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 太极起势定乾坤一研习老架一路感悟

 核桃舟 2015-08-04

拳理 太极起势定乾坤一研习老架一路感悟

  文/张东武唐利光

  偈日:举手抬脚随意动,不知太极道无穷。

  端身恭立无一物,百骸皆静万念空。

  无极尔后生太极,身形未运意念动。

  两手化运显阴阳,气血一走任督通。

  一、起势之定位

  多数人行拳走架时往往忽视太极拳起势,很多人对此草草而行、轻率而过,不去细心体悟。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自古就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太极拳当然也不例外。太极拳起势看似简单实不简单,起势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演练质量。

  太极拳起势经历了从无极而生太极、从太极而生阴阳两仪的过程,进而引发出动静、刚柔、吐纳、虚实、开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大道。起势能做到虚实转关灵活、快慢韵律有致,整个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乱、慢而不滞;起势架子能做到高低恰当、量力而行,也就为整个套路定下了基调;起势从容镇定、舒展大方,整个套路就会通达流畅;起势能凝神静气、全神贯注,身一站便呈现无极乃至太极的景象,整个套路就会内劲饱满、精气神兼备。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开好头,起势是练好太极拳套路的关键。

  二、起势之要领

  多年来在陈正雷大师的指导下,我们潜心研究陈鑫大师的《太极拳图说》及经络运行方面的大量书籍,并从中吸收养分,不断体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与收获。现辑如下,请批评指正。

  形体运动(1)

  全身端然恭立,头端正上悬,唇齿微合,舌轻抵上腭,二目平视,身体中正,两脚并齐,两臂下垂于大腿两侧,头与脚分别向天地形成对拉之势。

  心意运动(1)

  抛开所有烦恼,放下一切杂念,一物无所住,一念无所思,心中展现出浑然一片大混沌无极景象。

  气血运动(1)

  任督二脉的运动:丹田呼吸,细匀深长,在意念的导引下气血沿任督二脉循环运行(俗称“小周天”),会阴收缩。气血过长强穴,顺任脉上升至百会,沿面门过鼻梁至人中,然后通过口腔中的龈交下降至丹田再至会阴。

  十二经脉的运动:气血可以沿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与任督两脉组成的“大周天”运行。在做下一动之前,合目息气。

  形体运动(2)

  接上势,上身保持原有姿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向上向前走弧线,向左横开半步,比肩略宽,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圆裆开胯。脚尖略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要虚。头与脚分别向上下形成天地对拉之势。

  心意运动(2)

  先一心专注于右胯而后至右膝,意念引导右腿屈膝松胯下沉,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后意念引导左脚后跟提起,再专注于左脚尖离地向左横开步,然后专注于左脚尖至左脚跟依次着地。脚踏实后,身体呈太极之象。太极生于无极,犹如入土之种子,胚胎已动而芽未发,其生机将动而未动皆因动机未足。此时全身端然恭正,手足外形虽未有动,但阴阳开合之意、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凝神专注,洗心涤虑,平心静气,静静酝酿,择机而动。

  气血运动(2)

  任督二脉运动:提左脚横跨时吸气,胸膈膜上提,气血由会阴、长强沿督脉上升,冲玉枕过百会到人中。左脚尖缓缓着地后向外呼气,气沉丹田,降于涌泉。

  十二经脉运动:内部气血在丹田吸气的导引之下沿足阴肝经由大脚趾大敦穴开始,沿小腿内侧蠡沟至大腿内侧,进入阴部到腹部,达胁肋部而至期门穴,呼气下沉时气血向相反方向运行,正好往返运行一周。

  形体运动(3)

  接上势,两手先从身体两侧向下微微伸展,再转至大腿前方,以手腕领劲,两手伸直缓缓向前向上平举。手心向下,沉肘松肩,两手上升的同时身体徐徐下降,屈膝松胯,两脚平实踏地,两目平视前方。手腕与尾吕、长强形成对拉之劲。

  心意运动(3)

  意念引导由两肩而至两肘再至两手微微下沉,上提前先关注两手腕,手一前举即刻转而关注命门,在意念的导引下手向前平举,同时上身由肩而至胸、由胸而至背、由背而至肋腹松弛下沉。

  气血运动(3)

  任督二脉运动:两肩两手下沉时呼气,气血沉于丹田,再顺大腿内侧降于涌泉。两手开始上举时缓缓吸气,气血沿督脉上升,一部分绕风池、过百会、达人中。

  十二经脉运动:另一部分气走太阴肺经,沿上臂内侧穿肘内沿下臂内侧过寸口至大拇指末端的少商穴,内行始于中焦胃部,过膈肌,属肺脏。

  形体运动(4)

  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松胯屈膝,两臂自肩至肘再至腕,两手下按前腕稍稍上领手向内捋然后坐腕,随身体的下沉按至腹前。上身中正,百会上领,胯部虚灵松活。手与头形成对拉之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