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师生合作

 江山携手 2015-07-27
浅谈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师生合作 - 爱岗敬业 - 《高小平語文家園》欢迎您

【摘要】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有声有色,改革的范围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课程设置,到教材教法,都有人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做法。其中“减负增效”成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真正做到 “减负增效”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合作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乃至独特的风格。当然,这要建筑在他对教材(教学资源)的完整理解和透彻把握上,建筑在他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熟练操作和具体教学技能的巧妙掌握上,建筑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上,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修养,磨练自身的语文能力专长,发展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

我们敬佩于漪老师清新雅致的课堂教学语言,惊叹魏书生化繁为简的课堂驾驭才能,追随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课型模式。但这样就能够依葫芦画瓢,走进课堂上出一节精美的语文课来吗?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废除了言语霸主的地位,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能自己来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吗?课堂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课堂讨论探究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主导产品”吗?问题似乎很多,各种讨论也故意地不设结论。这让大多数语文教师感到迷惘。青年教师很忙乱,一会儿跟着这个大师学,一会儿跟着那个名家走。一些勤勤恳恳的中老年教师反而感叹:上了几十年的语文课现在倒不会上了。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 

课程也罢,理念也罢,改来改去,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一句话:课怎么上。本人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学生怎么学;(二)教师怎么教。下面结合自己最近网上观摩的国内名家及许多非名家的课,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 

首先,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语文学习的任务其实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写文章,怎样与人交流。私塾教育的时代,学生是练练毛笔字,读书背书,学写文章。不过因为科举考试的体制,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繁难深奥,学习方式又是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了无兴趣。那时候学习条件很差,练毛笔字又很辛苦。国文学习是学习的全部,文章写不好,科举取不了功名,整个学习也告失败。因此,大多数人白白辛苦地做了极少数人成功的陪葬。 

建国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大纲,语文学习的内容也随着政治运动的反复而不断变化,但学生学习语文的任务有了比较科学的说法:听、说、读、写。语文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中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课。学语文,既为学科能力发展服务,又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基础。由于我们国家课程配置的特点,更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语文成为一门大杂烩,学习内容很庞杂,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一样不少,新的社会、时代的内容又不断糅合进去,不仅有知识信息,还有作家、非作家写出来的东西,这比起过去学生的学习内容肯定要多得多。吕叔湘先生说花了2000多个课时,“少、慢、差、费”,实在有些冤枉。 

但平心而论,对照未来社会的要求,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的语文教学恐怕是有问题:一是字写不好。这有训练不足指导不到位的原因。二是不会写文章怕写文章,到初中毕业还有不少人不会写作文。到了高中毕业,更有1/3的学生达不到高中的基本作文能力要求。三是不愿读书不会读书。以前有统计,学生考进大学还没读过中国四大名著,有的学生做习题可以,但给他一篇文章他就拎不出要点,更说不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读书写字,让他们自己读书写作文了呢?很少。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去了?老师讲,老师分析文章,做习题。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语文课程标准》重新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在学习任务上是有所发展的;另一方面,从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更清楚的阐述。比如读书方法,有精读,有略读和浏览。课堂读书,有朗读,有默读,有速读、跳读等。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要的是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要教给他们什么。具体来说: 

第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有时教师要有意为之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良好局面的关键。爱是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撒下一片爱心,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更能促使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以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每一点积极因素的鼓励,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新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尊敬某个老师,也就可能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就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真正做到“零距离”,后面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就再不会有陌生感、距离感。 

第二,提供实践机会 ,激发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学"的观念,积极创设各种条件, 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时,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主动的姿态参加到语文实践中去。其次培养合作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伙伴的理解方式、操作方式成为自己学习的刺激,而自己的理解方式与操作方式也能成为伙伴学习的刺激,那么,在这种合作学习活动中,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都远比个人单独学习或是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更加多样和深刻,进而使他们领悟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教育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合作"。合作学习的范围不单是课堂上,也包括课内外的一切学习;合作伙伴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合作的分工可以明确,也可以"共同攻关"……

第三,要让学生自己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

目标过多了,会“贪多嚼不烂”。教师要争取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导师,如果把一堂课的整个工作内容规定为“十”,那么,教师的工作可作这样的概括:五分设计三分向导,还有两分是评判。教师要针对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前的教学构思,是整个工作的一半,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在课外。一方面,课前教师要精心钻研语文课程标准,语文高考大纲,理清教材的体系,备出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细致的工作,了解班级体中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备出符合各类学生情况的具体学习目标。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负责安排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各环节的学习活动,指挥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及时对学生思维、学习予以正确导向,适时调节课堂氛围,控制学习活动的节奏。由此,讲授式教学方法应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讲解最多只能占一节课的一半,作为教师讲解的是学习目标的有关要求,对问题的思维方法,关键的技巧,共同性的疑惑等,引导学生去感悟。

所以,不少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两个问题,在上课结束前小结完成情况,这比教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肯定要好。 

第四,要立足语文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细微之处注意积累。

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一定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也往往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的细小环节上,也只有在这些细微之处讲究起来,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磨练语感。听青年教师上课,往往会发现有些人很粗心,学生读书读错了字,不纠正;上黑板写错了字,也没看出来,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或读白字,没及时纠正。而成熟的语文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很“较劲”,因为他们知道,细微之处不提醒,考试也容易粗心,今后走上社会,又多一批“白字先生”。 

很多时候,我们观摩语文课,是为教师的语文教学艺术魅力所折服,对此,有些人认为这已是落伍的观点;但也有人执著地坚持: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魅力展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本人认为: 

第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有老师说:深文要浅教,浅文要深教。这都离不开老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窦娥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著,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距离,要让现在的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有的老师没有先从时代背景讲析入手,而是从标题“窦娥冤”入手,抓住文中窦娥的冤狱是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重点体会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塑造了窦娥这个典型,她的屈死,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屈死的冤狱;她的悲惨遭遇是人民群众苦难的集中反映,她的抗争是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如果教师自己的理解很肤浅,就不可能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基础上带他们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设计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翅膀飞向自由王国的必要手段。

课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但仅停留在这一步是不够的,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宽,有经验的老师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校园文化、多媒体设备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有创造性的教师更善于创设相关情境,引领学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领域飞越。诚如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位名师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一诗时,并没有对诗歌作一字一句的疏通,而是借助自己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带学生走进了郁郁不得志的古代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在反复的吟咏诵读之后,又出色地表演了一回喝醉了酒的浪漫诗人李白,醉态而洒脱的跌步、旋转,把大家一起带到了李白、岑勋、元丹丘的宴会,使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李白一起吟唱起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听这样的课,你怎能指责:老师的表演代替了学生的学习? 

第三,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

   课堂中,教师绝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点拨,促进课堂学习新的亮点的生成。有些教师的课堂点评语言单调乏味,除了“很好”就是“太好了”,或只作“是”或“否”的判断。这样的点评,虽然也有一定的激励性,但它不可能对课堂气氛起到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文课堂的点评应该和其他科目不一样,体现它独特的人文精神。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除了一些常用的激励性语句外,教师更重要的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给出富有情感和语文味道的点评来,这样才能用情感这个手段使课堂逐步推向高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其实不单是对脑力劳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取向和人生价值无意中造成的影响。语文的课堂如从头到尾堆砌的只是一些毫无感情的语言,那么,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论,便永远远离了语文。所以,用感性的语言去营造感性的课堂、人文的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第四,教师个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不妨偶而为之。

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诚然不错,但我们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学生不会做主人,做不像主人,如古代诗文读了半天没读通顺,更不用说理解;现代文阅读总是老一套:提三个问题,开始分组讨论,乱嚷嚷的没有结果,老师叫几个尖子一答了事。这种课,看着热闹,学生开心,老师轻松,但真正学习效果却大成问题。

我们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学生只有记笔记听讲的份。但老师腹中无墨水,怎能奢望学生才华横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阅读面,才可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些教师先天条件好,就下功夫练朗诵,范读起来酣畅淋漓,怎不令人倾倒?有些教师潜心钻研板书艺术,每上完一堂课就有一张精美的板书,总是令学生久久难忘。有些教师对作文颇有心得,经常在当地报刊发表文章,和学生谈起作文之道忘乎所以,他的班上,学生怎会视作文为畏途?当然,教师不能以教代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不能因为自己读得好而不给学生读的时间,这个度,相信教师会把握的。 

总之,要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师生合作教学,变封闭的单向的单渠道的平面的教学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摸索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编写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012年01月28日 - (⊙微笑⊙) - 微笑对来访者,深表谢意!

http://gxpywjy.blog.163.com/

 编辑收藏 

欢迎好友光临主卧室装饰效果图精选 - zwx8818 - zwx8818 敬请:推荐、转载、主卧室装饰效果图精选 - zwx8818 - zwx8818 让更多博友分享!

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考生必读) - zwx8818 - zwx8818 对您的支持深表感谢!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考生必读) - zwx8818 - zwx8818  

                                                 特级语文教师张丽钧·盘点语文课上的那些“假” - 爱岗敬业 - 《高小平語文家園》欢迎您特级语文教师张丽钧·盘点语文课上的那些“假” - 爱岗敬业 - 《高小平語文家園》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