得费点事,泰拳冠军黄海刚跟我抓扯住抱摔过三分分钟,我们俩累得气喘吁吁,结果谁也没摔到谁,最后挤靠在济南一泰拳馆训练大厅的大镜子上了事。当时,我一点也不懂摔跤,完全是个跤盲。也就是从那以后,我才下决心要去专业队学快摔。  
因为有形意拳的桩功底子和控制重心的能力,所以,即使不练摔跤,一般练散打的摔我不大可能。但我学了之后,就等于多了一件杀伤力极强的利器。心下不觉窃喜矣!
散打与实战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武术联赛中的摔背如果用在实战中,一旦落空,估计后果会很惨。比赛就不同了,一方摔背即使落空,对方也不能对倒地者进行攻击。这是规则,实战则没有规则和裁判,对方倒地这么好的机会,岂容错过,肯定会踢击的。所以,传统武术的东西在擂台上未必好使,但打架未必不好使。张克俭老师曾连续三年来济南教我武术,每次来都反复教我劈挂拳的“勒”,只是他把这个招式又加了一个八卦的削掌,成了一个组合。先低缩半步,利用全身之力“勒”,然后,顺势上步削掌。在进退的同时身体有个起伏。别看就这么两下,打实战真是好用,单单这一“勒”,对方就很难受得了更遑论削脖颈那一下。当然,用此式有个前提:要松要快要有瞬间可怕的爆发力,身法要好。我一直认为,这个动作应该是张师拿手而爱用的经典动作。愈练愈觉得真是好使的东西。还有摆拳,无论散打还是拳击运动员,现在实用摆拳的频率都非常高,而且爱抡开了重击。实际,形意拳的跑拳吃透了,正好克摆拳。  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散打与传统武术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相互兼容的。张群炎师爷常说:造原子弹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哪个练透了都是好东西,都是相通的。 

一些练散打的往往看不起练传统武术的。挂在嘴边的话是:别看他练得好看,发力也不错,我两个鞭腿抽死他!的确,对付一般练传统武术的,鞭腿确实有威力,也不好对付。这是散打的强项。但也没有那么神。练传统武术的,要想不服气散打,你就要了解它,清楚它的优势和劣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也就是我要去专业队深入学习散打和拳击技术的原因。你踢鞭腿,我也可以接腿摔啊,接腿摔不是散打的专利,武术里也有啊,我们也要会。 

前两天,在济南槐荫区遇到一练中国跤的朋友,相互试艺才发现,散打中的快摔似乎更实用,因为根据规则:散打快摔必须在2妙之内摔到对手,否则不得分;且双方先后倒地也不得分,这就增加了快摔的难度,在此规则下,快摔的技术性也相应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位练中国跤也练了一点形意拳的老兄,在摔人时居然抓住我一哥们的胳膊就背口袋,结果让那哥们一下子箍住了他的脖子,摔人没摔倒,自己居然被勒得喘不过气来。我对其评价是:摔人时没身法。这是大忌。高手较艺,没有身法直来直去哪行?再就是动作太慢,拖泥带水,别说2秒钟,10秒钟也摔不倒人。

实际快摔的关键就是“巧”和“快”。一接触上就能听劲,就能摸到对手的重心,寻隙而入,破坏重心,借力发力。
 
功夫王中泰比赛有几个看点有点意思:一是徐吉福的侧踹腿,二是白近斌的转身后蹬腿。

我与泰拳冠亚军都交过手,后来大家成了朋友,他们教我泰拳,我教他们形意和八卦,所以对泰拳比较了解。泰拳的腿法主要是蹬踢和扫腿。蹬踢是直线腿法,国人的侧踹腿也是直线腿法,但侧踹泰拳里没有。侧踹腿的实用价值无须多言,只是该腿法比较难练,首先要压腿,侧踹腿的压腿方法与正蹬腿完全不同。 

这种压腿方法更难一些。腿压不开,侧踹就快不了,也起不高。事实是,侧踹腿在许多情况下是直接击面部的。中泰比赛也好,散打功夫王比赛也好,我注意到,运动员用侧踹腿基本是正面踢人。而传统武术里侧踹腿很多情况下是侧面击肋的。我前面说过,腿法大家群炎师爷曾反复讲过:踢腿没有直接踢的,直接踢一是容易被对手闪躲,二是被接腿摔,打反击。踢腿的要诀是:转关时踢。按此要领,侧身踢的成功率绝不比正面踢差,甚至还要好,我在实战中就经常侧面踢侧踢腿。胜算极高。侧踹腿练好了,提腿就有,非常快。防守对方的侧踹与鞭腿不同,一般不用手抱接,而是用手朝一遍拨开,顺势用鞭腿反击。 

转身后蹬动作不复杂,但若不真正得名师指点,照着葫芦画瓢绝对没戏。我此前说过,我曾照着书本和影碟苦练过此腿法,但终不得法,连支撑腿的平衡问题都解决不好,速度也慢。在专业队我找到擅此腿的高手,方才搞明白究竟该如何练。这里面原来是细小的关窍的,不明白此,再练也是走弯路。

转身后蹬实际也是极危险的腿法,使用不当,容易被对手反击背部和后腰。用此腿法,关键是判断好距离,运动员叫“抓时机”,再就是此腿一定要练之纯熟自如,速度快捷,万一踢空,马上收回来调整。此腿最大的好处是可作为“冷杀手”,所谓“冷杀手”就是出其不意沙场上跑出来的一匹黑马, 白近斌用他的重拳,他擅长的下劈腿都不能有效地给对手以重创,相反,因对手比他高5厘米,年龄又比他小很多,体力和冲劲着实可畏。前三局,白近斌并没有多大优势,没成想,第四局白近斌一开局冷不丁一记转身后蹬,看镜头,似乎并没有完全蹬到要害部位,饶是如此,也把那么强壮的对手KO了,这就是 “拳打人不知”。徐吉福的侧踹腿也是如此,对手对此腿法的防守显然研究不够,所以,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输掉比赛了。

今天下午,小蔚带着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俄罗斯学生阿列克塞来练拳,阿列以前练过空手道和桑搏,会一些俄罗斯的摔跤技艺,我与他试摔了一下,他认为我们的摔法与俄罗斯的跤艺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我们可能摔得更快一些。他摔不快的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发力不脆不快,出不来瞬间可怕的爆发力。 会了发力,摔跤的技艺一点就透。他的力都是持续力。我喜欢练张克俭老师的勒加削掌,稍一发力,连旁边看的人都觉得快而可怕,实际不是快,是全身松透,松透了才能快。 

在与别人的实战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结合的重要性和莫大的好处,也越来越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幸甚!

下劈腿对于高个子相对好用一些,矮个劈比自己高很多的就不太好使。但可以改为蹬踢,踢对方的上腹部或下巴,传统武术的掏腿有此用法。在此情况下,高蹬踢比下劈腿好用。中近距离时,扁踹腿也可作为杀手,此腿是以身体力量击人,多从形意拳的狸猫上树找找这把劲。大有益焉! 

中东方旭的影响。其实八卦拳更不好练,单说走步吧,讲求“提、磨、探、趟、踩”,换步单重,可随时起腿踢人,说是走也是踢,所以古人总说八卦有72暗腿,实际何止72,随时都可踢,踢走一体,身法步法腿法三者合一,至于拧身转身更是化力出手防打合一的绝妙手段。它比散打要圆融得多,只有圆融, 拳才少破绽,也才容易在各种情况发起攻击。武术总讲圆与方的结合,可见圆融的重要性。现代散打则要单调一些。 

今天有学生问我,既然正蹬腿与侧踹腿都是直线腿法,二者在实战中有何区别。我以为,二者的最大区别是距离。正蹬腿显然没有侧踹腿踢得更远,因为侧踹腿的胯伸展出去的远,这个长短就决定了在实战中根据合适的距离使用不同的腿法。 

踢腿与打拳一样,要自然放松,放松才有速度,力量更大,在专业队他们也特别强调这一点,现在看不少人踢鞭腿,咬牙切齿发狠地踢,实际力量根本透不出来,很笨的一种踢法。一开始踢不高踢不对都不要紧,可以循序渐进来,但养成发狠的习惯就贻害无穷了

快摔中有一个推肩后踢的摔法,有些人认为好用,实际上很难摔倒人。对付快摔的好办法就是把对手撑开,这是最重要的,一撑开他就使不出来了,哪怕是绝招。 
“勒”是劈挂拳的一个经典招式,但关键还不是此招式,而是运用此招时的劲力,克俭老师这一勒,无论是勒到对手身上任何部位,基本受不了。我现在也完全能做到这一点。这里还有一个与半步崩拳相同的半步步法,这也是绝妙之处。

有人说,摔跤是形意手,太极腰,八卦步,形意练鹰爪力,抓上就有些受不了,摔跤时把一定要抓牢,这里形意就发挥了作用。太极腰我体会不多,但八卦步却是随时使用,包括拧腰转身背身的动作在快摔中时时可见。实际,我在专业队练快摔也没练多长时间,他们一比划,我基本就能作到位。大部分时间是俩人摔 

散打训练非常有针对性:比如前手直拳接后鞭腿,或前拳接下潜抱腿摔等,俩人反复地练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组合动作,先原地练,再走动起来练,然后在实战中再去运用,这种训练相比传统武术效率要高很多,因为它既简单,且练打合一,目的性很强,一点也不玄虚。更不说手比划,就拉开距离真杀实砍,别看简单,练传统武术的碰到这两下子,往往会着了道。但散打也不是神话,更非无懈可击,相反,它也有很多破绽。比如,他用前直拳诱你,你完全可以不管,直接用前踢踢他,腿比拳长,也有力,关键是打破他的意图,不按他设定的战术走,武术这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极为关键。 
实际我说这么多,估计关注者寥寥,但自我积累和总结往往更重要。 
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相融合,在实战中取两者之优点,加以提炼,锻造杀手,实际,目前的散打技术比较成熟,最难的是如何把传统武术的精粹用于真正的实战,而不是说手,让传统武术的一些优良技法适应散打擂台,这项工作的难度是极大的,武林大会创设之初即声称要还原真实武林,也就是要挖掘武术的精粹,但挖掘到现在,似乎成效不大,武林大会擂台上活跃的都是散打的技法,真正武术的东西并没有挖掘出来。如形意拳的劈崩拳,在擂台上到底能不能用上,该如何用,这个就需要培养一批年轻的武术练习者,用武术技法去擂台上验证,不怕失败,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抠,一点点找。

昨天有一练散打的小伙子,自我感觉不错,来找我试试,结果,他那套散打的东西在我这儿失灵了,原因只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那套东西我门儿清,我这套东西你不懂。所谓“拳打不知”也。 

我每天的第一个训练就是先跑5里路,慢跑,练练耐力和体能,然后压腿压胯,之后是踢腿。再然后,练练形意拳的八卦掌的几个单操动作。当然,每天训练的东西不会一样,但跑步压腿开胯是雷打不动的。 

为什么要先跑步再压腿压胯呢?原因在于跑步让身体和筋骨变热之后,筋和胯这时才便于压开拉长,而且不受伤。最有效的方法是:压腿一两次之后,踢一踢腿,踢上踢腿和侧踢腿均可,踢完再接着压腿,反复进行。注意,踢腿要自然,一定不要拿劲。压胯时踢腿要踢外摆腿和里合腿,也是反复进行。 

以上是省及国家专业队的专业练法。通过这两年的练习,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压胯比较快的方法是找个人帮着压,这样既可压前胯,也可压后胯。但一定要找专业人士,以免受伤出事。 

形意拳里有句话:打法定要先上身。这是一句真诀。判断一个人的技击水平高低,能否近得了身是一个检验标准。如果水平不到,你肯定只能与对手打阵地战,此时,身高和力量就成了制胜因素。而如果你能进去,他的身高优势就大打折扣,甚至变成劣势。我与散打及武术人士实战时,基本是对手攻击的同时, 我也顺势进去,做到“你空我有”。我的学生现在基本还作不到这一点。这里既有身法问题,也有基本功问题,说到底是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基本功问题。我在进去时多是抢侧门,身法可作高低起伏。如果对手也喜欢打防守反击,换到我主动进攻,我往往是前腿作虚实前踢挑逗,瞅准时机,抢步前踢,或打后鞭腿。
但凡遇我打过的都说,我出腿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任何预兆,只有这样才能打得上,这得益于形意拳的基本功。 
为什么要学习快摔呢?接触上后好用,搭手对方就得倒。但我又根据形意拳的特点对快摔进行了自己的组合和灵活的运用。一定要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要墨守成规,泥古不化。不要拘泥,一拘泥就用不上了。 

实际出腿没预兆,无任何神秘处,就是通过形意拳的练习,控制和变换重心的能力相对强一些而已。大家千万不要把武术神秘化,我们的武术坏就坏在造神上了。要多研讨练习方法,不要听信神话。 

有朋友前几日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前国家摔跤队的退休教练,现居济南。一定要去找老人家学学。学然后知不足,我不会的东西还多着呢。 
我非常希望能培养一批身心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按照武术与现代搏击结合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去验证冲击其效果,并逐步摸索出一条科学的路径来。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迫切希望能有一批有志于探究武术与现代搏击结合的同道聚拢起来,相互启发激励,形成一股风气,闯出一片天地来。 

有朋友说,我可以去打武林大会来证明自己,这个提议不无道理,但操作性不强。原因是武林大会近期参选者全是年轻人,我年届40,体能显然不如那些青年人,打一两局没问题,第三局体能可能就未必能行,就要打折扣。而且现在武林大会上上场的基本都是专业人员,专业队员的训练量之大非业余者可比, 以山东队为例,除了周日,他们每周训练6个整天,遇有比赛,赛前还常常加班加点训练,民间则绝无此可能,我本人每天的训练量是两个小时左右(包括半小时跑步)。但实战与武林大会的擂台赛不是一回事,实战根本不需要三局,两局也不用,往往见面分输赢,武林大会戴着厚厚的护具,且不许击头,拳基本不起作用,现在基本上变成了拼腿法和摔法,肘法不许用,膝法也只是顶击大腿,实战则不同,往往一拳即可解决战斗,像前踢这种腿法,散打不能用,武术里却是杀招,总之,擂台赛与真正的实战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我这个年龄打擂台赛体能不行,我之所以不惧现代搏击高手和各门派武术高人切磋实战,绝非心血来潮或大言欺人,我之自信源于这几年我和不少这两方面的高手都摸过,知道他们几斤几两,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所谓:知彼知己。 

在实战中,有人说直线腿法好用,有人爱用鞭腿。常有人问我,直线腿法中,蹬腿与侧踹有何区别?其一,侧踹比正蹬攻击距离更长;其二,侧踹腿法可在转关时以斜击正,这一点传统武术里常用,而现在的散打比赛里鲜有,主要是因为散打基本是阵地战,一旦近距离或用摔法,或因搂抱被裁判分开。
就我而言,可能这些年在身法训练上有点心得,所以在侧踹腿的运用上利用转关以斜打正的时候较多。正面多用正蹬腿截击或攻击对手,严格意义上说,我的正蹬应该分两类:一曰正蹬,二曰蹬踢,泰拳里这种腿法常见,三曰掏腿,这几种腿法我择机而用,怎么得劲怎么用,自然而然。 

另外,我从里合腿里化出来一个腿法,也非常实用,也是利用转身转胯来击打对手的侧面,类似于摆拳的用法,较之鞭腿,此腿法更灵活,也可踢高腿。任何技法,只有自己能把它练出来,就可能成为杀手锏。 

散打的快摔在打与摔的中间环节上也非常关键,它不像传统的摔跤,两人先将把位抓好再摔,而是要在打斗中抓机会抢摔,与接腿摔也不同,两人接触上的摔法必须处理好在快速的打斗中抓把位的问题,把位抓不住,就没有摔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散打队的快摔在实战比单纯的摔跤要好一些。 在把位抓好之后,一般是先要牵动对方的重心,然后顺势发力摔他。 

摔法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相机而动,再高明的摔法也有破法,所谓破法主要就是破坏对手的“固”法和借力顺力。比如箍脖摔,也叫夹颈摔,对手夹那么紧,怎么破?其实很简单,一个马步即能挣脱。再如小得合箍住腿怎么办?抽胯转身即可。还有许多摔法,可不必破他,直接顺势反摔他即可。 
武术里总讲寸步赢人,实际目前散打对寸步的研究与运用非常透彻与巧妙,也是就在这一寸上攻守顾打。我觉得丝毫不逊于武术的寸步。 

再一个是散打的扣步比之八卦掌的扣步更简洁实用。无论是寸步还是扣步,散打最大之优点即是攻防合一,没有多余动作。缺点是散打也几乎模式化了,有了相对固定的组合打法和套式,缺乏灵动,任何东西一旦陷入模式化,也就失却灵性了。高境界是自然而然,顺势而为。武术追求圆融,浑圆,即是此意。

但这只是追求,现在能达到圆融境界的至少我没见到过,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碟里。作不到圆融,往往还不及散打的那种实在的一下一下的组合。

散打的扣步在面对对手的冲击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闪避攻击步法,由于扣步的同时腰胯也调整到位,正好便于发力,所以恰可做到防攻合一。这一点比之八卦掌的扣步更加合理。关键是便于顾打合一,实际散打追求的一直是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哪怕多一个碎步就可能失去战机或被对方攻击。 

散打追求的就是简单实用,即可打巧,也常常拳脚相对地硬拼,你踢腿我就上拳,这种硬拼在有些时候是很有效的,特别是对瓦解摧毁对手的意志。泰拳的打法这一点比较突出,泰拳手多是压着对方往前冲,抱住就上膝肘,膝肘就杀伤力而言,比摔跤更狠,所以,中泰比赛常常是中方赢了分数,输了身体。 

但我更主张巧打,所谓巧打就是要活起来打,走动起来打,破坏对手的节奏,让他打不成的同时,自己更有效地打他,以我为主,使其陷入被动,适应我之节奏和打法。 

转身鞭拳虽线路长,但用好了有奇效。如何能用好?像一切散打动作一样,要得时得机,必须有假动作掩护,散打里有句名言,没有假动作的攻击成功率基本等于零。这一点恰恰是传统武术欠缺的。武术上来就想一拳把对手KO,实际这是一厢情愿。鞭拳也要做到腰胯同时发力,不少人练时腰胯不能同动。 

还有鞭腿,动作看似简单,实际真正细致准确地掌握要领的并不多,大多是扣胯不到位,或不够或扣得太过,扣胯不到位,发力就发不到位。在踢鞭腿时,一定要注意扣胯的准确到位。切记。 

再谈谈胯在实战中的重要性。如接腿摔,被对手接住腿后如何挣脱?散打的接腿都是用小臂箍住,很难挣脱,但并非没有破招,破招就是动胯,会动胯就能迅速把腿挣脱出来。再比如快摔中被对手用小得合缠住,以重心摔重心,怎么把腿挣脱出来?还是动胯,但有个转身动作。再如扣步,也是先把胯顶住才能转身的同时发上力,转身鞭拳也是同样道理。转身鞭拳的要诀不是狠劲摔拳头,恰恰相反,拳头要放松自然,拳头的力量是靠身体腰胯的转动力量带出来的。所以,练习实战,无论是散打还是武术,都要先把胯松开,胯松不开,就没有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就发不出透力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我认为,我所说的散打的这些要点,对散打习练者和武术技击者都会有启发。各位同好不妨细细琢磨琢磨。

形意拳里常讲“半步崩拳打天下”,而且有些人喜欢把这“半步”说得很神奇,更是神秘,似乎郭云深先生直接把真经传之于他,宝之秘之。实际就我所见,武术对这个“半步”的理解远逊于散打,散打的“半步”为求速度,动的还是胯,胯带动步子,散打的这个“半步”分两种:前进半步;后退半步。 前者既可诱敌,也可攻击,后者更易于发动攻击,距离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散打为什么能琢磨出如此精妙的半步来?用一句老话说叫:实践出真知。天天打就摸出来了。武术脱离实战久矣,只迷信老祖宗的东西,似乎古远胜于今,这显然不合道理。 

越来越觉得,写这些东西,虽可与同道交流,但更多的是对自己一点心得识见的记录,有点意思。 

今天有几个练过散打的小伙子来找我玩,当然,他们的散打有的是在业余培训班练的,有的是在水平一般的体校学的,我让他们分别踢了一下侧踹腿,结果发现多数没掌握住要领。在高水平专业队,有不止一个队员告诉过我,侧踹腿是非常难练的一种腿法,有非常准确严格的训练方法,即是翻胯和发力“核心点”, 再就是身体不要太倾斜和压低(为踢高侧踹腿),否则,支撑腿和身体的平衡能力会打折扣,力量也发不到位。动作的细节是最重要的,关窍往往就是一点细处,没高人点给你,你就到不了位。我曾经跟许多人研讨和学习交流过侧踹和鞭腿这些腿法,历经数年,现在方才练明白了点。 

前两天,在专业队,一散打高手提出与我切磋一下实战,不是散打擂台那种规则,而是随意出击,没有什么规则,当然裆部不许打。我们实打实地打了一下,我感觉最好用的还是我这种“有中空,空中有”的打法,我虽然会散打,但我用顺手的还是这种“游击战”和近身打法,事实证明非常有效,他根本奈何不了我,而是处处被动,我早就说过,散打现在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打法,你只要破坏他这套体系,他就很麻烦,就可能我顺敌背,形意拳、八卦掌最大的好处是身法步法灵动,而又能时时处处发力,只要有支撑轴就可出重拳重腿,心意拳的肘法更是狠毒,我说的这些都是打架的路子,跟擂台两码事。
这位散打高手后来说了一句话:张兄,您是真研究技击,钻进去了,琢磨得透。

这几天,经朋友推荐,我仔细看了一下袁祖谋先生的手搏视频,当然视频上是袁先生和弟子们的技术表演,跟散打的快摔技法比较接近,但以我浅见,我认为在真正的实战中,散打的快摔可能更实用一些,也更脆。

散打运动员上官鹏飞被KO,以至于目前如媒体所言,脑细胞开始死亡,应该极大地引发大家对散打比赛,特别是商业性散打比赛中,对运动员安全问题的关注。任何比赛和竞技体育,都要真正以人为本,与人的生命相比,其他都是次要的。
竞技体育虽是残酷的,但绝不能以牺牲运动员的身体为代价。中国武术讲练养结合,在练拳的过程中,身体的健康也得到了提高,这是老祖宗们在多少年的积累中摸索出来的东西,在散打训练中要加以借鉴,不能打了几年比赛,退役时落得满身伤病。现在有不少家长不愿让孩子练散打,其一是退役后没有出口, 其二就是伤病太多,对身体的伤害较大。比之前些年,散打的吸引力实际下降了很多。 
我们常讲武德,实际首先要培养队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古代许多武术大家修养都是很高的,非常有道德,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待提高。

听学生说,形意拳吧里有个武友说,让我到济南阳光一百找个练太极的试试。可笑。我早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来找我比试,除了专业队,我从不去民间主动跟人比试,原因只一点:我怕把他们伤了,负法律责任。他们基本就没真正动过手,怎么会打? 说说手、吹吹牛还可以,真动手,估计连我的学生这一关也过不了。
昨天有个散打高手(打过全国职业赛第三)和我交流时告诉我,他不到10岁就进入武校练习,今年25岁,练了这么多年,打了这么多场,今年才悟出一点很关键的东西:实战中控制力最重要,你只要能控制住对手,你就能胜券在握。以前教练也常给他们讲这句话,但该怎么控制?教练不大讲,因而他自己也没太重视, 打了这么多年,自己慢慢摸出来了:你控制了不了对手,或言之控制不了比赛的节奏和主动权,你就赢不了比赛。怎么控制呢?他的体会是:要动起来,用步法、距离、假动作来干扰和调动对手,使其跟着自己的节奏动。他告诉我,他这些心得极珍贵,藏之于心,只告诉过两个最要好的师弟,我是第三个。 

实际,只清楚这些理念,不晓得具体的练法也无大用。这一年多来,我俩经常在一块交流切磋,实战打了多次,他这些东西一说不用比划我就想得出来。他说的没错,控制力在实战中确实至关重要。武术里有句话:打人容易控人难。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句话:久防必失。 一旦防守失误,判断有错,只有挨打的份儿。 
但他告诉我,散打的大级别基本是拳开路,然后用抱腿摔等进行反击。两侧迂回的打法较少,多是直线攻击。特别是,现在的散打教练基本不让运动员退步打,一直要压着朝前打,以便摧毁对手的意志。我的师兄——解放军拳击队主教练孙洪棋则反之,他比较喜欢让队员打拖步摆拳,甚至有意让队员退,给对手设套打反击。我认为,这种打法才是与中国武术一脉相承的东西。无可无不可。怎么得手怎么来,不能给自我设定套子。太极拳讲,引进落空,不顶不丢,也是这个意思。
 回到主题,控制力的关键是控什么?答曰:意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谓:意在人先是也! 
很幸运的是,通过与这些散打高手朋友的无数次交流比试,我们真诚以待,以技术是瞻,以提高为主旨,我逐渐清楚了散打的精髓所在以及所存在的缺陷。我曾不止一次给他们建议:如果一个专业队有4名教练,至少应配置一个真正明白中国武术的,这样才能把散打与武术的技术融合一处,各取所长。 

当然,我这些建议也只是建议,估计很难实现。举目现在各省的散打队,可能那些教练没有一个是真懂武术的,基本都是散打出身。而且其中很多人看不起武术,认为武术不能打,只是花架子。武术和散打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两张皮。 

上周五看武林大会,陈自强先生示范了一个破鞭腿的方法,实际是个反关节技,只要动胯得当,即可破此反关节技术。在散打中,破这种中高鞭腿有个更巧妙的方法,就是后旋、发力,我觉得这种方法比之陈先生的技法更精妙一些。散打的该技法其原理是借力打力。 
学生和朋友告诉了我很多关于武术的博客,抽时间看了不少,总的印象是,基本没弄明白技击是怎么回事,以讹传讹者多,臆想者众。

经常有人问我散打与武术在搏击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区别是目前的散打技术在不少时候攻防是两个节拍,而武术的搏击讲求的是顾打一体,是一个节拍。这个非常关键。

武术虽讲攻防一体,但在实战中却往往用不上,因为缺少攻防练习,所以防守防不住,攻又攻不进去,更遑论攻防一体了。这是目前武术的瓶颈。但真把武术与搏击结合好了,实战打得多,武术的攻防一体即可见奇效。这方面,我体会尤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在许多方面恰是目前散打的克星。 而绝不是武术远逊于散打。武术的很多技法,尤其是整体训练的意识和视角都应该是值得散打借鉴的地方。但武术界敢于面对现实者寡,意淫虚幻者众,这是很可悲的。武术要想打出一片天地来,必须直面现实,但绝不是像武林大会那样以散打人员为班底,以散打技法还原真实武林,而是实实在在地去验证武术的真能实战的东西。这个既需要民间的热心推动,更需要专业人士去搞,尤其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等措施的推动。

形意拳的劈、钻、炮都是顾打合一的典范,尤其是炮拳,抬手就有,步可直可斜,脚下有桩,把握好了距离和时机,对付现代搏击非常有效。崩拳单手即可顾打合一,与独流通背的“斩”相类,用上了一下就可使对方重伤。但所有这些有个前提,得会抓时机,更要有抓时机的本事。这个本事就是能有效地切入近身,懂虚实,能截住或避开对方的腿,或直接反击对方的腿击,会接腿摔,接触上了即会摔,也会用肘膝,更重要的是,在极短的距离甚至零距离的情况下,仍能发出力来,直接用拳头击溃对手,这也就是武术上常说的“寸劲”。需要说明的是,“寸劲”并非咏春拳的专利,我师爷张群炎和北拳王张立德老师在这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都能发出凌厉的寸劲来。在练习寸劲和透劲方面,我也是苦心孤诣,下过大工夫,关于透劲的练法,以前多次说过,不再赘言。散打和拳击在搂抱上之后,裁判常常给分开,作为实战,一般不会有这个机会,这时寸劲和透劲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形意拳一直讲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崔师曰:气力到手)的三催劲,这句拳诀知晓者众多,但观目前散布在各网站上的视频,却实在很难发现打三催劲的,甚至连基本的松都作不到。最近看了南昌大学程啸斌先生的《散打技击学》,里面也提到这种三催劲,惜论之不详。该书力求把武术与散打相融合,但翻阅数遍,发现程先生仍是以论述散打为主。比之散打,实际当下能手握传统武术精髓者要少得多,也更为可贵。若干年后,一些拳种的断代也并非没有可能。因之,对武术精髓的抢救迫在眉睫。 
回到正题,三催劲的优势何在?简言之,没有三催劲,就谈不上形意的螺旋力和枪劲,更谈不上随发随有的翻浪劲,透劲自然更谈不上。没有三催劲,直挺挺的一个看似凶猛的顶劲,在实战中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今天看央视五套2011中国拳王争霸赛,印证了我此前所述观点。拳手们在下潜躲闪时是单纯的防守,然后再进入第二个节拍,起身攻击对手。守与攻是两个节拍。但张建廷的拳法有一点非常可取:他的小摆拳反击经常是移动着打的,得手后迅速拉远距离,不敢对手反击的机会。移动中发力,走中打。这是中国武术的精粹。群炎师爷曾多次讲过这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我与人实战时,下潜时既是防守同时也进行移动攻击,绝不会停留在原地作动作,攻击完之后,步子一动已到对手一侧或身后,同时摆拳再行攻击,让对手找不着北,无从下手。这是我在无数次的实战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怎么摸出来的,我也不清楚,应该是无意中而得之,也是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吧。记得前几年张克俭老师曾教我一个“暗下取火”(也叫“下炮”)的技法,练拳击时在蹲击上动过脑子,这两方面对我形成此技法启发最大。“暗下取火”据说是马英图爱用的招式,在苗刀里,这位以“马狠子”称誉的实战家据说擅用“朝天刀”,此招法可谓“节短势险”,更极其狠毒。
形意拳的步法习练中,有顺步,亦有拗步,切莫小觑这个拗步,在实战中若运用得当往往能出奇制胜,形意拳讲看斜似正看正似斜,斜即拗步,角度拿捏得妙极。八卦掌讲拧身,拧身与侧身在技击中都是很巧妙的化打方位,散打中正身、转身多,正身太直,转身距离有点远,容易识破。拧身与侧身相对而言, 自有其优势,惜乎当下散打与拳击对此研究不够。散打只注重借鉴老外的东西了,对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却往往不当回事。我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形意拳的东西比散打更难练,而几乎所有的散打队员压根看不起武术,认为是花架子,如此,散打与武术极有可能成为两条道上跑的车。 练武术的也往往心里看不起散打,尤其是一些中老师傅,但却怯于跟散打者对垒。因为久不实战,本来很优秀的技法,慢慢只退化成了说手的技巧,哄哄人而已。 

看今年邹市明与韩国选手申钟的世界杯拳击赛,有几点值得习武者思考:一是邹被称为拳击场上的田径冠军,脚下移动快,当然这种移动不是盲动,而是为其有效的防守和进攻服务的,他的步子跳跃不多,多是自然流畅地移动。这里的关键是“自然流畅”。二是距离稍远,邹惯用单拳出击,打完即走,不给对手防守的机会,对方若在有效距离内,则以快速的组合拳连击,不给对手喘息机会。三是以身体的全方位移动而不是手肩的格挡来防守,并乘隙反击。这种防守即是武术里常讲的“走中防,走中打”,比之现在一些武术名家的防守攻击式的说手不知要高出多少天地,关键是这不是一个理念,这才是武术的真东西。避实击虚,虚实相济。四是以手或步法的假动作来挑逗对手,如行兵布阵,伏兵千里,并控制对手往套里钻。 相对这样的打法,武术人士应该多加琢磨借鉴。 邹市明的拳击赛,若真能琢磨出点东西来,绝对大为受益。 邹市明还有一个值得学习的东西,就是快速的空间变化和组合打法。目前练传统武术的遇到这种打法很难适应,一是很难跟上他的变化,也就等于跟不上他的节奏,他能控制你,你很难控制他;二是武术缺少连击i,我指的是快速移动和空间变化过程中的连击和见缝插针的攻防能力,而不上武术里所谓的“一手变三手”,或心意拳的“七拳击人”,缺少空间变化过程中的攻防能力,十拳击人也没用,他根本不会给你这个距离和时机,你等于老牛掉到井里,有招使不上。
 
诚则养友,忠则养禄。今天我送给一弟子这句话,希望他能够牢记这个道理,否则,他绝不会学到武术的真东西。这么些年,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专业队,我之所以能够交下这么多心心相印的挚友,就是靠的这份“诚能养友”的实在。教弟子多了,被骗的次数多了,弄得现在没有个三五年,我是很难教真东西的。
千万不要认为别人不说在当面,人家就被你忽悠了,这社会,大家都被忽悠怕了,说不说而已,其实人家心里明镜似的,你这次忽悠人家,人家可能暗中就把你算计了。老兄,得不偿失哦!! 
形意拳十二形的第一形是龙形,拳谱上讲:龙有搜骨之法。何谓“搜骨之法”?拳谱上语焉不详,给后人留下许多发挥空间。于是,一些拳师们对龙形在是实战中的用法各怀绝活,演化起来头头是道。在一些练形意拳的场所,我常遇到这类场景。龙形究竟练什么?在实战中有何作用?颇值得深究。

孙家(禄堂师祖)的形意龙形非常简单,就是原地“跳”,所以龙形过去也叫“跳龙形”。头不能起,身子贴着地,脊背和腰不能塌。我在学练该形时,张烈老师拿一只手按着我的头,式子左右跳换,头一点都不能起,因为他按着,实际也起不来,一气至少要跳50个,他说,当年孙存周师爷就是这么教他的。龙形这么练的作用是什么呢?腰身轻利。试想,在如此低的情况下,腰背不塌,头不起,若非腰身轻利,膝盖灵动有力,又如何能做出如此高难度的“跳龙形”呢?腰身轻利,身体的协调性自然就好,这就是习练龙形的最大收益。我曾教过几个练得较好的弟子孙家的这个龙形,但他们没有一个能练到位的,差很远。最大原因就是身体没松下来,协调性差。我也练过李存义师祖的龙形,李师祖传下的龙形是向上纵起来跳的,以我浅见,较之孙家,李师祖的龙形难度要小一些。 当下的形意拳师,当然也包括其他武术拳派,总喜欢拆手讲招,实际在实战中根本没什么用武之地。实战不同于讲手的区别在于, 你所有的攻击必须在合适的距离、时间差、速度等条件下才有效,老师给弟子说手自然这些条件都具备,一旦进入实战,对手要作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破坏这些有效条件,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控制这些有效条件,你就控制不了对手,你再好的招也毫无用处。比如崩拳,因郭云深先生的“半步崩拳打天下”,几乎所有练形意者,都梦想自己一记崩拳可定乾坤。实际没有我所的上述条件,崩拳照样一点用没有。概言之,武术的所有动作实际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能力远比招法技法重要得多。能力练不出来,会一万招也枉然。

不远的将来,我会把微博上所讲的东西以视频或光盘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不知,现在我这些词不达意的文字能否让诸位同好看明白? 
就我而言,习练龙形最大的受益是“下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所谓的“下击”与拳击的蹲击不同,是利用空间交错击打对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绝不是“上惊下取”,“上惊下取”说手可以,实战时一遇高手毫无用处,因为,训练有素的高手,你是惊不了他的意识的,在拳击队,我们有一项专门的意识训练,让对手以最快的速度朝你头部打拳,只要你不慌,对方根本打不着你,因为对手出拳的距离比你躲闪的距离要长得多,他至少得打几寸的距离,而你往往只躲一寸就够了。用我师兄——解放军拳击队主教练孙洪棋的话说:只要你手里不像拿个烫手的煤球似的,对方就打不着你,但只要你意识一紧,肯定挨上。所以,对付高手,老武术师傅的“上惊下取”即难奈其何。“下击”说白了,就是从下部进行攻击。心意拳师卢嵩高先生有句很经典的话:三节打两节。即用我的三节打对手的两节。看看他的猴竖蹲拳照,“束身”的功夫真让人惊叹。我跟几位老师非常系统地练过心意六合拳。此拳极重“束展”、“缩涨”,与形意不同,心意在上下发力上训练手段比较多,挑领、鹰捉、横拳、一头碎碑、大劈等都是训练这种发力的经典招式。形意对腰胯的左右训练比较多。武术讲“十字”劲,实际就是在发力时腰胯的上下左右均要相争。我跟“北拳王”张立德老师学拳击时,他首先给我讲的就是这种“上下劲、左右劲”的训练手段,他有一本书叫《内劲与拳击》,里面细致地讲了这两种内劲的训练方法,非常精粹,不可不察。张师把此劲叫作”交错劲"或“十字劲”。如果有机会,心意与形意兼练,对这种“十字劲”的获得会大有裨益。两种拳理虽形通,但差异也显见,如果兼练,可相互印证、补充,共同增益。 

盘点2011,最大的收获一是系统地在专业队训练了散打技术,而且是国内专业水平至少在前三的散打队,常常跟他们泡在一块,对散打最前沿技术的规范,散打理念的领悟,都让自己在实战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对最基本的鞭腿、侧踹、下劈、正蹬、转身后蹬(踹)等腿法,基本能按运动员的要求作到位了,更关键的是搞清了如何这些腿法的发力要领。再就是转身鞭拳等拳法。最高兴的是快摔技术,以前对摔我基本不懂,现在我摔得很娴熟很脆,因为有形意拳等武术的底子。第二个收获是对站桩、发力、透劲的训练,在张群炎师爷的悉心教诲下,有了豁然领悟,进步显著。第三个收获是苗刀,这是我练过的为数不多的兵器,也是在群炎师爷的躬身指教下,对苗刀这门实战技艺有了新的理解,技术更为精粹。在专业队,我明白了跑步的重要性,现在每天起来先跑六七里路,然后压腿压胯,踢腿,腿越踢越轻,举重若轻。实战中,我即使光用腿,也少有人能防得住。倒退5年,我基本不会腿。 那时,武术中的一些腿法,虽会练但根本用不上。在说一点,在武术与拳击、散打、泰拳的结合上,我走过了一条先练武术看不起散打(实际当时也根本不懂散打、拳击),到后来练了拳击、散打、泰拳反过头来看不起武术,认为武术不能实战,到现在我在实战中能把武术的一些东西用上了,理解了其价值。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求索过程,需要用心去琢磨,用实践去印证检验,反复领悟实践,终有所成。在此,我特别感谢专业队和民间那些指导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也感谢我的学生,他们和我一起在技击这条路上探索求证,不高调,不菲薄,不羡慕那些沽名钓誉者,只踏踏实实练自己的功夫。我们相信:在当下和未来,靠忽悠是没有市场的,必须以真功夫说话,让人信服。
今天下午给张群炎师爷打一电话,老人家身体尚康健,幸甚。虽是师爷,但无论是当面还是在电话里,我们从不叫师爷,而是叫爷爷。改变的当然不只是称谓,也含着感情,从内心深处,我们确实有着超越爷孙般的情感。老人家对拳学的理解和体认,尤其是对独流通背、两翼通背、劈挂、八极、翻子、太乙腿法、鸳鸯腿法、猿公拳、地趟拳、意拳,器械上如苗刀、陆合大枪、渔阳剑法、青萍剑法等均造诣极深,是当代武术界鲜见的武术大家,其发力、速度、身法、步法、拳法、腿法皆造其极。在对武术的理解上,爷爷对我教诲多矣,自感受益良多。爷爷是腿法大家,但因年事已高,有些动作已很难完全到位,饶是如此,从其不完全到位的腿法里,其腿功的凌厉杀气和灵动无常依然骇人。余之腿法,既受益于在专业队系统地从最基础的跑步、压腿、开胯,然后踢腿拉筋,再后练习目前散打常见的鞭腿、侧踹、正蹬、转身后蹬、后摆、下劈腿等,更受益于爷爷传统武术腿法的教诲,如腿之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的练习等,除散打那些腿法外,爷爷传授的前踢(与正蹬完全是两回事)、点腿、转身穿心脚、鸳鸯腿法等,与散打之腿法相为补充、相得益彰,。在腿法之运用上,爷爷的心法更见精粹。较之戳脚之“飘、点、拧、转”,更为简单直接。与散打腿法相比,其运用直中见曲,更难应对。也更注重步法身法对腿法的配合。

在腿法上我亦有自己在多次实战中萃取的心得,并创造出以高里合腿代之高鞭腿的腿法,我以为,高鞭腿其一是不利于移动中随时随地出腿,其二是不及高里合腿易于变化,收放自如。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这种高里合腿比鞭腿力道如何?实际,你只要弄清并掌握了腿法的发力要诀,高里合腿照样力量沉重。腿法之发力要诀即是:力由腰胯出,支撑轴要合得住。我师爷孙存周的话叫做:若一根钢筋插在地上。在侧踹腿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典型。放眼现在的侧踹腿,身子倾到90度,腿是踢得高,力量却稀松,关键是一旦落空,对方一冲即垮,也不利于变化。这种腿法忽悠人尚可,实战无用,是花架子。到高水平专业队看看就明白了。群炎爷爷传授的腿法也是此理。 
大约是4年前,小崔(崔向前)与我一个弟子比试后,又想与我切磋一下,结果,他的水平还差得远。事实是,这些年,凡是民间找我比试的,无一例外地都输掉了。在与专业队员(我指的是在全国比赛水平靠前的运动员,而不是那些号称练过几天散打或拳击、泰拳的人)的较量中,互有胜负。
生活日报是济南地区的一张都市类报纸。今天,在其第5版上登载了济南形意拳掌门人杨遵利收洋弟子的文章,篇幅还很长。杨先生的事迹这几年在电视和报刊上频频“露脸”,曝光率颇高。且不说杨先生的形意拳功夫如何,这个业内人在百度上一搜杨先生的视频即知。只是这济南形意拳掌门人的称誉不知是谁人给封的?作为济南练形意拳的一分子,至少我不承认这个“掌门人”。要当掌门人可以,至少应该由大家开会推举。  另外报纸是社会公器,不能随便写文章,不能他自己说是掌门人就写他是掌门人。 去年山东卫视之“乡村季风”频道给杨遵利先生拍了一段演练形意拳的视频,各位同道不妨观赏一下这位所谓“掌门人”的风范。视频里还有他与弟子实战的片段,也不妨一睹为快

我上次说我自己琢磨出一个腿法:高里合腿。可能是我表述得不太准确,日前常有武友问我,这种高里合腿是否就是传统武术里的外摆、里合腿法。准确地说,应该是向里合的摆腿。我系统地在专业队练过拳击,后来又练了散打,在练习散打的腿法时,我常常琢磨,既然拳击里有摆拳,而且摆拳是一种力量和隐蔽性要大于直拳的拳法,可否将此拳法借鉴于腿法上呢?经过反复实践,我渐渐摸出了这种腿法的发力要点,与所有腿法一样,力须源自腰胯,要放松自然,沾身时只发寸劲(透劲)足矣。然后,我又将此腿法应用于与高手的切磋对决中,事实证明,非常有效,力道沉重,杀伤力大。较之鞭腿,  此腿法更直接,更灵动,可在灵活地移动中随时出击。起初,我曾把此腿法展示给一个腿法出众的老前辈看,他很不屑,说此腿法力量不行。我这人不爱服别人的气,之后,反复实践苦练,终于练成了此腿法。 
近日也常有朋友问我苗刀之事。师爷张群炎是目前公认的苗刀顶尖高手,他多次给我讲授过苗刀之技艺。我以为,与拳术一样,当下练苗刀者,练套路者多,什么一路、二路,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作为一种军旅武艺,苗刀是上战场杀敌用的,练得不好也可能瞬间被杀,就这么简单。要想实战有效果,第一,基本功必须过硬,苗刀的基本功就是劈刺,在日本人那里,这种倭刀不叫什么苗刀,就叫劈刺,劈刺均有一套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很简单也很枯燥,按此方法,每天几百上千下地劈、刺,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功力即会大增,这就像形意拳的五行拳,就那么几下子动作,天天摸,功力出来了,动手时一划拉对手就受不了,而不是靠的什么招数赢人。遗憾的是,我见过恁多练苗刀的和未曾谋面的所谓苗刀大家的视频,除了张爷,从未见过他们展示过劈刺的基本功练习,是不会,抑或是保守?不得而知。苗刀实战的第二个关键是对刀,也叫斗刀,现在大家多是自己练套路,练对刀的殊少。很简单,对刀是刀法实战的一个最基本的阶段, 没有对刀,上阵按着套路去杀敌么?笑话! 
步法自然为最高境界,什么合适用什么,通背24式的步法我很清楚,但也没什么神奇之处。枯守任何步法,在实战中都将被动挨打。 
包括形意拳的半步也是如此。步法重在灵活自然,更要会自己自然地组合,融化成自己的东西。 
没有组合,靠那么几下疾绞连环步,毫无意义。
而且,张爷教的独流通背24式的前拳、后拳、横拳的练法,前进、后退、左右的腿法组合练习,以及不换腿的左中右三条线路的进攻步法,这些精髓,我敢肯定,现在练习独流通背的很少有会的。即使在当下的自由搏击中,这些东西才是最有用的,也是我常用来战胜对手的法宝之一。 

有朋友再三荐我去武术万维网之形意拳论坛上看一下尚派形意拳的苏立志先生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感觉太硬,这个硬指的是,一味地硬,缺少刚柔相济的东西。尽管尚派一直在讲:沾衣纵力。沾衣纵力实际就是沾身时短促的爆发力,也叫寸劲或透劲,意拳谓之:一紧而已。然尚派目前多数人所练都太硬, 看着很吓人,很猛烈,实际在实战中正好为人所乘,特别是步法,一味地快速前冲,若与拳击或散打队员相搏,对方一个瞬间变向,正好迎击你。形意拳的步法绝非一味前冲,硬打硬进也并非指不管青红皂白地硬冲,所以,刚柔相济才能出瞬间的爆发力,也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裕如。我敢肯定,当年的尚先生绝非是这般样子。形意拳的内意也绝非仅仅如苏先生所展示的三个丹田,更关键的是意识或无意识之下的感而遂涌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劲力和打法。 
形意拳练至一定境界,松紧转换和神意之动静才是关键。孙禄堂祖师将拳术之最高境界概括为“中和”二字,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何为“中和”?自然也。崔师曰:形意拳的三个阶段:一顺、二合、三炸,确为切中肯綮也。连起码的松都做不到,何以谈发力?没有彻底地松,何来真正的紧?又如何发力? 
在擂台上,我们看着散打运动员打斗得如此凶猛,战场上厮杀一般,实际他们在台下训练时也是特别强调放松、自然。如此方能得时得机。 
武术里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拳诀,这也是形意拳、八卦掌界常讲的一句话。此诀是指在对方攻击的同时,你也可以攻击他,既可以见招打招的截击,截击的关键是后发先至,这就要求速度要快,即使对方出假动作,我也让你收不回去,照打不误,也就是所谓的“打实”。也可以不截击,而从另一个角度直接进击对方,李小龙说“近身和发力”是截拳道的两大制胜法宝,形意拳和八卦掌亦然。形意和心意均为短拳,这就要求必须进去才好使。独流通背里有“回手不回身”的说法,其撑拳也是这么个练法、打法,就是对近身重要性的最好阐释。形意拳的硬进硬打也是强调要近身,当然,这个近身在当下更主要地是要寻隙而进,而不是盲目硬进,原因是现在的搏击运动员攻防的手段比较全面,尤其是正蹬、侧踹、鞭腿、低扫等截击或迎击的手段是其擅长之技,一旦盲目硬闯,极可能会被迎击。怎么做到寻隙而进呢?一个是角度和步法,二是速度的快疾,三是要会做假动作,以假动作调动对手,进而快速近身。 进去后就要发挥重拳重腿的优势,如形意的崩拳、狸猫上树、龙虎相交的腿法,八卦掌的削、掖、蹋、心意的虎抱头等都是好用的技法。老拳谱上有一句话须记住:进去了就不要出来,除非将对手击溃。进去了就要发挥形意的硬和狠毒,而不能在绕着打。要力求做到一击必杀。

武术里还有个说法:“一手打两手,两手打一手。”拳击里也有“一手打两手”、“相向出拳”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角度的选择,更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做到“后发先至”。练武者万不可不察也。 

我自信,我写的这些微博短文,大家如能真读进去,再结合自己的练拳实战体会,会有大启发、大收益的。 
有朋友给我看了通背拳单长文的视频,让我评价。我只说了一句话,这些说手的东西,在实战中毫无用处。 
在形意拳吧里有个关于咏春与形意拳切磋的视频,据说在《功夫传奇》里也能找到。很显然,那个据说是练咏春的,拳击也打得不错,打斗经验较丰富。练形意的显然缺乏经验,最关键的是没打出形意的特点来,形意讲:出手离不了钻,起手离不了横,这是形意的出手要则。再就是形意讲,打法定要先上身。形意拳切不进去就很难发挥作用。咏春也是讲贴身近打,两者有相通之处,自然也有相克之处。观这几个练形意的,根本贴不进去,只好在外围打阵地战,这是身法步法角度的问题。我说过多次,形意的硬打硬进,并非指仅仅从正面切入,步法可进退、退进、左右、摆扣等,而且要配合假动作作掩护,这样才利于近身。可能双方有约定,不许用腿。实际打开门户的利器是腿法,我多次强调练腿,也是出于此原因。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练形意的这几个只会打进攻,不会打防守反击,实际遇到有实力的对手时,打防守反击更有效。我的学生有不少都善于打反击。再就是双方只会在一个水平面上打,心意拳讲,三节打两节, 当年卢嵩高精于此道,现在练形意、心意的会用的凤毛麟角。我善用此法,也常给学生示范,但他们作的多不到位。 “进去!进去!进到对方的劲道里才谈得上主宰!”这是一位博友对形意与咏春对搏的认识,应该说确为灼见。我多次说过,搏击中最关键的元素是“控制力”。也就是说,如能控制住对方的劲力,如化力、卸力、借力等当然好,比如在摔跤中,两人互抓之后,如对手是力量型的,不必与其硬拼,跟着他的力量走,不顶不丢,随其力化力卸力,然后乘机反击,这里的关键是要会卸力化力,根据我之经验,太极拳的“暗换裆劲神不知”(此前我在微博里详谈过)是极好的方法,等化卸之后,可顺劲打动他的重心,也可用来回劲反击他。我与那些善摔的对手摔跤时常用这些方法。 进到对方的劲道里,是句很有见地的认识,但运用起来不好操作,在瞬息万变的打斗中,要想控制对手的劲力,除非境界高出对手很多,如成年壮汉挑逗顽皮少儿。否则绝难办到。我之浅见,还是老观点,要把现代搏击的距离、变向、角度、腿法、摔法、肘膝等因素揉进来,结合形意的劲力,八卦的步法、太极的柔化刚发,你的实战就会提高一大块。 
昨天有学生来拜年,我教了他实战中的几个重要法则:一是没有假动作的攻击很难奏效;二是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至,彼不动,我不变,彼一动,我才变,同时变向切入;三是打进去就不出来,击溃为止;四是回手不回身,攻击连续不断,多向度攻击,让对手无从防守;五是启动和攻击要有迅雷般的突然性,形意在这方面特别突出,突然性是意识带动动作,所谓“火机一动物必落”,六是动作要轻而重,柔而刚,视摸上的感觉自行无意识变化,学生说我的前手碰上去比羽毛还轻,真舒服,打上去却比重锤还重,一下就完;七是要在基本功上下大工夫,作标准,吃透要领,比如腿法,一定要从轻活处入手,硬梆梆的绝对用不上,侧踹、鞭腿、正蹬、后蹬、下劈、前踢、褊腿等基本腿法要准确到位,掌握发力要领,会用,我的腿每一个腿法踢上一下对方如不是很专业的运动员,根本承受不了,八是硬度,我拳脚的硬度少有人敢硬碰,这是在专业队互相杠腿练出来的。 

新年将至,我在此给所有热爱武术的师朋良友拜年,祝大家新的一年里幸福好运,心想事成,功夫精进。
节前这几天,常有学生来家里看我,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通病:进攻时只用前拳试探,作假动作,轻易不敢进去,步子不敢朝前冲。通背拳有句话:舍得宝,换得宝,舍得珍珠换玛瑙。尤其是练过形意的,一定要敢于抓战机,形意讲:直中取。实际就是取最短的距离进行攻击。所以,要敢于上步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才有可能打开对方门户,或调动并进而对手的意识和节奏,掌握主动权。另一个通病就是直拳打出来缺乏力度,实际直拳跟形意的崩拳是一个发力方式,即三催劲,或曰周身发力。多数人打的还仅仅是手臂的力量。再就是意识太重,一重就僵了,就发不出力来了。

昨天回到了老家莘县看望老人,家里真冷啊! 最遗憾的是,我练了这些年武术,一身功夫,家里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学,他们最有兴趣的是挣钱,对其他的概不感冒。起初,我还想教教那些年轻的侄子外甥,但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可笑,他们对功夫毫无兴趣,连听都懒得听我说,我只好缄口。有时想想,武术真的OUT了吗?不得而知。
对付低腿,如是低鞭或低扫,散打和泰拳的方法是提膝外摆或里收,里收的同时以侧踹等腿法直接反击对手。如是前踢(不是正蹬)或心意拳 的刮地风,则可直接提 膝反击或撤半步闪开,然后用后低鞭反击。当然,最关键的是反应意识。 

这位简单人网友说我吹,你如有胆量,可随时来济南找我切磋,来之前先在这里约一下,到时我告诉你联系方式。同时,也欢迎所有高水平的武友来找我切磋。

最近有很多人想加张西可老师qq,张西可老师说本来只加培训群里自己的学生,不加其他人,而且培训群是收费的,但是最近一直有许多热爱传统武术的朋友想了解和学习国术,却犹豫进不进群,张老师为了给更多武术爱好者交流学习的机会,特地申请了一个qq号2663489017。来与这些想学习和了解国术的朋友交流。不留实名和联系方式的,一律不加好友,直接拉黑。希望各位了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