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性关节炎 分清缓急再用药

 shangxh69 2015-07-21

  中医学认为,痛风可归为“湿浊”的范畴,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则属于中医“痹症”“白虎历节”范畴。本病多由于平素过食膏粱厚味,或因外感风寒湿邪,以致湿热内蕴,内生痰浊瘀血毒邪,侵袭经络导致气血不畅,而出现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若痰湿蕴结日久化瘀,流注关节,脉道受阻,不通则痛,则更易反复为痛为肿。


  临床中,我们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分型,包括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等,据此治疗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证,多表现为四肢关节猝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昼轻夜甚,得凉则舒,得热则甚,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祛风湿通络,治疗可用白虎汤、五味消毒饮、四妙散等加减,药选秦艽、威灵仙、苍术、豨莶草、徐长卿、青风藤、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北秦皮等。


  痛风间歇发作期或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多为瘀热阻滞证或痰瘀阻络证,常表现为痛风发作时累及关节逐渐增大,关节疼痛明显,但红肿较急性发作期为轻,关节处皮温不高,伴疲倦乏力,舌暗红或紫暗,苔白腻,脉涩。治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治疗可用身痛逐瘀汤、指迷茯苓丸等加减,药选当归、赤芍、川芎、 王不留行、鬼箭羽、钻地风、知母、秦艽、威灵仙、苍术、豨莶草、徐长卿、半夏、白芥子、玄明粉等。


  痛风日久损伤正气:日久多累及肾脏,为肝肾阴虚证,表现为病久屡发,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维艰,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等。治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兼祛风通络,治疗可用知柏八味汤、六味地黄汤、肾气丸等加减,药选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王不留行子、鬼箭羽、钻地风、鸡血藤等。若单纯血尿酸高或处于静止期病人,多表现为脾肾不足、湿浊内盛,可用健脾补肾降浊之法治疗。


  若关节僵硬、畸形,可加活血化瘀通络之药,如蜈蚣、乌梢蛇、穿山甲、桃仁、红花、络石藤、鸡血藤等;痛风结节溃破,加半夏、猫爪草、山慈菇等祛痰软坚、散结通络之品。


  对于初次发现血尿酸升高或血尿酸升高水平不是很高的患者,建议平时取车前草3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芦根30克煎汤饮用,每周2~3次,对降尿酸有一定的帮助。(于 伟 宋黎胜整理)


文/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宋欣伟

图/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