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夜绝不能想到的食物

 昵称535749 2015-08-05

2015-08-05 14:28 | 豆瓣:芈砾 

作为一名洛阳土著,我对洛阳小吃的涉猎起步却很晚,第一次接触“汤”这种食品,还是在9岁那年。某天放学时,总跟我走一起的小胖突然提议:明天早上别在家吃饭了,早点出来喝牛肉汤吧。我说:好啊。

事实证明我接受了一次多么英明的提议,这为我从此后除了烧烤涮牛肚之外,开始品尝大量洛阳地方小吃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学校门口——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我准时赴约的机率比现在要高——由小胖带我去他常喝的牛肉汤馆。汤馆离学校很近,只是以我那时的自理能力,最多敢在校门口买杯橘子水,所以从未涉足过任何一家饭店。我还记得那家汤馆当时的样子,门口一块绿色的大招牌,那是清真餐馆的标志色。木制的门框和窗口刷着白色的油漆,清洁明亮。一口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煮着我看不清的什么东西,一股带着油腻的异香扑鼻而来,顿时把冬天早晨的寒意消去一大半,戴着白色小帽的高鼻子大叔见了我们,远远地吆喝着:喝多少钱的?

小胖轻车熟路地点餐:两碗一块钱的汤,两份三毛钱的馍。

很便宜对不对?其实以当时的消费水平,这比三毛钱的一碗豆腐脑加五毛钱两根油条或两个包子的早餐要贵得多。要知道就在汤馆对面,货真价实的一个白吉馍才一块。

汤盛好了,“小心烧啊乖。”大叔递过碗来,我跟着小胖端着汤坐下,学着他往碗里加盐、辣椒油,用筷子挑起塑料小盆里切成细丝的馍,轻轻压进碗里。

“不要全下完,喝完汤再添一碗,到时候把剩下的馍加进去。”小胖头也不抬地跟我说完这句话,就把半个圆脸都埋进了汤碗里,“呼噜呼噜”的声音声音在屋里回响,留下了还不知道如何下嘴的我。

我端详着这这碗汤,切得薄薄的牛肉片,混着牛杂、血块,浸透在奶白色的汤汁里,被辣椒油染得深红,馍——不如说是饼丝,饱蘸浓汤,成了半透明状,汤碗边缘还有一层神秘的油亮物质,散发出和汤馆门口闻到的一样的香味,于是我埋下头去,喝下了人生第一口牛肉汤。

一个字,香。两个字,好喝。

我至今找不到更华丽的形容词来诠释这种食物的魅力,总之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完成了第一次的体验,而且和小胖说的一样,喝完一碗再添一碗(添汤免费,至今仍是),浓厚的汤有种纯粹的甜味,与各种香料完美融合在一起,一口汤,一口肉,再夹起一筷饼丝,你会惊讶于这种神奇的面食在滚烫的汤里泡了这么久还能保持筋道的口感。而漂浮于碗沿的神秘油脂,据小胖介绍,就是店家奉送的牛骨髓油,只有早起去喝第一瓢汤的顾客才能有幸品尝到,晚了就没有了。

从那天起,我就跟着小胖,将学校周边的小吃一一搜罗了一遍,包括我前文提到的豆腐脑、白吉馍,以及胡辣汤、炕肉饼等等。关于那些美味的记忆也一直留存至今,但可惜的是,当年随便一所学校周边就能喝到的正宗牛肉汤,现在很难遇得到了。那种浸透着牛油的香味,已经成为我和小胖在闲聊时的一段回忆。

小学毕业后,我和小胖没有进入同一所初中,我的学校是寄宿制,不存在早起出门觅食的乐趣,但好在学校食堂也有牛肉汤供应,盛汤的大叔没有高鼻子,操着浓重的洛阳方言,这时的牛肉汤,少了些透彻骨髓的香,但对处于生长发育期,且每天大量消耗脑力体力的学生来说,有牛肉汤的早餐还是非常开心的。大家排着队拿着碗,闻着一股股飘来的肉香,用食欲驱走清早读书带来的倦意。

牛肉汤照例是在汤锅里不停地翻滚,盛到碗里时还冒着泡,浓度和色泽还算喜人,遗憾的是食堂大厨没有获得清真面食技法真传,饼丝质量不敢恭维,泡进汤里不出五分钟,就成了一碗浆糊,让人提不起兴趣,于是有聪明的学生发明了一种黑暗料理——牛肉汤泡面。很简单,刚出锅的牛肉汤,不要饼丝,拆一包泡面,把面饼放进去,或根据口味再添加一点点方便面料包,扣上三分钟,一碗牛肉汤泡面就烹制完成。有人对此赞不绝口,我却从没尝试过,也许我是守旧派,还是喜欢Classical New Roll Soup。

高中以后,我正式进入了洛阳小吃的世界,感谢我的好友T哥,一位在老洛阳胡同里长大的标准土著,在高三一年时间里让我领略了什么是洛阳风味。但在这篇里,我只讲汤。

T哥是初三转校到我们班的,第一次见T哥的时候,他给我的印象是:隔壁班的体育老师刚上完课跑累了,在我们教室后排借座位休息一会,但被我们班主任误认为是新转校的学生介绍给了大家。

没错,描述他的长相我能编一个故事,事实是,他的长相在不同的班流传着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都有共同点——他长得过于成熟,经常被同学误认为是老师。

但通常这种长相的人也有一种特技,就是能保持同一年龄的容貌很多很多年,比如,他现在看起来,就和初三的时候长得差不多。

黑完了T哥,说说他给我介绍的汤。

真正和T哥一起全方位喝汤还是在高中毕业后,等待录取的日子闲极无聊,某天早上T哥给我打电话:喝汤去不去?我说:好啊。

于是我们搭公交车40分钟来到了洛阳老城,店名叫马杰山牛肉汤馆。门面挺大,是我去过的汤馆面积最大的。T哥请客,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两碗15的,6个火烧。

比小时候的贵很多对不对,但以当时汤的质量,比现在便宜。

汤来了,我觉得我看到了一碗牛肉。

T哥正忙着掰烧饼,看我不动,说:咋?我给你掰?

我说:为啥没要饼丝?

他说,他家烧饼比饼丝好吃,吃完不够你想吃饼丝再要。

我释然了,拿起烧饼要掰。一抠下去,指甲差点劈了。

千辛万苦地把烧饼塞进一碗肉里,先来口汤。

熟悉的味道,虽然比起9岁时的第一口汤差了点,不过汤味还是从佐料中脱颖而出,准确抓住了味蕾。烧饼泡下去没有想象中的涨成一碗浆糊,而是有种陕西泡馍般的坚韧,我替我的指甲原谅了它。15块钱的汤,表面厚厚一层肉片着实实惠,吃完早餐后我和T哥继续在老城闲晃了将近一天,直到下午五点才意识到午餐完全被遗忘了。——这是我鉴定真实肉汤和假肉汤的最佳方法,真汤可以维持8小时以上的饱腹感。

此后,我和T哥继续品尝了洛阳多家汤馆的手艺,地域横跨西工、老城、瀍河,除了牛肉汤,还有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各有各的妙处,甚至还有家鸡肉汤,但终究因为鸡肉汤稍嫌肥腻被我们舍弃。

汤是洛阳特色早餐的中流砥柱,正因为是早餐,晚上一般是没有的。但夜深人静之时,往往也是一个人各个脏器开始寂寞的时候,大脑放空,心绪万千,连肠胃也开始期待某种温暖入微的慰藉,而一碗带着异香、热气腾腾的热汤恰恰是能够给予这种慰藉的首选,显然这是一组矛盾,所以不能在晚上想到它,我会因为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渴望而失去理智,吃一些无论从味道和精神内涵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备胎食物——这是对食物的侮辱,也是对汤的亵渎。

晚上想喝汤的时候,就是该睡觉的时候。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