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墅古龙窑

 飞云阁0811 2015-07-16
紫砂壶炼制名窑--古龙窑,位于今天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前墅牛角山上,是迄今为止已有近千年历史的一座活 窑,2006年6月,参加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的国外陶瓷艺术家们,在观看完古龙窑点火烧窑后赞叹:“中华陶艺文化博大精深,举世无双!” 该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逐一座古龙窑,被称为宜兴最后的活龙窑。据悉,海内目前仅存两座还在烧制陶瓷品的明代 古窑,一处是广东佛山石湾的“熏风古灶”,另一处就是宜兴的前墅古龙窑。
外貌与使用
前墅古龙窑前墅古龙窑
前墅古龙窑前墅古龙窑

 古龙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附近都是普通人家。该龙窑利用天然山坡建成,远眺望去,像一条蜿蜒而上的巨大长龙。这座古旧的龙窑头北尾南,长约50米, 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砌成拱形,外壁敷以块石和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窑身左右设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该洞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烧成温度紫 砂在摄氏1150度左右,所谓千度成陶。西侧设装窑用的壶口(窑门)5个,是窑工进出取放陶制品的通道,窑身上方建有窑棚,花岗石柱,上覆以木质梁架及小 板瓦。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窑工告诉我们,前墅龙窑是烧制紫砂器皿时间最长,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龙窑,现在主要烧制壶、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 品。这种呈32度斜坡的龙窑,它的烧制原理是可以让火自下而上天然升温,非常节能。窑尾还在烧着,窑头就可以出窑了,出空的窑位又放入新的泥坯,利用余热 进行干燥加热。
在窑前的燃烧房,我们发现了一张奇异的木凳,只有三条腿,而且两长一短,前后腿是非之差正好和窑体倾斜吻合,使凳面呈水平状。据说三条腿是由于窑体两侧高低不平之处可以三点定面,保持不乱。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窑工的聪明。
前墅龙窑目前仍然较好地保存了我国古代龙窑的结构特征和陶瓷器的烧制方法,是研究我国古代陶瓷生产发展的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前墅古龙窑地图前墅古龙窑地图
今天,很多见多识广的中外陶艺专家对这座从明代保留至今的古代龙窑赞叹 不已,一位日本陶艺专家带着膜拜的心情拍下了很多照片,他说,日本的备前蛇窑就有可能是从中国的龙窑演变而来。据说,在几十年前,宜兴还有30多座这样的 龙窑,目前仅剩一座,如今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宜兴对前墅古龙窑进行重修,让古龙窑的炉火生生不息,让古老的陶艺制作留下“活标本”。
文物保护
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